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及涡轮增压器(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620089087.9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5371058U
  • 申请日期:20160128
  • 公开日期:20160706
专利名称: 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及涡轮增压器
专利名称(英文): Rotor shaft to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turbo-supercharger
专利号: CN201620089087.9 申请时间: 20160128
公开号: CN205371058U 公开时间: 20160706
申请人: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发明人: 朱明明; 李国营; 牛鹏飞; 于海超
分类号: F04D29/053; F04D29/42; F04D29/62 主分类号: F04D29/053
代理机构: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代理人: 谭琳娜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中的转子轴进行轴向定位,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设有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涡轮增压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在转子轴一端的部件损坏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部件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转子轴一端部件损坏所带来的风险。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tor shaft to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to rotate in the casing to conduct the axial positioning of the rotor shaft, the rotor shaft to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ormed on the rotor shaft of at least one is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positioning part 1st, corresponding to the 1st and the position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on the positioning part 2nd, the positioning part 2nd and the 1st one end of the sliding block with the positioning par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fitting with the rotor shaft to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of the turbocharger. The utility model to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of the rotor shaft one end of the rotor shaft part is damaged, the positioning part 1st and 2nd contact with the positioning portion of the rotor shaft and to prevent the excessive movement of the other side, thus can make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rt without generating excessive but can maintain the normal work changes, it can be avoided to damage the same, one end of the rotor shaft and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mponent damage.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1)中的转子轴(5)进行轴向定位,其特征在于: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

1.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1)中的转子轴(5)进行 轴向定位,其特征在于: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 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 述壳体(1)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 装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 位部为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凹槽(7),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壳体 (1)上的定位销(8),所述定位销(8)的一端滑动嵌装于所述凹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 (8)螺接于所述壳体(1)上。

4.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由中间壳(9)连接的涡壳(2)和压壳(3),在 中间壳(9)中转动设有分别伸出至所述涡壳(2)及压壳(3)内的转子轴(5), 在所述涡壳(2)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涡轮(4),在所述压壳(3) 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压轮(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壳(9) 与转子轴(5)之间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所述壳体(1) 由中间壳(9)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 二定位部沿转子轴(5)轴向的间隙小于所述涡壳(2)与涡轮(4)间的间隙, 以及所述压壳(3)与压轮(6)间的间隙的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形 成于转子轴(5)上的凹槽(7),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中间壳(9)上的 定位销(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5)上 于所述凹槽(7)底端面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压轮(6)安装处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8)螺 接于所述中间壳(9)上。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1)中的转子轴(5)进行轴向定位,其特征在于: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
原文:

1.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1)中的转子轴(5)进行 轴向定位,其特征在于: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 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 述壳体(1)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 装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 位部为形成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凹槽(7),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壳体 (1)上的定位销(8),所述定位销(8)的一端滑动嵌装于所述凹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 (8)螺接于所述壳体(1)上。

4.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由中间壳(9)连接的涡壳(2)和压壳(3),在 中间壳(9)中转动设有分别伸出至所述涡壳(2)及压壳(3)内的转子轴(5), 在所述涡壳(2)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涡轮(4),在所述压壳(3) 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5)上的压轮(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壳(9) 与转子轴(5)之间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所述壳体(1) 由中间壳(9)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 二定位部沿转子轴(5)轴向的间隙小于所述涡壳(2)与涡轮(4)间的间隙, 以及所述压壳(3)与压轮(6)间的间隙的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形 成于转子轴(5)上的凹槽(7),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中间壳(9)上的 定位销(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5)上 于所述凹槽(7)底端面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压轮(6)安装处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8)螺 接于所述中间壳(9)上。

翻译:
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及涡轮增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本实 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凭借其良好的低速扭矩、瞬态响应效果,逐渐成为 各大整车厂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主要方法。随着增压发动机的应用占 比愈来愈高,增压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失效风险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发动机燃烧废气通过涡壳吹动涡轮,涡轮通过转子轴带动压轮为发动机进 气增压,这是增压器的基本原理。由于增压器的转速高达每分钟十几万甚至二 十几万,因而任何不起眼的加工瑕疵都可能成为增压器失效的原因,增压器失 效,轻者会导致增压器报废,重者甚至会给发动机或周围人员带领不可预估的 伤害。在增压器失效形式中,由于动不平衡带来的转子轴断裂及一侧涡轮或压 轮破裂是常见原因,因而如何在一侧涡轮或压轮破裂及转子轴断裂时尽可能减 小对增压器本身及周边部件带来的风险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可在转子轴 一侧部件损坏或转子轴断裂时,仍可使另一侧部件正常工作,降低部件损坏所 带来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中的转子轴进行轴向定位,该 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 定位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 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所述转子轴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定位 部为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滑动嵌装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螺接于所述壳体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 部的滑动嵌装配合,在转子轴一端的部件损坏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 位部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部件 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转子轴 一端部件损坏所带来的风险。

(2)第一定位部设为凹槽,第二定位部采用定位销,其结构简单,便于设 计实施。

(3)定位销螺接于壳体上便于定位销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涡轮增压器,以可在一侧的涡轮或压 轮损坏,或是转子轴断裂时,使另一侧的压轮或涡轮正常工作,降低压轮、涡 轮或转子轴损坏所带来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由中间壳连接的涡壳和压壳,在中间壳中转动设有 分别伸出至所述涡壳及压壳内的转子轴,在所述涡壳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 上的涡轮,在所述压壳内设有安装于所述转子轴上的压轮,在所述中间壳与转 子轴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所述壳体由中间壳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沿转子轴轴向的间隙小于所述涡 壳与涡轮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压壳与压轮间的间隙的最小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转子轴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 设于所述中间壳上的定位销。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轴上于所述凹槽底端面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压轮安装处 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螺接于所述中间壳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轮增压器通过采用如上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 在转子轴一端的压轮或涡轮损坏,或是转子轴断裂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 二定位部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 的涡轮或压轮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 并降低转子轴一端的压轮或涡轮损坏而带来的风险。

(2)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间的间隙小于涡轮与涡壳之间,以及压轮 与压壳之间间隙的最小值,可防止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抵接时,涡轮与涡 壳,或者压轮和压壳之间发生擦碰。

(3)凹槽底端面处的转子轴直径大于压轮安装处的转子轴直径,可保证转 子轴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 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涡壳,3-压壳,4-涡轮,5-转子轴,6-压轮,7-凹槽,8-定位销, 9-中间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以对转动于壳体中的转子轴进行 轴向定位,该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形成于转子轴上的至少一个沿其周向设 置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对应于第一定位部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二定位部,且第二 定位部的一端与第一定位部滑动嵌装配合。

本实施例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滑动嵌装 配合,在转子轴一端的部件损坏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抵接定 位而防止转子轴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可使得另一侧的部件不产生过度变 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转子轴一端部件损坏 而带来的风险。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 如图1中所示,其中转子轴5转动于壳体1内,而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转子轴 5上的凹槽7,而第二定位部则为设置在壳体1上的对应于凹槽7布置的定位销 8,定位销8的一端滑动嵌装在凹槽7内,且定位销8的端部与凹槽7的底端面 及两侧端面间具有间隙,以避免在转子轴5正常转动时与定位销8发生接触。

本实施例中凹槽7为设置在转子轴5上的一个,相应的定位销8也为设置 在壳体1上的一个,当然除了设计为一个,凹槽7及定位销8也可为间隔布置 的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为便于定位销8在壳体1上的安装,本实施例中还 可使定位销8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设置在壳体1上,而除了螺接形式,定位销8 当然也可由其它连接方式设于壳体1上,如其可为焊接或卡接等。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除了采用如上所述的凹槽7及 定位销8的配合结构外,其也可设计为其它结构,如可使第一定位部为形成于 转子轴5上的凸起,而使第二定位部为设置在壳体1上的可与该凸起配合的端 部具有通槽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在转子轴5一端的部件损坏时,可通过定 位销8与凹槽7侧端面的抵接定位而防止转子轴5向另一侧的过量移动,从而 可使得另一侧的部件不产生过度变动而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以此避免其发生损 坏,而降低转子轴5一端部件损坏而带来的风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如图2及图3中所示,其包括由中间壳9 连接的涡壳2和压壳3,在中间壳9中转动设置有分别伸出于涡壳2及压壳3 内的转子轴5,在涡壳2内设有安装于转子轴5上的涡轮4,在压壳3内则设有 安装于转子轴5上的压轮6,在中间壳9与转子轴5之间还设有如实施例一中 所述的转子轴轴向定位机构,且实施例一中的壳体1即由中间壳9构成。

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转子轴5上的第一定位部为凹槽 7,而设置在中间壳9上的第二定位部为定位销8,定位销8的一端滑动嵌装在 凹槽7内。本实施例中除了采用凹槽7及定位销8,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同样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形式,而且本实施例中定位销8与凹槽7之间沿转子轴 5轴向的间隙也小于涡壳2与涡轮4之间,以及压壳3与压轮6之间间隙的最 小值。

本实施例中凹槽7及定位销8除了为图2或图3中所示的仅设置为一个, 当然其也可设置为间隔布置的多个,而为了保证转子轴5的结构强度,以使转 子轴5可正常运转,本实施例中也使凹槽7底端面处的转子轴5的直径大于安 装压轮6处的转子轴的直径。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定位销8的安装,同样 也使得定位销8为螺接于中间壳9上。

本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在转子轴5一端的压轮6或涡轮4损坏,或是转子 轴5断裂时,可通过定位销8与凹槽7侧端面的抵接定位,以防止转子轴5向 另一侧的过量移动,同时,由于定位销8与凹槽7两侧端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涡 壳2与涡轮4之间,以及压壳3与压轮6之间间隙的最小值,从而可使另一侧 的的涡轮4或压轮6不产生过度变动,以及不与涡壳2或压壳3发生擦碰,而 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从而由此可避免其发生损坏,并降低因转子轴5一端的压 轮6或涡轮2损坏及转子轴5损坏而带来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