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保持件、头枕支承结构以及车辆座椅(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410493628.X

申请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铃木株式会社

  • 公开号:CN104512301A
  • 申请日期:20140924
  • 公开日期:20150415
专利名称: 头枕保持件、头枕支承结构以及车辆座椅
专利名称(英文): Headrest retainer, headrest support structure, and vehicle seat
专利号: CN201410493628.X 申请时间: 20140924
公开号: CN104512301A 公开时间: 20150415
申请人: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铃木株式会社
申请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横浜市
发明人: 今井基行; 永井健介; 羽场慎; 久保田淳; 铃木觉
分类号: B60N2/48 主分类号: B60N2/48
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田军锋; 王雪
摘要: 一种头枕保持件,包括:保持件主体,该保持件主体形成为管状并在内部容置头枕支撑件;挠曲片,该挠曲片形成于保持件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并且该挠曲片能够沿朝向保持件主体的内侧的两个方向挠曲变形;以及加厚部,该加厚部形成于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处,该加厚部在保持件主体被插入并穿过管状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通过经历弹性恢复而锚固于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
摘要(英文): A headrest retainer includes : a retainer main body, which is formed to be a tubular body and has a headrest support member inside; a bending sheet, which is formed on one end portion side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retainer main body and which can bend and deform in two directions toward the inner side of the retainer main body; and a thickening part, which is form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ront end portion of the bending sheet and which is anchored to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retainer support member, by undergoing elastic recovery, when the retainer main body is inserted and passes through the tubular retainer support member.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头枕保持件,包括:保持件主体,所述保持件主体形成为管状并在内部容置头枕支撑件;挠曲片,所述挠曲片形成于所述保持件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并且所述挠曲片能够沿朝向所述保持件主体的内侧的两个方向挠曲变形;以及加厚部,所述加厚部形成于所述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处,所述加厚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被插入并穿过管状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通过经历弹性恢复而锚固于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

1.一种头枕保持件,包括: 保持件主体,所述保持件主体形成为管状并在内部容置头枕支撑件; 挠曲片,所述挠曲片形成于所述保持件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 侧,并且所述挠曲片能够沿朝向所述保持件主体的内侧的两个方向挠曲变 形;以及 加厚部,所述加厚部形成于所述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处,所述加 厚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被插入并穿过管状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通过经历 弹性恢复而锚固于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所述加厚部弯曲成朝向 所述保持件主体的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所述加厚 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挠曲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所述挠曲片是通过将所 述保持件主体的在插入到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中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 分成至少三部分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挠曲片, 并且在所述挠曲片的相对面与相应的所述挠曲片的所述加厚部的外部面 之间形成有弯曲的第一圆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在所述加厚部的前端面 与侧面之间形成有弯曲的第二圆形部。

7.一种头枕支承结构,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 保持件支承构件,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附接在座椅靠背内,所述头枕 保持件插入穿过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并且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在下端面 处锚固所述加厚部,从而防止所述头枕保持件脱出,以及阻止球体与 所述下端面的边缘之间的接触;以及 头枕,所述头枕包括从上方插入穿过所述头枕保持件的所述保持件主 体的所述头枕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支承结构,其中,所述加厚部定位于所 述座椅靠背的背面侧。

9.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设置在座椅靠背内的座椅靠背框架构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支承结构, 其中,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附接至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构件。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头枕保持件,包括:保持件主体,所述保持件主体形成为管状并在内部容置头枕支撑件;挠曲片,所述挠曲片形成于所述保持件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并且所述挠曲片能够沿朝向所述保持件主体的内侧的两个方向挠曲变形;以及加厚部,所述加厚部形成于所述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处,所述加厚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被插入并穿过管状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通过经历弹性恢复而锚固于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
原文:

1.一种头枕保持件,包括: 保持件主体,所述保持件主体形成为管状并在内部容置头枕支撑件; 挠曲片,所述挠曲片形成于所述保持件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 侧,并且所述挠曲片能够沿朝向所述保持件主体的内侧的两个方向挠曲变 形;以及 加厚部,所述加厚部形成于所述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处,所述加 厚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被插入并穿过管状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通过经历 弹性恢复而锚固于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所述加厚部弯曲成朝向 所述保持件主体的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所述加厚 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挠曲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所述挠曲片是通过将所 述保持件主体的在插入到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中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 分成至少三部分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挠曲片, 并且在所述挠曲片的相对面与相应的所述挠曲片的所述加厚部的外部面 之间形成有弯曲的第一圆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其中,在所述加厚部的前端面 与侧面之间形成有弯曲的第二圆形部。

7.一种头枕支承结构,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保持件; 保持件支承构件,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附接在座椅靠背内,所述头枕 保持件插入穿过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并且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在下端面 处锚固所述加厚部,从而防止所述头枕保持件脱出,以及阻止球体与 所述下端面的边缘之间的接触;以及 头枕,所述头枕包括从上方插入穿过所述头枕保持件的所述保持件主 体的所述头枕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支承结构,其中,所述加厚部定位于所 述座椅靠背的背面侧。

9.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设置在座椅靠背内的座椅靠背框架构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支承结构, 其中,所述保持件支承构件附接至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构件。

翻译:
头枕保持件、头枕支承结构以及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枕保持件、头枕支承结构以及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设置有头枕的车辆座椅具有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头枕保持件配 装在座椅靠背的头枕支承构件的头枕保持件支架内,并且,能够上下移 动的头枕支撑件设置于每个头枕保持件(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JP-A)No.2001-58531)。

理想的是在碰撞体从后方与座椅靠背碰撞的情况下减少对碰撞体 的损害,并且还具有简化的结构。

发明内容

考虑以上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枕保持件,该头枕保持件能够 以简单的结构在碰撞体从后方与座椅靠背碰撞的情况下减少对碰撞体 的损害,并且获得了设置有这种头枕保持件的头枕支承结构和车辆座 椅。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包括:保持件主体,该保持件主体形成为管状并 在内部容置头枕支撑件;挠曲片,该挠曲片形成于保持件主体的长度方 向上的一个端部侧,并且该挠曲片能够沿朝向保持件主体的内侧的两个 方向挠曲变形;以及加厚部,该加厚部形成于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 处,该加厚部在保持件主体被插入并穿过管状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通过 经历弹性恢复而锚固于该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

挠曲片形成在头枕保持件的保持件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 侧。加厚部形成于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处。加厚部在保持件主体被 插入并穿过管状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通过经历弹性恢复而锚固于该保 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以此方式将加厚部锚固于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 端面阻止头枕保持件从保持件支承构件脱出。

挠曲片能够沿保持件主体内侧的两个方向变形。相比于挠曲片仅能 够沿一个方向变形的结构,使挠曲片沿作为两个方向的组合的方向变形 能够使形成在挠曲片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处的加厚部的厚度增大。通过以 此方式增大加厚部的厚度,加厚部的外部面在锚固于保持件支承构件的 下端面的锚固状态下定位成更靠外侧,使得碰撞体更易于接触头枕保持 件。避免了碰撞体和保持件支承构件之间的接触,并且还减少了对碰撞 体的损害。

由于挠曲片能够沿保持件主体内侧的两个方向变形,因此,加厚部 能够被加厚,使得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减少对碰撞体的损害。

在以上方面中,加厚部可以弯曲成朝向保持件主体的外侧突出。

当加厚部弯曲成朝向外侧突出时,在加厚部的外部面处不存在有尖 锐部分,使得能够减少对碰撞体的损害。

在以上方面中,加厚部可以一体地形成于挠曲片。

加厚部与挠曲片的一体形成相比于分离的结构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在以上方面中,挠曲片可以是通过将保持件主体的在插入到保持件 支承构件中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分成至少三部分来形成的。

能够使用将保持件主体的在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分成至少三部分 的简单结构来形成挠曲片。

在以上方面中,可以设置多个挠曲片,并且可以在挠曲片的相对面 与相应的挠曲片的加厚部的外部面之间形成弯曲的第一圆形部。

在多个挠曲片的相对面与相应的挠曲片的加厚部的外部面之间形 成弯曲的第一圆形部能够使对于接触挠曲片的相对面的周围区域的碰 撞体的损害减少。

在以上方面中,可以在加厚部的前端面与侧面之间形成弯曲的第二 圆形部。

在加厚部的前端面与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圆形部能够使对于与前端 面与侧面的边界部分接触的碰撞体的损害减少。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包括:第一方面的头枕保持件;保持件支承构件, 该保持支承构件附接在座椅靠背内,头枕保持件插入穿过该保持件支承 构件,并且该保持件支承构件在下端面处锚固加厚部,从而防止头枕保 持件脱出,以及阻止球体与下端面的边缘之间的接触;以及头枕, 该头枕包括从上方插入穿过头枕保持件的保持件主体的头枕支撑件。

当头枕保持件插入穿过附接在座椅靠背内的保持件支承构件时,加 厚部锚固于保持件支承构件的下端面,并且被阻止脱出。头枕支撑件从 上方插入穿过头枕保持件,并且头枕附接至座椅靠背。由于加厚部的外 部面定位成更靠外侧,因此用作碰撞体的球体更易于接触头枕保 持件,防止与保持件支承构件接触,并且还减小对碰撞体的损害。

应当指出的是,“球体”指的是在ECE条例中被限定为碰撞体 的直径为165mm的球形体。

在第二方面中,加厚部可以定位在座椅靠背的背面侧。

将加厚部定位在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能够使得在球体从背面侧 碰撞的情况下的损害减少。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包括:座椅靠背框架构件,该座椅靠背框架构件 设置在座椅靠背内;以及第二方面的头枕支承结构,其中,保持件支承 构件附接至座椅靠背框架构件。

通过将保持件支承构件附接至座椅靠背内的座椅靠背框架构件来 将头枕附接至座椅靠背。由于加厚部的外部面定位得更靠外侧,因此用 作碰撞体的球体更易于接触头枕保持件,防止与保持件支承构件 接触,并且减少对碰撞体的损害。

应用本发明的以上方面能够以简单的构型使得在碰撞体从后方与 座椅靠背碰撞的情况下对碰撞体的损害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保持件的立体 图;

图2为示出了头枕由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保 持件的头枕支承结构来支承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 枕保持件以及保持件支承构件;

图4为示出了比较性示例的头枕保持件的水平截面图;

图5为示出了碰撞体的碰撞状态的侧视图;

图6为从竖向方向观察到的示出了碰撞体的碰撞状态的截面图;

图7为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保持件以及与图 3中示出的保持件支承构件不同的保持件支承构件的水平截面图;

图8为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保持件以及与图 3和图7中示出的保持件支承构件不同的保持件支承构件的水平截面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保持件28。图2示 出了头枕18由设置有头枕保持件28的头枕支承结构26来支承的车辆 座椅12。在以下说明中,适当地,车辆宽度方向由箭头W表示,并且 车辆前方向由箭头FR表示。头枕保持件28的宽度方向对应于车辆的 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

如图2中所示,车辆座椅12设置有座椅坐垫14、座椅靠背16以及 头枕18。倒U状座椅靠背框架20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部分。座 椅靠背框架20为座椅靠背框架构件的示例。

金属管状保持件支承构件22固定至座椅靠背框架20的水平部20A。 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保持件支承构件22形成为具有四边形(规则 的正方形或矩形)横截面的管状并固定至水平部20A使得该保持件支承 构件22的长度方向大致沿竖向方向。

线材构件24相比于水平部20A在下侧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横跨座椅 靠背框架20。

如图1中所示,头枕保持件28由树脂形成为管状,并且包括插入 穿过保持件支承构件22内部的保持件主体30。在该图中示出的示例中, 保持件主体30的下部部分形成为包括侧壁30C、前壁30A以及后壁30B 的管状。如图2中所示,头枕18的头枕支撑件18S从上方插入穿过保 持件主体30。头枕保持件28的下端部在插入到保持件支承构件22中的 插入方向上形成前端部。

在保持件主体30的侧壁30C中的每一个的下端侧(长度方向上的 一个端部侧)处形成有狭缝32,形成前变形片34和后变形片36。此外, 在后变形片36(后壁30B)的下端侧处形成有狭缝38,在宽度方向上 使后变形片36分开以形成两个挠曲片40。由此,保持件主体30在其长 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被分成三部分,形成前变形片34和两个挠曲片 40。两个挠曲片40在相对面40F处彼此相对。

如图3中所示,狭缝32的形成使前变形片34能够沿箭头M1方向 挠曲变形。

狭缝32的形成还使两个挠曲片40能够沿箭头M2方向挠曲变形, 并且狭缝38的形成另外使两个挠曲片40能够沿箭头M3方向挠曲变形。 即,两个挠曲片40不仅能够沿箭头M2方向和箭头M3方向这两个方 向挠曲变形,并且实际上还能够沿作为这两个方向的组合的箭头M4方 向挠曲变形。

通过向外侧加厚挠曲片40所形成的加厚部42一体地形成于挠曲片 40的相应的前端部的外部面。加厚部42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位于前端侧 的前端面42A、位于后端侧的锚固面42C、以及从前端面42A向锚固面 42C逐渐向外倾斜的锥形面42T。锥形面42T构成挠曲片40的侧面, 并且在将保持件主体30从前端面42A侧插入穿过保持件支承构件22 时,锥形面42T接触保持件支承构件22,并引起挠曲片40在箭头M4 方向上的挠曲变形。应当指出的是,在将保持件主体30从前端面42A 侧插入穿过保持件支承构件22时,未在图中示出的前变形片34的锥形 面也接触保持件支承构件22,并引起前变形片34在箭头M1方向上的 挠曲变形。

前变形片34和挠曲片40的以此方式的变形使保持件主体30能够 被插入穿过保持件支承构件22。

当保持件主体30的加厚部42穿过保持件支承构件22并且加厚部 42在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下端侧穿出时,挠曲片40弹性恢复,并且锚 固面42C锚固于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下端面22B。在这种状态下防止 沿向上方向从保持件支承构件22中取出头枕保持件28。应当指出的是, 在前变形片34从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下端侧穿出时在弹性恢复状态下 锚固于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下端面22B的锚固部34K可以根据需要设 置于前变形片34的前部面。

在相对面40F与加厚部42中的每一个的外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处 形成有平缓弯曲的第一圆形部42S。

在前端面42A与锥形面42T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在加厚部42中的每 一个的下端部分处都形成有平缓弯曲的第二圆形部42R。

如图3中所示,加厚部42中的每一个的外部面都构成弯曲面42B, 该弯曲面42B弯曲成在头枕保持件28的水平截面(在正交于长度方向 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图中向外突出。

在保持件主体30的上方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比保 持件主体30更长的凸缘部30F。凸缘部30F通过与保持件支承构件22 的上端面相接触来防止保持件主体30穿出。

沿着保持件主体30的长度方向形成的突出部30T从保持件主体30 的侧壁30C的上部部分突出。突出部30T定位在保持件主体30与保持 件支承构件22之间,使得通过将保持件主体30保持在保持件支承构件 22内的特定位置处而在前后方向或车辆宽度方向上均不存在不期望的 咔嗒声。

以下将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3中所示,挠曲片40能够沿箭头M2方向和箭头M3方向这两 个方向挠曲变形。作为以供考虑的比较性示例,图4示出了具有这样的 结构的头枕保持件88:其中,后变形片36没有被分成挠曲片40。在该 比较性示例的结构中,由于后变形片36不经历在箭头M3方向(参见 图3)上的挠曲变形(或变形量极小),因此,在由双点划线L1示出的 部分处形成有加厚部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将头枕保持件28插入到保 持件支承构件22中。

与之相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挠曲片40能够在箭头M2方向 和箭头M3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挠曲变形,从而使加厚部42能够形成于 包括有由图4中示出的双点划线L1示出的部分的范围内。如图3中所 示,在头枕保持件28插入穿过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状态下,加厚部42 相应地定位成比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下端面22B更靠外侧。

特别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头枕保持件28插入穿过保持件 支承构件22,使得两个加厚部42都定位在后侧。

图5和图6示出了用作碰撞体CB的球体已经与座椅靠背16 的后侧发生碰撞的状态。由于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加厚 部42定位成比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下端面22B更靠外侧,因此,如图 5中所示,碰撞体CB在加厚部42的上端处的接触点T1、或下端处的 接触点T2处接触加厚部42。替代性地,根据碰撞体CB的位置,碰撞 体CB可能接触锥形面42T(位于接触点T1与接触点T2之间)。在碰 撞体CB进一步向上碰撞的情况下,碰撞体CB有时会接触座椅靠背16 内的上横向构件16M。在这些情况中的每种情况下,都防止碰撞体CB 接触保持件支承构件22。

此外,当在如图6所示出的座椅靠背16的平面图中观察时,碰撞体 CB接触加厚部42。加厚部42定位成比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下端面22B 更靠外侧,从而防止碰撞体CB与保持件支承构件22接触,例如由实 线表示的碰撞体CB所示出的。特别地,第一圆形部42S形成于介于两 个挠曲片40之间的位置处,并且不存在有边缘。因此,甚至在碰撞体 CB(例如由双点划线示出的碰撞体CB)沿朝向介于两个挠曲片40之 间的位置的轨迹碰撞的情况下,由于在碰撞部分处不存在有边缘,能够 减少对碰撞体CB的损害。

此外,图5中示出的位于下端侧的接触点T2是第二圆形部42R形成 于加厚部42的部分。即,由于形成有第二圆形部42R而在接触点T2 处不存在有边缘,因此能够减少对已经接触头枕保持件28的碰撞体CB 的损害。

应当指出的是,为了防止碰撞体CB接触保持件支承构件22,可以 考虑诸如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示出的结构之类的如下结构:在该结构 中,线材构件24的一部分形成向后突出的弯曲部24B。或者还可以考 虑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部分的后侧设置能够吸收来自碰撞体CB的碰 撞能量的板等。然而,存在由于形成线材构件24的弯曲部24B、或设 置根据以上结构的板等所引起的更高成本或增加重量的可能性。本示例 性实施方式不需要线材构件24的弯曲部24B、或板等,因此能够限制 成本并减轻重量。

此外,形成有能够沿保持件主体30内侧的两个方向变形的挠曲片 40的简单结构使加厚部42能够形成为具有足够的厚度,并且能够防止 碰撞体CB与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接触。

相应的加厚部42的外部面的形状不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形状,而是例如 可以包括拐角部。然而,在如上所述应用弯曲形状(向外侧突出的弯曲形 状)的情况下,由于在外部面处不存在任何尖锐的部分,因此能够更加有 效地减少对碰撞体CB的损害。

如上所述,只要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碰撞体CB的损害,则加厚部42的 厚度并没有特别地限制。然而,在保持件支承构件22形成为四边形管状 的结构中,当在如图3中所示出的平面图(水平截面图)中观察时,加 厚部42优选地在拐角部22C处定位成比内部面22U更靠外侧,并且更 优选地定位成甚至比外部面22S更靠外侧。

本文中给出了通过将保持件主体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在 插入到保持件支承构件22中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分成三部分来形 成挠曲片40的示例,然而,也可以实施为分成四部分或更多部分。例 如,在分成四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在前变形片3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 处形成与狭缝38类似的狭缝。

然而,在存在太多分割部时变得难以保持头枕保持件的强度。从保 持头枕保持件的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大约三个或四个分割部。特 别地,三个分割部构成比四个分割部或更多个分割部的结构更简单的结 构。

在任何情况下,将加厚部42定位在座椅靠背16的背面侧都能够有效 地减少对从背面侧碰撞的碰撞体CB的损害。

尽管以上给出了将四边形管状作为保持件主体30的形状的示例,但是 也可应用诸如除四边形形状之外的多边形管形状、或者环形管形状之类的 其他形状。

尽管以上给出了将四边形管状作为保持件支承构件22的示例,但是也 可应用诸如图7中示出的保持件支承构件之类的具有环形管形状的保持件 支承构件44、或者诸如图8中示出的保持件支承构件之类的形状为后侧是 四边形管部而前侧是环形管部的保持件支承构件46。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