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420497351.3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 公开号:CN204175361U
  • 申请日期:20140829
  • 公开日期:20150225
专利名称: 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
专利名称(英文): Ventilation structure between engine crankshaft boxes
专利号: CN201420497351.3 申请时间: 20140829
公开号: CN204175361U 公开时间: 20150225
申请人: 东风汽车公司
申请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特1号
发明人: 闫阳; 黄洪浪; 田宁; 熊盛林; 唐元媛; 徐天添; 周洪光
分类号: F01M13/00 主分类号: F01M13/00
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包括并排平行5个主轴承座,所述5个主轴承座包括第一主轴承座、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第四主轴承座和第五主轴承座,5个主轴承座中央设置均有主轴孔,第二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均设置第三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使空气在第一二缸曲轴箱间来回运动平衡压力,可达到减小泵气损失、降低摩擦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机油含气量,进一步增大通风面积。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and provides a ventilation structure between engine crankshaft boxes. The ventila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five main bearing seats which are parallelly arranged side by side, wherein the five main bearing seats include a first main bearing seat, a second main bearing seat, a third main bearing seat, a fourth main bearing seat and a fifth main bearing seat, spindle holes are formed in the centers of the five main bearing seats, a first ventilation hole and a second ventilation hole are formed in the second main bearing seat and the fourth main bearing seat, and third ventilation holes are formed in the second main bearing seat, the third main bearing seat and the fourth main bearing seat. The ventila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engine crankshaft boxes enables air to flow back and forth between a first cylinder crankshaft box and a second cylinder crankshaft box so as to balance pressur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pumping loss and frictional work can be achieved, meanwhile the air content of engine oil can be reduced, and further the ventilation area is further increased.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包括并排平行的5个主轴承座所述5个主轴承座包括第一主轴承座、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第四主轴承座和第五主轴承座,5个主轴承座中央设置均有主轴孔,其特征在于第二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均设置第三通风孔。

1.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包括并排平行的5个主轴承座所述 5个主轴承座包括第一主轴承座、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第四主轴 承座和第五主轴承座,5个主轴承座中央设置均有主轴孔,其特征在于第二 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二主轴承 座、第三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均设置第三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 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孔分别设置于主轴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 通风孔设置于主轴孔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 主轴承座上设置有与第三通风孔配合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位于主轴孔的 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缸 体和下缸体的第二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均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半圆形 的通孔,两组通孔相配合形成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包括并排平行的5个主轴承座所述5个主轴承座包括第一主轴承座、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第四主轴承座和第五主轴承座,5个主轴承座中央设置均有主轴孔,其特征在于第二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均设置第三通风孔。
原文:

1.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包括并排平行的5个主轴承座所述 5个主轴承座包括第一主轴承座、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第四主轴 承座和第五主轴承座,5个主轴承座中央设置均有主轴孔,其特征在于第二 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二主轴承 座、第三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均设置第三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 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孔分别设置于主轴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 通风孔设置于主轴孔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 主轴承座上设置有与第三通风孔配合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位于主轴孔的 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缸 体和下缸体的第二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均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半圆形 的通孔,两组通孔相配合形成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

翻译:
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 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中,保证曲轴箱内的压力稳定、曲轴箱排气顺畅、曲轴箱排 气带走的机油尽量少对发动机至关重要,曲轴箱通风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导 致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和摩擦功增加,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 放性能。

传统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仅采用在气缸盖罩中布置通风孔的结 构,曲轴箱内的气体通过回油孔进入到气缸盖罩,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但没有让曲轴箱通风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活 塞上下运动时由于反复压缩曲轴箱内的空气,活塞运动时的阻力就会增大, 发动机的泵气损失和摩擦功相应的也会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 可达到减小泵气损失、降低摩擦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包括并排平行5个 主轴承座。所述5个主轴承座包括第一主轴承座、第二主轴承座、第三主 轴承座、第四主轴承座和第五主轴承座,5个主轴承座中央设置均有主轴孔, 第二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二主 轴承座、第三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上均设置第三通风孔。对直列4缸 发动机而言,以一二缸曲轴箱间通风为例,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使空 气在第一二缸曲轴箱间来回运动平衡压力,可达到减小泵气损失、降低摩 擦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机油含气量,第三通风孔进一步增大通风面 积。三四缸曲轴箱间通风同理。发动机的活塞机构分为上缸体和下缸体, 活塞缸下部主轴承座的中线以上的部位为上缸体,中线以下的部分为下缸 体。

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分别设置有主轴孔的两侧,第三通风口 设置于上缸体主轴孔的上方,即上缸体主轴承孔上侧缸体中部。本实用新 型通过合理设计,保证曲轴箱间的结构强度。

所述第一主轴承座上设置有与第三通风孔配合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口 位于上缸体主轴孔的上方,用于铸造第三通风孔。

所述上缸体和下缸体的第二主轴承座和第四主轴承座均设置有两个相 对应的半圆形的通孔。即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 分位于上缸体的主轴承座上,一部分位于下缸体的主轴承座上,两组通孔 相配合形成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在相邻的气缸之间,主要是第一二缸之间、第三四缸之间 增加通风孔,通风孔的位置在主轴承孔两侧,由铸造形成。同时在主轴承 孔上侧缸体中部也铸造出通风孔,其位置包括第一二缸之间,第二三缸之 间和第三四缸之间,进一步增大通风孔总面积。以一、二缸曲轴箱间通风 为例,由于一、二缸的曲轴转角相差180°,一缸活塞在上止点时二缸活塞 恰好在下止点,一缸活塞向下运行时二缸活塞向上运行,由于存在通风孔 结构,空气会在一、二缸曲轴箱间来回运动平衡压力,因此可达到减小泵 气损失、降低摩擦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机油含气量,节能环保。三 四缸曲轴箱间通风同理。本实用新型中的三个通风孔均通过预铸形成,一 次成型,便于生产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视图a

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面视图b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其中,1-主轴孔,2-第一通风孔,3-上缸体,4-下缸体,5-第三通风孔,6- 工艺孔,7-第二通风孔,8-第一主轴承座,9-第二主轴承座,10-第三主轴 承座,11-第四主轴承座,12-第五主轴承座,13-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间通风结构,包括并排平行的5个主轴承座,所述5 个主轴承座包括第一主轴承座8、第二主轴承座9、第三主轴承座10、第四 主轴承座11和第五主轴承座12,5个主轴承座中央设置均有主轴孔1,第 二主轴承座9和第四主轴承座11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和第二通风孔7, 第二主轴承座9、第三主轴承座10和第四主轴承座11上均设置第三通风孔 5。第一通风口2和第二通风孔7分别设置在主轴孔1的两侧。第三通风孔 5设置于主轴承孔上方。第一主轴承座8上设置有与第三通风孔配合的工艺 孔6,所述工艺孔6位于主轴孔1的上方。上缸体3和下缸体4的第二主轴 承座9和第四主轴承座11均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半圆形的通孔,两组通孔 相配合形成第一通风孔2和第二通风孔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半部示意图即上缸体3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 下半部示意图即下缸体4结构。主轴孔1右侧的第一通风孔2宽度大于主 轴孔1左侧的第二通风孔7,由于第二、四主轴承座左侧设置有机油回油孔, 为保证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强度,第二通风孔7的宽度做出适当调整。主 轴孔1贯穿第一至第五主轴承座。第一通风孔2和第二通风孔7布置在第 二、四主轴承座上,合箱装配后上缸体3与下缸体4相应通孔对应;第三 通风孔5布置在第二、三、四主轴承座上,位于主轴承孔上侧缸体中部, 其中第一主轴承座8上的工艺孔6为铸造第二、三、四主轴承座上的第三 通风孔5过程中形成的。以上所有通风孔均通过预铸形成。

图3为第二主轴承座9上的通风孔布置,图4为第三主轴承座10上的 通风孔布置。相对第一二缸之间和第三四缸之间而言,第二三缸之间仅在 主轴承孔上侧缸体中部布置第三通风孔5。

如图5所示,活塞13在往复运动时,会反复压缩曲轴箱内气体,在第 一、二通风孔的作用下,空气会在两缸之间来回运动平衡压力。由于第一 二缸之间、第三四缸之间的曲轴转角相差180°,其中一缸活塞13在上止 点时二缸活塞恰好在下止点,即其中一个缸体活塞向下运行时另一个缸体 活塞13向上运行,由于存在通风孔结构,空气会在两个缸体曲轴箱间来回 运动平衡压力,因此可达到减小泵气损失、降低摩擦功的目的,同时还可 以降低机油含气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 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 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 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