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门系统 | ||
专利名称(英文): | Car door system | ||
专利号: | CN201420288884.0 | 申请时间: | 20140530 |
公开号: | CN203902228U | 公开时间: | 20141029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与知识产权部 | ||
发明人: | 赵艳晶; 焦新亭 | ||
分类号: | B60J5/04; B60J1/14; E05D13/00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机构: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张永明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系统,包括:车门本体,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和门框加强板,门框加强板设置在车门内板上;玻璃升降器导轨;导轨支架,两个导轨支架与玻璃升降器导轨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导轨支架中的一个导轨支架通过门框加强板与车门内板连接,两个导轨支架中的另一个导轨支架与车门内板直接连接。由于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门框加强板,因而提高了车门内板的刚度,当导轨支架通过门框加强板与车门内板连接时,保证了导轨支架与车门内板连接处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车门内板的模态频率、衰减了玻璃升降器导轨对车门本体振动的传递效率、降低了共振的风险、有效避免导轨支架疲劳受损,进而提高了车门系统的整体产品质量。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 door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ar door body, a glass lifting device guide rail and guide rail supports. The car door body comprises a car door inner plate and a door frame reinforcing plate arranged on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the two guide rail supports are corresponding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glass lifting device guide rail respectively, one of the two guide rail supports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through the door frame reinforcing plate, and the other of the two guide rail supports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door frame reinforc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rigidity of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is improved. When the guide rail sup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through the door frame reinforcing plate, rigidity of the connection portion of the guide rail supports and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is guaranteed, mode frequency of the car door inner plate is improved, vibration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glass lifting device guide rail to the car door body is reduced, the resonance risk is lowered, the guide rail supports are effectively prevented from being fatigued and damaged, and accordingly overall product quality of the car door system is improved. |
1.一种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本体(10),所述车门本体(10)包括车门内板(11)和门框加强板(12),所述 门框加强板(12)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11)上; 玻璃升降器导轨(20); 导轨支架(30),两个所述导轨支架(30)与所述玻璃升降器导轨(20)的两端一一 对应连接,所述两个导轨支架(30)中的一个所述导轨支架(30)通过所述门框加强板(12) 与所述车门内板(11)连接,所述两个导轨支架(30)中的另一个所述导轨支架(30)与 所述车门内板(11)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本体(10)还包括窗框(13), 所述窗框(13)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11)的上端,所述门框加强板(12)位于所述窗框 (13)的下方且靠近所述窗框(13)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轨支架(30)是平板 形导轨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30)包括支架本体(31), 所述支架本体(31)为平板形,所述支架本体(31)包括: 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靠近所述支架本体(31)的第一端(31b),所述第 一安装区域具有内板连接孔(31a); 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区域靠近所述支架本体(31)的第二端(31d),所述支 架本体(31)的所述第一端(31b)与所述第二端(31d)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具 有导轨连接孔(31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31)还具有升降器安装孔 (31e),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1e)、所述内板连接孔(31a)、所述导轨连接孔(31c)间 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30)还包括加强边(32), 所述加强边(32)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31)的边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边(32)由所述支架本体(31) 的边缘沿所述支架本体(31)的厚度方向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边(32)位于所述支架本体(31) 上的所述第一端(31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边(32)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 边(32)与所述支架本体(31)的所述第一端(31b)的两侧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31)的所述第二端(31d) 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31b)的宽度。
1.一种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本体(10),所述车门本体(10)包括车门内板(11)和门框加强板(12),所述 门框加强板(12)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11)上; 玻璃升降器导轨(20); 导轨支架(30),两个所述导轨支架(30)与所述玻璃升降器导轨(20)的两端一一 对应连接,所述两个导轨支架(30)中的一个所述导轨支架(30)通过所述门框加强板(12) 与所述车门内板(11)连接,所述两个导轨支架(30)中的另一个所述导轨支架(30)与 所述车门内板(11)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本体(10)还包括窗框(13), 所述窗框(13)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11)的上端,所述门框加强板(12)位于所述窗框 (13)的下方且靠近所述窗框(13)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轨支架(30)是平板 形导轨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30)包括支架本体(31), 所述支架本体(31)为平板形,所述支架本体(31)包括: 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靠近所述支架本体(31)的第一端(31b),所述第 一安装区域具有内板连接孔(31a); 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安装区域靠近所述支架本体(31)的第二端(31d),所述支 架本体(31)的所述第一端(31b)与所述第二端(31d)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具 有导轨连接孔(31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31)还具有升降器安装孔 (31e),所述升降器安装孔(31e)、所述内板连接孔(31a)、所述导轨连接孔(31c)间 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30)还包括加强边(32), 所述加强边(32)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31)的边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边(32)由所述支架本体(31) 的边缘沿所述支架本体(31)的厚度方向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边(32)位于所述支架本体(31) 上的所述第一端(31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边(32)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 边(32)与所述支架本体(31)的所述第一端(31b)的两侧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31)的所述第二端(31d) 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31b)的宽度。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系统。
背景技术
车门系统(例如汽车车门系统)一般包括车门本体、车门开闭系、玻璃升降器导轨、导 轨支架、门锁系、车门密封系,其中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玻璃升降器导轨通过导轨支架 与车门内板连接。
由于车门内板为薄板,且车门内板与车门外壳之间具有空腔,因而玻璃升降器导轨通过 导轨支架设置在车门内板上会导致车门内板的模态频率降低、车门容易产生共振现象,从而 使导轨支架容易疲劳受损、使用寿命缩短,并严重影响了车门系统的整体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系统容易产生共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系统,包括:车门本体,车门本体包 括车门内板和门框加强板,门框加强板设置在车门内板上;玻璃升降器导轨;导轨支架,两 个导轨支架与玻璃升降器导轨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导轨支架中的一个导轨支架通过门 框加强板与车门内板连接,两个导轨支架中的另一个导轨支架与车门内板直接连接。
进一步地,车门本体还包括窗框,窗框设置在车门内板的上端,门框加强板位于窗框的 下方且靠近窗框一侧设置。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导轨支架是平板形导轨支架。
进一步地,导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为平板形,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区域, 第一安装区域靠近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第一安装区域具有内板连接孔;第二安装区域,第二 安装区域靠近支架本体的第二端,支架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二安装区域具有 导轨连接孔。
进一步地,支架本体还具有升降器安装孔,升降器安装孔、内板连接孔、导轨连接孔间 隔设置。
进一步地,导轨支架还包括加强边,加强边设置在支架本体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加强边由支架本体的边缘沿支架本体的厚度方向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加强边位于支架本体上的第一端31b。
进一步地,加强边为两个,两个加强边与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两侧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的宽度大于第一端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和门框加强板,门框加强板设置在车门内板上; 两个导轨支架与玻璃升降器导轨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导轨支架中的一个导轨支架通过 门框加强板与车门内板连接,两个导轨支架中的另一个导轨支架与车门内板直接连接。由于 车门内板上设置有门框加强板,因而提高了车门内板的刚度,当导轨支架通过门框加强板与 车门内板连接时,保证了导轨支架与车门内板连接处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车门内板的模态频 率、衰减了玻璃升降器导轨对车门本体振动的传递效率、降低了共振的风险、有效避免导轨 支架疲劳受损、延长了导轨支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车门系统的整体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 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导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车门本体;11、车门内板;11a、下部凸台;12、门框加强板;13、 窗框;20、玻璃升降器导轨;30、导轨支架;31、支架本体;31a、内板连接孔;31b、第一端; 31c、导轨连接孔;31d、第二端;31e、升降器安装孔;31f、避让缺口;32、加强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 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车门系统包括车门本体10、玻璃 升降器导轨20和导轨支架30,车门本体10包括车门内板11和门框加强板12,门框加强板 12设置在车门内板11上;两个导轨支架30与玻璃升降器导轨20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 导轨支架30中的一个导轨支架30通过门框加强板12与车门内板11连接,两个导轨支架30 中的另一个导轨支架30与车门内板11直接连接。由于车门内板11上设置有门框加强板12, 因而提高了车门内板11的刚度,当导轨支架30通过门框加强板12与车门内板11连接时,保 证了导轨支架30与车门内板11连接处的刚度,从而提高了车门内板11的模态频率、衰减了 玻璃升降器导轨20对车门本体10振动的传递效率、降低了共振的风险、有效避免导轨支架 30疲劳受损、延长了导轨支架30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车门本体10的横向承载能力、衰减了 车门本体10的振动,提高了整车的振动噪声性能(NVH),进而提高了车门系统的整体产品 质量。
如图1所示,两个导轨支架30中的另一个导轨支架30与车门内板11的下部凸台11a连 接。由于车门内板11的下部凸台11a处具有较为充裕的安装空间,因而两个导轨支架30中的 另一个导轨支架30能够稳固地设置在下部凸台11a处,从而保证了导轨支架30的连接可靠性 和使用稳定性。
如图1所示,车门本体10还包括窗框13,窗框13设置在车门内板11的上端,门框加强 板12位于窗框13的下方且靠近窗框13一侧设置。由于窗框13的下方且靠近窗框13一侧具 有较充裕的布置空间,因而门框加强板12设置在该处不仅能够提高此处车门本体10的刚度, 还能保证设置在该处的导轨支架30和玻璃升降器导轨20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车门系统的 工作可靠性。
优选地,至少一个导轨支架30是平板形导轨支架。由于平板形导轨支架不具有折弯部, 因而平板形导轨支架在承受作用力时,不会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使作用力较为平 均的分布在平板形导轨支架的各处,有效避免导轨支架30疲劳受损,进而延长了导轨支架30 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车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同时,平板形导轨支架具有加工简单、制造成 本低的特点。
如图2所示,导轨支架30包括支架本体31,支架本体31为平板形,支架本体31包括第 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第一安装区域靠近支架本体31的第一端31b,第一安装区域具 有内板连接孔31a;第二安装区域靠近支架本体31的第二端31d,支架本体31的第一端31b 与第二端31d相对设置,第二安装区域具有导轨连接孔31c。优选地,紧固件穿过内板连接孔 31a将导轨支架30与车门内板11或门框加强板12固定。同样地,紧固件穿过导轨连接孔31c 将导轨支架30与玻璃升降器导轨20固定。进一步地,紧固件是螺栓或螺钉。
优选地,导轨连接孔31c为多个,多个导轨连接孔31c沿直线间隔排列设置。由于设置有 多个导轨连接孔31c,因而将导轨支架30与玻璃升降器导轨20安装时,可以选择性地使用一 个或多个导轨连接孔31c,从而提高了导轨支架30的安装可靠性,进而保证了玻璃升降器导 轨20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地,直线方向为第二端31d向第一端31b的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本体31还具有升降器安装孔31e,升降器安装孔31e、内板连接孔 31a、导轨连接孔31c间隔设置(请参考图2)。由于设置有升降器安装孔31e,因而能够保证 支架本体31与升降器可靠性连接,从而保证了导轨支架30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支架本体31还包括避让缺口31f,避让缺口31f位于支架本体31的边缘处。由 于设置有避让缺口31f,因而提高了支架本体31的装配适配性,从而保证了导轨支架30的使 用可靠性。进一步地,避让缺口31f位于支架本体31的第二端31d。
如图2所示,导轨支架30还包括加强边32,加强边32设置在支架本体31的边缘处。由 于在支架本体31的边缘处设置有加强边32,因而提高了导轨支架30的整体刚度,从而保证 了导轨支架30的承力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进而延长了导轨支架3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加强边32与支架本体31一体成型。如图2所示,加强边32由支架本体31的 边缘沿支架本体31的厚度方向向上延伸。由于加强边32与支架本体31一体成型,因而有效 降低了二者交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保证了二者连接处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导轨支 架30的承力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强边32位于支架本体31上的第一端31b(请参考图2)。由于支架本 体31的第二端31d与玻璃升降器导轨20连接,因而加强边32可以设置在没有运动或装配干 涉的第一端31b,也就是支架本体31上的内板连接孔31a所在的一端。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强边32为两个,两个加强边32与支架本体31的第一端31b 的两侧一一对应设置。由于支架本体31的第一端31b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边32,因而不仅保 证了支架本体31的刚度均匀性,还尽可能减小了导轨支架30的整体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本体31的第二端31d的宽度大于第一端31b的宽度。由于玻璃升降 器导轨20与支架本体31的连接面积应较为充分,而支架本体31与门框加强板12连接处空 间有限,因而应合理设置支架本体31的宽度,从而使导轨支架30在整体刚度好的情况下, 既能保证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强度、装配可靠性、装配适配性,还能尽可能减小导轨支架30的 整体质量,从而使导轨支架30具有质量轻、刚性好、节省材料、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进而降 低了车门系统的整体质量、保证了车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门系统具有刚度好、强度好、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安全性高、振动小、 密封降噪性能好、不易下沉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同时,在车辆转向时 还能保证导轨支架30的安装点处具有应力小的特点,从而使导轨支架30和车门系统满足耐 久性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