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 | ||
专利名称(英文): | Cross-flow type intercooler used for heavy-duty automobile cooling system | ||
专利号: | CN201320889510.X | 申请时间: | 20131231 |
公开号: | CN203796396U | 公开时间: | 20140827 |
申请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陕汽大道1号 | ||
发明人: | 张小康; 杨志刚; 张文博; 何文军; 张博峰; 肖寿高 | ||
分类号: | F02B29/04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机构: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包括:左气室以及右气室,其中,所述中冷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其中一个气室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则得以设置于另外一个气室的上端;中冷器芯体,其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左气室与右气室之间;左气室主片以及右气室主片,其中,所述左气室通过所述左气室主片与所述中冷器芯体的一侧连通,而所述右气室则通过所述右气室主片与所述中冷器芯体的另外一侧连通。所述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简化了进、出气管的走向,也有较地避免了由于纵流式中冷器下部剧烈摆动所导致的其进气口易于被损坏的情况的发生;其流通横截面积大、气流分布均匀、散热效果良好。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ross-flow type intercooler used for a heavy-duty automobile cooling system. The cross-flow type intercooler used for the heavy-duty automobile cooling system comprises a left air chamber, a right air chamber, an intercooler core body, a left air chamber main leaf and a right air chamber main leaf; wherein an air inlet of the intercooler is formed in the upper end of one of the air chambers, and an air outlet of the intercooler is form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other air chamber; the intercooler core body is transvers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left air chamber and the right air chamber; the left air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intercooler core body through the left air chamber main leaf, and the right air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ther side of the intercooler core body through the right air chamber main leaf. Through the cross-flow type intercooler used for the heavy-duty automobile cooling system, the moving orientation of an air outlet pipe and an air inlet pipe is simplified, and the situation that an air inlet of a vertical-flow type intercooler is prone to being damaged due to severe swing in 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vertical-flow type intercooler is effectively avoided; the cross-flow type intercooler is large i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circulation, even in air flow distribution and good in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
1.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包括: 左气室(1)以及右气室(2),其中,所述中冷的进气口(3)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1、2)其中一个气室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4)则得以设置于另外一个气室的上端; 中冷器芯体(5),其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左气室(1)与右气室(2)之间; 左气室主片(6)以及右气室主片(7),其中,所述左气室(1)通过所述左气室主片(6)与所述中冷器芯体(5)的一侧连通,而所述右气室(2)则通过所述右气室主片(7)与所述中冷器芯体(5)的另外一侧连通,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气室(1、2)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对称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防虫网的第一安装凸台(11、11’、21、21’),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11’、21、21’)为长圆孔卡槽式安装凸台,其内部开设有方形卡槽,以防止置入所述方形卡槽中的与其相匹配的方形螺母在打紧时发生转动,而在所述安装凸台表面开设有供固定螺栓穿入的长圆孔,穿入所述长圆孔的固定螺栓与预先设置于所述方形卡槽中的螺母打紧,且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1、2)最下端的一对第一安装凸台(11’、21’)的长圆孔沿铅垂方向设置,而其它的第一安装凸台(11、21)的长圆孔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室(1)以及右气室(2)呈对称设置,而在所述左、右气室(1、2)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对称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冷凝器的第二安装凸台(12、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凸台(12、22)均为长圆孔卡槽式安装凸台,其内部开设有方形卡槽,以防止置入所述方形卡槽中的与其相匹配的方形螺母在打紧时发生转动,而在所述安装凸台表面开设有供固定螺栓穿入的长圆孔,穿入所述长圆孔的固定螺栓与预先设置于所述方形卡槽中的螺母打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第二安装凸台(11、21、12、22)的长圆孔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芯体(5)进一步地包括多根横向设置的散热管(51),所述左、右气室(1、2)则分别通过所述左、右气室主片(6、7)与该散热管(51)的两端相连通,在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之间还设置有散热片(52),所述散热片(52)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连接在一起以传导热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52)呈波浪状,所述散热片(52)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地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以捍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传导热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与所述出气口(4)同时向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弯曲,以方便所述进气口(3)与所述出气口(4)与所述发动机前端的相应气口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的进气口(3)设置于所述右气室(2)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4)则得以设置于所述左气室(1)的上端。
1.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包括: 左气室(1)以及右气室(2),其中,所述中冷的进气口(3)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1、2)其中一个气室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4)则得以设置于另外一个气室的上端; 中冷器芯体(5),其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左气室(1)与右气室(2)之间; 左气室主片(6)以及右气室主片(7),其中,所述左气室(1)通过所述左气室主片(6)与所述中冷器芯体(5)的一侧连通,而所述右气室(2)则通过所述右气室主片(7)与所述中冷器芯体(5)的另外一侧连通,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气室(1、2)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对称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防虫网的第一安装凸台(11、11’、21、21’),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11’、21、21’)为长圆孔卡槽式安装凸台,其内部开设有方形卡槽,以防止置入所述方形卡槽中的与其相匹配的方形螺母在打紧时发生转动,而在所述安装凸台表面开设有供固定螺栓穿入的长圆孔,穿入所述长圆孔的固定螺栓与预先设置于所述方形卡槽中的螺母打紧,且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1、2)最下端的一对第一安装凸台(11’、21’)的长圆孔沿铅垂方向设置,而其它的第一安装凸台(11、21)的长圆孔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室(1)以及右气室(2)呈对称设置,而在所述左、右气室(1、2)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对称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冷凝器的第二安装凸台(12、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凸台(12、22)均为长圆孔卡槽式安装凸台,其内部开设有方形卡槽,以防止置入所述方形卡槽中的与其相匹配的方形螺母在打紧时发生转动,而在所述安装凸台表面开设有供固定螺栓穿入的长圆孔,穿入所述长圆孔的固定螺栓与预先设置于所述方形卡槽中的螺母打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第二安装凸台(11、21、12、22)的长圆孔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芯体(5)进一步地包括多根横向设置的散热管(51),所述左、右气室(1、2)则分别通过所述左、右气室主片(6、7)与该散热管(51)的两端相连通,在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之间还设置有散热片(52),所述散热片(52)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连接在一起以传导热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52)呈波浪状,所述散热片(52)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地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以捍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传导热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与所述出气口(4)同时向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弯曲,以方便所述进气口(3)与所述出气口(4)与所述发动机前端的相应气口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流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的进气口(3)设置于所述右气室(2)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4)则得以设置于所述左气室(1)的上端。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冷却 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汽车冷却系统所使用的中冷器包括分置于所述中冷器上、下部的上、 下气室或分置于所述中冷器左、右两侧的左、右气室,其中,包括有上、下气室的 中冷器气流为纵流式,纵流式中冷器进、出气口分别得以开设于下气室以及上气室 的一侧,而发动机进、出气口一般多在发动机前部上侧,此时中冷器进气管需要从 汽车大梁外侧绕过后接到开设于所述中冷气下气室的进气口,导致中冷器进气管走 向复杂、容易与汽车其他部件干涉、管道阻力较大、气流分布不均匀,同时,由于 在车辆行驶时,中冷器下部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这也有可能导致所述进气口经 常被拉裂损坏。现有技术中还存在有一种包括有左、右气室的左右气室中冷器,所 述左、右气室的进、出气口分别被设置于该左、右气室两侧中间的部位,而发动机 进、出气口一般多在发动机前部上侧,这就导致中冷器进、出气管需要从上部拐到 中间部位,中冷器管道复杂、容易与汽车驾驶室纵梁等部件干涉、管道阻力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外形新颖美观、内部阻力较小、利于 整车布置安装的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包 括:左气室以及右气室,其中,所述中冷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其中一个 气室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则得以设置于另外一个气室的上端;中冷器芯体, 其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左气室与右气室之间;左气室主片以及右气室主片,其中,所 述左气室通过所述左气室主片与所述中冷器芯体的一侧连通,而所述右气室则通过 所述右气室主片与所述中冷器芯体的另外一侧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左气室以及右气室呈对称设置,而在所述左、右气室远离发动 机的一侧对称地设置有安装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凸台包括用于安装防虫网的第一安装凸台以及用于固定冷 凝器的第二安装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凸台以及第二安装凸台均为长圆孔卡槽式安装凸台, 其内部开设有方形卡槽,以防止置入所述方形卡槽中的与其相匹配的方形螺母在打 紧时发生转动,而在所述安装凸台表面开设有供固定螺栓穿入的长圆孔,穿入所述 长圆孔的固定螺栓与预先设置于所述方形卡槽中的螺母打紧。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右气室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四对第一安装凸台 以及两对第二安装凸台。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最下端的一对第一安装凸台的长圆孔沿铅垂 方向设置,而其它对第一安装凸台以及所有第二安装凸台的长圆孔均沿水平方向设 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器芯体进一步地包括多根横向设置的散热管,所述左、右 气室则分别通过所述左、右气室主片与该散热管的两端相连通,在两根相邻的散热 管之间还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散热管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呈波浪状,所述散热片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地与所述两根 相邻的散热管以捍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传导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同时向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弯曲,以方便所 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前端的相应气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冷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右气室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 则得以设置于所述左气室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左、右气室对称布 置,该中冷器的进、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的上部,与由于发动机进、 出气口也多位于发动机前部上侧,这样在将中冷器的进气口与发动机出气口通过进 气管连接以及将中冷器的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口通过出气管连接时,所述进气管与 出气管都不需要再从所述中冷器的上部拐至其中间位置,甚至是纵流式中冷器的底 部,简化了所述中冷器进、出气管走向复杂、容易为汽车其他部件所干涉、管道阻 力较大、气流分布不均匀的缺陷,也有较地避免了由于纵流式中冷器下部剧烈摆动 所导致的其进气口易于被损坏的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冷器芯 体的散热管道横向布置,高温压缩空气沿散热管横向流动,流通横截面积大、气流 分布均匀、散热效果良好;再一方面,所述中冷器气室上设置有固定凸台支架,便 于将防虫网及冷凝器等部件直接固定于中冷器上,省去了各自的单独固定支架,极 大简化了装配工序。
附图说明
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 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立体示意 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 冷器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所述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包括:
对称设置的左气室1以及右气室2,其中,所述中冷的进气口3设置于所述右 气室2的上端,而所述中冷的出气口4则得以设置于所述左气室1的上端;
横向地设置于所述左气室1与右气室2之间的中冷器芯体5;以及
左气室主片6以及右气室主片7,其中,所述左气室1通过所述左气室主片6 与所述中冷器芯体5的一侧连通,而所述右气室2则通过所述右气室主片7与所述 中冷器芯体5的另外一侧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重型汽车冷却系统的横流式中冷器包括有对称地设置于所 述左、右气室1、2远离发动机的一侧的用于安装防虫网的第一安装凸台11、11’、 21、21’以及用于固定冷凝器的第二安装凸台12、22。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号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 11’、21、21’以及第二安装凸台12、22均为长圆孔卡槽式安装凸台,所述长圆孔卡 槽式安装凸台内部开设有方形卡槽,在固定所述防虫网或冷凝器之前,可先将与该 方形卡槽相匹配的方形螺母置于其内部,从而防止该方形螺母在打紧时发生转动, 从而影响固定效果,而在所述安装凸台11、11’、21、21’、12、22表面则开设有供 固定螺栓穿入的长圆孔,穿入所述长圆孔的固定螺栓与预先设置于所述方形卡槽中 的方形螺母打紧,而所开设的长圆孔,则给予所述固定螺栓一定的位移空间,从而 可以对安装于所述中冷器上的防虫网或冷凝器等部件的位置进行微调,也能够更好 地消除各部件尺寸公差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好适应性。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左、 右气室1、2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对第一安装凸台11、21、11’、21’以 及两对第二安装凸台12、22。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设置于所述左、右气室1、2最下端的一对第一安装凸 台11’、21’的长圆孔是沿铅垂方向设置,而另外一对第一安装凸台11、21以及所 有第二安装凸台12、22的长圆孔则均是沿水平方向设置。当需要将所述防虫网安装 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凸台11、21、11’、21’上时,则是向将所述防虫网通过固定螺 栓安装固定于位于上端的一对第一安装凸台11、21上,再将所述防虫网的下端沿铅 垂方向向下拉紧,最后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将其安装固定于位于下端的所述第一安装 凸台11’、21’上,以保证防虫网下部沿铅垂方向被调整拉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冷器芯体5还包括有多根横向设 置的散热管51,所述左、右气室1、2则分别通过所述左、右气室主片6、7与该散 热管51的两端相连通,在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之间还设置有散热片52,所述散热 片52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出的本实 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52呈波浪状,该散热片52的波峰和波 谷分别地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散热管51以捍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传导热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3与所述出气口4同时向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弯曲,以 方便所述进气口3与所述出气口4与所述发动机前端的相应气口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 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