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axle tube and external linkage axle case | ||
专利号: | CN201320585176.9 | 申请时间: | 20130922 |
公开号: | CN203528205U | 公开时间: | 20140409 |
申请人: | 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王建东 | ||
申请地址: | 441003 湖北省襄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风路7号 | ||
发明人: | 岳国生; 王建东 | ||
分类号: | B60B35/16 | 主分类号: | B60B35/16 |
代理机构: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包括外联桥壳和轴管,所述轴管的直径与带半轴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的连接端口直径相配合,所述轴管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联桥壳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外联桥壳和轴管的组合结构将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安装在驱动总成上,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适用于车辆。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an axle tube and an external linkage axle case. The combina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the external linkage axle case and the axle tube, the diameter of the axle tube is matched with that of a connecting port of an external linkage brake hub sub-assembly provided with a half axle, one end of the axle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external linkage axle case, and an external linkage spigot is formed in the other end of the external linkage axle case and used for connecting installa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the axle tube and the external linkage axle case, the external linkage brake hub sub-assembly is installed on a drive assembly,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assembly is convenient. The combination structure is suitable for a vehicle. |
1.一种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联桥壳(6) 和轴管(7),所述轴管(7)的直径与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 成(8)的连接端口直径相配合,所述轴管(7)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6)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 (6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外联桥壳(6)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小头 端与所述轴管(7)焊接,所述外联止口(6a)布置在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 联桥壳(6)的大头端。
1.一种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联桥壳(6) 和轴管(7),所述轴管(7)的直径与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 成(8)的连接端口直径相配合,所述轴管(7)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6)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 (6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外联桥壳(6)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小头 端与所述轴管(7)焊接,所述外联止口(6a)布置在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 联桥壳(6)的大头端。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安装的连接结构,特别是 涉及一种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动车辆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使用空 间要求越来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般电动车辆的驱动形式主 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电机驱动传动箱,再由传动箱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挢进行 行走作业,这种驱动形式存在底盘占用空间大,不利于车辆动力电池布置 的问题;同时,相对地也减小了动力电池的占空比,从而使电动车辆续航 里程变短,直接导致电动车辆的经济性下降和使用环境受限;
另一种是通过电机直联传动箱,再由传动箱连接驱动挢进行行走作业, 由于这种驱动形式将电机和传动箱都安装在驱动桥壳体上,所以其结构联 接部位多,安装悬置复杂,工艺成本高;而且,由于车辆在行驶使会上下 颠簸,所以电机和传动箱会绕着驱动桥上下摆动,从而导致整车的平衡性 差。
由于上述两种驱动形式都存在问题,所以亟需开发一种能两端同轴输 出的驱动总成,而开发这种能两端同轴输出的驱动总成需要配套开发一种 用于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安装的连接结构,以方便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 成的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 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安装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 构,包括外联桥壳和轴管,所述轴管的直径与带半轴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 总成的连接端口直径相配合,所述轴管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的一端固定连 接,所述外联桥壳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通过所述外联桥 壳和轴管的组合结构将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安装在驱动总成上,结 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外联桥壳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 桥壳的小头端与所述轴管焊接,所述外联止口布置在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 联桥壳的大头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所述外联桥壳和轴管的组合结构将所述 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安装在驱动总成上,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结构简单且便 于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的安装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联制动器轮毂与等速传动轴的组合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分总成1,电机壳体1a,转子轴1b,电机后端盖1c,电机 前端盖1d,合装止口1e,旋转密封组件1f,变矩器分总成2,变矩器壳体 2a,变速机构2b,第一变速齿轮2b1,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第二变速齿轮 2b3,同轴定位轴承2b4,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隔套2b6,挡圈2b7, 变矩器端盖2c,差速器分总成3,传动机构4,输入齿轮4a,第一中间轴齿 轮4b,同轴传动轴5,传动套5a,外联桥壳6,外联止口6a,轴管7,外联 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半轴8a,外联传动防护壳9,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 10,等速传动轴10a,悬架分总成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 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包括外联桥壳6和 轴管7,所述轴管7的直径与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的连接 端口直径相配合,所述轴管7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 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6a。通过所述外联桥壳 6和轴管7的组合结构将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安装在驱动总成上, 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上述外联桥壳6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小头 端与所述轴管7焊接,所述外联止口6a布置在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 6的大头端。
本组合结构需配合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和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 轮毂分总成8等一起使用,其中,所述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的具体结 构如下:
包括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所述电机分总 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 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 转子轴1b,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 体2a、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 述变矩器壳体2a后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述转子轴1b前端通 过传动机构4与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2b的 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 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和输出B 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通过转子轴1b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经变 速机构2b变速变矩后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 总成3上的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直接输出,另一 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输出,并可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转子 轴1b安装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相连接的传动轴将动力从电机 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由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 1b同轴布置,所以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的动力和从电机 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 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而且,由于所述变速机构2b和差 速器分总成3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 上,所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
上述传动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输入齿轮4a和 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的第一中间轴齿轮4b;所述变速机构2b 包括第一变速齿轮2b1、活动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上的第二中间轴齿 轮2b2和第二变速齿轮2b3,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为内外双联齿结构,所 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一端活动 安装在所述转子轴1b前端的端头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另一端活动 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的盘侧部 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输入齿轮4a通过所述第 一中间轴齿轮4b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内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 速齿轮2b1的外齿圈通过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 传动连接。当然,所述变速机构2b也可为一级变速机构或三级变速机构等, 具体变速变矩级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上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一端通过同轴定位轴承2b4安装在所述转子 轴1b前端的端头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另一端通过差速器同轴悬置 轴承2b5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上。这样,所述第一变速 齿轮2b1的轴孔起到了定位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作用,保证 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的同轴度。
上述同轴定位轴承2b4和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之间设有隔套2b6 和挡圈2b7,所述挡圈2b7定位安装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轴孔内,所 述隔套2b6安装在所述挡圈2b7的一侧。所述隔套2b6和挡圈2b7起定位 所述同轴定位轴承2b4和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的作用。当然,也可采 用其他结构的定位机构。
上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至少为 一个。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和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的数量可根据传输的 力矩大小、速度高低和力传递的平稳性等因素设计。
上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为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的一 端与所述输入齿轮4a常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的另一端与所述第 一变速齿轮2b1的内齿圈常啮合。当然,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也可为单 齿结构。
上述转子轴1b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5,所述同轴传动轴5一 端固定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内,所述同轴传动轴5另一 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并向外延伸。通过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转 子轴1b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5,实现了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 输出A端的动力从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1的 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所述差 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为减小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电磁场 对所述同轴传动轴5高速自转的影响,可采用磁透性材料制造所述同轴传 动轴5。
上述同轴传动轴5的延伸端固定套装有传动套5a,所述传动套5a活动 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这样,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5a向外 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
上述电机后端盖1c、电机前端盖1d和变矩器端盖2c各自的内外连接 面上分别设有内置静密封组件的合装止口1e。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密封结 构。所述转子轴1b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的连接处分别设 有旋转密封组件1f。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密封组件。
上述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通过转子轴1b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经 变速机构2b变速变矩后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传输到所述差速器 分总成3上的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另一方 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输出,并可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转子轴 1b安装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相连接的传动轴将动力从电机的 后端输出,由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 所以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的动力和从电机的后端输出的 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 输出,平衡性好;同时,由于所述变速机构2b和差速器分总成3集成在所 述变矩器壳体2a内,并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以结构紧凑,底 盘占用空间小;而且,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的轴孔起到了定位所述差速 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作用,保证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 所述转子轴1b的同轴度;同时,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和第二中间轴齿 轮2b2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这样动力传递更平稳; 最后,通过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5, 实现了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后 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 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
上述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所述转子轴1b经输入齿轮4a传递 到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上;然后,动力再由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4b经 所述第一变速齿轮2b1传递到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上;接着,动力再 由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经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传递到所述差速器分 总成3上;最后,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直接输出, 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经所述同轴传动轴5输出。
本组合结构与所述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又组成带外联 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该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 外联桥壳的组合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外联桥壳6、轴管7和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所 述轴管7的直径与带半轴8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的连接端口直径相 配合,所述轴管7一端与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固定连接,所述轴 管7另一端与所述外联桥壳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设 有用于连接安装的外联止口6a,所述外联桥壳6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 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
上述外联桥壳6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小头 端与所述轴管7焊接,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大头端与所述电机 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相连,所述外联止口6a布置在所述喇叭 状结构的外联桥壳6的大头端。
具体装配时,先将所述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 构的半轴8a插装在所述传动套5a内,然后再通过螺栓将外联桥壳6安装在 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即可。
当然,在实际生产或装配时,所述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 壳的组合结构也可替换为外联制动器轮毂与等速传动轴的组合结构,所述 外联制动器轮毂与等速传动轴的组合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外联传动防护壳9和带等速传动轴10a的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 10,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连接端口处的防尘罩套装在所述外联传 动防护壳9的一端,所述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安装的 外联止口6a,所述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 /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
上述外联传动防护壳9为喇叭状结构,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传动防 护壳9的小头端与所述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相连,所述喇叭状结构的 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大头端与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 相连,所述外联止口6a布置在所述喇叭状结构的外联传动防护壳9的大头 端。
具体装配时,先将所述带外联制动器轮毂的轴管与外联桥壳的组合结 构的等速传动轴10a插装在所述传动套5a内,然后再通过螺栓将外联桥壳 6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或/和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即可。当然,所述 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还需悬架分总成11定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外联桥壳6和轴管7的组合结构将所述外联制动 器轮毂分总成8安装在驱动总成上,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