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 | ||
专利名称(英文): | Fender mounting structure assembly | ||
专利号: | CN201521118129.9 | 申请时间: | 20151229 |
公开号: | CN205239664U | 公开时间: | 20160518 |
申请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
申请地址: | 402247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九江大道 | ||
发明人: | 许林; 叶小军; 漆银利 | ||
分类号: | B62D25/16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机构: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包括翼子板安装支架和固定于车身上的连接板,翼子板安装支架内端以可沿车身横向调节连接位的方式搭接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翼子板安装支架在与连接板搭接连接时,可相对车身横向调节连接位置,使得翼子板沿车身横向的宽度能够被控制,进而消除与翼子板配合的大灯或前保险杠左右形成面差,提高整车的装配一致性,减少装调。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nder mounting structure assembly, comprises a fender mounting bracket and a connecting plate fixed on the vehicle body, the inner end of the fender mounting bracket to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body by way of location adjustment and connection of lap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fender moun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horizontal adjustment relativ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vehicle body, so that the fender the width of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body can be controlled, and the fender further eliminates the headlights or match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a front bumper surface differenc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assembly of the vehicle, adjustment is reduced. |
1.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安装支架和固定于车 身上的连接板,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内端以可沿车身横向调节连接位的方式搭接 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 设置有支架连接位,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与支架连接位相配合的连接 孔,所述连接孔为条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 位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安 装支架包括内连接部和与内连接部一体成型的两支腿部,两支腿部的末端均向下 弯折并延伸形成翼子板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 L形,包括与车身连接的车身连接部和与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的支架连接部,所 述支架连接位设置于所述支架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 部位于两支架连接位之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加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两支腿部上沿 延伸方向均设置有条形加强筋。
1.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安装支架和固定于车 身上的连接板,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内端以可沿车身横向调节连接位的方式搭接 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 设置有支架连接位,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与支架连接位相配合的连接 孔,所述连接孔为条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 位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安 装支架包括内连接部和与内连接部一体成型的两支腿部,两支腿部的末端均向下 弯折并延伸形成翼子板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 L形,包括与车身连接的车身连接部和与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的支架连接部,所 述支架连接位设置于所述支架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 部位于两支架连接位之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加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两支腿部上沿 延伸方向均设置有条形加强筋。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
背景技术
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是汽车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现有的翼 子板的安装需要一个安装支架,包括一外形呈几字形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设 支撑面、支撑腿和支撑脚。这种结构可以达到稳定固定翼子板的目的,但连接后 使得翼子板与车身连接为沿车身横向(左右方向)的强制搭接结构,不利于左右 翼子板在车身横向宽度上的控制,造成与翼子板配合的大灯或前保险杠左右形成 面差或面差不均缺陷,即无法保证翼子板与相邻匹配件的面差要求。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翼子板安装方式进行改进,可以在安装时,对翼子板沿 车身横向的宽度进行控制,从而满足翼子板与相邻匹配件的面差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可以在安装时,对翼 子板沿车身横向的宽度进行控制,从而满足翼子板与相邻匹配件的面差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包括翼子板安装支架和固定于车身上的 连接板,翼子板安装支架内端以可沿车身横向调节连接位的方式搭接连接于所述 连接板。
进一步,连接板上设置有支架连接位,翼子板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与支架连接 位相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为条形孔。
进一步,支架连接位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两组。
进一步,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内连接部和与内连接部一体成型的两支腿部, 两支腿部的末端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翼子板固定部。
进一步,连接板为L形,包括与车身连接的车身连接部和与翼子板安装支架 连接的支架连接部,支架连接位设置于支架连接部。
进一步,支架连接部位于两支架连接位之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加强结构。
进一步,两支腿部上沿延伸方向均设置有条形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翼子板安装支 架在与连接板搭接连接时,可相对车身横向调节连接位置,使得翼子板沿车身横 向的宽度能够被控制,进而消除与翼子板配合的大灯或前保险杠左右形成面差, 提高整车的装配一致性,减少装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板与车身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 连接板与车身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包括翼 子板安装支架1和固定于车身3上的连接板2,翼子板安装支架1内端以可沿车 身3横向调节连接位的方式搭接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在安装时,连接板2可通 过焊接或其他现有机械连接方式安装于汽车车身3的侧围上,翼子板安装支架1 用于固定翼子板,翼子板固定后,翼子板安装支架1内端与连接板2搭接连接, 并在搭接固定时可沿车身3横向调节连接位置,使得翼子板的横向宽度可以得到 控制,进而消除与匹配件的面差。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上设置有支架连接位2-1,翼子板安装支架1上设置 有与支架连接位2-1相配合的连接孔1-1,连接孔1-1为条形孔;支架连接位2-1 设置螺栓孔,并焊接有螺母,将翼子板安装支架1搭接到连接板2上时,通过条 形孔调节连接位,然后将螺栓紧固达到固定连接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支架连接位2-1与所述连接孔1-1一一对应设置两组;调节后 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翼子板安装支架1包括内连接部1-2和与内连接部1-2一体成 型的两支腿部1-3,两支腿部1-3的末端均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翼子板固定部 1-4;两支腿部1-3用于与翼子板的不同位置连接,形成稳定支撑,翼子板固定 部1-4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与翼子板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为L形,包括与车身3连接的车身连接部2-2和与翼 子板安装支架1连接的支架连接部2-3,支架连接位2-1设置于支架连接部2-3; 车身连接部2-2为与车身3连接位处结构相适形,L形的连接板2可对翼子板安 装支架1形成较强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支架连接部2-3位于两支架连接位2-1之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 加强结构2-4。
本实施例中,两支腿部1-3上沿延伸方向均设置有条形加强筋1-5;抗弯 强度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