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 | ||
专利名称(英文): | A fixing frame of an automobile wiring harness | ||
专利号: | CN201511004124.8 | 申请时间: | 20151229 |
公开号: | CN105514636A | 公开时间: | 20160420 |
申请人: | 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山路47号 | ||
发明人: | 陈艺峰 | ||
分类号: | H01R11/11; H01R4/18 | 主分类号: | H01R11/11 |
代理机构: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包括底座、第一开放部、第二开放部和弯折部;所述第一开放部、第二开放部和弯折部均位于底座之上,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开放部和第二开放部、另一端设有弯折部,所述第一开放部为倒置的梯形,第一开放部的顶部呈开放状,所述第二开放部为倒置的梯形,第二开放部的顶部呈开放状。本发明针对目前的车用线束经过的路线比较复杂,尤其需要对线束进行固定的问题,设计了卷曲的弯折部,能有效约束线束。 | ||
摘要(英文): |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wiring harness fixing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opening portion 1st, 2nd and the bending part way; the 1st opening part, and the bending part way 2nd are located in the base, one end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1st and 2nd open part way,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bending part, the 1st open is an inverted trapezoid, the top of the way the open 1st, the 2nd open is an inverted trapezoid, the top of the 2nd way a opening shap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irected to the vehicle harness of all the routes is more complicated, in particular to the problem of fixing the wire harness, and the bending part of the design,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wire harness. |
1.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包括底座(10)、第一开放部(20)、第二 开放部(30)和弯折部(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放部(20)、第二 开放部(30)和弯折部(40)均位于底座(10)之上,底座(10)的一端 设有第一开放部(20)和第二开放部(30)、另一端设有弯折部(40),所 述第一开放部(20)为倒置的梯形,第一开放部(20)的顶部呈开放状, 所述第二开放部(30)为倒置的梯形,第二开放部(30)的顶部呈开放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座(10)上设有散热孔(100),所述散热孔(10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散 热孔(100)位于弯折部(40)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 折部(40)为弯曲状,弯折部(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弯折部(40) 对称分布在底座(10)的两侧,两个弯折部(4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开放部(20)上设有上分线板(21),所述上分线板(21)为矩形板,其 两端与第一开放部(21)的侧部结合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开放部(20)设有下分线板(22),所述下分线板(22)为矩形板,其 两端与第一开放部(20)的侧部结合固定,所述下分线板(22)位于上分 线板(21)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开放部(20)的高度高于第二开放部(30)的高度。
1.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包括底座(10)、第一开放部(20)、第二 开放部(30)和弯折部(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放部(20)、第二 开放部(30)和弯折部(40)均位于底座(10)之上,底座(10)的一端 设有第一开放部(20)和第二开放部(30)、另一端设有弯折部(40),所 述第一开放部(20)为倒置的梯形,第一开放部(20)的顶部呈开放状, 所述第二开放部(30)为倒置的梯形,第二开放部(30)的顶部呈开放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座(10)上设有散热孔(100),所述散热孔(10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散 热孔(100)位于弯折部(40)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 折部(40)为弯曲状,弯折部(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弯折部(40) 对称分布在底座(10)的两侧,两个弯折部(4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开放部(20)上设有上分线板(21),所述上分线板(21)为矩形板,其 两端与第一开放部(21)的侧部结合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开放部(20)设有下分线板(22),所述下分线板(22)为矩形板,其 两端与第一开放部(20)的侧部结合固定,所述下分线板(22)位于上分 线板(21)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开放部(20)的高度高于第二开放部(30)的高度。
翻译: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 架。
背景技术:
线束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线束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 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等组成,线束在汽车上的应 用尤其重要,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 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 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 线、联插件和包裹带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 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 并要排除电器短路。目前的车用线束经过的路线比较复杂,对线束的固定 也不方便,尤其线束较多的区域散热也不通畅,容易影响线束的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车用线束的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遇线束弯折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包括底座、第一开放部、 第二开放部和弯折部;所述第一开放部、第二开放部和弯折部均位于底座 之上,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开放部和第二开放部、另一端设有弯折部,所 述第一开放部为倒置的梯形,第一开放部的顶部呈开放状,所述第二开放 部为倒置的梯形,第二开放部的顶部呈开放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线束通过此固定架时,先后通过第一开放部、第 二开放部和弯折部,通过此三个部分的有效分流和固定,可将数量较多的 线束有效地固定,方便线束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本发明针对目前的车用线束经过的路线比较复杂,尤其需要对线束进 行固定的问题,设计了卷曲的弯折部,能有效约束线束。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底座的说明,所述底座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 热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散热孔位于弯折部的下方。线束通过第一开放部、 第二开放部和弯折部,由于数量较多的线束将会被聚集并通过弯折部,使 弯折部的线束密度较大,因此在弯折部的下方开通了散热孔,所述散热孔 的数量为两个,可使弯折部附近的线束的热量有效散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弯折部的说明,所述弯折部为弯曲状,弯折 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弯折部对称分布在底座的两侧,两个弯折部之 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线束经过第一开放部、第二开放部和弯折部,线束通 过弯折部的卷曲部的内部,如此,经过第一开放部、第二开放部的线束可 被有效约束。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开放部的说明,所述第一开放部设有上 分线板,所述上分线板为矩形板,其两端与第一开放部的侧部结合固定。 所述第一开放部设有下分线板,所述下分线板为矩形板,其两端与第一开 放部的侧部结合固定,所述下分线板位于上分线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开放 部的高度高于第二开放部的高度。第一开放部上的上分线板和下分线板可 将数量较多的线束分流,两个分线板可将第一开放部的内腔分为上、中、 下三个容腔,使线束分别通过这个三个容腔被有效分流,实现线束的有效 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左上方观察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图1的左下方观察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一种汽车线束的固定架,包括底座10、第一开放部 20、第二开放部30和弯折部40;所述第一开放部20、第二开放部30和弯 折部40均位于底座10之上,底座10的一端设有第一开放部20和第二开 放部30、另一端设有弯折部40,所述第一开放部20为倒置的梯形,第一 开放部20的顶部呈开放状,所述第二开放部30为倒置的梯形,第二开放 部30的顶部呈开放状。
结合图1至图3,所述底座10上设有散热孔100,所述散热孔100的 数量为两个,所述散热孔100位于弯折部40的下方。
结合图1至图3,所述弯折部40为弯曲状,弯折部40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两个弯折部40对称分布在底座10的两侧,两个弯折部40之间留有一 定的间隙。
结合图1至图3,所述第一开放部20上设有上分线板21,所述上分线 板21为矩形板,其两端与第一开放部21的侧部结合固定。
结合图1至图3,所述第一开放部20设有下分线板22,所述下分线板 22为矩形板,其两端与第一开放部20的侧部结合固定,所述下分线板22 位于上分线板21的底部。
结合图1至图3,所述第一开放部20的高度高于第二开放部30的高 度。
实际操作中,线束通过此固定架时,先后通过第一开放部20、第二开 放部30和弯折部40,通过此三个部分的有效分流和固定,可将数量较多 的线束有效地固定,方便线束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其中,线束通过第一开 放部20、第二开放部30和弯折部40,由于数量较多的线束将会被聚集并 通过弯折部40,使弯折部40的线束密度较大,因此在弯折部40的下方开 通了散热孔100,所述散热孔100的数量为两个,可使弯折部40附近的线 束的热量有效散发。线束经过第一开放部20、第二开放部30和弯折部40, 线束通过弯折部40的卷曲部的内部,如此,经过第一开放部20、第二开 放部30的线束可被有效约束。第一开放部20上的上分线板21和下分线板 22可将数量较多的线束分流,两个分线板可将第一开放部20的内腔分为 上、中、下三个容腔,使线束分别通过这个三个容腔被有效分流,实现线 束的有效固定。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 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