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511001329.0

申请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105470044A
  • 申请日期:20151228
  • 公开日期:20160406
专利名称: 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名称(英文): AC contactor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专利号: CN201511001329.0 申请时间: 20151228
公开号: CN105470044A 公开时间: 20160406
申请人: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102606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经济开发区采和路1号
发明人: 范春鹏; 苏伟; 蒋荣勋
分类号: H01H47/02 主分类号: H01H47/02
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韩建伟; 张永明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该控制电路包括:直流供电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用于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开关电路,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信号控制电路,信号控制电路与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发出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储能电路,储能电路的第一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储能电路的第二端与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储能电路用于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只用直流电控制充电机中的交流接触器的技术问题。
摘要(英文):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C contactor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control circuit comprises : a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coil of the contactor, to the AC contactor used for providing direct current for the control coil; switch circuit, the 1st end of the switch circuit of the AC contac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coil; a signal control circuit, signal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switch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2nd, controlling the switch circuit is used for sending out the control signal of the on or off; an energy storage circuit, energy storage circuit with end of exchange 1st of the contac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coil, energy storage circuit of the end of the 2nd 3rd end of the switch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ergy storage circuit of the AC contactor is used to provide energy for the control coil.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in the prior art direct current to control the charging machine for only the exchange of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contactor.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直流供电电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信号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

1.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与所述交流接 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直流供电电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 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信号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发 出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 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用于向所述 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 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 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相并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 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 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二 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接; 第一分支电路,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接地,并且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 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第二分支电路,所述第二分支电路与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相并联,用于存储电 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电路 包括: 第一电容; 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其中,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与 所述第一电容相并联,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 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 护器件的第二端接地,并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电路 包括: 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 述第四电阻依次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并且所述第四电阻 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 包括: 直流电源接口,用于接收直流电;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接口相连接;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 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 包括: 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 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相连接; 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所述三 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 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 包括: 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电源相连接;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地; 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 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 耦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端 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四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 控制电路还包括整流滤波电路,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 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电,用于去除共模 干扰; 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用 于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辅助电路、所述储能电路均相连接,用于滤除所述 直流电压中的纹波,以得到恒定的直流母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 控制电路还包括: 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 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的直流电源接口相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路的第 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一输 出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光耦合器的第四端相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二输出 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用于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在所述开关电路导通的情况下,控制储能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所在 的回路导通,使储能电路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以使所述交流 接触器的触点吸合; 在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 电,以维持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直流供电电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信号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
原文:

1.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与所述交流接 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直流供电电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 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信号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发 出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 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用于向所述 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 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 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相并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 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 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二 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接; 第一分支电路,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接地,并且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 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第二分支电路,所述第二分支电路与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相并联,用于存储电 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电路 包括: 第一电容; 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其中,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与 所述第一电容相并联,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 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 护器件的第二端接地,并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电路 包括: 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 述第四电阻依次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并且所述第四电阻 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 包括: 直流电源接口,用于接收直流电;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接口相连接;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 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 包括: 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 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相连接; 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所述三 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 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 包括: 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电源相连接;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地; 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 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 耦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端 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四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 控制电路还包括整流滤波电路,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 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电,用于去除共模 干扰; 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用 于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辅助电路、所述储能电路均相连接,用于滤除所述 直流电压中的纹波,以得到恒定的直流母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 控制电路还包括: 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 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的直流电源接口相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路的第 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一输 出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光耦合器的第四端相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二输出 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用于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在所述开关电路导通的情况下,控制储能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所在 的回路导通,使储能电路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以使所述交流 接触器的触点吸合; 在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 电,以维持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

翻译:
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充电机、充电柜和充电桩的交流接触器使用交流来控制,在充电机、 充电柜和充电桩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回路中既有交流电,又有直流电,增加了充电机、 充电柜和充电桩布线的难度。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 技术中无法只用直流电控制充电机中的交流接触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直流 供电电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 提供直流电;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信号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用于发出控制所 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 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所 述储能电路用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相 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端与所述 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相并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继 电器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 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 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直流母线相 连接;第一分支电路,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接地,并且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 第三端相连接;第二分支电路,所述第二分支电路与所述第一分支电路相并联,用于 存储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支电路包括:第一电容;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其 中,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与所述第一电容相并联,其中,所述第一电容 的第一端和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 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的第二端接地,并与 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支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其中,所述 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依次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 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相连接,所述 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并 且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直流电源接口,用于接收直流电;第二二极 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接口相连接;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 第一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 管的负极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第六 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源的 第二端相连接;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 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第七 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电源相连接;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 一端接地;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 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八电阻,所 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光耦合器,所述光耦合器的第 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源 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光耦 合器的第四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还包括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 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用于去除共模干扰;整流电路,用于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直 流电压;第二滤波电路,用于滤除所述直流电压中的纹波,以得到恒定的直流母线。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还包括: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的输入 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的直流电 源接口相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继电器的第一端相 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光耦合器的第四端相连 接,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 包括:通过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用于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在所述开关 电路导通的情况下,控制储能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所在的回路导通,使所述 储能电路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以使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 在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向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 持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触点的吸合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用于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 信号;在开关电路导通的情况下,控制储能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所在的回路 导通,使储能电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以使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 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 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

通过先用储能电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使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 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储能电路的能量下降,此时直流供电电路向交流接触 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达到了只用直流 电来控制交流接触器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只用直流电控制充电机 中的交流接触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整流滤波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电路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 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 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 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 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 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 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 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 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控 制电路包括直流供电电路10、开关电路20、信号控制电路30和储能电路40。该控制 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通过图1的端子XS1连接,图1中未示出交流 接触器的控制线圈)。

直流供电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用于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 供直流电。

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如图1中开关电路的20-1)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信号控制电路与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如图1中开关电路的20-2)相连接,用于发 出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储能电路的第一端(如图1中储能电路的40-1)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储能电路的第二端(如图1中储能电路的40-2)与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如图1中开关 电路的20-3)相连接,储能电路用于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

当信号控制电路发出控制开关电路导通的控制信号之后,开关电路导通,储能电 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储能电路的能量 下降,直流供电电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 处于吸合状态。

通过先用储能电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使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 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储能电路的能量下降,此时直流供电电路向交流接触 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达到了只用直流 电来控制交流接触器的技术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只用直流电来控制交流 接触器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开关电路20包括继电器K1和第一二极管D21。继电器的第一端K1-1 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如图1中12V直流电源),继电器的第二端K1-2与信号控制 电路相连接,继电器的第三端K1-3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继电器的第四端 K1-4与储能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与继电器相并联,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 继电器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 的负极与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第一直流电源可以为12V直流电源。

可选地,储能电路40包括第一电阻R17、第一分支电路和第二分支电路。第一电 阻的第一端R17-1与直流母线相连接。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R17-2相连接,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接地,并且第一分支电路的第二端与开关电路的 第三端相连接。第二分支电路与第一分支电路相并联,用于存储电能。

可选地,第二分支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7和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Z4。二 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与第一电容相并联。第一电容的第一端C17-1和二极管形 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的第一端Z4-1都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C17-2和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的第二端Z4-2都接地,并都与开关电路的第三 端20-3相连接。

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的作用是将第一电容的电压维持在特定值。第一电 阻的阻值是比较大的,它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在直流总线给第一电容充电 的过程中限制电流,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大,第二个作用是分压。

在信号控制电路发出控制开关电路导通的控制信号之前,用直流母线给第一电容 充电,使得第一电容达到约几百伏的电压。当信号控制电路发出控制开关电路导通的 控制信号之后,开关电路导通,第一电容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交流接 触器的控制线圈接收能量之后,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由于第一电容释放了能量, 第一电容的电压下降。

可选地,第一分支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19、第三电阻R20和第四电阻R21。其中, 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依次串联,第二电阻的第一端R19-1与第一电阻的第 二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R19-2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R20-1相连接,第三电阻的 第二端R20-2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R21-1相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R21-2接地,并且 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可选地,直流供电电路10包括直流电源接口、第二二极管D20和第五电阻R18。 直流电源接口用于接收直流电,例如直流电源接口可以用于接收12V的直流电。第二 二极管的正极与直流电源接口相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一端R18-1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 线圈相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R18-2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

第五电阻的作用为限制电流,并且分压。

当信号控制电路发出控制开关电路导通的控制信号之后,开关电路导通,第一电 容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接收能量之后,交流接 触器的触点吸合。由于第一电容释放了能量,第一电容的电压下降,最终第一电容的 电压U第一电容下降到小于直流供电电路的直流电源接口所接收到的直流电压U直流。当直 流供电电路的直流电源接口所接收到的直流电压与第一电容的电压之差ΔU(ΔU= U直流-U第一电容)大于第二二极管的死区电压时,第二二极管导通。此后,由直流供电电 路给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

当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使用电压较低的直流电压(例如12V的直流电压) 给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不仅 实现了仅用直流电控制交流接触器,简化了充电机中布线的难度,使得产品布线更加 合理美观,而且能够使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功耗大大降低,节约了能源。

信号控制电路30可以为以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

可选地,信号控制电路30包括控制信号发生源XS2、第六电阻R24和三极管V1。 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一端XS2-1接地。第六电阻 的第一端R24-1接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R24-2与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XS2-2相连 接。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信号发生 源的第二端相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 地。

控制信号发生源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继电器导通或关闭。

当控制信号发生源生成控制继电器导通的控制信号之后,三极管导通,之后继电 器由关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容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

当控制信号发生源生成控制继电器关闭的控制信号之后,三极管导通,之后继电 器由导通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此时,对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输出的电压中断,交流 接触器的触点从吸合状态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第二种:

可选地,信号控制电路30包括控制信号发生源XS2、第七电阻R22、第六电阻 R24、三极管V1、第八电阻R23、光耦合器U2。控制信号发生源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一端XS2-1接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R22-1与第二直流电源相连 接。第六电阻的第一端R24-1接地。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R24-2相连接, 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八电阻的第一 端R23-1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光耦合器的第一端U2-1与第七电阻的第二端 R22-2相连接,光耦合器的第二端U2-2与控制信号发生源的第二端XS2-2相连接,光 耦合器的第三端U2-3与第八电阻的第二端R23-2相连接,光耦合器的第四端U2-4与第 一直流电源相连接。

第二直流电源可以为5V的直流电源。

控制信号发生源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继电器导通或关闭。

当控制信号发生源生成控制继电器导通的控制信号之后,光耦合器导通,三极管 导通,之后继电器由关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容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 圈提供能量。

当控制信号发生源生成控制继电器关闭的控制信号之后,光耦合器导通,三极管 导通,之后继电器由导通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此时,对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输出的 电压中断,交流接触器的触点从吸合状态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与第一种结构相比,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只能单向 传输信号。通过使用光耦合器,提高了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可选地,控制电路还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整流滤波电 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502、整流电路504和第 二滤波电路506。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三相交流电,用于去除共模干扰;整流 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辅助电 路、储能电路均相连接,用于滤除直流电压中的纹波,以得到恒定的直流母线。

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熔断器F1、熔断器F2、熔断 器F3和共模电感电容LC1。共模电感电容用于去除共模干扰。熔断器在电路的电流过 大时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 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和热敏电阻RT1。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5、 电阻R9、电解电容C5和电解电容C8。当整流滤波电路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之 后,通过直流母线将直流电输入辅助电路和储能电路。储能电路通过直流母线为第一 电容充电。

可选地,控制电路还包括辅助电路。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电路的示意 图。如图3所示,辅助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接,辅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与直流供电电路的直流电源接口相连接,并且辅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继 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且辅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信号控制电路的光耦合器的第四 端相连接,辅助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信号控制电路的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

当整流滤波电路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通过直流母线将直流电输入辅助 电路。辅助电路将直流母线的较高的电压(大概为几百伏)转换为较低的电压,例如 将600V的直流母线的电压转换为5V直流电压和12V直流电压。辅助电路的第一输 出端向直流供电电路的直流电源接口、开关电路的继电器的第一端、信号控制电路的 光耦合器的第四端均输出12V直流电压。辅助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向信号控制电路的第 七电阻的第一端输出5V直流电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 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 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 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 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2,通过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用于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

步骤S104,在开关电路导通的情况下,控制储能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所 在的回路导通,使储能电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以使交流接触器的触 点吸合。

步骤S106,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 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

当信号控制电路发出控制开关电路导通的控制信号之后,开关电路导通,储能电 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储能电路的能量 下降,直流供电电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 处于吸合状态。

通过先用储能电路向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提供能量,使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 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吸合之后,储能电路的能量下降,此时直流供电电路向交流接触 器的控制线圈提供直流电,以维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处于吸合状态,达到了只用直流 电来控制交流接触器的技术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只用直流电来控制交流 接触器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 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 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 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 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 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 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 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 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 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 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 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 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 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 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 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 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