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
专利号: | CN201521018225.6 | 申请时间: | 20151209 |
公开号: | CN205417132U | 公开时间: | 20160803 |
申请人: |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108号 | ||
发明人: | 梅国林; 陈银烛; 王平; 吕晓武; 罗建武; 胡磊 | ||
分类号: | B60K1/00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代理机构: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变速箱,它还包括动力总成支架,所述动力总成支架包括主支撑架,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于主支撑架上,所述主支撑架底部前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主支撑架底部后侧设有第三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电机固定于第一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上,所述变速箱固定于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三连接结构上。本实用新型电机和变速箱连成一体与动力总成框架采用固定连接,布置在动力总成框架下层,电机控制器与动力总成框架采用固定连接,布置在中间层,有效地利用了机舱的纵向空间。 | ||
摘要(英文): |
1.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包括电机(1)、电机控制器(2)和变速箱(3),所述变速箱(3)与电机(1)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2)与电机(1)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动力总成支架(8),所述动力总成支架(8)包括主支撑架(8.1),所述电机控制器(2)固定于主支撑架(8.1)上,所述主支撑架(8.1)底部前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二连接结构(5),所述主支撑架(8.1)底部后侧设有第三连接结构(6)和第四连接结构(7),所述电机(1)固定于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四连接结构(7)上,所述变速箱(3)固定于第二连接结构(5)和第三连接结构(6)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8.1)是由前后两根横梁(9)和左右两根纵梁(10)围成的封闭矩形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四连接结构(7)为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固定的两个电机螺纹套筒,所述电机螺纹套筒与电机(1)壳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和第三连接结构(6)为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固定的前连接支架(5.1)和后连接支架(6.1),所述前连接支架(5.1)和后连接支架(6.1)与变速箱(3)壳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支架(5.1)包括螺纹套筒本体(5.2)、固定于螺纹套筒本体(5.2)底部的直角固定板(5.3)和连接在直角固定板(5.3)一侧的圆弧固定板(5.4),所述圆弧固定板(5.4)与变速箱(3)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连接支架(6.1)为矩形框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8.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充电机框架(8.2)和配电盒框架(8.3),所述主支撑架(8.1)的右侧固定有支撑侧板(8.4),所述主支撑架(8.1)的右前部固定有压缩机支架(8.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框架(8.3)由固定于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的配电盒框架梁(11)组成,所述配电盒框架梁(11)与主支撑架(8.1)的横梁(9)围成一矩形框;所述充电机框架(8.2)由固定于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的充电机框架梁(12)组成,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与主支撑架(8.1)的横梁(9)也围成一矩形框;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的侧边梁和配电盒框架梁(11)的侧边梁贴合固定,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的顶面位于配电盒框架梁(11)的顶面下方;所述支撑侧板(8.4)固定于主支撑架(8.1)前后两侧的配电盒框架(8.3)的边梁上;所述压缩机支架(8.5)是一固定于主支撑架(8.1)右前部的压缩机支架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固定有两个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13),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13)的顶部设有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14),所述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14)与电机控制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支撑侧板(8.4)的前部和主支撑架(8.1)的前部横梁(9)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斜杆(15);所述支撑侧板(8.4)的后部和主支撑架(8.1)的后部横梁(9)之间也固定连接有限位斜杆(1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8.4)的顶部设有三个右悬置螺纹套筒(16);所述主支撑架(8.1)的左侧的纵梁(10)的中部固定有左悬置支架(17)。
1.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包括电机(1)、电机控制器(2)和变速箱(3),所述变速箱(3)与电机(1)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2)与电机(1)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动力总成支架(8),所述动力总成支架(8)包括主支撑架(8.1),所述电机控制器(2)固定于主支撑架(8.1)上,所述主支撑架(8.1)底部前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二连接结构(5),所述主支撑架(8.1)底部后侧设有第三连接结构(6)和第四连接结构(7),所述电机(1)固定于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四连接结构(7)上,所述变速箱(3)固定于第二连接结构(5)和第三连接结构(6)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8.1)是由前后两根横梁(9)和左右两根纵梁(10)围成的封闭矩形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四连接结构(7)为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固定的两个电机螺纹套筒,所述电机螺纹套筒与电机(1)壳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和第三连接结构(6)为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固定的前连接支架(5.1)和后连接支架(6.1),所述前连接支架(5.1)和后连接支架(6.1)与变速箱(3)壳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支架(5.1)包括螺纹套筒本体(5.2)、固定于螺纹套筒本体(5.2)底部的直角固定板(5.3)和连接在直角固定板(5.3)一侧的圆弧固定板(5.4),所述圆弧固定板(5.4)与变速箱(3)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连接支架(6.1)为矩形框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8.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充电机框架(8.2)和配电盒框架(8.3),所述主支撑架(8.1)的右侧固定有支撑侧板(8.4),所述主支撑架(8.1)的右前部固定有压缩机支架(8.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框架(8.3)由固定于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的配电盒框架梁(11)组成,所述配电盒框架梁(11)与主支撑架(8.1)的横梁(9)围成一矩形框;所述充电机框架(8.2)由固定于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的充电机框架梁(12)组成,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与主支撑架(8.1)的横梁(9)也围成一矩形框;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的侧边梁和配电盒框架梁(11)的侧边梁贴合固定,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的顶面位于配电盒框架梁(11)的顶面下方;所述支撑侧板(8.4)固定于主支撑架(8.1)前后两侧的配电盒框架(8.3)的边梁上;所述压缩机支架(8.5)是一固定于主支撑架(8.1)右前部的压缩机支架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固定有两个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13),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13)的顶部设有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14),所述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14)与电机控制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支撑侧板(8.4)的前部和主支撑架(8.1)的前部横梁(9)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斜杆(15);所述支撑侧板(8.4)的后部和主支撑架(8.1)的后部横梁(9)之间也固定连接有限位斜杆(1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8.4)的顶部设有三个右悬置螺纹套筒(16);所述主支撑架(8.1)的左侧的纵梁(10)的中部固定有左悬置支架(17)。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电动汽车 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纯电动轿车相对于传统汽油车,由于电动轿车机舱布置较传 统轿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动汽车开发中,电机系统具有功率密 度高、效率高的特点。电机、变速箱及电机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里 的关键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功率 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结构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变速箱为 分体式结构,分别布置在车内,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及复杂的 线束连接,由于整车布置空间有限,电机系统的体积无法做大,电 机系统输出功率较小,不能较好的满足整车动力性的需求。同时传 统的电机及电机控制器需要三相线束连接高压端,占用较大的空 间,可靠性也不能保证。在机舱空间一定的前提下,如何设计出一 种合理的、满足功能要求的和性能要求的机舱布置型式,是电动车 总布置面临的一项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该结构通过合理设计的动力 总成支架将各主要零部件分层排布,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最多的 零件,以达到合理布置电动车机舱的目的。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 框架连接结构,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电 机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与电机之间通过螺钉锁 紧连接,它还包括动力总成支架,所述动力总成支架包括主支撑架, 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于主支撑架上,所述主支撑架底部前侧设有第 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主支撑架底部后侧设有第三连接 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电机固定于第一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 构上,所述变速箱固定于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三连接结构上。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主支撑架是由前后两根横梁和左右 两根纵梁围成的封闭矩形框架。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为主 支撑架的前后两根横梁上分别固定的两个电机螺纹套筒,所述电机 螺纹套筒与电机壳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三连接结构为主 支撑架的前后两根横梁上分别固定的前连接支架和后连接支架,所 述前连接支架和后连接支架与变速箱壳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前连接支架包括螺纹套筒本体、固 定于螺纹套筒本体底部的直角固定板和连接在直角固定板一侧的 圆弧固定板,所述圆弧固定板与变速箱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 述后连接支架为矩形框架。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主支撑架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 有充电机框架和配电盒框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右侧固定有支撑侧 板,所述主支撑架的右前部固定有压缩机支架。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配电盒框架由固定于主支撑架的前 后两根横梁上的配电盒框架梁组成,所述配电盒框架梁与主支撑架 的横梁围成一矩形框;所述充电机框架由固定于主支撑架的前后两 根横梁上的充电机框架梁组成,所述充电机框架梁与主支撑架的横 梁也围成一矩形框;所述充电机框架梁的侧边梁和配电盒框架梁的 侧边梁贴合固定,所述充电机框架梁的顶面位于配电盒框架梁的顶 面下方;所述支撑侧板固定于主支撑架前后两侧的配电盒框架的边 梁上;所述压缩机支架是一固定于主支撑架右前部的压缩机支架 板。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主支撑架的前后两根横梁上分别固 定有两个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的顶部设 有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所述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与电机控制器之 间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支撑侧板的前部和主支撑架的前部横梁之 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斜杆;所述支撑侧板的后部和主支撑架的后部横 梁之间也固定连接有限位斜杆。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支撑侧板的顶部设有三个右悬置螺 纹套筒;所述主支撑架的左侧的纵梁的中部固定有左悬置支架。
本实用新型电机和变速箱连成一体与动力总成框架采用固定 连接,布置在动力总成支架下层,电机控制器与动力总成框架采用 固定连接,布置在中间层(即电机的上方)有效地利用了机舱的纵向 空间。该紧凑型布置结构可以应用在微型电动车上,解决了纯电动 轿车机舱因部件多而布置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总成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连接结构立体图。
其中、1-电机、2-电机控制器、3-变速箱、4-第一连接结构、 5-第二连接结构(5.1-前连接框架、5.2-螺纹套筒本体、5.3-直角固 定板、5.4-圆弧固定板)、6-第三连接结构(6.1-后连接框架)、7-第 四连接结构、8-动力总成支架(8.1-主支撑架、8.2-充电机框架、8.3- 配电盒框架、8.4-支撑侧板、8.5-压缩机支架)、9-横梁、10-纵梁、 11-配电盒框架梁、12-充电机框架梁、13-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14- 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15-限位斜杆、16-右悬置螺纹套筒、17-左悬 置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
如图1-8所示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框架连接结构,包括电 机1、电机控制器2和变速箱3,变速箱3与电机1之间通过螺钉 锁紧连接,电机控制器2与电机1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它还包 括动力总成支架8,所述动力总成支架8包括主支撑架8.1,所述电 机控制器2固定于主支撑架8.1上,所述主支撑架8.1底部前侧设 有第一连接结构4和第二连接结构5,所述主支撑架8.1底部后侧 设有第三连接结构6和第四连接结构7,所述电机1固定于第一连 接结构4和第四连接结构7上,所述变速箱3固定于第二连接结构 5和第三连接结构6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架8.1是由前后两根横梁9和左 右两根纵梁10围成的封闭矩形框架。如图3—图8所示,所述第一 连接结构4和第四连接结构7为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 分别固定的两个电机螺纹套筒,所述电机螺纹套筒与电机1壳体之 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和第三连接结构6为主 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固定的前连接支架5.1和后连 接支架6.1,所述前连接支架5.1和后连接支架6.1与变速箱3壳体 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前连接支架5.1包括螺纹套筒本体 5.2、固定于螺纹套筒本体5.2底部的直角固定板5.3和连接在直角 固定板5.3一侧的圆弧固定板5.4,所述圆弧固定板5.4与变速箱3 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连接支架6.1为矩形框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架8.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 有充电机框架8.2和配电盒框架8.3,所述主支撑架8.1的右侧固定 有支撑侧板8.4,所述主支撑架8.1的右前部固定有压缩机支架8.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电盒框架8.3由固定于主支撑架8.1 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的配电盒框架梁11组成,所述配电盒框架梁 11与主支撑架8.1的横梁9围成一矩形框;所述充电机框架8.2由 固定于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的充电机框架梁12组成, 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与主支撑架8.1的横梁9也围成一矩形框;所 述充电机框架梁12的侧边梁和配电盒框架梁11的侧边梁贴合固 定,所述充电机框架梁12的顶面位于配电盒框架梁11的顶面下方; 所述支撑侧板8.4固定于主支撑架8.1前后两侧的配电盒框架8.3 的边梁上;所述压缩机支架8.5是一固定于主支撑架8.1右前部的 压缩机支架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架8.1的前后两根横梁9上分别 固定有两个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13,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支架13 的顶部设有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14,所述电机控制器螺纹套筒14 与电机控制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支撑侧板8.4的前部和 主支撑架8.1的前部横梁9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斜杆15;所述支撑 侧板8.4的后部和主支撑架8.1的后部横梁9之间也固定连接有限 位斜杆1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侧板8.4的顶部设有三个右悬置螺 纹套筒16;所述主支撑架8.1的左侧的纵梁10的中部固定有左悬 置支架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 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