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用缓冲防护件 | ||
专利名称(英文): | Buffer protective member for vehicle | ||
专利号: | CN201520999450.6 | 申请时间: | 20151204 |
公开号: | CN205149750U | 公开时间: | 20160413 |
申请人: | 张家港英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乐余镇(张家港临江绿色科技创新园) | ||
发明人: | 李键; 魏从杰 | ||
分类号: | B60R19/03 | 主分类号: | B60R19/03 |
代理机构: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缓冲防护件,包括冲击相变主体、包裹在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外的表面增强层,以及位于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和所述表面增强层之间的胶黏层。上述车用缓冲防护件,采用冲击相变主体与表面增强层复合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能够减小车辆的冲击损伤,保障乘车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上述车用缓冲防护件采用冲击相变材料,还具有质轻、高强度、冲击吸能、低硬度的特点,因此制成的车用缓冲防护件也具有质轻、高强度的特点。此防护构件可以通过粘贴或螺丝等紧固件快速安装在车身上,还有具有便于安装的特点。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buffer guard, includes an impact phase-change of the main body, in the surface of the impact phase-chang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enhancement layer, and the phase-change impact is located on the main body and the surface of the adhesive layer between the reinforcing layer. The above-mentioned vehicle buffer guard, adopts the impact phase change main body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an enhancement layer, to have good buffering effect, can reduce impact damage of the vehicle, to protect the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of passengers. The above-mentioned vehicle buffer protection piece of the phase-change material by impac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high-strength, shock-absorbing, low-hardness characteristics, vehicle make buffer guard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high strength. The protection member may be through the adhesive or screw fasteners such as the rapid mounting on the body of the vehicle, with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
1.一种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冲击相变主体; 表面增强层,包裹在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外; 以及胶黏层,位于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和所述表面增强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缓冲防 护件还包括涂在所述表面增强层上的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为纤维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为碳纤维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为双向碳纤维布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的厚度为0.2~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 为碳布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 的厚度为0.1~0.5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耐磨 漆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厚 度为0.2~1.0mm。
1.一种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冲击相变主体; 表面增强层,包裹在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外; 以及胶黏层,位于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和所述表面增强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缓冲防 护件还包括涂在所述表面增强层上的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为纤维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为碳纤维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为双向碳纤维布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增 强层的厚度为0.2~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 为碳布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 的厚度为0.1~0.5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耐磨 漆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厚 度为0.2~1.0mm。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缓冲防护件。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发展正趋向于低油耗、多功能、质轻、环保等方向,随着车用钢 构件进一步被橡胶、塑料等轻质的高分子材料取代以及交通事故的频发,车辆 的安全性能引发社会的日益重视。当车辆在受到撞击时,一方面,通过车辆的 保险杠、安全气囊等车内防护装置缓冲巨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在车 身安装缓冲防护构件降低冲击导致的损伤。但是,目前车用缓冲防护件存在强 度低、缓冲效果较差、质量大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车用缓冲防护件存在强度低、缓冲效果较 差、质量大等问题,提供一种质轻、高强度、缓冲效果好的车用缓冲防护件。
一种车用缓冲防护件,包括:
冲击相变主体;
表面增强层,包裹在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外;
以及胶黏层,位于所述冲击相变主体和所述表面增强层之间。
上述车用缓冲防护件,采用冲击相变主体与表面增强层复合的结构,具有 良好的缓冲效果,能够减小车辆的冲击损伤,保障乘车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上述车用缓冲防护件采用冲击相变材料,还具有质轻、高强度、冲击吸能、低 硬度的特点,因此制成的车用缓冲防护件也具有质轻、高强度的特点。此防护 构件可以通过粘贴或螺丝等紧固件快速安装在车身上,还有具有便于安装的特 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用缓冲防护件还包括涂在所述表面增强层上 的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增强层为纤维布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增强层为碳纤维布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增强层为双向碳纤维布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增强层的厚度为0.2~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层为碳布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层的厚度为0.1~0.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为耐磨漆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的厚度为0.2~1.0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用缓冲防护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 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 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 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 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 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 的组合。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用缓冲防护件100,包括冲击相变主体 110、表面增强层130、以及胶黏层120。为了优化车用缓冲防护件100,使车用 缓冲防护件100可以更好地与车辆配合,本实施例的车用缓冲防护件100还包 括涂在表面增强层130上的涂层140。
其中,冲击相变主体110为整个车用缓冲防护件100的主体部分,也是主 要的缓冲吸能部分。冲击相变主体110由于采用冲击相变材料制成,因而具有 在高剪切速率时,呈固体特性;在低剪切速率时,呈柔性特性。也就是说,冲 击相变主体110可以抵抗较大的冲击力,有效保护了车用缓冲防护件100后面 的部件,进而较小车辆的冲击损伤,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冲击相变主体110的形状以及尺寸基本决定车用缓冲防护件100的形状以 及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冲击相变主体110以圆柱形为例说明,当然,本实用 新型的车用缓冲防护件并不局限于圆柱形,还可以是棱柱、长方体、椭圆体等, 亦可以是适合实际应用的其他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 合的形状以及尺寸。
其中,表面增强层130包裹在冲击相变主体110外。表面增强层130的作 用是,用于与冲击相变主体110结合,增强车用缓冲防护件100的表面强度。 表面增强层130也可以吸收一部分的冲击,以进一步提高车用缓冲防护件100 的防护能力。
具体地,表面增强层130为纤维布层。纤维布层较轻,可进一步降低车用 缓冲防护件100的重量。另外,纤维布层可以提高在碰撞中对能量的吸收率, 进一步提高车用缓冲防护件100的缓冲性能。
更具体地,表面增强层130采用碳纤维布层,也即纤维布层由碳纤维布构 成。碳纤维布层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且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其密度仅为钢的 1/4;拉伸强度可达3750MPa以上,为钢的7-9倍;其拉伸模量可达到230GPa。 在碰撞中对能量的吸收率是铝和钢的4~5倍。采用碳纤维布层,可以有效减轻 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不损失强度或刚度,保证防撞性能,极大地降低了轻量化 带来的安全系数降低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表面增强层130为双向碳纤维布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 表面增强层130的防护力度,无论撞击来自哪个方向,表面增强层130都可以 很好地进行防护。
具体地,表面增强层的厚度为0.2~1.0mm。
其中,胶黏层120的作用是,将表面增强层130黏附于冲击相变主体110 的表面。胶黏层120位于冲击相变主体110和表面增强层130之间。
具体地,胶黏层120为碳布胶层。
具体地,胶黏层120的厚度为0.1~0.5mm。
其中,涂层140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装饰使车用缓冲防护件100的外观与 车辆相匹配,增强车辆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具体地,涂层140为耐磨漆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车用缓冲防护件100 的性能,使车用缓冲防护件100不易刮花。
具体地,涂层140的厚度为0.2~1.0mm。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车用缓冲防护件的制备方法进行阐述。
首先选择适当尺寸、形状的冲击相变主体,将冲击相变主体的表面进行清 洁处理,后在其表面包裹预浸碳布胶的双向碳纤维布。待碳布胶完全固化后, 再在双向碳纤维布外涂刷或喷涂耐磨漆。
上述车用缓冲防护件,采用冲击相变主体与表面增强层复合的结构,具有 良好的缓冲效果,能够减小车辆的冲击损伤,保障乘车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上述车用缓冲防护件采用冲击相变材料,还具有质轻、高强度、冲击吸能、低 硬度的特点,因此制成的车用缓冲防护件也具有质轻、高强度的特点。此防护 构件可以通过粘贴或螺丝等紧固件快速安装在车身上,还有具有便于安装的特 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 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 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 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