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护栏横梁、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和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Guardrail beam, the protective device and vehicle | ||
专利号: | CN201520940721.0 | 申请时间: | 20151123 |
公开号: | CN205202928U | 公开时间: | 20160504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 ||
发明人: | 杨天勇; 杨帆; 周静; 王伟; 郞志奎 | ||
分类号: | B60R19/02; B60R19/56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 陈庆超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栏横梁、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和车辆,该护栏横梁包括形成为框架结构的横梁本体,其中,所述框架结构上还固定有加强板(30),该加强板(30)包括贴合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端面上的上板(31)和/或下端面上的下板(32),并且宽度和/或厚度从内至外逐渐缩小。这样,可以根据横梁护栏的承载力安全特性需要,将材料合理分布,实现材料利用最优化的同时,保证护栏横梁碰撞过程中整体的抗弯和抗扭转性能,另外,整个护栏横梁可以采用不同长度的横梁本体和不同长度、形状的加强板组合而成,可以实现不同强度的护栏横梁生产平台的共用,降低生产成本。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uard rail beam, the protective device and vehicle, the guardrail beam includes forming the beam body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herein the frame structure is also fixed with the reinforcing plate (30), the reinforcing plate (30) in said frame structure a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upper plate (31) and/or the end of the lower end surface of the lower plate (32), and the width and/or thickness is gradually reduced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n this way,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ross-beam guardrail according to the security characteristic requirements,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the material, utiliz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aterial is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ensure the guardrail beam in the process of collision of the overall bending and torsion resistant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entire guardrail beam can adopt different length of the beam body and the different length, shape of the strengthening plate which are combined, can realize the guardrail beam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f the production platform,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
1.一种护栏横梁,包括形成为框架结构的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框架结构上还固定有加强板(30),该加强板(30)包括贴合在所述框架 结构的上端面上的上板(31)和/或下端面上的下板(32),并且宽度和/或厚 度从内至外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包括 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该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的 上下侧边相互拼接以形成所述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31) 和下板(32)之间具有连接板(33),该连接板(33)贴合在所述框架结构 的内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0) 为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外板(10) 和护栏内板(20)分别为U形板或圆弧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外板(10) 的两端形成有向内侧弯折的弯折部(11)。
7.一种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包括护栏横梁和用于将该护栏横梁安装到 车架上的安装支座(40),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横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6 中任一项所述的护栏横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支座(40)的端面形成为L形,以卡接到所述框架结构的上表面和内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支座(40)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加强板(30)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 项所述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
1.一种护栏横梁,包括形成为框架结构的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框架结构上还固定有加强板(30),该加强板(30)包括贴合在所述框架 结构的上端面上的上板(31)和/或下端面上的下板(32),并且宽度和/或厚 度从内至外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包括 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该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的 上下侧边相互拼接以形成所述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31) 和下板(32)之间具有连接板(33),该连接板(33)贴合在所述框架结构 的内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0) 为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外板(10) 和护栏内板(20)分别为U形板或圆弧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外板(10) 的两端形成有向内侧弯折的弯折部(11)。
7.一种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包括护栏横梁和用于将该护栏横梁安装到 车架上的安装支座(40),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横梁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6 中任一项所述的护栏横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支座(40)的端面形成为L形,以卡接到所述框架结构的上表面和内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支座(40)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加强板(30)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 项所述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防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护栏横梁、包括该护 栏横梁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以及包括该车辆的下防护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车辆的安全性能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 点,尤其是小车与卡车的追尾问题是危机乘员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 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国家标准委员会在2011年进一步修订了GB 11567.2-201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强化了商用汽车后下部防护装 置的技术要求。
如何解决小型车辆与卡车的碰撞安全兼容问题,是目前碰撞安全开发设 计的重要课题。前、后下防护装置是解决卡车碰撞兼容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手 段,但是如何采用有限的材料、采用同平台生产工艺,同时保证下防护装置 的碰撞安全性能满足不同吨位车型需求,成为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
现有的下防护装置的护栏横梁大多为均匀截面设计,且不同车型也很难 实现同平台生产,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重卡每一后下防护装置的成本造价 达到近万元人民币,如果量产将会产生巨大的成本压力,因而现有车型后下 防护装置的推广受到了限制,损坏后的防护装置更换合格率低,鲜有达标情 况,给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护栏横梁,该护栏横梁能够实现不同 吨位车型的护栏横梁同平台生产,且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下防护装置,该下防护装置 的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护栏横梁,包括形成为框架结构 的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上还固定有加强板,该加强板包括 贴合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端面上的上板和/或下端面上的下板,并且宽度和/ 或厚度从内至外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横梁本体包括护栏外板和护栏内板,该护栏外板和护栏内 板的上下侧边相互拼接以形成所述框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具有连接板,该连接板贴合在所述框架结 构的内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为等腰梯形。
优选地,所述护栏外板和护栏内板分别为U形板或圆弧形板。
优选地,所述护栏外板的两端形成有向内侧弯折的弯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下防护装置,该下防护 装置包括护栏横梁和用于将该护栏横梁安装到车架上的安装支座,其中,所 述护栏横梁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栏横梁。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座的端面形成为L形,以卡接到所述框架结构的上 表面和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座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加强板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 供的车辆的下防护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形成为框架结构的横梁本体上固定有宽度和/或 厚度从内至外逐渐缩小的加强板,即,上板和/或下板的横截面和/或纵截面 采用变截面设计,采用等应力强度设计方法,这样,可以根据横梁护栏的承 载力安全特性需要,将材料合理分布,实现材料利用最优化的同时,保证护 栏横梁碰撞过程中整体的抗弯和抗扭转性能,另外,整个护栏横梁可以采用 不同长度的横梁本体和不同长度、形状的加强板组合而成,可以实现不同强 度的护栏横梁生产平台的共用,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前下防护装置安装到车架 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代表不可见的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0护栏外板11弯折部20护栏内板30加强板
31上板32下板33连接板40安装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 左、右”通常是相对于车辆正常使用时的状态而言的,具体地,车辆的上方 为框架结构的上方,车辆的下方为框架结构的下方,车辆的左右侧分别为框 架结构的左右侧,“内、外”是相对于车身而言的,具体地,框架结构靠近 车身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车身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栏横梁,例如,该护栏横梁可以应 用于卡车的前下防护装置和后下防护装置中,该护栏横梁包括形成为框架结 构的横梁本体,其中,框架结构上还固定有加强板30,该加强板30包括贴 合在框架结构的上端面上的上板31和/或下端面上的下板32,并且宽度和/ 或厚度从内至外逐渐缩小。
这样,在形成为框架结构的横梁本体上固定有宽度和/或厚度从内至外 逐渐缩小的加强板30,即,上板和/或下板的横截面和/或纵截面采用变截面 设计,采用等应力强度设计方法,这样,可以根据横梁护栏的承载力安全特 性需要,将材料合理分布,实现材料利用最优化的同时,保证护栏横梁碰撞 过程中整体的抗弯和抗扭转性能,另外,整个护栏横梁可以采用不同长度的 横梁本体和不同长度、形状的加强板组合而成,可以实现不同强度的护栏横 梁生产平台的共用,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加强板30可以仅包括一个上板31,此时,上板31的形状具有 三种情况:一是,上板31的厚度从内至外逐渐缩小;二是,上板31的宽度 从内至外逐渐缩小,三是,上板31的厚度和宽度都从内至外逐渐缩小。
加强板30还可以仅包括一个下板32,也可以同时包括上板31和下板 32,下板32的三种形状类推适用上板31的三种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为进一步提高护栏横梁的生产平台的通用性,横梁本体包括护栏外板10 和护栏内板20,该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的上下侧边相互拼接以形成框 架结构。这样,整个护栏横梁可以采用长度、形状不同的护栏外板10、护栏 内板20和加强板30组合而成,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强度的护栏横梁生产平 台的共用,即,针对不同的吨位的卡车,可以将不同尺寸的加强板30、护栏 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进行焊接成护栏横梁,满足不同系列的车型对护栏 横梁的要求,简化生产工艺,实现零部件模块化的功用,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可以为不同长度的槽钢,并采用连续 焊接的方式焊接成口字形或者圆形管梁。
其中,此处以及后文提及的横截面是指上板和下板的沿水平面所截得的 截面,纵截面即为车辆的纵截面。
其中上板31和下板32的宽度是指车辆的横向方向的尺寸,上板31和 下板32的厚度是指车辆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为提高护栏横梁的整体承载能力,上板31和下板32之间具有连接板33, 该连接板33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内端面上。换言之,加强板30整体形成为U 形结构。这样,通过三面结构包围框架结构,能够极大提高整个护栏横梁的 结构强度。另外,在拓展应用到不同吨位的卡车的应用上时,只需要调节加 强板30的尺寸,例如槽钢的长度、厚度和深度,就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通 用性。
在其他变形方式中,加强板30还可以为三面包围的圆弧结构,即,该 圆弧结构包括上圆弧面,下圆弧面以及连接在上圆弧面和下圆弧面之间的侧 圆弧面,此时,框架结构相应地为圆形结构,该圆弧结构包围在圆形结构的 外侧。
为使得加强板30受力均匀,加强板30为等腰梯形。具体地,上板31 和下板3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即,等腰梯形的最长边和最短边分居内侧 和外侧,两个等长的腰分居左右两侧。
其中,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优选形状分别为U形板或圆弧形板。 即,护栏外板10和护栏内板20可以共同围成方形框架或者圆形框架。
另外,护栏外板10的长度通常大于护栏内板20,且护栏内板20的长度 大于U形的加强板20的长度,在适应不同吨位的卡车时,当适应尺寸变化 跨度小的卡车时,可以仅仅改变加强板30的三维尺寸即可以,当跨度逐渐 变大时,可以首先改变护栏内板20的三维尺寸,随之再改变护栏外板10的 三维尺寸。
为便于保护交通参与者,如图1所示,护栏外板10的两端形成有向内 侧弯折的弯折部11。
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车辆的下防护装置,该车辆的下防护装置包 括护栏横梁和用于将该护栏横梁安装到车架上的安装支座40,其中,护栏横 梁为上文详细描述的护栏横梁,由于护栏横梁的可以针对不同吨位的卡车进 行同平台生产,因此可以降低下防护装置的生产成本,且保证下防护装置的 可靠的抗弯和抗扭转性能。
为便于护栏横梁稳定安装到车身上,如图1所示,安装支座40的端面 形成为L形,以卡接到框架结构的上表面和内表面上。
为使得护栏横梁的承载受力更好,安装支座40的安装位置位于加强板 30处。
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文详细描述的车辆的下 防护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 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