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减振器、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The shock absorber, and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
专利号: | CN201520911486.4 | 申请时间: | 20151116 |
公开号: | CN205112908U | 公开时间: | 20160330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 ||
发明人: | 张斌 | ||
分类号: | B60G13/00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 陈庆超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和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以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该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1)和连接杆支架(2),该连接杆支架包括底板(21)以及从该底板的两侧延伸形成的侧板(22),该侧板的端面形成为弧形以贴合并焊接到所述减振器本体的外表面上,其中,底板的端面与所述减振器本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隙的形成能够使得连接杆支架的底板的端面与减振器本体之间无贴合也无任何连接形式,相比之前端面与减振器本体焊接的连接形式,减少了一条焊缝,降低了安装结构的难度与加工制造的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安装强度的稳定性。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ock absorber and use of the shock absorber and suspension system using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vehicle. The vibration damper comprises a vibration damper body (1) and a connecting rod support (2), the connecting rod support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21) from the and extends to form the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side plate (22), the side plate is formed to the end surface of the arc-shaped to conform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ody of the vibration absorber, wherein the end 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with the shock absorber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ody with a gap, the gap is formed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bracket of the connecting rod of the vibration damper body between the end face of the joint-free does not have any connection form, with the shock absorber compared with the end face before the connection form of the body is welded, one weld seam is reduced,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mounting structure of the cost of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bility of the mounting strength can be ensured. |
1.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1)和连接杆支架(2),所述连接杆 支架(2)包括底板(21)以及从该底板(21)的两侧延伸形成的侧板(22), 其特征在于,该侧板(22)的端面形成为弧形以贴合并焊接到所述减振器(1) 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底板(21)的端面与所述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 之间形成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的端 面上形成有缺口(4),以与所述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间 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和侧 板(22)之间形成有过渡部分(7),该过渡部分(7)与所述减振器本体(1) 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过渡焊接边(5),所述侧板(22)与减振器本体(1)外 表面之间形成有侧板焊接边(3),所述过渡焊接边(5)和侧板焊接边(3) 连续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7)对 称布置在所述缺口(4)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焊接边(5) 和侧板焊接边(3)均形成于所述连接杆支架(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2)和所 述底板(21)构成U型截面。
7.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 述的减振器。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系统。
1.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1)和连接杆支架(2),所述连接杆 支架(2)包括底板(21)以及从该底板(21)的两侧延伸形成的侧板(22), 其特征在于,该侧板(22)的端面形成为弧形以贴合并焊接到所述减振器(1) 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底板(21)的端面与所述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 之间形成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的端 面上形成有缺口(4),以与所述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间 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和侧 板(22)之间形成有过渡部分(7),该过渡部分(7)与所述减振器本体(1) 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过渡焊接边(5),所述侧板(22)与减振器本体(1)外 表面之间形成有侧板焊接边(3),所述过渡焊接边(5)和侧板焊接边(3) 连续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7)对 称布置在所述缺口(4)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焊接边(5) 和侧板焊接边(3)均形成于所述连接杆支架(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2)和所 述底板(21)构成U型截面。
7.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 述的减振器。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系统。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悬架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器和 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以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减振器上的连接杆支架的各条边通常与减振器表面贴合的部分均需与 减振器焊接,致使各条边上均有焊缝,现有的减振器上的连接杆支架由于 有多条边与减振器相贴合,所以各条边要同时与减振器表面筒体相贴合, 对连接杆支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不仅容易发生边缘与筒体贴合不良, 并且由于焊接的焊缝数量较多,致使零件成本升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保 证连接杆支架与减振器表面连接的稳定性又能降低成本的减振器是具有积 极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的连接杆支架在降低 自身制造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与减振器本体的安装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和 连接杆支架,所述连接杆支架包括底板以及从该底板的两侧延伸形成的侧 板,该侧板的端面形成为弧形以贴合并焊接到所述减振器本体的外表面 上,所述底板的端面与所述减振器本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端面上形成有缺口,以与所述减振器本体的外表 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侧板之间形成有过渡部分,该过渡部分与所述减 振器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过渡焊接边,所述侧板与减振器外表面之间形成有 侧板焊接边,所述过渡焊接边和侧板焊接边连续形成。
优选地,所述过渡部分对称布置在所述缺口两侧。
优选地,所述过渡焊接边和侧板焊接边均形成于所述连接杆支架的外 侧。
优选地,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构成U型截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减振器的连接杆支架的底板的端面与减振器的 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即,在与减振器本体焊接时使得底板端面和减振 器本体之间产生间隙,这样,间隙的形成能够使得连接杆支架的底板的端 面与减振器本体之间无贴合也无任何连接形式,相比之前端面与减振器本 体焊接的连接形式,减少了一条焊缝,降低了安装结构的难度与加工制造 的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安装强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器本体与连接杆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顺时针旋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顺时针旋转147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器本体与连接杆支架的安装立体结构示意 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减振器本体2连接杆支架
3侧板焊接边5过渡焊接边
21底板22侧板
4缺口7过渡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 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外” 是针对附图的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而言的。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1和连 接杆支架2,连接杆支架2安装连接到减振器本体1上,其中,连接杆支架 2包括底板21以及从该底板21的两侧延伸形成的侧板22,该侧板22的端 面形成为弧形以贴合并焊接到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而底板21的端面 与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隙的形成能够使得连接杆支架 2的底板21的端面与减振器本体1之间无贴合也无任何连接形式,相比之前 端面与减振器本体1焊接的连接形式,减少了一条焊缝,降低了安装结构的 难度与加工制造的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安装强度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 减振器的连接杆支架2的结构设计以及与减振器本体1的连接形式等等,为 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只重点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 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具体的,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底板21 的端面上形成的缺口4构成该间隙,缺口4形成的间隙不仅降低了连接杆支 架2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以及零件本身的重量,在能够实现与减振器本体1 的安装强度的同时,也直接减少了与减振器本体1的连接形成的焊缝数量, 降低了制造成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不同于缺口4的方式,直 接将底板21的端面设计为凹入结构从而形成上述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底板21和侧板22之间形成有过渡部分 7,过渡部分7可以对称布置于缺口4的两侧,同时该过渡部分7与减振器 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过渡焊接边5,而侧板22与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 面之间形成有侧板焊接边3,其中,过渡焊接边5与侧板焊接边3连续形 成,即,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侧板22的侧板焊接边3焊 接于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同时为了保证安装结构强度,又在过渡部分 7与减振器本体1外表面之间形成的过渡焊接边5焊接于减振器本体1的外 表面上,这样焊接的长度就会由侧板焊接边3与过渡焊接边5的长度,在保 证了安装结构强度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底板21端面一边与减振器本体1 难以贴合焊接的问题,连接杆支架2的加工制造精度也由此降低,同时由 于减少了减振器本体1与连接杆支架2之间的焊接边,使得加工制造成本降 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侧板22和底板21的 构成可以为U型截面,在底板21和侧板22之间形成有过渡部分7,过渡部 分7之间形成的缺口4为一方形缺口,过渡部分7对称布置在方形缺口4的 两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缺口4还可以为方形以外的其他形状,同时侧板 22与底板21之间形成的截面也可以为除U型之外的形状,对此本实用新型 不作限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过渡焊接边5和侧板 焊接边3均形成于连接杆支架2的外侧,即,在焊接的过程当中,选择在连 接杆支架2的外侧进行焊接,这样对于焊接人员进行焊接比较方便,能够快 速准确的对于减振器本体1与连接杆支架2的安装,方便快捷。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和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以及使 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其中,连接杆支架2的底板21的端面与减振器本体1 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隙的形成能够使得连接杆支架2的底板21的 端面与减振器本体1之间无贴合也无任何连接形式,相比之前端面与减振器 本体1焊接的连接形式,减少了一条焊缝,降低了安装结构的难度与加工制 造的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安装强度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对于将焊接边 延伸到过渡部分7与减振器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过渡焊接边5处的构 思巧妙,很好地解决了减少焊接边后安装结构强度的问题,故此具有较高 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 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 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 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