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 | ||
专利名称(英文): | Double-motor controller busbar | ||
专利号: | CN201510745414.1 | 申请时间: | 20151105 |
公开号: | CN105262023A | 公开时间: | 20160120 |
申请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
申请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特1号 | ||
发明人: | 胡磊; 徐刚; 程诚; 王华; 郭俊; 孙志华; 尹国慧 | ||
分类号: | H02G5/00 | 主分类号: | H02G5/00 |
代理机构: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它包括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所述正极母排包括第一导电板,所述负极母排包括第二导电板,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套接在一起,第一导电板上设有第一正极板、第二正极板、第三正极板、第四正极板;第二导电板上设有第一负极板、第二负极板、第三负极板、第四负极板;所述第一正极板、第二正极板、第三正极板和第四正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板、第二负极板、第三负极板和第四负极板对应并排布置。本发明正(负)极母排为一体化结构,其上集成用于功率模块、母线电容和高压插座安装的极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体化结构避免了因需转接连接而造成的部件数量多、安装复杂、连接不可靠等问题。 | ||
摘要(英文): |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motor controller busba. The busbar comprises a positive busbar and a negative busbar, wherein the positive busbar comprises a first conductive board and the negative busbar comprises a second conductive board.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ductive board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in a sleeve manner. The first conductive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ve plate, a second positive plate, a third positive plate, and a fourth positive plate. The second conductive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negative plate, a second negative plate, a third negative plate, and a fourth negative plate.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positive plates and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negative plates are correspond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busbars are integrated in one structure, and the busbar is integrated with a power module, a bus capacitor and a high-voltage socket installation pole plate. The busbar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is reasonable in design.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solves problems, caused by adapter conn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parts, complex installation and unreliable connection. |
1.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包括正极母排(1)和负极母排(2),正极母 排(1)与负极母排(2)之间通过绝缘薄膜隔绝,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母排 (1)包括U型的第一导电板(15),所述负极母排(2)包括U型的第二导电 板(25),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套接在一起,第一导电板(15) 上设有用于连接功率模块正极的第一正极板(11)和第二正极板(12)、用于连 接母线电容正极的第三正极板(13)、用于连接高压插座正极的第四正极板(14); 第二导电板(25)上设有用于连接功率模块负极的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 极板(22)、用于连接母线电容负极的第三负极板(23)、用于连接高压插座负 极的第四负极板(24);所述第一正极板(11)、第二正极板(12)、第三正极板 (13)和第四正极板(14)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板(21)、第二负极板(22)、 第三负极板(23)和第四负极板(24)对应并排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导电板(15)与所述第二导电板(2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电板(15)包括 端板(15.2)和平行布置的两个侧板(15.1),两个侧板(15.1)的一端通过端板 (15.2)连接形成一端开口的U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导电板(25)套接在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板之间,第一导电板(15)的 开口方向与第二导电板(25)的开口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正极板(11)和第二正极板(12)分别水平固定于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 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分别水平固定于第二导 电板(26)的两个侧板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正极板(11)和第一负极板(21)布置在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 的同一侧,第二正极板(12)和第二负极板(22)布置在第一导电板(15)和 第二导电板(25)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正极板(11)、第二正极板(12)、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的结 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正极板包括间隔布置的三路极板,第一正极板的三路极板 分别与第一负极板的三路极板交错并排布置,第二正极板的三路极板分别与第 二负极板的三路极板交错并排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正极板(13)和第三负极板(23)结构相同,第三正极板(13)包括第一极板 (13.1)和第二极板(13.2),所述第一极板(13.1)和第二极板(13.2)的底端 贴合、顶端分离形成对称的Y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正极板(13)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板底部固定连接, 第三负极板(23)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电板(25)的两个侧板底部固定连 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正极板(13)和第三负极板(23)均设有三个,三个第三正极板和三个第三负 极板依次交错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导电板(15)位于开口端的其中一侧板的端部设有弯折的第一延伸段(16), 第二导电板(25)位于开口端的其中一侧板的端部设有弯折的第二延伸段(26), 所述第四正极板(14)和第四负极板(24)分别固定于第一延伸段(16)和第 二延伸段(26)上且并排布置。
1.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包括正极母排(1)和负极母排(2),正极母 排(1)与负极母排(2)之间通过绝缘薄膜隔绝,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母排 (1)包括U型的第一导电板(15),所述负极母排(2)包括U型的第二导电 板(25),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套接在一起,第一导电板(15) 上设有用于连接功率模块正极的第一正极板(11)和第二正极板(12)、用于连 接母线电容正极的第三正极板(13)、用于连接高压插座正极的第四正极板(14); 第二导电板(25)上设有用于连接功率模块负极的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 极板(22)、用于连接母线电容负极的第三负极板(23)、用于连接高压插座负 极的第四负极板(24);所述第一正极板(11)、第二正极板(12)、第三正极板 (13)和第四正极板(14)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板(21)、第二负极板(22)、 第三负极板(23)和第四负极板(24)对应并排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导电板(15)与所述第二导电板(2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电板(15)包括 端板(15.2)和平行布置的两个侧板(15.1),两个侧板(15.1)的一端通过端板 (15.2)连接形成一端开口的U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导电板(25)套接在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板之间,第一导电板(15)的 开口方向与第二导电板(25)的开口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正极板(11)和第二正极板(12)分别水平固定于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 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分别水平固定于第二导 电板(26)的两个侧板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正极板(11)和第一负极板(21)布置在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 的同一侧,第二正极板(12)和第二负极板(22)布置在第一导电板(15)和 第二导电板(25)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正极板(11)、第二正极板(12)、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的结 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正极板包括间隔布置的三路极板,第一正极板的三路极板 分别与第一负极板的三路极板交错并排布置,第二正极板的三路极板分别与第 二负极板的三路极板交错并排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正极板(13)和第三负极板(23)结构相同,第三正极板(13)包括第一极板 (13.1)和第二极板(13.2),所述第一极板(13.1)和第二极板(13.2)的底端 贴合、顶端分离形成对称的Y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正极板(13)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板底部固定连接, 第三负极板(23)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电板(25)的两个侧板底部固定连 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正极板(13)和第三负极板(23)均设有三个,三个第三正极板和三个第三负 极板依次交错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导电板(15)位于开口端的其中一侧板的端部设有弯折的第一延伸段(16), 第二导电板(25)位于开口端的其中一侧板的端部设有弯折的第二延伸段(26), 所述第四正极板(14)和第四负极板(24)分别固定于第一延伸段(16)和第 二延伸段(26)上且并排布置。
翻译: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开发中,电机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里的重要部件,具有功率密 度高、效率高的特点。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和可靠性 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双电机控制器中各电气元件(两功率模块、母线电容、高压插座)的 母排分别单独设计,使用安装时需要几道转接将两功率模块、母线电容、高压 插座的母排连接在一起,这种形式的母排存在以下缺点:电机组装完成后,铜 排之间的绝缘性差,零部件数量多,安装复杂,体积大,占用较大安装空间; 两功率模块转接后导电性能差,引线电感和杂散电感不均且偏大,抗干扰和稳 定性差,影响电机系统性能的发挥以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电机控 制器母排。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机控制器母排,包括正极母排和负极 母排,正极母排与负极母排之间通过绝缘薄膜隔绝,所述正极母排包括第一导 电板,所述负极母排包括第二导电板,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套接在一起, 第一导电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功率模块正极的第一正极板和第二正极板、用于连 接母线电容正极的第三正极板、用于连接高压插座正极的第四正极板;第二导 电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功率模块负极的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用于连接母线 电容负极的第三负极板、用于连接高压插座负极的第四负极板;所述第一正极 板、第二正极板、第三正极板和第四正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板、第二负极 板、第三负极板和第四负极板对应并排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电板 包括端板和平行布置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一端通过端板连接形成一端开口 的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板套接在第一导电板的两个侧板之间,第一导电 板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导电板的开口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板和第二正极板分别固定于第一导电板的两个侧 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分别固定于第二导电板的两个侧板的 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板和第一负极板布置在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 的同一侧,第二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布置在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板、第二正极板、第一负极板和第二负极板的结 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正极板包括间隔布置的三路极板,第一正极板的三路极板 分别与第一负极板的三路极板交错并排布置,第二正极板的三路极板分别与第 二负极板的三路极板交错并排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正极板和第三负极板结构相同,第三正极板包括第一 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底端贴合、顶端分离形成对称的Y 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正极板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板的两个侧板底部 固定连接,第三负极板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电板的两个侧板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正极板和第三负极板均设有三个,三个第三正极板和 三个第三负极板依次交错布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板位于开口端的其中一侧板的端部设有弯折的 第一延伸段,第二导电板位于开口端的其中一侧板的端部设有弯折的第二延伸 段,所述第四正极板和第四负极板分别固定于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上且并 排布置。
本发明正(负)极母排为一体化结构,其上集成用于功率模块、母线电容 和高压插座安装的极板,使用时,正(负)极母排只需连接各自对应的功率模 块、母线电容、高压插座即可,安装简单方便;同时母排一体化结构,结构简 单紧凑避免了因需转接连接而造成的部件数量多、安装复杂、连接不可靠等问 题。
本发明正(负)极母排导电板U型设计,连接两功率模块的极板分别对称 设置在U型结构的两侧,从高压插座流向两功率模块路径相同,且电流路径较 短,大大降低了引线电感和杂散电感。
本发明正(负)极母排用于连接母线电容的极板为两块极板合成一路的对 称设计,且设有三个,分别与三路电容连接,且与功率模块的三相对应,这样 从电容流向功率模块的路径是等同的,且电流路径较短,有利于改善纹波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正极母排与负极母排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正极母排的侧视图。
图中:1-正极母排;11-第一正极板;12-第二正极板;13-第三正极板;13.1- 第一极板;13.2-第二极板;14-第四正极板;15-第一导电板;16-第一延伸段;2- 负极母排;21-第一负极板;22-第二负极板;23-第三负极板;24-第四负极板; 25-第二导电板;26-第二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 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包括正极母排1和负极母排2,正极母排1和负极母 排2间通过绝缘薄膜进行绝缘,所述正极母排1包括U型的第一导电板15,所 述负极母排2包括U型的第二导电板25,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套接 在一起,第一导电板15上设有第一正极板11、第二正极板12、第三正极板13、 第四正极板14;第二导电板25上设有第一负极板21、第二负极板22、第三负 极板23、第四负极板24;第一正极板11、第二正极板12、第三正极板13和第 四正极板14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板21、第二负极板22、第三负极板23和第四 负极板24对应并排布置。上述极板上均开设安装孔,便于安装对应电气元件。
其中,第一正极板11和第二正极板12分别用于连接两个功率模块的正极, 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分别用于连接两个功率模块的负极;第三正极 板13用于连接母线电容正极,第三负极板23用于连接母线电容负极;第四正 极板14用于连接高压插座的正极,第四负极板24用于连接高压插座的负极。
本发明在正(负)极母排上一体化结构集成用于功率模块、母线电容和高 压插座安装的极板,使用时,正(负)极母排只需连接各自对应的功率模块、 母线电容、高压插座即可,安装简单方便;同时母排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紧 凑避免了因需转接连接而造成的部件数量多、安装复杂、连接不可靠等问题。
上述方案中,第一导电板15与第二导电板25结构相同,第一导电板15包 括端板15.1和平行布置的两个侧板15.2,两个侧板15.2的一端通过端板15.1连 接形成一端开口的U型结构。第二导电板25也包括端板25.2和平行布置的两 个侧板25.1,两个侧板25.1的一端通过端板25.2连接形成一端开口的U型结构。
第二导电板25套接在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板之间,套接好后第二导电 板25顶部的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分别搁置在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 侧板15.1顶部,防止第二导电板25向下掉落。
第一导电板15的U型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导电板25的U型的开口方向相同。 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板15.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导电板25的两个侧板25.1 之间的间距,方便将第二导电板套在第一导电板内部。设计时也可以将第一导 电板与第二导电板的套接方式互换。且均水平向侧板的外侧延伸,即
上述方案中,第一正极板11和第二正极板12分别水平固定于第一导电板 15的两个侧板的顶部对称或错位布置,且分别位于第一导电板整体的两侧,第 一导电板的两个侧板之间的空间预留出来套接第二导电板,第一正极板11和第 二正极板12的水平的底面凸出于两个侧板的顶面;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 板22分别水平固定于第二导电板25的两个侧板的顶部对称或错位布置,第一 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的水平的底面凸出于两个侧板的顶面,第一导电板 15和第二导电板25套接后,第一正极板11和第一负极板21的顶面、第二正极 板12和第二负极板22的顶面均齐平。第一正极板11和第一负极板21布置在 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的同一侧,第二正极板12和第二负极板22布 置在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的同一侧,即连接同一个功率模块的正极 板和负极板布置在母排的同一侧,结构布置更合理,更方便与功率模块连接。
第一正极板11、第二正极板12、第一负极板21和第二负极板22的结构均 相同,均包括间隔布置的三路极板,第一正极板11的三路极板11.1分别与第一 负极板21的三路极板21.1交错并排布置,第二正极板12的三路极板12.1分别 与第二负极板22的三路极板22.1交错并排布置。如图1-3所示,本发明第一正 极板的三路极板和第二正极板三路极板分别在第一导电板的两侧依次错开布 置,第一负极板的三路极板和第二负极板三路极板分别在第二导电板的两侧也 依次错开布置,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套接好后,这种错开排布的正负极板,能 够保证可靠的绝缘和爬电距离。
上述方案中,第三正极板13包括第一极板13.1和第二极板13.2,所述第一 极板13.1和第二极板13.2的底端贴合、顶端分离形成对称的Y型结构。第三负 极板23和第三正极板13结构相同,分别用于与母线电容的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第三正极板13的Y型结构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板15的两个侧板15.1 底部固定连接,第三负极板的23的Y型结构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电板25 的两个侧板底部固定连接。即第三正极板13从第一导电板15的U型两边分别 引出,第三负极板23从第二导电板25的U型两边分别引出,这样连接电容和 两功率模块后,电容到两功率模块的电流路径都是相同的,有利于改善两模块 的阴线电感和杂散电感。
第三正极板13和第三负极板23均设有三个,三个第三正极板13和三个第 三负极板23在第一导电板15和第二导电板25的底部依次交错布置,设计三个 第三正极板和三个第三负极板分别与三路电容连接,与功率模块的三相电路对 应,有利于改善系统的纹波电流。
上述方案中,第一导电板15位于开口端15.3的其中一个侧板的端部设有弯 折的第一延伸段16,第二导电板25位于开口端25.3的其中一个侧板的端部设 有弯折的第二延伸段26,所述第四正极板14和第四负极板24分别固定于第一 延伸段16和第二延伸段26上且并排布置,用于分别与高压插座的正极和负极 连接,两功率模块共用一个高压输入,结构合理、成本较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 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 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