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520871121.3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5273075U
  • 申请日期:20151104
  • 公开日期:20160601
专利名称: 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
专利名称(英文): A front suspension composite support
专利号: CN201520871121.3 申请时间: 20151104
公开号: CN205273075U 公开时间: 20160601
申请人: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河西路18号
发明人: 周磊; 韦友超; 秦再武; 岑振轩
分类号: B60G7/00 主分类号: B60G7/00
代理机构: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代理人: 于标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前悬架复合支架,包括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下封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布置有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下封板形成封闭的腔体,把传统的管状结构改成腔状,整体刚度有较大提升,耦合降振更优越,较传统的前副车架承重装置底盘操纵性能更好,同时提升碰撞缓冲性能,承重能力的提升,前悬架复合支架结构比传统的前副车架承重装置承重能力明显提高。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the front suspension composite support, comprises a left suspension mounting bracket, the right suspension mounting bracket, control arm bracket, lower closing plate, said left suspension mounting bracket, the right suspension mounting bracket and the control arm support plate between which is disposed a left front, right front connecting plate, left rear connecting plate, right rear connecting plate, said left suspension mounting bracket, the right suspension mounting bracket, control arm bracke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left-front, right front connecting plate, left rear connecting plate, right rear connecting plate to form a closed space, the control arm bracket and the lower seal plate to form a closed cavity, the traditional the lide of the tubular structure into, and greatly improves overall rigidity, more superior coupling reducing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ront subframe bearing device chassis control performance is better, and at the same time elevate collision buffer performance,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front suspension composite support structure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front subframe bearing device is obviously improved in load bearing capacity.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下封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布置有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下封板形成封闭的腔体。

1.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下封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布置有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下封板形成封闭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之间为焊接,且呈变截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的截面均呈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上设有发动机悬置支架加强板,两者之间以点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板上设有横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到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通过弧焊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上分别布置有四个安装孔,该安装孔处均布置有两层板,其中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前悬架复合支架到车身,另外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悬置,悬置安装孔位于两个前悬架复合支架安装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复合支架上还设有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下方设有左油管支架、右油管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支架和下封板上设有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孔对应的工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支架由单一板材整体冲压而成。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下封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布置有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下封板形成封闭的腔体。
原文:

1.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下封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布置有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下封板形成封闭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之间为焊接,且呈变截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的截面均呈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上设有发动机悬置支架加强板,两者之间以点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板上设有横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到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通过弧焊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上分别布置有四个安装孔,该安装孔处均布置有两层板,其中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前悬架复合支架到车身,另外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悬置,悬置安装孔位于两个前悬架复合支架安装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复合支架上还设有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下方设有左油管支架、右油管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支架和下封板上设有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孔对应的工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支架由单一板材整体冲压而成。

翻译:
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悬架,尤其涉及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现有技术是将支撑管、转向器支架、下摆臂支架、所述支撑管和转向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摆臂支架固定在支撑管的两端,合成一个车架,并将车架与车身安装连接起来,这样的车架称前副车架承重装置,应用于发动机中置后驱车型,因为是一个总成部件,降低研发和装配成本,同时还可以使车身局部刚度得到加强,这样的支架总成只要稍作调整,就能实现与不同车型的良好匹配,通用性大大提高,现有不足是弯管的精度难保证,没有足够空间布置发动机悬置支架,模态和动静刚度难以匹配,碰撞时缓冲性能差,安全性差,同时受力较大时支撑管管壁容易变形、损坏,影响到汽车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包括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下封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布置有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下封板形成封闭的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控制臂支架与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之间为焊接,且呈变截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左后连接板、右后连接板的截面均呈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上设有发动机悬置支架加强板,两者之间以点焊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封板上设有横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到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安装支架与所述控制臂支架之间通过弧焊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右悬置安装支架上分别布置有四个安装孔,该安装孔处均布置有两层板,其中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前悬架复合支架到车身,另外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悬置,悬置安装孔位于两个前悬架复合支架安装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悬架复合支架上还设有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下方设有左油管支架、右油管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臂支架和下封板上设有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孔对应的工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臂支架由单一板材整体冲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传统的管状结构改成腔状,整体刚度有较大提升,耦合降振更优越,较传统的前副车架承重装置底盘操纵性能更好,同时提升碰撞缓冲性能,承重能力的提升,前悬架复合支架结构比传统的前副车架承重装置承重能力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包括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控制臂支架4、下封板11,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与所述控制臂支架4之间布置有左前连接板9、右前连接板5、左后连接板10、右后连接板12,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控制臂支架4与左前连接板9、右前连接板5、左后连接板10、右后连接板12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控制臂支架4与下封板11形成封闭的腔体。

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控制臂支架4与左前连接板9、右前连接板5、左后连接板10、右后连接板12之间为焊接,且呈变截面结构。

所述9左前连接板、右前连接板5、左后连接板10、右后连接板12的截面均呈L形。

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上设有发动机悬置支架加强板,两者之间以点焊连接。

所述下封板11上设有横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到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下方。

所述悬置安装支架1与所述控制臂支架4之间通过弧焊连接,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的焊接处有翻边,翻边拐角处开有缺口。

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上分别布置有四个安装孔,该安装孔处均布置有两层板,其中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前悬架复合支架到车身,另外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悬置,悬置安装孔位于两个前悬架复合支架安装孔之间,所述左悬置安装支架3、右悬置安装支架1与所述前悬架复合支架搭接处重叠宽度为8~35mm。

所述前悬架复合支架上还设有转向器支架7,所述转向器支架7下方设有左油管支架8、右油管支架6。

所述控制臂支架4和下封板11上设有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孔对应的工艺孔,该孔处布置有两层板,悬置的安装和拆卸可以直接在前悬架复合支架下方进行,装配空间大。

所述控制臂支架4由单一板材整体冲压而成,精度和强度刚度都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悬架复合支架结构,较传统的前副车架承重装置集成发动机悬置点,整合度更高,因为是高集成部件,耦合降振更优越,底盘操纵性能更好,本实用新型前悬架复合支架结构前视图呈类“U”字横梁腔状型,较传统“管”型旧前副车架承重装置提高了承重能力,同时提升了整体刚度,碰撞缓冲性能更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