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 ||
专利名称(英文): | Body structure and has its electric automobile | ||
专利号: | CN201520850448.2 | 申请时间: | 20151029 |
公开号: | CN205186303U | 公开时间: | 20160427 |
申请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606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经济开发区采和路1号 | ||
发明人: | 孙彦明; 王琢; 郑希泉; 李云端 | ||
分类号: | B62D25/12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机构: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 吴贵明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该车身结构包括:车架;发动机盖,发动机盖与车架连接以形成发动机舱;机盖支撑杆;机盖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发动机盖可转动地连接,在发动机盖相对于车架关闭时,机盖支撑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装配在发动机盖的内侧,在发动机盖相对于车架打开时,机盖支撑杆的第二端固定支撑在车架的纵梁上。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机盖支撑杆难以装配在发动机舱的有限空间内的问题。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having its electric automobile. The body structure includes : a frame; the hood, the ho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frame in order to form the engine compartment; engine cover support rod; the 1st end of the supporting bar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bonnet, the bonnet is closed relative to the frame, cover 2nd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removably moun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hood, when the hood opening relative to the frame, the cover of the support rod supporting the end of the 2nd fixed on the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fram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this utility model in the prior art can be solved knighthead cover of the electric automobile is difficult to assembly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of limited space. |
1.一种车身结构,包括: 车架(10); 发动机盖(20),所述发动机盖(20)与所述车架(10)连接以形成发动机舱; 机盖支撑杆(3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盖(2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发动 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关闭时,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装 配在所述发动机盖(20)的内侧,在所述发动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打开时, 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支撑在所述车架(10)的纵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 连接支架(32),所述连接支架(3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盖(20)上, 所述连接支架(32)与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支撑杆(31)与所述连接支架 (32)之间设置有转动辅助结构(33),所述转动辅助结构(3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 接支架(32)上,所述转动辅助结构(33)具有安装孔,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 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辅助结构(33)为轴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所述机盖支撑杆(31) 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自润滑涂层(3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 卡扣(34),所述卡扣(3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盖(20)上,所述卡扣(34) 具有卡口(341),在所述发动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关闭时,所述机盖支撑 杆(31)的第二端放置在所述卡口(34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辅助支撑件(35),所述辅助支撑件(35) 包裹在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上; 所述车架(10)的纵梁上开设有配合孔,在所述发动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 关闭时,所述辅助支撑件(35)配合安装在所述配合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35)上设置有与所述 配合孔的边沿配合的凹口(351)以及与所述配合孔的边缘相抵接的倾斜壁(35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支撑杆(31)包 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311)、第二杆段(312)以及第三杆段(313),所述第一杆段(311) 与所述发动机盖(20)连接,所述第二杆段(312)为弯曲杆段,且所述第二杆段(312) 靠近所述发动机盖(20)。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1.一种车身结构,包括: 车架(10); 发动机盖(20),所述发动机盖(20)与所述车架(10)连接以形成发动机舱; 机盖支撑杆(3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盖(2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发动 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关闭时,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装 配在所述发动机盖(20)的内侧,在所述发动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打开时, 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支撑在所述车架(10)的纵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 连接支架(32),所述连接支架(3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盖(20)上, 所述连接支架(32)与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支撑杆(31)与所述连接支架 (32)之间设置有转动辅助结构(33),所述转动辅助结构(3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 接支架(32)上,所述转动辅助结构(33)具有安装孔,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 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辅助结构(33)为轴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所述机盖支撑杆(31) 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自润滑涂层(3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 卡扣(34),所述卡扣(3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盖(20)上,所述卡扣(34) 具有卡口(341),在所述发动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关闭时,所述机盖支撑 杆(31)的第二端放置在所述卡口(34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辅助支撑件(35),所述辅助支撑件(35) 包裹在所述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上; 所述车架(10)的纵梁上开设有配合孔,在所述发动机盖(20)相对于所述车架(10) 关闭时,所述辅助支撑件(35)配合安装在所述配合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35)上设置有与所述 配合孔的边沿配合的凹口(351)以及与所述配合孔的边缘相抵接的倾斜壁(35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支撑杆(31)包 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311)、第二杆段(312)以及第三杆段(313),所述第一杆段(311) 与所述发动机盖(20)连接,所述第二杆段(312)为弯曲杆段,且所述第二杆段(312) 靠近所述发动机盖(20)。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设计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动 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电式电动车安装有两套动力系统,因而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种类众多、且零部 件的体积较大、零部件占用空间较多,导致发动机舱内各系统零部件的空间利用产生矛盾。
插电式电动车上的两套动力系统都需布置在车身上,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有限,在增加 了电机、电池控制系统等零部件之后,这些零部件占用了发动机舱的较大空间。现有技术方 案是发动机盖在闭合状态时,机盖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水箱上横梁上,另一端利用 塑料卡口卡接在水箱上横梁上,当发动机盖在开启状态时,机盖支撑杆与水箱上横梁连接的 一端按转动轴线旋转,机盖支撑杆的卡扣固定在水箱上横梁上的一端抬起,当旋转到一定角 度后机盖支撑杆支撑在发动机盖内板上。此种方案有以下几点缺陷:一、机盖支撑杆的空间 占用较大,因其固定在水箱上横梁上,在Y向上需与水箱上横梁平行,在Z向上的高度需与 水箱上横梁的长度度相当,发动机盖打开时机盖支撑该在X向上为保证机盖支撑杆能够卡接 固定在水箱上横梁上也需占有一定空间,所以机盖支撑杆在发动机舱的X、Y、Z方向上都占 用较大空间;二、在电动汽车后期维修、保养的人机操作时,该机盖支撑杆会影响工作人员 的工作方便性,水箱上横梁已靠近电动汽车的X向最前方,因支机盖支撑杆对发动机盖的撑 点越靠前,在机盖支撑杆的支撑角度相同时,机盖支撑杆的长度越长,则在电动汽车后期维 修、保养时,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方便性越严重。
并且,按总布置方案将重点零部件布置完成后,若按照将机盖支撑杆布置在水箱上横梁 上(机盖支撑杆与水箱上横梁平行且可相对于水箱上横梁转动)的传统装配方案对机盖支撑 杆进行装配,机盖支撑杆会与电机控制器、发动机进气歧管、水箱加注口等零部件产生干涉。
由于将机盖支撑杆布置及安装在发动机机舱内的横、纵梁上的传统方案都对发动机舱的 空间需求较大,因而无法实施,无法解决发动机盖支撑杆的装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电动汽车的机盖支撑杆难以装配在发动机舱的有限空间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架; 发动机盖,发动机盖与车架连接以形成发动机舱;机盖支撑杆;机盖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发动 机盖可转动地连接,在发动机盖相对于车架关闭时,机盖支撑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装配在发 动机盖的内侧,在发动机盖相对于车架打开时,机盖支撑杆的第二端支撑在车架的纵梁上。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发动机盖上,连 接支架与机盖支撑杆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机盖支撑杆与连接支架之间设置有转动辅助结构,转动辅助结构可拆卸地安 装在连接支架上,转动辅助结构具有安装孔,机盖支撑杆的第一端设置在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转动辅助结构为轴承结构。
进一步地,安装孔的孔壁与机盖支撑杆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自润滑涂层。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还包括:卡扣,卡扣可拆卸地安装在发动机盖上,卡扣具有卡口, 在发动机盖相对于车架关闭时,机盖支撑杆的第二端放置在卡口内。
进一步地,机盖支撑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辅助支撑件,辅助支撑件包裹在机盖支撑杆的 第二端上;车架的纵梁上开设有配合孔,在发动机盖相对于车架关闭时,辅助支撑件配合安 装在配合孔内。
进一步地,辅助支撑件上设置有与配合孔的边沿配合的凹口以及与配合孔的边缘相抵接 的倾斜壁。
进一步地,机盖支撑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第二杆段以及第三杆段,第一杆段与 发动机盖连接,第二杆段为弯曲杆段,且第二杆段靠近发动机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前述的车身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车身结构包括车架、发动机盖和机盖支撑杆,发动机盖 与车架连接,机盖支撑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发动机盖的内侧,并且,在发动机盖关闭 时,机盖支撑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装配在发动机盖的内侧,在发动机盖打开时,机盖支撑杆 的第二端支撑在车架的纵梁上。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通过将机盖支撑杆连接在发动机盖的 内侧,并在发动机盖关闭时,机盖支撑杆完全放置在发动机盖所限定的空间内,从而避免了 将机盖支撑杆设置在发动机舱的空间内而导致机盖支撑杆与发动机舱内的其他零部件发生干 涉情况,解决了电动汽车的机盖支撑杆难以装配在发动机舱的有限空间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机盖支撑杆收起并放置在卡口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机盖支撑杆转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机盖支撑杆、转动辅助结构以及辅助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的辅助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的转动辅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架;20、发动机盖;
31、机盖支撑杆;311、第一杆段;
312、第二杆段;313、第三杆段;
32、连接支架;321、第一加强筋;
322、第二加强筋;323、第三加强筋;
324、第四加强筋;33、转动辅助结构;
331、自润滑涂层;34、卡扣;
341、卡口;35、辅助支撑件;
351、凹口;352、倾斜壁;
325、安装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规定X向为汽车前进方向,规定Y向为为水平方向且Y向与X向垂直,规定 Z向为竖直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架10、发动机盖20 和机盖支撑杆31,发动机盖20与车架10连接以形成发动机舱,在本实施例中,机盖支撑杆 31的第一端与发动机盖20可转动地连接,在发动机盖20相对于车架10关闭时,机盖支撑杆 3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装配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在发动机盖20相对于车架10打开时,机盖 支撑杆3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支撑在车架10的纵梁上(在对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维护、修理 完毕之后,工作人员可将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从车架10的纵梁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机盖 支撑杆31的第二端装配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并将发动机盖20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通过将机盖支撑杆31连接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并在发动机盖 20关闭时,机盖支撑杆31完全放置在发动机盖20所限定的空间内,从而避免了将机盖支撑 杆31设置在发动机舱的空间内而导致机盖支撑杆31与发动机舱内的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情 况,解决了电动汽车的机盖支撑杆31难以装配在发动机舱的有限空间内的问题。
在连接装配机盖支撑杆31时,需要将机盖支撑杆31与发动机舱内的其他零部件留有合 理的间隙,当发动机盖20关闭后,机盖支撑杆31收容放置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处,因而不 会与发动机舱内的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车身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32,连接支架3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发动机盖 20上,连接支架32与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连接。通过连接支架32将机盖支撑杆31连接 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工作人员通过连接支架32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将机盖支撑杆31安装 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然后,机盖支撑杆31可以绕着转动中心轴转动,从而实现在发动机 盖20关闭时放置好机盖支撑杆31,并在发动机盖20打开时放下机盖支撑杆31以实现支撑功 能。发动机盖20的内侧设置有加强内板,以提高发动机盖20的结构强度。如图2、图3和图 5所示,连接支架32的两端均焊接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的加强内板上,并且在连接支架32 的两端与加强内板连接的两个第一弯折处分别设置了第一加强筋321和第四加强筋324,以避 免在机盖支撑杆31处于支撑位置受力时连接支架32在该第一弯折处变形或折断或与车架10 脱离。连接支架3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通过第二弯折处过渡,在机盖支撑杆31受力时,此第 二弯折处受力较为集中,因而在该第二弯折处设置了第二加强筋322。连接支架32的沿Y向 延伸的端部由于需要与加强内板连接,因此需要在此处的第一弯折处外增加一个第三弯折处, 以满足连接要求,并且在第三弯折处设置了第三加强筋323。
连接支架32是机盖支撑杆31在发动机盖20上的固定选择的连接点,连接支架32的位 置选择决定了机盖支撑杆31的支撑方向,并可以保证机盖支撑杆31与汽车翼子板等零部件 之间的合理间隙。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机盖支撑杆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311、第二杆段312以及 第三杆段313,第一杆段311与发动机盖20连接,第二杆段312为弯曲杆段,且第二杆段312 靠近发动机盖20,在发动机盖20关闭时,第三杆段313的端部支撑在车架10的纵梁上。由 于发动机盖20在打开时,机盖支撑杆31从放置位置沿如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打开之后机盖 支撑杆31位于发动机舱的一侧,这样机盖支撑杆31受到发动机盖20的作用力并不是沿机盖 支撑杆31轴线方向施加的,并且此时机盖支撑杆31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为了 能够提高机盖支撑杆31的强度,是机盖支撑杆31更稳定地支撑发动机盖20,因此设置了弯 曲的第二杆段312。
机盖支撑杆31选用35#钢制造加工,并且应用三段式组合结构,该结构形式具有稳定好, 强度高的特点,是保证结构强度满足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5和图8所示,为了使将机盖支撑杆31旋转打开过程更加轻便、快捷,本实施例的 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与连接支架32之间(即第一杆段311的端部与连接支架32之间)设 置有转动辅助结构33,转动辅助结构33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支架32上,转动辅助结构33具 有安装孔,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即第一杆段311的端部)安装在安装孔内。在连接支架 32上开设有安装方孔325,该转动辅助结构33通过卡扣固定安装该安装方孔325内,这样, 在机盖支撑杆31相对于连接支架32转动时,转动辅助结构33由于安装方孔325的限制则不 会随机盖支撑杆31的转动而转动。
优选地,转动辅助结构33可以为轴承结构。或者,如图8所示,转动辅助结构33为具 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件,例如橡胶件,且安装孔的孔壁与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之间(即 安装孔的孔壁与第一杆段311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自润滑涂层331。通过轴承结构将机盖支撑 杆31的第一端与转动辅助结构33之间的运动设计为滚动摩擦;或者,利用自润滑涂层对机 盖支撑杆31的第一端与转动辅助结构33之间的接触面进行自润滑,从而减小摩擦,并保持 机盖支撑杆31在反复开关过程中的耐久性。
如图6所示,为了在发动机盖20关闭时,能够稳定地放置机盖支撑杆31,因此,本实施 例的车身结构还包括卡扣34,卡扣34可拆卸地安装在发动机盖20上,卡扣34具有卡口341, 在发动机盖20相对于车架10关闭时,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即第三杆段313的端部)放 置在卡口341内,从而防止发动机盖20从关闭到打开的过程中机盖支撑杆31随意掉落。在 设计该卡扣34时,局部的倒角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因操作力过大而导致人员损伤。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辅助支撑件35,辅助支撑 件35包裹在机盖支撑杆31的第二端上,车架10的纵梁上开设有配合孔,在发动机盖20相 对于车架10关闭时,辅助支撑件35配合安装在配合孔内。进一步地,辅助支撑件35上设置 有与配合孔的边沿配合的凹口351以及与配合孔的边缘相抵接的倾斜壁352。在发动机盖20 相对于车架10关闭后,辅助支撑件35位于配合孔内,此时,辅助支撑件35的凹口351卡在 车架10的配合孔的边沿,配合孔的边沿陷进凹口351内,在发动机盖20打开并由机盖支撑 杆31支撑后,防止机盖支撑杆31的第三杆段313从车架10的纵梁上脱离,并且,为了能够 顺利地将辅助支撑件35从配合孔中取出,然后关闭发动机盖20,因此,利用倾斜壁352与配 合孔边沿直接的配合设计,工作人员只需沿Z向稍微用力,即可让辅助支撑件35顺着倾斜壁 352滑出配合孔。在设计倾斜壁352时,倾斜壁352可以设计成部分倾斜壁,并在倾斜壁352 完毕处也设置了凹口;也可以将辅助支撑件35的一个侧面整体设计为倾斜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前述的车身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空间占用较小,因机盖支撑杆31的布置机安装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的加强内板上, 并放置在发动机盖20的内侧,因而机盖支撑杆31基本不占用发动机舱的空间,在开启状态 时,机盖支撑杆31跟随发动机盖20的转动而转动,并不占用发动机舱内的空间。
(2)后期维修保养人机操作方便,将机盖支撑杆31布置在发动机盖X向中间部位,在 开启状态下与发动机舱内纵梁支撑点Z向较近,即机盖支撑杆31的长度较短,不影响后期维 修保养人机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