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和车辆尾门(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520834543.3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5086814U
  • 申请日期:20151026
  • 公开日期:20160316
专利名称: 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和车辆尾门
专利名称(英文): Vehicle liftgate inner plate structure and vehicle liftgate
专利号: CN201520834543.3 申请时间: 20151026
公开号: CN205086814U 公开时间: 20160316
申请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发明人: 李建春
分类号: B60R13/02 主分类号: B60R13/02
代理机构: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代理人: 桑传标; 陈庆超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和车辆尾门,该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1)、尾门外板(2)和尾门内饰板(4),该尾门内饰板(4)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尾门玻璃(3)延伸的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遮挡部(42)的末端的黑边(3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4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41)朝向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倾斜延伸。这样,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覆盖面积随遮挡部(42)朝向尾门玻璃(3)的边缘倾斜延伸而减小,使得驾乘人员对车窗的可观察视野变广,能够查看更大范围的后方路况,增加驾驶人员在行驶中的安全系数。
摘要(英文): This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liftgate inner plate structure and vehicle liftgate, the vehicle liftgate inner plat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liftgate inner panel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1), tail gate outside plank (2) and within the liftgate panel (4), the liftgate panel (4) are formed in this order from front to back toward the liftgate glass (3) extending the fixed portion (41) and the bottom (42), the glass states the tail gate (3) used for guide is arranged at the edge of the shielding part (42) of the end of the blade edges (31), characterized in that said shielding part (42) relative to the fixed part (41) toward the states the tail gate glass (3) extending the edge slope. In this way, the liftgate glass (3) of the blade edges (31) with the coverage area of the shielding part (42) towards the liftgate glass (3) is reduced by extending the edge slope, the window of the vehicle so that the driver can be observed and wider visual field, can look over a much greater range of rear road conditions, increasing the safety factor.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1)、尾门外板(2)和尾门内饰板(4),该尾门内饰板(4)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尾门玻璃(3)延伸的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遮挡部(42)的末端的黑边(3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4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41)朝向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倾斜延伸。

1.一种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1)、尾门 外板(2)和尾门内饰板(4),该尾门内饰板(4)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 尾门玻璃(3)延伸的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所述尾门玻璃(3)的 边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遮挡部(42)的末端的黑边(31),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部(4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41)朝向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 倾斜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形成为L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的长度之比为1: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遮挡部(42)沿驾驶员的视线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宽度不大于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固定部(41)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1)上和/或所述遮挡部(42)固定在所 述尾门外板(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尾门内饰板(4)通过支架(5)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1)上,所述尾门内 饰板(4)还包括承托部(43),该承托部(43)位于所述尾门内饰板(4) 的下端并为实心体,以承载所述支架(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1)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1)上,所述遮挡部(42)与所述 尾门外板(2)之间形成供加热丝母线(6)装配的空间。

9.一种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尾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 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1)、尾门外板(2)和尾门内饰板(4),该尾门内饰板(4)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尾门玻璃(3)延伸的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遮挡部(42)的末端的黑边(3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4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41)朝向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倾斜延伸。
原文:

1.一种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1)、尾门 外板(2)和尾门内饰板(4),该尾门内饰板(4)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 尾门玻璃(3)延伸的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所述尾门玻璃(3)的 边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遮挡部(42)的末端的黑边(31),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部(4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41)朝向所述尾门玻璃(3)的边缘 倾斜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形成为L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的长度之比为1: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遮挡部(42)沿驾驶员的视线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宽度不大于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固定部(41)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1)上和/或所述遮挡部(42)固定在所 述尾门外板(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尾门内饰板(4)通过支架(5)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1)上,所述尾门内 饰板(4)还包括承托部(43),该承托部(43)位于所述尾门内饰板(4) 的下端并为实心体,以承载所述支架(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1)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1)上,所述遮挡部(42)与所述 尾门外板(2)之间形成供加热丝母线(6)装配的空间。

9.一种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尾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 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

翻译:
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和车辆尾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尾门的内 饰板结构和使用该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的车辆尾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驾驶路况的复杂多变,驾乘人员对车窗 的可观察视野范围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车辆行驶过程中,对驾驶员能够查 看更大范围的后方路况的需求。车辆倒车时,驾驶员要通过后视镜查看车辆 尾门的玻璃对后方路况的反馈信息。现有技术中,在尾门玻璃的周向形成有 黑边,这使得驾乘人员的查看视野狭隘,不利于行车安全。

具体如图1所示,在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中的尾门内板 1上,固定安装有尾门内饰板4,该尾门内饰板4包括固定于尾门内板1上 的固定部41,以及从该固定部41朝向尾门玻璃3延伸的遮挡部42,其中在 左右方向上,遮挡部42的延伸末端与尾门玻璃3上黑边31的内侧保持在同 一纵截面上;在上下方向上,遮挡部42的延伸末端与尾门玻璃3上黑边31 的内侧保持在同一横截面上。因此,针对车辆尾门玻璃上的黑边如何调窄的 课题研究在本领域内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该车辆尾门 的内饰板结构使得尾门玻璃上的黑边的宽度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尾门,该车辆尾门上装配有根 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尾门的 内饰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尾门外板和尾门内饰板,该尾门内 饰板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尾门玻璃延伸的固定部和遮挡部,所述尾门玻 璃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遮挡部的末端的黑边,所述遮挡部相对于所述 固定部朝向所述尾门玻璃的边缘倾斜延伸。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和遮挡部形成为L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和遮挡部的长度之比为1:1~2:1。

优选地,所述遮挡部沿驾驶员的视线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尾门玻璃上的黑边的宽度不大于150mm。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上和/或所述遮挡部固定在所 述尾门外板上。

优选地,所述尾门内饰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上,所述尾门内 饰板还包括承托部,该承托部位于所述尾门内饰板的下端并为实心体,以承 载所述支架。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上,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尾门外 板之间形成供加热丝母线装配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尾门,该车辆尾门包括根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尾门内饰板上的 固定部和遮挡部设置为,令遮挡部相对于固定部朝向尾门玻璃的外侧倾斜延 伸,使得尾门玻璃上的黑边的宽度减小,即,使得尾门玻璃上的黑边覆盖面 积减小。这样,驾乘人员对车窗的可观察视野变广,能够查看更大范围的后 方路况,增加驾驶人员在行驶中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辆尾门的内饰板与尾门玻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 中,图面方向为车辆正常行驶中,尾门左侧内饰板的横截面的仰视结构示意 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与尾门玻 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面方向为车辆正常行驶中,尾门左侧内饰板 的横截面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尾门内板2尾门外板

3尾门玻璃31黑边

4尾门内饰板41固定部

42遮挡部43承托部

5支架6加热丝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 左、右、前、后”是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在向前正常行驶的状态下定义 的,其中,“上、下”是车辆的高度方向,“左、右”车辆的宽度方向,“前、 后”是车辆的长度方向。而“内、外”是针对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而言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装配该车辆尾 门的内饰板结构的车辆尾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包括 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1、尾门外板2和尾门内饰板4,该尾门内饰板4自前 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尾门玻璃3延伸的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在尾门玻璃 3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遮挡遮挡部42的末端的黑边31,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遮挡部42相对于固定部41朝向尾门玻璃3的边缘倾斜延伸,并且 遮挡部42的末端位于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内侧,其中,上述“遮挡部 42的末端”指遮挡部42的自由端。

这样,尾门玻璃3沿周向设置的黑边31的宽度随遮挡部42向尾门玻璃 3的外侧的倾斜延伸而减小,具体地,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宽度不大于 150mm。从而使得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覆盖面积减小。其中,上述“黑 边31的宽度”为黑边31由尾门窗框沿周向向尾门玻璃3的内侧延伸的长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挡部42设置为相对于固定部41朝向尾门玻 璃3的外侧倾斜延伸,并且遮挡部42的末端位于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 内侧,使得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宽度减小,故此驾乘人员对车窗的可 观察视野变广,能够查看更大范围的后方路况,为驾驶人员行车安全增加保 障。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尾 门内饰板4的遮挡部42的呈现方式、布置形式等,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 型,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 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具体地,遮挡部42沿驾驶员的视线方向延伸,其中,视线方向可以通 过车辆眼点定位和视野以及相应的车辆标准而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形成为L形结构, 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的长度之比的范围为1:1~2:1。 这样,通过固定部41与遮挡部42的拐折结构,使得尾门内饰板4尾门内板 1和尾门外板2互不干涉,且遮挡部42可在不干涉其他部件的情况下,朝向 尾门玻璃3的外侧倾斜延伸,以减小黑边31的宽度。此外,固定部41与遮 挡部4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状,例如,为遮挡部42相对于固定部41朝向 尾门玻璃3的外侧倾斜延伸的Z形结构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2所示,尾门内饰版4通过支架5固定在尾门内板1上,尾门内饰 板4还包括承托部43,该承托部43位于尾门内饰版4的下端并形成为三角 形状的实心体,这样,承托部43能够支撑支架5,以增加装配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1固定在尾门内板1上,遮 挡部42与尾门外板2之间形成供加热丝母线6供加热丝母线6放置并装配 的空间,避免空间浪费,使得部件之间的装配更加紧凑。此外,遮挡部42 还可以固定在尾门外板2上,即,尾门内饰板4可以根据三种方式装配,一 种是:固定部41固定在尾门内板1上且遮挡部42固定在尾门外板2上,另 一种是:固定部41固定在尾门内板1上而遮挡部42位于尾门外板2和尾门 玻璃3之间,还一种是:遮挡部42固定在尾门外板2上而固定部41位于尾 门内板1的外侧布置。对于上述连接方式,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通过将尾门内饰板4 上的固定部41和遮挡部42设置为,令遮挡部42相对于固定部41朝向尾门 玻璃3的外侧倾斜延伸,使得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宽度减小。这样, 尾门玻璃3上的黑边31的覆盖面积减小,使得驾乘人员对车窗的可观察视 野变广,能够查看更大范围的后方路况,从而增加驾驶人员在行驶中的安全 系数。该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的设计不仅构思巧妙、实施简单,且减少材 料的使用量,加之车辆尾门的内饰板结构的配备适用范围广,故此具有较高 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 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