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座椅扶手、座椅和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Seat armrest, seat and vehicle | ||
专利号: | CN201520829673.8 | 申请时间: | 20151023 |
公开号: | CN205113078U | 公开时间: | 20160330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 ||
发明人: | 宁佳飞; 原佩佩; 刘立萍 | ||
分类号: | B60N2/46 | 主分类号: | B60N2/46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 陈庆超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座椅和车辆,该座椅扶手(2)的上部形成有供手臂放置的凹陷区(21)。这样,驾乘人员的手臂可以直接放置在凹陷区(21)内,通过座椅扶手(2)支撑手臂,且通过凹陷区(21)的轮廓对手臂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手臂从座椅扶手(2)的上表面滑下,实用性强,充分利用座椅扶手(2)上的凹陷区(21)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ir armrest, seat and vehicle, the seat armrest (2) is form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cessed area is available for the arm (21). In this way, the driver arm is directly placed in the recessed area (21) of the, through the seat armrest (2) supporting arm, and through the recessed area (21) of the contour of the arms play the limiting role, avoid the arms from the seat armrest (2) slide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racticability is strong, full use of the seat armrest (2) a recessed area (21) to provide a comfortable for drivers and passengers riding experience. |
1.一种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该座椅扶手(2)的上部形成有供手臂 放置的凹陷区(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21) 形成为沿所述座椅扶手(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2) 为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上形成所述凹槽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由顶边 (23)、外侧边(22)、内侧边(24)和底边(25)组成的封闭环形,其中, 所述顶边(23)形成凹弧形,所述外侧边(22)和所述内侧边(24)沿所述 顶边(23)的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并通过所述底边(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边(22) 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一圆角过渡(26),以及从该第一圆角过渡(26)朝向所 述内侧边(24)倾斜延伸的弧形面(27),所述内侧边(24)包括开口向下 的第二圆角过渡(28),并沿该第二圆角过渡(28)竖直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2) 上开设有安装孔(29),该安装孔(29)由所述外侧边(22)沿横向贯穿到 所述内侧边(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9) 为沿所述座椅扶手(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椅扶手(2) 从后到前在高度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
8.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 所述的座椅扶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括座椅骨架 (1),所述座椅扶手(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到所述座椅骨架(1)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上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8-9中任意 一项所述的座椅。
1.一种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该座椅扶手(2)的上部形成有供手臂 放置的凹陷区(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21) 形成为沿所述座椅扶手(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2) 为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上形成所述凹槽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由顶边 (23)、外侧边(22)、内侧边(24)和底边(25)组成的封闭环形,其中, 所述顶边(23)形成凹弧形,所述外侧边(22)和所述内侧边(24)沿所述 顶边(23)的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并通过所述底边(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边(22) 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一圆角过渡(26),以及从该第一圆角过渡(26)朝向所 述内侧边(24)倾斜延伸的弧形面(27),所述内侧边(24)包括开口向下 的第二圆角过渡(28),并沿该第二圆角过渡(28)竖直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2) 上开设有安装孔(29),该安装孔(29)由所述外侧边(22)沿横向贯穿到 所述内侧边(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9) 为沿所述座椅扶手(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椅扶手(2) 从后到前在高度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
8.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 所述的座椅扶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还包括座椅骨架 (1),所述座椅扶手(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到所述座椅骨架(1)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上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8-9中任意 一项所述的座椅。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装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座椅扶手、安装 该座椅扶手的座椅,以及安装该座椅的车辆。
背景技术
驾乘人员乘坐在车辆座椅上时,手臂多为放在座椅扶手上,现有技术中, 座椅扶手的上表面呈平面,且宽度较小,这使得放在座椅扶手上的手臂容易 向座椅扶手的内侧或者外侧滑下。这样,使得座椅扶手无法达到预设的支撑 手臂效果,令座椅扶手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对放置在 座椅扶手上的手臂进行适时限位的座椅扶手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扶手,该座椅扶手能够限定驾乘 人员的手臂于座椅扶手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座椅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座椅扶手,该座 椅扶手的上部形成有供手臂放置的凹陷区。
优选地,所述凹陷区形成为沿所述座椅扶手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座椅扶手为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上形成所述凹槽结构的 横截面的形状为由顶边、外侧边、内侧边和底边组成的封闭环形,其中,所 述顶边形成凹弧形,所述外侧边和所述内侧边沿所述顶边的两侧边缘向下延 伸,并通过所述底边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侧边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一圆角过渡,以及从该第一圆角 过渡朝向所述内侧边倾斜延伸的弧形面,所述内侧边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二圆 角过渡,并沿该第二圆角过渡竖直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座椅扶手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由所述外侧边沿横向 贯穿到所述内侧边。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沿所述座椅扶手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
优选地,沿所述座椅扶手从后到前在高度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本实用新型提 供的座椅扶手。
优选地,该座椅还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扶手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到 所述座椅骨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 供的座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座椅扶手的上部, 即,在座椅扶手的上侧面上开设凹陷区,使得座椅扶手的上侧面上形成有向 下凹的凹弧,这样,驾乘人员的手臂可沿该凹陷区的轮廓放置,以对驾乘人 员的手臂起到限位作用。当驾乘人员的手臂放置在座椅扶手上时,在座椅扶 手的上侧面形成的凹陷区环绕手臂的下部支撑手臂,手臂的底部与座椅扶手 的接触面位于座椅扶手的上表面之下,从而避免手臂从座椅扶手的上表面滑 落下来,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座椅扶手预装配到座椅骨架 的两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座椅扶手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
图3是沿图2中线A-A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骨架2座椅扶手
21凹陷区22外侧边
23顶边24内侧边
25底边26第一圆角过渡
27弧形面28第二圆角过渡
2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 左、右、前、后”是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座椅正常安装于车辆底板的 情况下定义的,其中上下为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定义的,左右为沿车辆的宽度 方向定义的,前后为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定义的,即乘客朝向前方落座。而“内、 外”是针对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而言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座椅扶手,安装该座椅扶手 的座椅和安装该座椅的车辆。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座椅扶手2的 上部形成有供驾乘人员的手臂放置的凹陷区21,这样,驾乘人员的手臂可放 到座椅扶手2的上部形成的凹陷区21内,使得凹陷区21形成区域环绕并支 撑手臂,在座椅扶手2的上侧面形成的凹陷区21环绕手臂的下部支撑手臂, 手臂的底部与座椅扶手2的接触面位于座椅扶手2的上表面之下,从而避免 手臂从座椅扶手2的上表面滑落下来,磕碰到自己或者捶打其他乘客。
因此,座椅扶手2不额外占用车内空间的在其上部开设凹陷区21,使得 驾乘人员的手臂得到限位,既起到了座椅扶手2对驾乘人员手臂的支撑作用, 又避免了手臂从座椅扶手2的上表面滑下,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座椅较多 的公共汽车。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方式有多种,例如, 凹陷区21的具体结构、凹陷区21在座椅扶手2上的布置形式等,为了方便 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 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上述凹陷区21形成为沿座椅扶手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可 以为从座椅扶手2的前端贯通到座椅扶手2的后端的凹槽,这样,驾乘人员 的手臂拐肘的下部可以整体放置到凹槽内,对驾乘人员的手臂起到更好的限 位作用,还可以为沿座椅扶手2的长度方向形成的一段凹槽或者间隔形成的 多段凹槽,这样,驾乘人员的手臂拐肘的下部的一部分放置到凹槽内,如此, 驾乘人员的双手可以自由放置,降低束缚感。对于上述凹槽的形成方式均应 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中,上述座椅扶手2的后端为座椅扶手2 固定到座椅上的固定端,对应地,座椅扶手2的前端为沿座椅扶手2的固定 端向前延伸的自由端。具体地,如图3所示,座椅扶手2为条状结构,以座 椅扶手2正常安装到座椅上为基准,座椅扶手2上形成凹槽结构的横截面的 形状为由顶边23、外侧边22、内侧边24和底边25组成的封闭环形,其中, 顶边23形成供手臂放置的凹弧形,外侧边22和内侧边24沿顶边23的两侧 边缘向下延伸,并通过底边25连接。驾乘人员的手臂则放置于座椅扶手2 的顶边23的凹弧形侧面上,以使得驾乘人员手臂与座椅扶手2的接触面积 增大,对手臂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手臂从座椅扶手2的上侧面滑下。
更具体地,外侧边22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一圆角过渡26,以及从该第一 圆角过渡26的末端朝向内侧边24倾斜延伸的弧形面27,内侧边24包括开 口向下的第二圆角过渡28,并沿该第二圆角过渡28的末端竖直向下延伸。 这样,在顶边23形成外侧边22、内侧边2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倒圆角以形成 圆滑过渡,使得驾乘人员的手臂不会被顶边23的两侧划伤。
为了将座椅扶手2安装到座椅上,即,将座椅扶手2安装到座椅骨架1 的两侧,在座椅扶手2的固定端开设有安装孔29,该安装孔29沿座椅扶手 2的外侧边22横向贯穿到内侧边24。座椅扶手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到座 椅的座椅骨架1上,该紧固件沿从外侧边22向内侧边24的方向穿过安装孔 29。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栓、也可以为销轴等连接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 做限制。
如此,座椅扶手2的内侧边24在靠近驾乘人员一侧,而座椅扶手2的 外侧边22在远离驾乘人员一侧,外侧边22从第一圆角过渡26朝向内侧边 24倾斜延伸的弧形面27,使得座椅扶手2的外侧表面向下延伸并逐渐向内 倾斜、过渡平缓,避免外侧边22与底边25呈直角连接、或者在连接处形成 凸出的棱角而磕碰到站在座椅旁的乘客,并且内侧边24沿该第二圆角过渡 28竖直向下延伸,便于将内侧边24形成的竖直向下延伸的安装平面,该安 装平面贴合到座椅骨架1的侧面上,既使得平面与平面接触的安装实施方式 稳定,又避免撞击到乘坐在座椅上的乘坐人员。
为了令座椅扶手2稳定地装配到座椅骨架1上,安装孔29为沿座椅扶 手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此外,安装孔29的形成个数还可以视实 际工作需要,形成为3个甚至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考虑到驾乘人员将手臂放置到到座椅扶手2的上侧面上时,座椅扶手2 的后端,即,固定端全部承担由驾乘人员的手臂施加的压力,这就使得座椅 扶手2的固定端容易变形甚至损坏,为了加强座椅扶手2的抗压性,优选地, 在高度方向上,座椅扶手2沿其后端到前端的厚度逐渐减小。即,在座椅扶 手2的后端的材质厚度大于座椅扶手2的前端的材质的厚度,这样,使得座 椅扶手2的后端的抗压性好,不易变形,增加座椅扶手2的使用寿命。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扶手2,针对驾乘人员放置的手臂容易从 座椅扶手2的上表面滑落的现象,通过在座椅扶手2的上部形成凹陷区21, 令驾乘人员的手臂可循凹陷区21的轮廓放置,使得座椅扶手2的上表面与 手臂的接触面积增大,裹附到手臂的下部,既支撑手臂又起到对手臂的限位 作用。该座椅扶手2的设计不仅构思巧妙、结构独特,且不需额外占用车内 的空间,尤其适用于座椅较多的公共汽车,加之座椅扶手的配备适用范围广, 故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 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