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卡套 | ||
专利名称(英文): | Clamping ferrule of automobile | ||
专利号: | CN201510675425.7 | 申请时间: | 20151016 |
公开号: | CN105235553A | 公开时间: | 20160113 |
申请人: | 常州新区长江冲压件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圩塘顾村 | ||
发明人: | 顾坚 | ||
分类号: | B60N2/07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代理机构: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卡套。通过呈倒“U”形的支撑框,该支撑框两侧边下部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间隔布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第一弹性卡子组和第二弹性卡子组;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两第一弹性卡子,第二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两第二弹性卡子;所述第一弹性卡子长度大与第二弹性卡子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卡子和第二弹性卡子上均套设有橡胶套;使一种汽车卡套不易发生松脱,卡紧效果好。 | ||
摘要(英文): |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 spar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clamping ferrule of an automobile. The clamping ferrule of the automobile comprises an inverted-U-shaped supporting frame, wherein limiting devices are arranged on the lower portion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The limiting devices comprise first elastic clamp sets and a second elastic clamp set, wherein the first elastic clamp sets and the second elastic clamp set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in a separated mode. Each first elastic clamp set comprises two first elastic clamps which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The second elastic clamp set comprises two second elastic clamps which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The length of each first elastic clamp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 elastic clamp, and rubber sleeve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elastic clamps and the second elastic clamps in a sleeving mode. The clamping ferrule of the automobile cannot be prone to loosening, and is good in clamping effect. |
1.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倒“U”形的支撑框,该支撑框 两侧边下部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间隔布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 第一弹性卡子组和第二弹性卡子组;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 撑框侧边上的两第一弹性卡子,第二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框侧边 上的两第二弹性卡子;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卡子的横 向长度;所述第一弹性卡子和第二弹性卡子上均套设有橡胶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 弹性卡子均采用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两侧 的侧边顶端均设有开槽,该开槽内通过铰接销连接有可转动的支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与开 槽内壁面之间的铰接销上均设有橡胶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呈“U” 型。
1.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倒“U”形的支撑框,该支撑框 两侧边下部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间隔布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 第一弹性卡子组和第二弹性卡子组;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 撑框侧边上的两第一弹性卡子,第二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框侧边 上的两第二弹性卡子;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卡子的横 向长度;所述第一弹性卡子和第二弹性卡子上均套设有橡胶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 弹性卡子均采用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两侧 的侧边顶端均设有开槽,该开槽内通过铰接销连接有可转动的支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与开 槽内壁面之间的铰接销上均设有橡胶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呈“U” 型。
翻译: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卡套。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前排座椅都可调整位置,在进行位置的调整时,一般是依靠座 椅下面的滑块与滑道的配合实现的;一般在滑道上需要安装限位装置以避免滑 块滑出滑道外;但是目前的限位装置,如限位卡套,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松 脱和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易发生松脱,卡紧效果好的一种汽车卡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倒“U”形的支撑框,该支撑框两侧边 下部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间隔布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第一弹性 卡子组和第二弹性卡子组;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框侧边上 的两第一弹性卡子,第二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两第二弹 性卡子;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卡子的横向长度;所述第 一弹性卡子和第二弹性卡子上均套设有橡胶套。
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卡子均采用三角形。由于采用圆弧形结构,以增加第 一、第二弹性卡子的强度。
所述支撑框两侧的侧边顶端均设有开槽,该开槽内通过铰接销连接有可转 动的支撑块。通过设置支撑块,且支撑块可以转动,以便于调整支撑块到合适 的角度,卡入滑道内,增加卡紧的效果。
所述支撑块与开槽内壁面之间的铰接销上均设有橡胶圈。由于设有橡胶圈, 一方面增加卡紧效果,使支撑块不能轻易发生转动,另一方面避免表面的磨损。
所述支撑块呈“U”型。采用“U”型更便于配合滑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第二弹性卡子以卡入汽车座椅下方的滑 道内;由于第一弹性卡子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卡子的长度,因此在第一弹性卡子 磨损后,第二弹性卡子仍可继续使用;通过设置橡胶套以增加第一、第二弹性 卡子的摩擦力,使其卡入滑道内可以更牢固。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将变得显而易见。
其中: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开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支撑框,2为第一弹性卡子,3为第二弹性卡子,4为开槽,5为 铰接销,6为支撑块,7为橡胶层,8为橡胶套,9为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卡套,包括呈倒“U”形的支撑框1,该支撑 框两侧边下部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间隔布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 第一弹性卡子组和第二弹性卡子组;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 框侧边上的两第一弹性卡子2,第二弹性卡子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框侧边上的 两第二弹性卡子3;所述第一弹性卡子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卡子的横向长 度;所述第一弹性卡子和第二弹性卡子上均套设有橡胶套8。通过第一、第二弹 性卡子以卡入汽车座椅下方的滑道内;由于第一弹性卡子长度大于第二弹性卡 子的长度,因此在第一弹性卡子磨损或失效后,第二弹性卡子仍可继续使用; 通过设置橡胶套以增加第一、第二弹性卡子的摩擦力,使其卡入滑道内可以更 牢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卡子均采用三角形。由于采用圆弧形结构, 以增加第一、第二弹性卡子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两侧的侧边顶端均设有开槽4,该开槽内通过铰接销5 连接有可转动的支撑块6。通过设置支撑块,且支撑块可以转动,以便于调整支 撑块到合适的角度,卡入滑道内,增加卡紧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与开槽内壁面之间的铰接销上均设有橡胶圈9。由于设 有橡胶圈,一方面增加卡紧效果,使支撑块不能轻易发生转动,另一方面避免 表面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外侧面上设有橡胶层7。通过设置橡胶层,以增加摩擦 力,避免支撑块发生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呈“U”型。采用“U”型更便于配合滑道。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一侧的厚度大于另一侧的厚度。这样当卡入滑槽内后, 还可以通过转动橡胶套,更能使卡套卡的更牢固。
优选的,所述倒“U”形的支撑框还设置有安装孔,以便于进行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