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及汽车 | ||
专利名称(英文): | |||
专利号: | CN201620233563.X | 申请时间: | 20160324 |
公开号: | CN205417758U | 公开时间: | 20160803 |
申请人: |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1108 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开发区东区靓丽三街1号 | ||
发明人: | 李静; 关迪; 宫雨; 贺燕铭; 田安民; 李继凯; 李海波; 姜强; 孙振杰 | ||
分类号: | B62D5/06; B60R13/08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机构: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安利霞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包括:固定安装助力转向泵于发动机缸体上的助力转向泵支架;与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连接的第一隔热罩;以及与所述第一隔热罩连接的第二隔热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有效兼顾发动机缸体对助力转向泵及相邻附件的热害影响,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更换方便。 | ||
摘要(英文): |
1.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安装助力转向泵于发动机缸体上的助力转向泵支架(1); 与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1)连接的第一隔热罩(2);以及 与所述第一隔热罩(2)连接的第二隔热罩(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 转向泵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 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三支架(13);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与所述助力转向泵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12)与所述第一隔热罩(2)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13)与所述发动机缸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隔热罩(2)包括:第一隔热部(21)以及与所述第一隔热部(21)连接的第 一连接部(22);其中, 所述第一隔热部(21)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12)上第一安装孔(121) 的第二安装孔(211),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 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隔热部(21)还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12)上第一装配孔(122)的第二 装配孔(212),且所述第二装配孔(212)在所述第一隔热部(21)表面处设 置有凹陷面结构(2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隔热部(2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所在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隔热罩(3)包括:第二隔热部(31)以及与所述第二隔热部(31)连接的第 二连接部(32);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32)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上第三安装孔的 第四安装孔(321),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321)固定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隔热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3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 一连接部(2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孔处还设置 有凸台结构(22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支架(13)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缸体的第五安装孔(131)。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助力转 向泵支架总成;以及 发动机缸体和助力转向泵;其中, 所述助力转向泵通过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上。
1.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安装助力转向泵于发动机缸体上的助力转向泵支架(1); 与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1)连接的第一隔热罩(2);以及 与所述第一隔热罩(2)连接的第二隔热罩(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 转向泵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 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三支架(13);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与所述助力转向泵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12)与所述第一隔热罩(2)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13)与所述发动机缸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隔热罩(2)包括:第一隔热部(21)以及与所述第一隔热部(21)连接的第 一连接部(22);其中, 所述第一隔热部(21)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12)上第一安装孔(121) 的第二安装孔(211),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 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隔热部(21)还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12)上第一装配孔(122)的第二 装配孔(212),且所述第二装配孔(212)在所述第一隔热部(21)表面处设 置有凹陷面结构(2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隔热部(2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所在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隔热罩(3)包括:第二隔热部(31)以及与所述第二隔热部(31)连接的第 二连接部(32);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32)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上第三安装孔的 第四安装孔(321),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321)固定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隔热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3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 一连接部(2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孔处还设置 有凸台结构(22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支架(13)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缸体的第五安装孔(131)。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助力转 向泵支架总成;以及 发动机缸体和助力转向泵;其中, 所述助力转向泵通过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上。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发动机前端装配的附件越来越多,但是 随之而来的是各个附件的布置也相对更紧凑,一些发动机附件还要布置在排气 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发动机热害影响。
而且,排气侧还安装有助力转向泵,需要通过助力转向泵支架实现其在发 动机本体上的固定,因此,为避免布置在排气侧的其他附件受热害影响还要单 独布置的隔热罩,会使发动机装配结构复杂化,增加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及汽车,有效兼顾发动 机缸体对助力转向泵及相邻附件的热害影响,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更换方 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包 括:
固定安装助力转向泵于发动机缸体上的助力转向泵支架;
与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连接的第一隔热罩;以及
与所述第一隔热罩连接的第二隔热罩。
其中,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 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与所述助力转向泵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隔热罩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发动机缸体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隔热部连接的第 一连接部;其中,
所述第一隔热部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上第一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螺 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隔热部还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上第一装配孔的第二装 配孔,且所述第二装配孔在所述第一隔热部表面处设置有凹陷面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隔热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垂直。
其中,所述第二隔热罩包括:第二隔热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隔热部连接的第 二连接部;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第三安装孔的第四安装孔, 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隔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孔处 还设置有凸台结构。
其中,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缸体的第五安装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 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以及
发动机缸体和助力转向泵;其中,
所述助力转向泵通过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在助力转向泵支架上集成了两 个隔热罩,第一隔热罩直接与助力转向泵支架连接,第二隔热罩与第一隔热罩 连接。因此,在通过助力转向泵支架将助力转向泵安装到发动机缸体上的同时, 还可以借助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实现附件装配及隔离热害的作用,而且结 构简单紧凑,拆装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发动机排气侧的周边附件单独布置隔热罩而发生 的装配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通过其 自身结构,有效兼顾发动机缸体对助力转向泵及相邻附件的热害影响,而且结 构简单紧凑,拆装更换方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包括:固定 安装助力转向泵于发动机缸体上的助力转向泵支架1;与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 1连接的第一隔热罩2;以及与所述第一隔热罩2连接的第二隔热罩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在助力转向泵支架1上集成了 两个隔热罩,第一隔热罩2直接与助力转向泵支架1连接,第二隔热罩3与第 一隔热罩2连接。因此,在通过助力转向泵支架1将助力转向泵安装到发动机 缸体上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实现附件装配及隔离 热害的作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更换方便。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助力转向泵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 支架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的第三支架13;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与所述助力转向泵连接;所述第二支架 12与所述第一隔热罩2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3与所述发动机缸体连接。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 罩2包括:第一隔热部21以及与所述第一隔热部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 其中,所述第一隔热部21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12上第一安装孔121的第 二安装孔211,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固定连接。
第一隔热罩2安装在助力转向泵支架1的第二支架12的外侧,第二支架 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1,第一隔热部21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安装孔121的 第二安装孔211,因此,能够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211 的固定连接,将第一隔热部21和第二支架12进行连接。
然而,由于助力转向泵支架1主要用于安装助力转向泵,故助力转向泵支 架1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均设置有对应助力转向泵的装配孔,如图1 所示,第一支架11设置有第三装配孔111,第二支架12设置有第一装配孔122。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隔热 部21还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支架12上第一装配孔122的第二装配孔212,且 所述第二装配孔212在所述第一隔热部21表面处设置有凹陷面结构213。
与第二支架12连接的第一隔热部21上,设置了对应第一装配孔122的第 二装配孔212,那么,在安装助力转向泵时还需要穿过第二装配孔212,来增 强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而第一隔热部21上的第二装配孔212处设置凹陷 面结构213,还能够减小装配面积来提高装配强度。其中,凹陷面结构213的 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为环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部2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 部22所在平面垂直。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隔热罩2还包括第三隔热部23。第一隔热部21 所在平面与第三隔热部23所在平面呈一预设角度。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罩3包括:第 二隔热部31以及与所述第二隔热部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其中,所述第 二连接部32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上第三安装孔的第四安装孔321, 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321固定连接。
第二隔热罩3安装在第一连接部22的外侧,第一连接部22上设置有第三 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有对应第三安装孔的第四安装孔 321,因此,能够通过螺栓穿过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321的固定连接,将 第二连接部32和第一连接部22进行连接。
如图1所示,由上述已知第一隔热部21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部22所在平 面垂直,而第二隔热罩3与第一连接部22连接,安装于第一连接部22的面上, 这样,两个隔热罩集成为一个整体,且从相互垂直的方向隔离发动机缸体对不 同附件的热害。例如在整车装配结构中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泵通常布置与助 力转向泵的前部,第二隔热罩3可作为ABS泵隔热罩使用。
应该知道的是,在两个呈一定角度相互连接的结构的连接处增设加强筋, 能够增加整体结构的强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部 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33。
同样的,在第一隔热部21与第三隔热部23的连接处、第一隔热部21与 第一连接部22的连接处等位置也可以设置加强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该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均为单薄的结构,所以,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一侧, 所述第三安装孔处还设置有凸台结构221。
第三安装孔处通过设置该凸台结构221,增加了安装结合面厚度并提高了 装配强度。当然,其他部分结构的开孔处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也可以设置 凸台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架13与发动机缸体的连接结构如图2 所示,所述第三支架13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缸体的第五安装孔131。
通过第三支架13上的共面非共线的多个第五安装孔131,使整体结构安 装在发动机缸体上,从而能够将助力转向泵及两个隔热罩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
还应该知道的是,第一隔热罩2与第二隔热罩3面积的大小、主隔热面相 对于其各自安装面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装配需求空间进行设计调整,以适应 装配条件,例如隔热罩的隔热面角度应保证不影响助力转向泵在该总成上的安 装。同时隔热面形状、大小的设计应确保足够隔离热害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在助力转向泵支架 1上集成了两个隔热罩,通过助力转向泵支架1将助力转向泵安装到发动机缸 体上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实现附件装配及隔离热 害的作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更换方便,且模态强度高,NVH(Noise、 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良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 成;以及发动机缸体和助力转向泵;其中,所述助力转向泵通过所述助力转向 泵支架总成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上。
该汽车使用了上述的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在通过助力转向泵支架1将助 力转向泵安装到发动机缸体上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 3实现附件装配及隔离热害的作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更换方便,且模 态强度高,NVH性能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是应用了上述助力转向泵支架总 成的汽车,上述助力转向泵支架总成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汽车也能达到相同的 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 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 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 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 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 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 含义。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 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 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会是完善又完整, 且会将本实用新型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 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 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 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 多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 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 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