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An automobile rear seat slide structure against dives | ||
专利号: | CN201610193893.5 | 申请时间: | 20160331 |
公开号: | CN105667360A | 公开时间: | 20160615 |
申请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314599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经济开发区庆丰南路888号206室 | ||
发明人: | 王爱国; 白金; 刘多加 | ||
分类号: | B60N2/42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代理机构: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属于汽车碰撞安全设计领域,包括汽车底盘,包含在所述汽车底盘内的后座区域,所述后座区域外的上方设置有汽车座位,所述后座区域内的上方设置有防潜滑件伸入所述汽车座位内部;所述防潜滑件包括与所述后座区域焊接的第二支撑面、与所述后座区域焊接的斜撑面和将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斜撑面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面。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在运动的时候可以进行按摩,并解决对车身结构做了一些简单的优化,在底板上增加了防潜滑结构,此方案解决了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乘员发生下潜和前移的问题。 | ||
摘要(英文): |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rear seat slide structure against dives,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collision safety design, comprises a vehicle chassis, is included in the vehicle within the chassis of the rear seat zone, the rear seat area of the vehicle seat is arranged above, in the rear seat area is arranged above the slider against dives extends into the vehicle seat internal; the slider against dives the rear seat region with 2nd supporting surface of the welding, the welding of the rear seat area of the 1st braces the surface and the supporting surface and the inclined support surface of the fixed supporting surface 1st are connected together. In adopting the above-mentioned proposal realizes the time of the movement of the massage can be carried out, the body structure and has done some simple optimization, against dives the slide structure is added, the solution in the event of a frontal impact of the vehicle occupant when the problem occurred and forward dive. |
1.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包括汽车底盘(1),包含在所述汽车底盘(1)内的后座区域(2),所述后座区域(2)外的上方设置有汽车座位(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区域(2)内的上方设置有防潜滑件(4)伸入所述汽车座位(3)内部;所述防潜滑件(4)包括与所述后座区域(2)焊接的第二支撑面(41)、与所述后座区域(2)焊接的斜撑面(42)和将所述第一支撑面(41)和所述斜撑面(42)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面(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汽车座位(3)上表面近似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第二支撑面(41)之间约成140°-160°角,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斜撑面(42)之间约成130°-140°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汽车座位(3)上表面距离3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区域(2)包括至少2个座位部(21),每个所述座位部(21)下方的所述后座区域(2)内的上方至多设置两个所述防潜滑件(4)配合就座人的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潜滑件(4)之间距离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区域(2)还包括辅助座位区域(22),所述辅助座位区域(22)外的上方设置有辅助座位(23),所述辅助座位区域(22)内的上方设置有辅助防潜滑件(5)伸入所述辅助座位(2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防潜滑件(5)包括辅助支撑面(51)和配合弯曲膝关节的支撑凸曲面(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面(51)为一个直接与所述支撑凸曲面(52)连接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面(51)包括配合左大腿内侧的左曲面(53)和配合右大腿内侧的右曲面(54),所述左曲面(53)和所述右曲面(54)连接并且通过一连接面(55)与所述支撑凸曲面(5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面(51)和所述支撑凸曲面(52)之间设置有辅助面(56)将所述辅助支撑面(51)和所述支撑凸曲面(52)连接成一个整体。
1.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包括汽车底盘(1),包含在所述汽车底盘(1)内的后座区域(2),所述后座区域(2)外的上方设置有汽车座位(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区域(2)内的上方设置有防潜滑件(4)伸入所述汽车座位(3)内部;所述防潜滑件(4)包括与所述后座区域(2)焊接的第二支撑面(41)、与所述后座区域(2)焊接的斜撑面(42)和将所述第一支撑面(41)和所述斜撑面(42)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面(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汽车座位(3)上表面近似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第二支撑面(41)之间约成140°-160°角,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斜撑面(42)之间约成130°-140°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43)与所述汽车座位(3)上表面距离3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区域(2)包括至少2个座位部(21),每个所述座位部(21)下方的所述后座区域(2)内的上方至多设置两个所述防潜滑件(4)配合就座人的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潜滑件(4)之间距离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区域(2)还包括辅助座位区域(22),所述辅助座位区域(22)外的上方设置有辅助座位(23),所述辅助座位区域(22)内的上方设置有辅助防潜滑件(5)伸入所述辅助座位(2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防潜滑件(5)包括辅助支撑面(51)和配合弯曲膝关节的支撑凸曲面(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面(51)为一个直接与所述支撑凸曲面(52)连接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面(51)包括配合左大腿内侧的左曲面(53)和配合右大腿内侧的右曲面(54),所述左曲面(53)和所述右曲面(54)连接并且通过一连接面(55)与所述支撑凸曲面(5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面(51)和所述支撑凸曲面(52)之间设置有辅助面(56)将所述辅助支撑面(51)和所述支撑凸曲面(52)连接成一个整体。
翻译: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安全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汽车正面或者后面碰撞过程中防止后排乘客从座椅滑脱的防潜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车架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对后排乘客的防潜滑性能要求,当车辆在受到正面碰撞时或者急刹车时,因车速的急剧降低,使得乘员的臀部因惯性能产生较大的向前、向下的移动,即发生下潜或潜滑现象,这可能会导致乘员受伤。由于现有的汽车仅仅是对前排的座位进行防潜滑设计,只对前排座位进行防潜滑设计是因为前排座位的支架是跟车架分离的,而后排座位是直接设置在车架上的,如果要对后排座位进行防潜滑设计就必须要改变车架的结构,这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改动。
还有的传统车是通过加强座椅组成部件的结构或者通过使用高强度材料来制造座椅的组成部件来使得车辆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乘员还能保持原有的坐姿,以使乘员受到的伤害最小。但这种在座椅上增加防潜滑结构的设计方案不仅会增加座椅骨架设计的难度,而且使得座椅的成本翻倍增长,主机厂通常都很难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对车身结构做了一些简单的优化,在底板上增加了防潜滑结构,该防潜滑结构与后座位本体上开设的卡槽配合,该防潜滑结构的性质与后座位因开设卡槽而失去的填充物的性质相近,此方案既解决了车辆正常行驶时车架的稳定性问题,也解决了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乘员发生下潜和前移的问题,还解决了车辆正常行驶时后排乘员乘坐的舒适性问题,更解决了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包括汽车底盘,包含在所述汽车底盘内的后座区域,所述后座区域外的上方设置有汽车座位,所述后座区域内的上方设置有防潜滑件伸入所述汽车座位内部;所述防潜滑件包括与所述后座区域焊接的第二支撑面、与所述后座区域焊接的斜撑面和将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斜撑面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撑面。汽车座位内部上开设有配合防潜滑件的凹槽,防潜滑件与前述凹槽配合。防潜滑件呈几字形结构,第一支撑面和斜撑面与汽车底盘通过点焊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汽车座位上表面近似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约成140°-160°角,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斜撑面之间约成130°-140°角。所述的防潜滑件为钣金一体冲压成型,由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斜撑面组成。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成150°角,第一支撑面与斜撑面之间成135°角。第一支撑面与上表面近似平行使得腿部就座的时候具有舒适感,并且当具有一个较小的指向第二支撑面倾斜的角度的时候,第一支撑面分担了第二支撑面所受到潜滑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汽车座位最上表面距离30-50mm。后排汽车座位固定在后座区域上方后,防潜滑件同时嵌入汽车座位内,为保证乘客乘坐舒适性,第一支撑面与汽车座位最上表面距离50mm。
作为优选,所述后座区域包括至少2个座位部,每个所述座位部下方的所述后座区域内的上方至多设置两个所述防潜滑件配合就座人的腿部。汽车后座区域一般都设置有两个座位,每个座位下面设置有两个防潜滑件用来配合就座人的两条腿。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防潜滑件之间距离20-30cm。配合就座人自然分开的双腿。
作为优选,所述后座区域还包括辅助座位区域,所述辅助座位区域外的上方设置有辅助座位,所述辅助座位区域内的上方设置有辅助防潜滑件伸入所述辅助座位内。普通小轿车的后排座位除了两个座位外,后排两个座位之间还有一个辅助座位区域,该辅助座位区域既用作座位还用作安全带,在用作座位的时候也需要对就座的人进行安全保护,所以需要在辅助座位区域内的上方设置有辅助防潜滑件来防止就座在辅助座位上的人潜滑。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防潜滑件包括辅助支撑面和配合弯曲膝关节的支撑凸曲面。支撑凸曲面保证了就座人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面为一个直接与所述支撑凸曲面连接的斜面。直接设置一个斜面连接保证了辅助防潜滑件的结构简单,还能保证车架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面包括配合左大腿内侧的左曲面和配合右大腿内侧的右曲面,所述左曲面和所述右曲面连接并且通过一连接面与所述支撑凸曲面连接。通过一个简单的曲面设置,能保证腿部的舒适度和使得受力时腿部接触面增大缓解局部压力有助于血液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面和所述支撑凸曲面之间设置有辅助面将所述辅助支撑面和所述支撑凸曲面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连接以及整体的结构强度,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就座人或发生下潜时候作用于辅助支撑面的压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汽车底盘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性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汽车后排座位进行防潜滑的安全设计,该设计通过在用来支撑后排座位的汽车底盘上设置防潜滑件来实现,该防潜滑件为钣金一体冲压成型,防潜滑件的横截面呈几字形结构,防潜滑件与汽车底盘之间通过点焊连接。汽车座位摆放后就座人的朝向为前方,几字形结构的左右方向形成一个中空管道,中空管道的几字形设计能保证防潜滑件结构性能与为了容纳该结构而在汽车座位上进行开槽设置而从汽车座位上的除去部分的结构性能相近,实现了汽车底盘的结构稳定,还能使得就座人具有满意的舒适度。防潜滑件位于后排乘客正常坐姿状态下人体臀部、大腿前方位置,乘客在遇到车辆紧急制动或外力冲击时,防潜滑支架的第一、第二支撑面能起到限制人体臀部、大腿下潜和前移的作用,保持乘员的坐姿,使乘员受到最小的伤害。为了就座人的舒适度或者缓解就座人在发生下潜时候腿部的不适,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设计的时候尽量使得下潜时与大腿的接触面积足够大来缓解腿部的压力。汽车底盘与防潜滑件均采用冲压一体成型,相对于传统的汽车后排座椅防潜滑结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结构简单,工艺实施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座区域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带有辅助防潜滑件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带有辅助防潜滑件二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带有辅助防潜滑件三示意图;
在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中,1-汽车底盘、2-后座区域、21-座位部,22-辅助座位区域,23-辅助座位,3-汽车座位,4-防潜滑件,41-第二支撑面,42-斜撑面,43-第一支撑面,5-辅助防潜滑件,51-辅助支撑面,52-支撑凸曲面,53-左曲面,54-右曲面,55-连接面,56-辅助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后排座位的防潜滑结构,包括汽车底盘1,汽车底盘1内包含有后座区域2,后座区域2外的上方设置有汽车座位3,后座区域2内的上方设置有防潜滑件4,汽车座位3上开设有凹槽,防潜滑件4伸入凹槽内两者可以紧密连接在一起。
防潜滑件4的横截面呈几字形结构为钣金一体冲压成型,具有朝向后方的第二支撑面41、与汽车座位3上表面平行的第一支撑面43和朝向前方的斜撑面42,防潜滑件4的左右方向形成一条贯穿防潜滑件4的通道,该通道中空设置使得该结构的支撑强度比汽车座位3的支撑强度大,防止该结构在发生下潜状态的时候容易变形,又满足了防潜滑件4所在区域的结构性能与汽车座位3内的填充材料的结构性能相近。第一支撑面43与第二支撑面41之间成150°角,第一支撑面43与斜撑面42之间成135°角,第一支撑面43与汽车座位3最上表面距离50mm。
就一辆普通五座小轿车而言,后排汽车座位3包括两个座位部21和在两个座位部21之间的辅助座位23。每个座位部21下面设置有两个相距25cm的防潜滑件4,两个防潜滑件4所在的直线可以具有一定的角度来配合就座人的自然就座状态。第二支撑面41尽量贴合就座人的整条大腿,防止发生下潜的时候大腿前部产生切割感,为了减少这种切割感,还能将第二支撑面41做成凹陷的曲面配合紧贴大腿。第一支撑面43稳定整个防潜滑件4,因为几字形的防潜滑件4的横截面为上底边较短的梯形。
实施例二,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普通小轿车具有辅助座位23,为了实现就座在辅助座位23上的人具有一定的安全,所以有必要对辅助座位23也进行防潜滑设计,辅助座位23的防潜滑结构具体如下,辅助座位23下方为包含在后座区域2内的辅助座位区域22,辅助座位区域22内的上方设置有辅助防潜滑件5,辅助座位23开设有容纳辅助防潜滑件5的辅助凹槽配合辅助防潜滑件5,安置的时候实现辅助防潜滑件5伸入辅助座位23内。
作为实施例二辅助防潜滑件5其中一种结构,辅助防潜滑件5包括辅助支撑面51和配合弯曲膝关节的支撑凸曲面52。辅助支撑面51为一个倾斜的平整斜面,该斜面在就座人的臀部下方与汽车底盘1焊接,并逐渐向前方上升,当将要抵达膝关节处时与支撑凸曲面52连接,可以对就座人在自然就座时就起到一个固定作用,并且在应对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下潜状态起到有效的防潜滑作用。
该结构的辅助支撑面51和支撑凸曲面5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辅助面56将辅助支撑面51和支撑凸曲面52连接成一个整体。辅助面56为一个平行于汽车座位3的平面。
为了配合就座人的舒适性另一种防潜滑件5的结构,辅助支撑面51包括配合左大腿内侧的左曲面53和配合右大腿内侧的右曲面54,左曲面53和右曲面54连接并且通过一连接面55与支撑凸曲面52连接。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第一支撑面43设计成一个弧面,配合膝关节的弯曲状态和对大腿的支撑。第一支撑面43上的就座人在正常就座的时候第一支撑面43为一个平整的平面,当汽车产生相对加速度过大的瞬时移动时就座人产生下潜行为,下潜行为会使得防潜滑件4产生一个使得就座人舒适的形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