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线束固定支架 | ||
专利名称(英文): | Harness fixing bracket | ||
专利号: | CN201520748874.5 | 申请时间: | 20150924 |
公开号: | CN205022495U | 公开时间: | 20160210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 ||
发明人: | 张雷 | ||
分类号: | B60R16/02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 陈庆超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本体和集成在该支架本体上的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所述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包括安装板(25),该安装板(25)上设置有螺栓过孔(26),该螺栓过孔(26)的附近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卡止面(27、28)。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螺栓过孔的附近设置相互垂直的两个卡止面,使得方形的搭铁端子能够卡止在这两个卡止面上,从而防止搭铁端子转动,避免了搭铁端子接触故障的发生。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rness fixed support, include used for fixing the wire harness bracket body and is integrated in the bracket body on the mounting structure of the ground terminal (24), the mounting structure said ground terminal (24) includes a mounting plate (25), the mounting plate (25) is provided with a bolt hole (26), the bolt hole (26) is form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wo electrohydraulic servo mutually perpendicular (27, 28).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bolt through hole is provid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wo electrohydraulic servo are vertical to each other, the square of the ground terminal can be locked on the two electrohydraulic servo, thereby preventing the rotating ground terminal, the ground terminal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 contact failure. |
1.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本体和 集成在该支架本体上的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所述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 包括安装板(25),该安装板(25)上设置有螺栓过孔(26),该螺栓过孔(26) 的附近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卡止面(27、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 包括与线束的走向配合的底板(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 壁(3),所述底板(1)、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围成用于放置所述 线束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被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隔板(4)分隔成 多个线束分支导槽(5、6、7),其中的两个线束分支导槽(5、6)的侧壁上 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止线束分支的第一卡止筋(14)和第二卡止筋(15),该 第一卡止筋(14)和第二卡止筋(15)相对于所述底板(1)的高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 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板(4),该两个所述隔板(4)将所述凹槽结构分隔成 三个线束分支导槽(5、6、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 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扣孔(8、9、10)和多个卡钉孔(11、12、13),其中, 每个第一卡扣孔(8、9、10)位于对应的一个线束分支导槽(5、6、7)的 出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 为预设角度的弯折平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沿线束的走向, 所述凹槽结构的入口端的宽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 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出口端的第一卡板(16)和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 中间段的第二卡板(18),每个卡板(16、18)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侧壁 (2)的上边缘,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侧壁(3)的上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 (16)上设置有连接器安装槽(17)。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5) 从所述第二侧壁(3)的外侧平行于所述底板(1)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 (2)上开设有第一豁口(20),所述底板(1)的尾端开设有第二豁口(21), 该第二豁口(21)上设置有第三卡板(23),该第三卡板(23)的一端铰接 于所述第二豁口(21)的一侧,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豁口(21)的另一侧。
1.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本体和 集成在该支架本体上的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所述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 包括安装板(25),该安装板(25)上设置有螺栓过孔(26),该螺栓过孔(26) 的附近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卡止面(27、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 包括与线束的走向配合的底板(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 壁(3),所述底板(1)、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围成用于放置所述 线束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被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隔板(4)分隔成 多个线束分支导槽(5、6、7),其中的两个线束分支导槽(5、6)的侧壁上 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止线束分支的第一卡止筋(14)和第二卡止筋(15),该 第一卡止筋(14)和第二卡止筋(15)相对于所述底板(1)的高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 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板(4),该两个所述隔板(4)将所述凹槽结构分隔成 三个线束分支导槽(5、6、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 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扣孔(8、9、10)和多个卡钉孔(11、12、13),其中, 每个第一卡扣孔(8、9、10)位于对应的一个线束分支导槽(5、6、7)的 出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 为预设角度的弯折平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沿线束的走向, 所述凹槽结构的入口端的宽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 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出口端的第一卡板(16)和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 中间段的第二卡板(18),每个卡板(16、18)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侧壁 (2)的上边缘,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侧壁(3)的上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 (16)上设置有连接器安装槽(17)。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5) 从所述第二侧壁(3)的外侧平行于所述底板(1)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 (2)上开设有第一豁口(20),所述底板(1)的尾端开设有第二豁口(21), 该第二豁口(21)上设置有第三卡板(23),该第三卡板(23)的一端铰接 于所述第二豁口(21)的一侧,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豁口(21)的另一侧。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更加趋于电子化和自动化,与其 相关的电子控制系统也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电气模块应用到车身上,这在 提高车辆的智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整车线束及包含的连 接器的数量,用以满足相应的电气功能要求。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位置,就有 诸如发动机、发电机、冷却风扇、洗涤电机、前组合灯等多种电气设备,从 而增加了发动机舱相关线束的复杂性,尤其是前纵梁处,更是线束的集中位 置,这对线束及连接器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舱前纵梁处的线束一般采用扎带捆绑,并使用卡扣 将线束固定于钣金,这样既增加了钣金开孔数量,也降低了线束布置的条理 性,在美观上大打折扣的同时,也为多支线束相互影响而产生干扰和异响埋 下隐患。目前有部分车型采用塑料支架进行固定,但集成度较低,功能较少, 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支架,该支架能够同时固定线束 和搭铁端子,并且能够防止搭铁端子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 线束的支架本体和集成在该支架本体上的搭铁端子安装结构,所述搭铁端子 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该安装板上设置有螺栓过孔,该螺栓过孔的附近形成 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卡止面。。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与线束的走向配合的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 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底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成用于放置所述线束 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隔板分隔成多个线束分支导 槽,其中的两个线束分支导槽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止线束分支的第一 卡止筋和第二卡止筋,该第一卡止筋和第二卡止筋相对于所述底板的高度不 同。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板,该两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凹槽 结构分隔成三个线束分支导槽。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扣孔和多个卡钉孔,其中,每个 第一卡扣孔位于对应的一个线束分支导槽的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底板为预设角度的弯折平面结构。
优选地,沿线束的走向,所述凹槽结构的入口端的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出口端的第一卡板和 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中间段的第二卡板,每个卡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侧 壁的上边缘,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板上设置有连接器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平行于所述底板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豁口, 该第二豁口上设置有第三卡板,该第三卡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豁口的一 侧,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豁口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支架本体上集成搭铁端子安装结构,提高了线 束固定支架的集成度,使得一个支架能够同时固定线束分支和搭铁端子,充 分利用了车内有限的空间,减少了支架数量,节省了开发成本。并且,在上 述搭铁端子安装结构中,通过在螺栓过孔的附近设置相互垂直的两个卡止面, 使得方形的搭铁端子能够卡止在这两个卡止面上,从而防止搭铁端子转动, 避免了搭铁端子接触故障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个卡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 图,其中,各个卡板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第一侧壁
3第二侧壁4隔板
5,6,7线束分支导槽8,9,10第一卡扣孔
11,12,13卡钉孔14第一卡止筋
15第二卡止筋16第一卡板
17连接器安装槽18第二卡板
19第二卡扣孔20第一豁口
21第二豁口23第三卡板
24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5安装板
26螺栓过孔27,28卡止面
29线束导槽结构30立板
31第一侧板32第二侧板
33第四卡板34第三卡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 线束的支架本体,其中,支架本体上集成有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图3可见), 该安装结构24包括其上开设有螺栓过孔26的安装板25,螺栓(未示出)穿 过螺栓过孔26并与螺母(未示出)配合以将方形的搭铁端子(未示出)安 装在安装板25上,螺栓过孔26的附近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卡止面27和 28,方形的搭铁端子卡止在这两个卡止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支架本体上集成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提高了 线束固定支架的集成度,使得一个支架能够同时固定线束分支和搭铁端子, 充分利用了车内有限的空间,减少了支架数量,节省了开发成本。并且,在 上述搭铁端子安装结构中,通过在螺栓过孔26的附近设置相互垂直的两个 卡止面27和28,使得方形的搭铁端子能够卡止在这两个卡止面上,从而防 止搭铁端子转动,避免了搭铁端子接触故障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可以具有各种适当的结构。作为一种实施方 式,如图1至图3所示,支架本体可以包括与线束的走向相配合的底板1以 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底板1、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 围成用于放置所述线束的凹槽结构。底板1的中间段上设置有两个隔板4, 这两个隔板4将凹槽结构的中间段分隔成三个线束分支导槽5、6、7,该三 个线束分支导槽用于对线束分支进行导流,防止多个线束分支混杂在一起, 使线束布置得更有条理。
底板1上还开设有三个第一卡扣孔8、9、10和三个卡钉孔11、12、13。 第一卡扣孔8位于线束分支导槽5的出口处,第一卡扣孔9位于线束分支导 槽6的出口处,第一卡扣孔10位于线束分支导槽7的出口处,卡扣(未示 出)穿过各个第一卡扣孔中以将各个线束分支固定在底板1上。卡钉孔11 位于底板1的前端,卡钉孔12位于底板1的中间段,卡钉孔13位于底板1 的后端,卡钉穿过各个卡钉孔以将支架本体安装到车身钣金上。这里,卡钉 孔可以为椭圆形孔。
具体地,底板1为预设角度的弯折平面结构,该预设角度的大小取决于 线束的走向。
优选地,沿线束的走向,凹槽结构的入口端(图3中的左端)的宽度逐 渐减小,即两个侧壁2和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较宽的入口端能够便于线 束的插入,较窄的中间段能够降低线束的振动位移。
支架本体还包括位于凹槽结构的出口端的第一卡板16和位于凹槽结构 的中间段的第二卡板18,每个卡板16和18的一端铰接于第一侧壁2的上边 缘,另一端卡接于第二侧壁3的上边缘。卡板16和18用于固定各个部分的 线束分支,防止凹槽结构中的线束与外界线束相互影响。
优选地,如图3所示,线束分支导槽5和6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止筋14 和第二卡止筋15。卡止筋14和15能够将所固定的线束的振动位移降到最低, 对第一卡板16和第二卡板18进行有效补充。具体地,卡止筋14可以设置 在第一侧壁2上,卡止筋15可以设置在隔板4上。
优选地,第一卡止筋14和第二卡止筋15相对于底板1的高度不同,即 二者在竖直方向上呈高低不同设置。以此方式,可以抵住不同粗细的线束, 防止线束蹿动,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如图1所示,第二卡板18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卡扣孔19,卡扣穿过该第 二卡扣孔19以固定经过此处的其它线束分支。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侧壁2上可以开设有用于引导线束分支走向 的第一豁口20,底板1上可以开设有用于引导线束分支走向的第二豁口21, 该第二豁口21上设置有第三卡板23,该第三卡板2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豁口 21的一侧,另一端卡接于第二豁口21的另一侧。更具体地,第二豁口21 的边缘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翻边,第三卡板23可以安装在该翻边上。安装在 线束分支导槽5、6、7中的各个线束分支可以选择从第一豁口20、第二豁口 21和凹槽结构的出口端中的任一者伸出,例如,位于线束分支导槽5中的线 束分支可以从第一豁口20伸出,位于线束分支导槽6中的线束分支可以从 第二豁口21伸出,位于线束分支导槽7中的线束分支可以从凹槽结构的出 口端伸出。
为了给从凹槽结构的出口端伸出的线束分支留出足够空间,优选地,第 二豁口21位于靠近第一侧板2或第二侧板3的位置(图1所示为第二豁口 21靠近第一侧板2设置)。可以在底板1的尾部开设第三卡扣孔34,以便于 将线束分支固定在底板1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豁口20和第二豁口21,可以使线束 支架能够适应不同走向的线束分支。
为了进一步提高线束固定支架的功能集成度,优选地,支架本体上还集 成有连接器安装槽17。连接器安装槽17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支架本体任意 适当的位置,例如,连接器安装槽17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2上,搭铁端子 安装结构24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壁3上。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连接器安装槽17可以设置在第一卡板16上。
同样地,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支架本体任意适 当的位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的安装 板25可以从第二侧壁3的外侧平行于底板1延伸。
优选地,搭铁端子安装结构24的与第二侧壁3相反的一侧可以形成有 另外的线束导槽结构29,以用于引导经过此处的其它线束分支。
线束导槽结构29可以具有各种适当的具体结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线束导槽结构29可以包括立板30、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 以及第四卡板33,立板30与安装板25相连且垂直于该安装板25,第一侧 板31和第二侧板32彼此相对地间隔形成在立板30上,第四卡板33的一端 铰接于第一侧板31的自由端,另一端卡接于第二侧板32的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支架可以用在车辆上任意适当的位置。由于车辆 前纵梁处是线束集中的位置,因此将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支架安装在前纵 梁处尤其能够解决此处线束布置杂乱、空间不足等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 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 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