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 | ||
专利名称(英文): |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automobile | ||
专利号: | CN201520702048.7 | 申请时间: | 20150911 |
公开号: | CN204886343U | 公开时间: | 20151216 |
申请人: | 武汉大学 | ||
申请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 | ||
发明人: | 刘士齐; 王军华; 方支剑; 周军 | ||
分类号: | H02J7/00; H02J17/00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机构: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接收端安装在汽车体内,包括通过第一线缆连接的接收端线圈和车载蓄电池;发射端安装在装有移动滚轮的底座上,包括发射端线圈、供电电路、供电电源;发射端线圈、供电电路、供电电源通过第二线缆串联连接;发射端线圈与接收端线圈之间设置有中继线圈,用于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本实用新型采取了谐振式无线充电的方式,无线充电电动汽车与发射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充电,减少了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漏电、触电的危险,并且充电过程不受电动汽车停车位置的约束。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automobile, including receiving terminal and transmitting terminal, the receiving terminal is installed at the automobile internally, includes the receiving terminal coil and the vehicle -mounted storage battery that connect through first cable, the transmitting terminal is installed on being equipped with the base that removes the gyro wheel, including transmitting terminal coil, supply circuit, power supply, transmitting terminal coil, supply circuit, power supply pass through second cable series connection, be provided with the repeating coil between transmitting terminal coil and the receiving terminal coil for increase substantially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taked the wireless mode of charging of resonant mode, the wireless electric automobile of charging charges through the mode of non -contact with the transmitting terminal, has reduced the danger of the electric leakage of traditional contact charge mode, electric shock to the charging process does not receive the restraint of electric automobile parking position. |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端(2)和发射端(6);所述的接收端安装在汽车体(1)内,包括通过第一线缆(5)连接的接收端线圈(3)和车载蓄电池(4);所述的发射端(6)安装在装有移动滚轮的底座(9)上,包括发射端线圈(8)、供电电路(11)、供电电源(12);所述的发射端线圈(8)、供电电路(11)、供电电源(12)通过第二线缆(10)串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线圈(8)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之间设置有中继线圈(7),用于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由多股漆包线并联制成,用于提高传输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由600根细的漆包线组成,导线直径1mm,每根细导线之间是彼此绝缘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为外径50cm,内径28cm的圆环形线圈。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端(2)和发射端(6);所述的接收端安装在汽车体(1)内,包括通过第一线缆(5)连接的接收端线圈(3)和车载蓄电池(4);所述的发射端(6)安装在装有移动滚轮的底座(9)上,包括发射端线圈(8)、供电电路(11)、供电电源(12);所述的发射端线圈(8)、供电电路(11)、供电电源(12)通过第二线缆(10)串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线圈(8)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之间设置有中继线圈(7),用于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由多股漆包线并联制成,用于提高传输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由600根细的漆包线组成,导线直径1mm,每根细导线之间是彼此绝缘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为外径50cm,内径28cm的圆环形线圈。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内外电动汽车存在一些发展的瓶颈,一方面较小的电池容量直接导致电池需要频繁的充电;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电池充电需要的时间比较久,国内市场上还没有能快速充电的电动汽车。国内外目前较为普遍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是通过导线来传输电能的接触式充电,但其在诸多方面均存在不足;其中主要缺陷有:
(1)电动汽车只能在相对静止状态下才能完成充电,因此降低了工作效率;
(2)电动汽车长时间的进行接触式充电,插头等接触部位易发生老化,产生安全隐患;
(3)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频繁进行插头的插拔操作,容易产生火花、容易产生磨损、引发安全隐患;
(4)不容易维护、不够美观、不够灵活、再者,遇到恶劣天气时无法实现露天充电;
(5)整个充电过程需要人工操作,不能实现自动化。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减少了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漏电、触电的危险,并且发射端底座可以移动,因此充电过程不受电动汽车停车位置的约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所述的接收端安装在汽车体内,包括通过第一线缆连接的接收端线圈和车载蓄电池;所述的发射端安装在装有移动滚轮的底座上,包括发射端线圈、供电电路、供电电源;所述的发射端线圈、供电电路、供电电源通过第二线缆串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线圈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之间设置有中继线圈,用于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收端线圈、中继线圈和发射端线圈均由多股漆包线并联制成,用于提高传输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收端线圈、中继线圈和发射端线圈均由600根细的漆包线组成,导线直径1mm,每根细导线之间是彼此绝缘的。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线圈、中继线圈和发射端线圈均为外径50cm,内径28cm的圆环形线圈。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采取了谐振式无线充电的方式,无线充电电动汽车与发射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充电,减少了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漏电、触电的危险,并且充电过程不受电动汽车停车位置的约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端2和发射端6;接收端安装在汽车体1内,包括通过第一线缆5连接的接收端线圈3和车载蓄电池4;发射端6安装在装有移动滚轮的底座9上,包括发射端线圈8、供电电路11、供电电源12;发射端线圈8、供电电路11、供电电源12通过第二线缆10串联连接;发射端线圈8与接收端线圈3之间设置有中继线圈7,用于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由多股漆包线并联制成;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由600根细的漆包线组成,导线直径1mm,每根细导线之间是彼此绝缘的;接收端线圈3、中继线圈7和发射端线圈8均为外径50cm,内径28cm的圆环形线圈。
本实施例的发射端6与汽车体1中的接收端2使用时对应放置,供电电源12用作输送电能,输入电压值为308V;无线充电电动汽车通过发射端6与汽车体1中的接收端2之间的电力传送来获得电力,并将电力储存在车载蓄电池4中。发射端6与汽车体1中的接收端2之间的非接触无线供电原理是磁谐振式无线充电方式,磁谐振式无线充电方式适用于中距离电能传输,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充电之中。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采取接收端2与发射端6之间的非接触充电方式,减少了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漏电、触电的危险,并且充电过程不受电动汽车停车位置的约束。
尽管本说明书较多地使用了汽车体1、接收端2、接收端线圈3、车载蓄电池4、第一线缆5、发射端6、中继线圈7、发射端线圈8、底座9、第二线缆10、供电电路11、供电电源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