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转向主轴稳定装置以及转向系统和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
专利号: | CN201620243849.6 | 申请时间: | 20160328 |
公开号: | CN205396204U | 公开时间: | 20160727 |
申请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 ||
发明人: | 刘增利; 冷健飞; 张广彬; 颜亮; 吴增月 | ||
分类号: | B62D1/19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机构: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 李雪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转向技术领域,提供转向主轴稳定装置以及转向系统和车辆。所述一种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包括主轴、支撑盘、压盖和弹性体,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盘上,所述压盖套装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弹性体通过所述压盖保持定位在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压盖之间,并且所述弹性体在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上将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压盖保持隔开,这样,由于弹性体对转向主轴径向跳动和弯矩的限制和缓冲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或彻底消除转向的旷动异响,提升车辆的舒适性。 | ||
摘要(英文): |
1.一种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支撑盘(2)、压盖(3)和弹性体,其中, 所述主轴(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盘(2)上,所述压盖(3)套装在所述主轴(1)上, 所述弹性体通过所述压盖(3)保持定位在所述支撑盘(2)和所述压盖(3)之间,并且所述弹性体在所述主轴(1)的轴向方向上将所述支撑盘(2)和所述压盖(3)保持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形成为围绕所述主轴(1)的环状弹性件(4),所述环状弹性件(4)形成有开口(9)以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上端部(10)朝着所述压盖(3)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下端部(11)的内周面(5)和外周面(6)平行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轴线延伸,使得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朝向所述支撑盘(2)的下端面形成为平直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2)的外周缘上形成有周向凸缘(7),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周向凸缘(7)的内周面,且所述环状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的高度高于所述周向凸缘(7)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设置为橡胶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通过轴承装配在所述支撑盘(2)的中心安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主轴稳定装置还包括有安装壳体(8),所述支撑盘(2)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8)上,所述压盖(3)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壳体(8)。
9.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系统。
1.一种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支撑盘(2)、压盖(3)和弹性体,其中, 所述主轴(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盘(2)上,所述压盖(3)套装在所述主轴(1)上, 所述弹性体通过所述压盖(3)保持定位在所述支撑盘(2)和所述压盖(3)之间,并且所述弹性体在所述主轴(1)的轴向方向上将所述支撑盘(2)和所述压盖(3)保持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形成为围绕所述主轴(1)的环状弹性件(4),所述环状弹性件(4)形成有开口(9)以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上端部(10)朝着所述压盖(3)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下端部(11)的内周面(5)和外周面(6)平行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轴线延伸,使得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朝向所述支撑盘(2)的下端面形成为平直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2)的外周缘上形成有周向凸缘(7),所述环状弹性件(4)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周向凸缘(7)的内周面,且所述环状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的高度高于所述周向凸缘(7)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件(4)设置为橡胶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通过轴承装配在所述支撑盘(2)的中心安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主轴稳定装置还包括有安装壳体(8),所述支撑盘(2)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8)上,所述压盖(3)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壳体(8)。
9.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系统。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主轴稳定装置、一种转向系统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辆的普及,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性及操控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转向系统作为车辆操控性能中最为核心的系统之一,其同时也是车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对车辆转向的操控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即要便捷也要具有一定的操作舒适形,例如无转向异响或旷动。
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主轴通过轴承与壳体连接,即转向主轴通过轴承连接于壳体。这种结构在车辆使用初期是稳定可靠的,但是,由于轴承装配存在的间隙问题,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加,轴承的磨损将使得这种结构在行驶中将产生一定的旷动异响,即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对车辆的冲击将传递到转向主轴上,使得转向主轴产生一定程度的径向跳动以产生异响。这种旷动异响在初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这种旷动异响将会明显,驾驶员也将更直观地感知到这种旷动异响,从而降低驾驶转向的舒适性。而当轴承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时,这种转向主轴的旷动将更明显,而这种旷动可以反向加剧轴承的磨损,最后不得不更换轴承等相应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转向主轴稳定装置,以有效缓解或彻底消除这种旷动异响,提升车辆的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转向主轴稳定装置,该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包括主轴、支撑盘、压盖和弹性体,其中,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盘上,所述压盖套装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弹性体通过所述压盖保持定位在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压盖之间,并且所述弹性体在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上将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压盖保持隔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中,由于主轴能够相对于支撑盘转动,压盖套装在主轴上,而压盖和支撑盘将弹性体保持定位在两者之间,而弹性体将压盖和支撑盘保持隔开,这样,车辆行驶中路面对车辆的冲击传递到转向主轴上后,转向主轴产生的径向跳动和弯矩将作用于压盖,但是,由于弹性体保持在支撑盘和压盖之间,并将两者隔开,这样,弹性体将利用自身的弹性来缓冲吸收压盖受到转向主轴作用力,从而有效地缓解或彻底地消除了转向主轴的旷动异响,提升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形成为围绕所述主轴的环状弹性件,所述环状弹性件形成有开口以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弹性件的上端部朝着所述压盖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弹性件下端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平行于所述环状弹性件的轴线延伸,使得所述环状弹性件的朝向所述支撑盘的下端面形成为平直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的外周缘上形成有周向凸缘,所述环状弹性件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周向凸缘的内周面,且所述环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的高度高于所述周向凸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弹性件设置为橡胶弹簧。
另外,所述主轴通过轴承装配在所述支撑盘的中心安装孔内。
另外,所述转向主轴稳定装置还包括有安装壳体,所述支撑盘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压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壳体。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
如上所述,通过该转向主轴稳定装置,该转向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的异响将明显降低或彻底消除,提升了转向系统的舒适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所述的转向系统。这样,该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信赖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的分解状态图。
图3为图1或图2中的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轴,2-支撑盘,3-压盖,4-环状弹性件,5-内周面,6-外周面,7-周向凸缘,8-安装壳体,9-开口,10-上端部,11-下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接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包括主轴1、支撑盘2、压盖3和弹性体,其中,主轴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盘2上,例如,主轴1可以转配在支撑盘2的中心装配孔内,但优选地,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盘2上,而压盖3套装在主轴1上,此时压盖3相对于支撑盘2保持定位,例如,压盖3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支撑盘2,或者支撑盘2可以设置在下文所述的安装壳体8内,而压盖3固定连接于安装壳体8以相对于支撑盘2保持定位,而弹性体通过压盖3保持定位在支撑盘2和压盖3之间,并且弹性体在主轴1的轴向方向上将支撑盘2和压盖3保持隔开。
这样,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主轴1能够相对于支撑盘2转动,压盖3套装在主轴1上,而压盖3和支撑盘2将弹性体(例如下文所述的环形橡胶弹簧)保持定位在两者之间,例如,弹性体过盈配合在支撑盘2上,压盖3压紧弹性体以同样形成过盈配合,而弹性体将压盖3和支撑盘2保持隔开(此时,虽然在一种可选择的结构形式中,压盖3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于支撑盘2,但压盖3和支撑盘2还是保持间隔的),这样,车辆行驶中路面对车辆的冲击传递到主轴1上后,主轴1产生的径向跳动和弯矩将作用于压盖3,但是,由于弹性体保持在支撑盘2和压盖3之间,并将两者隔开,这样,弹性体将利用自身的弹性来缓冲吸收压盖3受到主轴1的作用力,从而有效地缓解或彻底地消除了转向主轴的旷动异响,提升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弹性体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其只要能够实现以上所述的功能即可,例如,弹性体可以为多个的单部件比如弹簧或橡胶块,并周向均布,这样,通过多个的单部件也可以实现以上的功能。
进一步,为了简化结构并便于装配,优选地,如图1和2所示,弹性体形成为围绕主轴1的环状弹性件4,这样,可以在整个圆周方向起到支撑缓冲吸能作用,更优选地,为了便于环状弹性件4的装配和更换,环状弹性件4形成有开口9以断开。
进一步地,有了能够有效地吸收主轴1的径向旷动和弯矩,如图3所示,环状弹性件4的上端部10朝着压盖3逐渐缩小,例如,环状弹性件4的外周面可以与环状弹性件4的中心轴线保持平行延伸,而内周面的上端部则倾斜向外延伸以使得上端部10形成为锥形形状;同样,如图3所示,环状弹性件4的上端面优选地形成为梯形形状,即上端面的中部保持平直,而上端面的内外边缘则向下倾斜,这样,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环状弹性件4受到压缩时的变形量及变形方向。
另外,在以上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环状弹性件4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3所示,环状弹性件4下端部11的内周面5和外周面6平行于环状弹性件4的中心轴线延伸,使得环状弹性件4的朝向支撑盘2的下端面形成为平直面结构,这样,环状弹性件4在整个下端面与支撑盘2形成较大的面接触,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有效地提高了环状弹性件4保持定位的可靠性,防止其转动和径向发生窜位。
另外,如图2所示,支撑盘2的外周缘上形成有周向凸缘7,这样,环状弹性件4放置在周向凸缘7内,使得环状弹性件4的外周面接触周向凸缘7的内周面,以将环状弹性件4可靠地定位,放置发生径向窜动,而环状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的高度高于周向凸缘7的高度,以将压盖3和支撑盘2保持间隔。
当然,环状弹性件4可以为金属弹簧,优选地,环状弹性件4设置为橡胶弹簧,从而在受载后可以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借以吸收冲击和振动,且能同时受多向载荷。
进一步地,主轴1通过轴承装配在支撑盘2的中心安装孔内,以提高主轴1和支撑盘2之间的转动性能。
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还包括有安装壳体8,安装壳体8可以具有容纳腔,支撑盘2可以设置在安装壳体8上的容纳腔,压盖3则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而固定连接于安装壳体8,以使得支撑盘2和橡胶弹簧被安装壳体8和压盖3封盖,提高了橡胶弹簧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主轴稳定装置,如上所述的,该转向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的异响将明显降低或彻底消除,提升了转向系统的舒适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以上所述的转向系统。相应地,该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信赖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