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520608639.8

申请人:柳州市美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4956266U
  • 申请日期:20150813
  • 公开日期:20160113
专利名称: 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
专利名称(英文): Fog lamp control circuit behind car
专利号: CN201520608639.8 申请时间: 20150813
公开号: CN204956266U 公开时间: 20160113
申请人: 柳州市美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高新一路15号标准厂房C座
发明人: 张帆; 丘悦
分类号: B60Q1/20 主分类号: B60Q1/20
代理机构: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代理人: 李志华
摘要: 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包括后雾灯输出单元、控制单元以及小灯、前雾灯、远光灯输和近光灯输入单元;各输入单元之二极管的正极端分别接前雾灯信号、远光灯信号和近光灯信号,各二极管的负极端共接控制单元的7脚;小灯输入单元包括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其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接控制单元的3脚,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小灯信号,集电极接控制单元的6脚,基极串联第二电阻后接控制单元的4脚;后雾灯输出单元之继电器开关的线圈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触点分别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和后雾灯输出端。该控制电路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可满足国标GB4785-2007中汽车后雾灯工作状态新规定的要求。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g lamp control circuit behind car, fails and passing lamp input unit including back fog lamp output unit, the control unit and lampet, front fog lamp, far -reaching headlamp, the positive terminal of each input unit' s diode connects front fog lamp signal, far -reaching headlamp signal and passing lamp signal respectively, and the negative pole end of each diode connects the control unit' s 7 feet altogether, lampet input unit includes triode Q1 and first diode, and 3 feet that meet the control unit are simultaneously held with the negative pole of first diode to its projecting pole, and the positive pole of first diode connects little modulating signal, and the collecting electrode connects the control unit' s 6 feet, connects the control unit' s 4 feet behind the base series connection second resistance, back fog lamp output unit' s relay switch' s coil both ends connect the control unit' s 3 feet and 4 feet, the positive input terminal and back fog lamp output of relay switch' s contact difference power connection respectively. Simple, the safe and reliable of this control circuit, it is with low costs, can satisfy amo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4785 -2007 requirement of the new regulation of fog lamp operating condition behind the automobile.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包括后雾灯输出单元(101)、控制单元(102)、小灯输入单元(103)、前雾灯输入单元(104)、远光灯输入单元(105)和近光灯输入单元(106);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端之1脚接后雾灯开关,输出端之2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输出端之3、4脚接后雾灯输出单元(101);控制单元输入端之8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控制单元输入端之7脚接前雾灯输入单元、远光灯输入单元和近光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输入端之6脚接小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之8脚与2脚之间并接第一电阻(R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雾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前雾灯信号,远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远光灯信号,所述近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近光灯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控制单元(102)的7脚;所述小灯输入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接控制单元的3脚,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小灯信号,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控制单元的6脚,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R2)后接控制单元的4脚;所述后雾灯输出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K1),继电器开关之线圈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一触点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另一触点接后雾灯输出端。

1.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包括后雾灯输出单元(101)、控制单元(102)、小灯输入单元(103)、前雾灯输入单元(104)、远光灯输入单元(105)和近光灯输入单元(106); 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端之1脚接后雾灯开关,输出端之2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输出端之3、4脚接后雾灯输出单元(101); 控制单元输入端之8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控制单元输入端之7脚接前雾灯输入单元、远光灯输入单元和近光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输入端之6脚接小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之8脚与2脚之间并接第一电阻(R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雾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前雾灯信号,远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远光灯信号,所述近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近光灯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控制单元(102)的7脚; 所述小灯输入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接控制单元的3脚,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小灯信号,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控制单元的6脚,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R2)后接控制单元的4脚; 所述后雾灯输出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K1),继电器开关之线圈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一触点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另一触点接后雾灯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采用IC模块LD3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均采用4007型,所述第一电阻(R1)数值为20K,第二电阻(R2)数值为1K。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包括后雾灯输出单元(101)、控制单元(102)、小灯输入单元(103)、前雾灯输入单元(104)、远光灯输入单元(105)和近光灯输入单元(106);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端之1脚接后雾灯开关,输出端之2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输出端之3、4脚接后雾灯输出单元(101);控制单元输入端之8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控制单元输入端之7脚接前雾灯输入单元、远光灯输入单元和近光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输入端之6脚接小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之8脚与2脚之间并接第一电阻(R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雾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前雾灯信号,远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远光灯信号,所述近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近光灯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控制单元(102)的7脚;所述小灯输入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接控制单元的3脚,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小灯信号,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控制单元的6脚,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R2)后接控制单元的4脚;所述后雾灯输出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K1),继电器开关之线圈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一触点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另一触点接后雾灯输出端。
原文:

1.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包括后雾灯输出单元(101)、控制单元(102)、小灯输入单元(103)、前雾灯输入单元(104)、远光灯输入单元(105)和近光灯输入单元(106); 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端之1脚接后雾灯开关,输出端之2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输出端之3、4脚接后雾灯输出单元(101); 控制单元输入端之8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控制单元输入端之7脚接前雾灯输入单元、远光灯输入单元和近光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输入端之6脚接小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之8脚与2脚之间并接第一电阻(R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雾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前雾灯信号,远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远光灯信号,所述近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近光灯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控制单元(102)的7脚; 所述小灯输入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接控制单元的3脚,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小灯信号,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控制单元的6脚,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R2)后接控制单元的4脚; 所述后雾灯输出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K1),继电器开关之线圈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一触点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另一触点接后雾灯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采用IC模块LD3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均采用4007型,所述第一电阻(R1)数值为20K,第二电阻(R2)数值为1K。

翻译:
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灯光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标准GB4785-2007中第4.3.14.7节对汽车后雾灯工作状态的规定:

1.只有远光灯、近光灯或前雾灯开启时,才能开启后雾灯;

2.后雾灯可以独立于其他任何灯而关闭;

3.后雾灯可以连续工作,直至位置灯关闭为止。之后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直至再次打开;

4.后雾灯工作不应受任何灯的开、关的影响。

为了满足上述规定的要求,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BCM控制系统,但成本过高;另一种是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工艺比较复杂。

另外有采用专用ASIC、如专用IC(LD3505),虽然能简化工艺、控制成本,但却不能完全满足规定中各项要求。

本申请人于2014年申请的申请号为201420169520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在控制单元IC模块LD3505的基础上,增加外围电路,较好的克服了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使其满足GB4785-2007中4.3.14.7对后雾灯工作状态的规定,只有远光灯、近光灯或前雾灯开启时,才能开启后雾灯;同时后雾灯可以独立于其他任何灯而关闭。

该控制器电路特征为:

1.后雾灯输出单元之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一接点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另一接点接后雾灯输出端,控制单元的3脚与电源的正极输入端之间连接二极管D1;

2.二极管D2、D3和D4的负极端与控制单元的7脚之间还串接限流电阻;小灯信号输入端通过可控硅Q1与控制单元的6脚连接。

其工作原理为:只有当小灯信号接通(接可控硅阳极)以及前雾灯、远光灯、近光灯信号(接可控硅控制极)三个中一个或以上接通直流电压信号输入时(有12V、最低电压7V),才可使可控硅Q1导通,使12V(最低电压7V)的直流电压经Q1可控硅输入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6脚,此时通过后雾灯开关触发控制,能单独控制后雾灯的开(亮)或关(灭);在后雾灯点亮时,只要保持小灯信号输入,关断前雾灯、远光灯、近光灯信号输入后,可控硅并未截止,因此后雾灯能保持点亮,不受前雾灯、远光灯、近光灯是否关闭的影响;只有通过关闭后雾灯开关,可控硅被截止,后雾灯才关闭,此时再次触发后雾灯开关,后雾灯不被点亮。

但该《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存在如下不足:

由于可控硅元器件在移除激发端(G极)之后需要靠自身内部维持电流保持(A、K极导通)并处于激发状态的属性特点,且灵敏度高较容易受到外部电压环境波动的影响而造成截止关断;当大灯或前雾灯开启时控制单元7脚处于高电平,可控硅Q1触发导通,使6脚处于高电平,这时1脚低电平有效激活后雾灯开启,7脚高电平消失,由于可控硅Q1保持激活导通状态,6脚保持高电平,使后雾灯保持开启状态,此时如开启危险灯信号瞬间由于拉电流较大,会造成电压跳变,加之车体多个用电设备并联,在不同用电设备切换过程中,由于功率变化而造成电压跳变,电压跳变会影响可控硅Q1的A极,由此造成可控硅内部维持电流变化,导致激活导通状态截止,6脚高电平消失,控制单元内部工作逻辑因掉电而停止工作,出现后雾灯无法保持的异常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申请号为2014201695200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满足GB4785-2007中4.3.14.7对后雾灯工作状态要求的、更加安全可靠的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以克服已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包括后雾灯输出单元、控制单元、小灯输入单元、前雾灯输入单元、远光灯输入单元和近光灯输入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端之1脚接后雾灯开关,输出端之2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地,输出端之3、4脚接后雾灯输出单元;

控制单元输入端之8脚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控制单元输入端之7脚接前雾灯输入单元、远光灯输入单元和近光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输入端之6脚接小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之8脚与2脚之间并接第一电阻;

所述前雾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前雾灯信号,所述远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远光灯信号,所述近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近光灯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控制单元的7脚;

所述小灯输入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接控制单元的3脚,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小灯信号,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控制单元的6脚,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后接控制单元的4脚;

所述后雾灯输出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继电器开关之线圈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一触点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另一触点接后雾灯输出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单元采用IC模块LD3505。

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均采用4007型,所述第一电阻数值为20K,第二电阻数值为1K。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完全能满足GB4785-2007中4.3.14.7对后雾灯工作状态的规定,只有远光灯、近光灯或前雾灯开启时,才能开启后雾灯;后雾灯可以独立于其他任何灯而关闭;后雾灯可以连续工作,后雾灯工作不应受任何灯的开、关的影响,直至位置灯关闭为止,之后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直至再次打开;

2.使用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不会因不同用电设备切换时,由于功率变化而造成电压跳变,影响可控硅Q1激活导通状态截止,出现后雾灯无法保持的异常状态,更加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在原有电路基础上改进,电路线路简单,连接方便,成本低,经济实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原有后雾灯控制器电路图;

图2:申请号为201420169520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器》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线路图;

图中:

101—后雾灯输出单元,102—控制单元,104—前雾灯输入单元,103—小灯输入单元,105—远光灯输入单元,106—近光灯输入单元,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K1—继电器开关,Q1—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汽车后雾灯控制电路,包括后雾灯输出单元101、控制单元102、小灯输入单元103、前雾灯输入单元104、远光灯输入单元105和近光灯输入单元106;

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端之1脚接后雾灯开关,输出端之2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输出端之3、4脚接后雾灯输出单元101;

控制单元输入端之8脚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控制单元输入端之7脚接前雾灯输入单元、远光灯输入单元和近光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输入端之6脚接小灯输入单元,控制单元之8脚与2脚之间并接第一电阻R1;

所述前雾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前雾灯信号,所述远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远光灯信号,所述近光灯输入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接近光灯信号,所述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端共同连接控制单元102的7脚;

所述小灯输入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接控制单元的3脚,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小灯信号,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控制单元的6脚,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R2后接控制单元的4脚;

所述后雾灯输出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K1,继电器开关之线圈的两端分别接控制单元的3脚和4脚,继电器开关的一触点接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另一触点接后雾灯输出端。

所述控制单元采用IC模块LD3505。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均采用4007型,第一电阻R1数值为20K,第二电阻R2数值为1K。

工作原理:

当大灯或者前雾灯开启时,芯片7脚(VC2)置高电平,此时芯片内部逻辑器件开始工作,通过低电平触发芯片1脚(SW)后雾灯开启,同时芯片4脚(RELAY)置低电平,因此三极管Q1导通,从而使芯片6脚(VC1)接通高电平;此时将大灯或者前雾灯关闭,由于Q1位置三极管依然处于导通状态芯片6脚(VC1)仍置于高电平,芯片继续保持工作状态;芯片4脚(RELAY)使继电器线圈导通保持吸合,后雾灯开启保持直至关闭小灯,后雾灯熄灭。

原方案(采用可控硅)与本实用新型方案(采用三极管)工作逻辑相同,区别在于实车电路中后雾灯继电器7脚小灯输入电压变化会造成原方案中可控硅导通状态的变化,而本实用新型方案中三极管导通状态不会因此脚电压变化而有导通状态的改变。

经小批量验证此线路在实车环境中,当各用电设备切换引起功率变化造成电压跳变时,不会对线路及后雾灯开启保持状态有任何影响。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