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型油底壳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Novel oil pan structure | ||
专利号: | CN201520580074.7 | 申请时间: | 20150804 |
公开号: | CN204877578U | 公开时间: | 20151216 |
申请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214025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永乐东路99号 | ||
发明人: | 阮志强; 宣晓明; 高治宏; 杜健; 刘亲祥; 岳湘楠; 王权 | ||
分类号: | F01M11/00; F01M11/12; F01M13/00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机构: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徐永雷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和机油标尺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路和通气管挡板;所述油底壳本体侧壁上高于机油液面的部位开有一油底壳小孔,所述机油标尺管上部低于机油标尺管上部密封面的部位开有一标尺管小孔,所述通气管路第一端与标尺管小孔连接相通,通气管路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内并向上弯曲,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设置在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通气管挡板覆盖但不封住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解决曲轴箱与机油标尺管中气压差的问题,可以有效消除机油从机油标尺管中失油的重大隐患。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oil pan structure, including oil pan body and quick -witted oil pointer chi pipe, its characterized in that : still include vent line and breather pipe baffle, the position that is higher than the machine oil liquid level on the oil pan body lateral wall is opened has an oil pan aperture, the position that quick -witted oil pointer chi pipe upper portion is less than quick -witted oil pointer chi pipe top seal face is opened has scale pipe aperture, the little jogged joint of the first end of vent line and scale pipe communicates with each other, and vent line second end penetrates this internal and kickup of oil pan from the oil pan aperture, and the high convergence of the mouth of pipe of vent line second end is nevertheless no longer than the peak height of oil pan body, the breather pipe baffle sets up at the mouth of pipe position of vent line second end, and the breather pipe baffle covers the mouth of pipe of nevertheless not sealing vent line second e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in design can solve atmospheric pressure difference' s in crankcase and the quick -witted oil pointer chi pipe problem,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major hidden danger that machine oil lost oil from the quick -witted oil pointer chi pipe. |
1.一种新型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1)和机油标尺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路和通气管挡板(5);所述油底壳本体(1)侧壁上高于机油液面的部位开有一油底壳小孔,所述机油标尺管(3)上部低于机油标尺管(3)上部密封面的部位开有一标尺管小孔,所述通气管路第一端与标尺管小孔连接相通,通气管路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1)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5)设置在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通气管挡板(5)覆盖但不封住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通气管挡板(5)用于防止曲轴箱中飞溅的机油进入到通气管路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采用一根整体的金属通气管(4),所述金属通气管(4)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3)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金属通气管(4)与油底壳本体(1)侧壁焊接固定,所述通气管挡板(5)焊接固定在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的管口部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包括第一通气管接头(7)、通气管(8)、抱箍(9)和第二通气管接头(10);所述第一通气管接头(7)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3)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第一通气管接头(7)第二端通过抱箍(9)与通气管(8)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通气管(8)另一端通过抱箍(9)与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第二通气管接头(10)穿装在油底壳小孔内并焊接固定在油底壳本体(1)上,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1)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5)焊接固定在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部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上安装有支架(2),所述机油标尺管(3)固定连接在支架(2)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9)采用软管。
1.一种新型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1)和机油标尺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路和通气管挡板(5);所述油底壳本体(1)侧壁上高于机油液面的部位开有一油底壳小孔,所述机油标尺管(3)上部低于机油标尺管(3)上部密封面的部位开有一标尺管小孔,所述通气管路第一端与标尺管小孔连接相通,通气管路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1)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5)设置在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通气管挡板(5)覆盖但不封住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通气管挡板(5)用于防止曲轴箱中飞溅的机油进入到通气管路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采用一根整体的金属通气管(4),所述金属通气管(4)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3)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金属通气管(4)与油底壳本体(1)侧壁焊接固定,所述通气管挡板(5)焊接固定在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的管口部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包括第一通气管接头(7)、通气管(8)、抱箍(9)和第二通气管接头(10);所述第一通气管接头(7)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3)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第一通气管接头(7)第二端通过抱箍(9)与通气管(8)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通气管(8)另一端通过抱箍(9)与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第二通气管接头(10)穿装在油底壳小孔内并焊接固定在油底壳本体(1)上,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1)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5)焊接固定在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部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上安装有支架(2),所述机油标尺管(3)固定连接在支架(2)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9)采用软管。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小型多缸柴油机油底壳,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油底壳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中小型柴油发动机油底壳上会组合有机油尺导管,其机油标尺管下部深入到机油液面以下,这样的油底壳结构有利于消除机油标尺导管中机油液面震荡,使得测量准确。但是这种结构的油底壳一般应用在曲轴箱压力较低的发动机上,若曲轴箱压力过大,将需要提高机油标尺管上部密封面与机油液面的高度落差,以防止机油外漏。
伴随我国排放法规的升级到国V以上,发动机曲轴箱废气也纳入考核范围。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采用曲轴箱闭式循环系统,而采用该系统后,曲轴箱压力上升幅度较大,但随着曲轴箱压力的大幅提升,如果仍然采用图1中的常规中小功率发动机油底壳结构,原有机油标尺密封部位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漏油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经分析具体原因在于:当曲轴箱压力特别大时,会出现机油标尺管3中液面高出机油标尺管3最高点的情况,进而带来机油标尺管3密封困难的问题,一旦密封失效,将出现发动机快速失去机油的重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油底壳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解决曲轴箱与机油标尺管中气压差的问题,可以有效消除机油从机油标尺管中失油的重大隐患。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和机油标尺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路和通气管挡板;所述油底壳本体侧壁上高于机油液面的部位开有一油底壳小孔,所述机油标尺管上部低于机油标尺管上部密封面的部位开有一标尺管小孔,所述通气管路第一端与标尺管小孔连接相通,通气管路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内并向上弯曲,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设置在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通气管挡板覆盖但不封住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通气管挡板用于防止曲轴箱中飞溅的机油进入到通气管路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所述通气管挡板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所述延伸帽檐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的最低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挡住飞溅机油,防止机油进入到通气管路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管路采用一根整体的金属通气管,所述金属通气管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金属通气管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内并向上弯曲,金属通气管与油底壳本体侧壁焊接固定,所述通气管挡板焊接固定在金属通气管第二端的管口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通气管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所述通气管挡板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所述延伸帽檐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的最低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管路包括第一通气管接头、抱箍、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接头;所述第一通气管接头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第一通气管接头第二端通过抱箍与通气管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通气管另一端通过抱箍与第二通气管接头第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第二通气管接头穿装在油底壳小孔内并焊接固定在油底壳本体上,第二通气管接头第二端穿入到油底壳本体内并向上弯曲,第二通气管接头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焊接固定在第二通气管接头第二端的管口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气管接头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所述通气管挡板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所述延伸帽檐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的最低点。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底壳本体内的机油液面以上空间和机油标尺管上部密封面之下部位连接一通气管路,消除了曲轴箱与机油标尺管中的气压差,既解决了在曲轴箱压力较大时容易通过机油标尺管失油的重大隐患;又解决了插入机油尺时由于机油标尺管内气压变化,引起机油标尺管内液面变化,带来液面不准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的通气管路可采用一根整体的金属通气管,成本低廉;
3、本实用新型通气管路第二端设为向上弯曲的结构形式,在发动机大倾角状态下,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始终处于液面以上,不容易出现故障;
4、本实用新型通气管路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置了通气管挡板,在发动机工作时,飞溅的机油会被通气管挡板挡住,不容易进入到通气管路内,避免出现故障;而且即使有机油进入通气管路内,但由于通气管路内最低点处与最高点开口处的高度差不大,曲轴箱与机油标尺管之间的压差也会将机油压出通气管路,重新平衡曲轴箱与机油标尺管中的气压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常规中小功率发动机油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油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油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实施例1中的油底壳结构主要由油底壳本体1、机油标尺管3、金属通气管4和通气管挡板5组成。
所述油底壳本体1侧壁上高于机油液面的部位开有一油底壳小孔,所述机油标尺管3上部低于机油标尺管3上部密封面的部位开有一标尺管小孔,所述金属通气管4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3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从油底壳小孔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金属通气管4与油底壳本体1侧壁焊接固定,所述通气管挡板5焊接固定在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的管口部位,通气管挡板5覆盖但不封住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的管口,通气管挡板5用于防止曲轴箱中飞溅的机油进入到通气管路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考虑到工艺性,所述金属通气管4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挡住飞溅机油,防止机油进入到金属通气管4中。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实施例2中的油底壳结构主要由油底壳本体1、支架2、机油标尺管3、通气管挡板5、第一通气管接头7、抱箍8、通气管9和第二通气管接头10组成。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结构变形,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通气管路的结构不同,实施例1的金属通气管4在实施例2中被一套由第一通气管接头7、抱箍9、通气管8和第二通气管接头10组成的通气管路所替代;所述第一通气管接头7第一端与机油标尺管3上的标尺管小孔对正连通并焊接固定,第一通气管接头7第二端通过抱箍9与通气管8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通气管8另一端通过抱箍9与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一端连接并保持相通,第二通气管接头10穿装在油底壳小孔内并焊接固定在油底壳本体1上,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穿入到油底壳本体1内并向上弯曲,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高度趋近但不超过油底壳本体1的最高点高度,所述通气管挡板5焊接固定在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部位。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中,考虑到工艺性,所述第二通气管接头10第二端的管口部位设有斜切倒角6,所述通气管挡板5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斜切倒角6对应平行且留有间距的延伸帽檐5a,所述延伸帽檐5a的最低点不高于斜切倒角6的最低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挡住飞溅机油,防止机油进入到第二通气管接头10内。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油底壳本体1上安装有支架2,所述机油标尺管3固定连接在支架2上。所述通气管9采用软管,油底壳本体1上需要保留安装固定机油标尺管的支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