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车辆(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520571198.9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4961059U
  • 申请日期:20150731
  • 公开日期:20160113
专利名称: 散热组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专利名称(英文): Radiator unit ,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vehicle
专利号: CN201520571198.9 申请时间: 20150731
公开号: CN204961059U 公开时间: 20160113
申请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与知识产权部
发明人: 晁玉晶
分类号: F01P11/10 主分类号: F01P11/10
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赵囡囡; 吴贵明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车辆,其中,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具有出风面和进风面;第一风扇,第一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出风面;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进风面。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的通风能力差的问题。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adiator unit,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vehicle, wherein, radiator unit includes : the radiator has a windpiston and air inlet face, first fan, first fan setting is at the play windpiston of radiator, radiator unit still includes : the second fan, the second fan sets up the air inlet face at the radiator. Throug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echnical scheme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ventilation capacity is poor of the radiator among the prior art.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10),具有出风面和进风面;第一风扇(20),所述第一风扇(2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出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扇(30),所述第二风扇(3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进风面。

1.一种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器(10),具有出风面和进风面; 第一风扇(20),所述第一风扇(2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出风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风扇(30),所述第二风扇(3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进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20)的过流面积大于所 述第二风扇(30)的过流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2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 散热器(10)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3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 所述散热器(10)中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30)包括: 风扇本体(31); 支架(32),所述风扇本体(31)设置在所述支架(32)上,所述支架(32)与所述 散热器(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与所述散热器(10)可 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0) 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上设置有避让孔。

9.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 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为权利要 求9中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10),具有出风面和进风面;第一风扇(20),所述第一风扇(2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出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扇(30),所述第二风扇(3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进风面。
原文:

1.一种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器(10),具有出风面和进风面; 第一风扇(20),所述第一风扇(2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出风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风扇(30),所述第二风扇(3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10)的进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20)的过流面积大于所 述第二风扇(30)的过流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2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 散热器(10)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3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 所述散热器(10)中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30)包括: 风扇本体(31); 支架(32),所述风扇本体(31)设置在所述支架(32)上,所述支架(32)与所述 散热器(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与所述散热器(10)可 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0) 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上设置有避让孔。

9.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 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为权利要 求9中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翻译:
散热组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 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迎面风进行冷却的车辆中,其冷却系统由散热器和风扇构成,风扇设置在 散热器的出风面。

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由于散热器进风面的风道狭窄或有挡风的结构进行遮挡,使得散 热器进风面的风阻大,通风能力差,进而导致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差,无法满足发动机的使 用要求。并且,通过单一增加风扇体积也无法有效达到增加散热器通风量的目的,因此,现 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散热组件以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 技术中的散热器的通风能力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器,具有出风面和进风面;第一风扇,第一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出风面;散热组件还包 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进风面。

进一步地,第一风扇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风扇的过流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风扇的转动轴线与散热器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第二风扇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散热器中轴线。

进一步地,第二风扇包括:风扇本体;支架,风扇本体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与散热器连 接。

进一步地,支架与散热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支架连接在散热器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支架上设置有避让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冷却系统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散热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 系统为上述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器的迎风面设置第二风扇,如此可增加散热器 迎风面的通风量,增加通过散热器冷却的风量,进而能够提高散热组件整体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散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散热器;20、第一风扇;30、第二风扇;31、风扇本体;3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10、 第一风扇20和第二风扇30。其中,该散热器10具有出风面和进风面,第一风扇20设置在散 热器10的出风面,第二风扇30设置在散热器10的进风面。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通过在散热器10的出风面设置第一风扇20,在散热器 10的进风面设置第二风扇30,通过第一风扇20和第二风扇30同时吸风或吹风,即可提高通 过散热器10的通风量,进而增加该散热组件的冷却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风扇20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风扇30的过流面积。通过第一风扇 20作为主风扇,第二风扇30作为辅助风扇进行吸风或吹风,能够在满足散热性能的同时尽可 能减小散热组件整体的体积。

其中,为了提高第一风扇20对于散热器10的吸风或吹风效果,将第一风扇20的转动轴 线设置在散热器10的中轴线上,如此可将第一风扇20的风最大限度的通入至散热器1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风扇30包括风扇本体31和支架32,风扇本体31设置在支架32 上,通过支架32与散热器10连接。为了便于支架32与散热器10连接,具体地,将散热器 10周缘的侧壁作为连接板,并将支架32通过螺栓连接在侧壁上。为了减少支架32对散热器 10的影响,在支架32上还设置有避让孔,以减少支架32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扇30可根据需要并排设置多个,第二风扇30的转动轴线可与散 热器10的中心轴重合,也可与散热器10的中心轴不重合,第二风扇3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散 热器10的中轴线即可。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采用一个散热器和两个风扇。主风扇布置在散热器的出 风面,通过吸风或吹风向散热器提供流动空气。副风扇布置在散热器的进风面,并通过螺栓 固定在散热器的上下侧板上,副风扇通过吸风或吹风改善散热器进风面风道的通风能力,向 散热器提供更多的流动空气。当散热器进风面风阻大、通风能力差时,通过增加散热器的进 风量,使得冷态空气能够从散热器中带走更多的热量,进而使整体散热能力大幅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组件。 其中,散热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能够解决在车辆散热器进风面风阻大、通风能力 差时,冷却系统难于改进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发动 机冷却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该车辆的散热器的进风面增加第二风扇,能够提高散热器 的通风量,进而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增加车辆整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