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座面(1)和靠背(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面(1)的底部设有可调节座面(1)与水平面之间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座面(1)的底部且一端带有转轴(32)另一端带有面向座面(1)的卡块(31)的支撑板(3),所述座面(1)的底部设有与该转轴(32)配合的滑槽(6),所述滑槽(6)的设置方向沿座面(1)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座面(1)的底部靠近座面(1)前端部位设有至少两个沿座面(1)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且高度不一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支撑板(3)的卡块(3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为靠近支撑板(3)的第一卡槽(41)和远离支撑板(3)的第二卡槽(42),所述第一卡槽(41)的槽缘端面与支撑板(3)配合的面为第一抵压面(411),且第一抵压面(411)到座面(1)底部面的距离等于支撑板(3)的厚度,且所述转轴(32)的轴心与第一抵压面(411)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卡槽(42)与支撑板(3)配合的第二抵压面(421)高于第一抵压面(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滑槽(6)由安装于座面(1)底部的压块(5)与座面(1)底部的凹陷形成,所述压块(5)与座面(1)底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的长度大于卡槽之间在座面(1)底部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相对转轴(32)的另一端的卡块(31)设于左右对称的两块,该支撑板(3)相对座面(1)的一面设有若干条沿着座面(1)前后方向设置且间隔的加强筋槽(33)。
1.一种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座面(1)和靠背(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面(1)的底部设有可调节座面(1)与水平面之间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座面(1)的底部且一端带有转轴(32)另一端带有面向座面(1)的卡块(31)的支撑板(3),所述座面(1)的底部设有与该转轴(32)配合的滑槽(6),所述滑槽(6)的设置方向沿座面(1)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座面(1)的底部靠近座面(1)前端部位设有至少两个沿座面(1)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且高度不一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支撑板(3)的卡块(3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为靠近支撑板(3)的第一卡槽(41)和远离支撑板(3)的第二卡槽(42),所述第一卡槽(41)的槽缘端面与支撑板(3)配合的面为第一抵压面(411),且第一抵压面(411)到座面(1)底部面的距离等于支撑板(3)的厚度,且所述转轴(32)的轴心与第一抵压面(411)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卡槽(42)与支撑板(3)配合的第二抵压面(421)高于第一抵压面(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滑槽(6)由安装于座面(1)底部的压块(5)与座面(1)底部的凹陷形成,所述压块(5)与座面(1)底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的长度大于卡槽之间在座面(1)底部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相对转轴(32)的另一端的卡块(31)设于左右对称的两块,该支撑板(3)相对座面(1)的一面设有若干条沿着座面(1)前后方向设置且间隔的加强筋槽(33)。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调节座面的角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虽然目前市场上用于儿童乘坐的汽车儿童座椅已经很常见,但是能够供所有儿童都能适用的汽车儿童座椅却没有。当儿童在乘坐座椅的时候,有的儿童希望座椅水平一点,而有的儿童却希望座椅前端能上翘一点,儿童都渴望能够随时调整乘坐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同一个姿势而感到不适。另外当儿童的年龄增大,个子增高后,在乘坐以前所用过的汽车儿童座椅时,儿童的双脚会触碰到地上,这样的姿势会引起儿童的不适。
因此,家长想在儿童不同阶段都给其使用汽车儿童座椅的话,就需要在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分别购买与其身体相适应的汽车儿童座椅,这样就造成了重复消费,大大增加了家长的花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汽车儿童座椅的座面角度的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儿童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座面和靠背,所述座面的底部设有可调节座面与水平面之间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座面的底部且一端带有转轴另一端带有面向座面的卡块的支撑板,所述座面的底部设有与该转轴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的设置方向沿座面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座面的底部靠近座面前端部位设有至少两个沿座面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且高度不一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支撑板的卡块相配合。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支撑板的转轴与座面底部的滑槽实现枢接,并且转轴可以沿着滑槽转动和滑动,通过支撑板的卡块和设置在底座底部的卡槽,可以实现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卡接,从而实现支撑板在滑槽和卡槽的配合下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的定位,且在不同位置由于卡槽高度的不同,从而呈现出于座面的平面之间的不同角度,进而实现了当支撑板与安装面的角度不变时,座面与安装面的不同角度调节,从而实现了座椅的不同角度调节,方便孩子可以随时调整乘坐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同一个姿势而感到不适,且当大一点的孩子乘坐时,可以使得座椅向后倾,从而避免儿童的双脚会触碰到地上,增加儿童的乘坐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卡槽设为靠近支撑板的第一卡槽和远离支撑板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缘端面与支撑板配合的面为第一抵压面,且第一抵压面到座面底部面的距离等于支撑板的厚度,且所述转轴的轴心与第一抵压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卡槽与支撑板配合的第二抵压面高于第一抵压面。
通过上述方案,将卡槽设置成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也即进行两档调位,当支撑板与第一卡槽实现配合的时候,由于第一卡槽与支撑板配合的第一抵压面到座面底部面的距离等于支撑板的厚度,且所述转轴的轴心与第一抵压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以当支撑板与第一卡槽实现卡接配合的时候,支撑板的面将与座面平行,也即,此时支撑板将受到座面整体的垂直力的作用,受力比较稳定,使用寿命长,优选这种状态;当儿童较大时,需要将座面后倾,此时转动支撑板然后使得转轴顺着滑槽滑到然后将支撑板扣入第二卡槽中,由于第二抵压面高于第一抵压面,从而实现当支撑板与座面定位之后,能够抵挡座面向后倾,满足较大的儿童乘坐。
进一步优化为:滑槽由安装于座面底部的压块与座面底部的凹陷形成,所述压块与座面底部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当需要安装支撑板的时候,可以先将转轴装入座面底部的凹陷内,然后装上压块,从而使得支撑板的转轴被限位在滑槽内,且可以实现转动和沿着滑槽滑动的功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卡槽之间在座面底部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间距。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当支撑板上的卡块与座面底部的不同卡槽之间需要配合的时候,需要支撑板从前一个卡槽中脱离之后再使得转轴沿着滑槽滑动位置,然后扣入下一个需要配合的卡槽中,从而需要满足滑槽的长度大于卡槽之间的在座面底部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间距,以保证每个卡槽都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支撑板相对转轴的另一端的卡块设于左右对称的两块,该支撑板相对座面的一面设有若干条沿着座面前后方向设置且间隔的加强筋槽。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卡块设于支撑板左右对称的两块,从而可以在支撑板上且两卡块之间的空间插入手去翻动支撑板,增加操作性;通过设置在支撑板相对座面的一面若干条沿着座面前后方向且间隔的加强筋槽,增加了支撑板的板面强度,不容易被座椅压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座面下方的角度调节机构,能够方便地调节汽车儿童座椅的角度,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的使用,大大增长了汽车儿童座椅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座椅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座面正面轴测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座面底面周测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支撑板在座面翻转时的状态图;
图5是实施例的座面底面去掉支撑板之后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支撑板示意图。
图中,1、座面;2、靠背;3、支撑板;31、卡块;32、转轴;33、加强筋槽;41、第一卡槽;411、第一抵压面;42、第二卡槽;421、第二抵压面;5、压块;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首先参见附图1,此时为座椅的整体示意图,主要由座面1和靠背2以及设置在靠背2上的头枕组成,其中的椅座可以参见附图2和3,在椅座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具体的角度调节机构参见附图4至附图6,包括一段枢接在座面1底部的支撑板3,其中的支撑板3上的转轴32枢接于座面1底部的滑槽6内,而滑槽6由安装于座面1底部的压块5与座面1底部的凹陷形成,当需要安装支撑板3的时候,可以先将转轴32装入座面1底部的凹陷内,然后装上压块5,从而使得支撑板3的转轴32被限位在滑槽6内,且可以实现转动和沿着滑槽6滑动的功能;在支撑板3相对转轴32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31,且在座面1的底部靠近座面1前端部位设有至少两个沿座面1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且高度不一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支撑板3的卡块31相配合,从而实现,当支撑板3的卡块31卡入不同的卡槽的时候,可是使得支撑板3与座面1之间产生不同的角度,进而使得座椅能够得到不同角度的定位,实现角度可调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将卡槽设置为两组,也即实现两种角度的调整,当支撑板3与第一卡槽41实现配合的时候,由于第一卡槽41与支撑板3配合的第一抵压面411到座面1底部面的距离等于支撑板3的厚度,且所述转轴32的轴心与第一抵压面411处于同一水平面,所以当支撑板3与第一卡槽41实现卡接配合的时候,支撑板3的面将与座面1平行,也即,此时支撑板3将受到座面1整体的垂直力的作用,受力比较稳定,使用寿命长,优选这种状态;当儿童较大时,需要将座面1后倾,此时转动支撑板3然后使得转轴32顺着滑槽6滑到然后将支撑板3扣入第二卡槽42中,由于第二抵压面421高于第一抵压面411,从而实现当支撑板3与座面1定位之后,能够抵挡座面1向后倾,满足较大的儿童乘坐;且当支撑板3与第二卡槽42配合的时候,由于支撑板3与座面1之间将出现一定的角度,支撑板3的板面将受到弯曲应力,由于设置在支撑板3相对座面1的一面若干条沿着座面1前后方向且间隔的加强筋槽33,增加了支撑板3的板面强度,不容易被座椅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