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及车辆前下摆臂 | ||
专利名称(英文): | Swing arm down before preceding swing arm connecting bushing down and vehicle | ||
专利号: | CN201520263866.1 | 申请时间: | 20150428 |
公开号: | CN204586401U | 公开时间: | 20150826 |
申请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 ||
发明人: | 孙小敬; 李国鹏; 黄欢; 孙二龙; 管艳艳; 吴子龙; 孙占杰 | ||
分类号: | B60G7/00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彭随丽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及车辆前下摆臂,该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包括轴套主体,在轴套主体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连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前下摆臂连接轴套还包括与轴套主体配合连接的、用于与车辆的前副车架相连的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由于安装支架的设置,提高了整体的连接稳定性,有效的预防了车辆行驶时因安装螺栓力矩衰减导致的整车异响现象的发生。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wing arm down before preceding swing arm connecting bushing down and vehicle is somebody' s turn to do preceding swing arm connecting bushing down, including the axle sleeve main part, first connecting plat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have been linked firmly respectively on two terminal surfaces of axle sleeve main part, preceding down swing arm connecting bushing still inclu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axle sleeve main part, be used for with the continuous installing support of preceding subframe of vehicle, preceding down swing arm connecting bushing because the setting of installing support has improved holistic connection stability, the emergence of the effectual whole car abnormal sound phenomenon that has resulted in because of the decay of construction bolt moment when having prevented the vehicle to go. |
1.一种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包括与前下摆臂固连的轴套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轴套主体(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连有带有第一通孔(101)的第一连接板(102)、带有第二通孔(103)的第二连接板(104);所述前下摆臂连接轴套还包括与轴套主体(1)配合连接的、用于与车辆的前副车架(4)相连的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 支架主体(201),由横边板(2011)、固连于横边板(2011)同一侧并与横边板(2011)成角度设置的两个纵边板(2012)构成; 第一连接耳(202),固连在其中一个纵边板(2012)上并与纵边板(2012)呈折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耳(202)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2021); 第二连接耳(203),固连在另一纵边板(2012)上并与纵边板(2012)呈折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耳(203)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2031),于所述第二连接耳(203)所连接的纵边板(2012)上设有通孔(2014); 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02)或第二连接板(104)其一抵靠在第一连接耳(202)远离横边板(2011)的一侧而使第一通孔(101)或第二通孔(103)其一与第一连接通孔(2021)对正时,所述第一连接板(102)或第二连接板(104)的另一个由通孔(2014)穿出而抵靠在第二连接耳(203)靠近横边板(2011)的一侧,进而使第一通孔(101)或第二通孔(103)另一个与第二连接通孔(2031)对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接耳(203)的靠近横边板(2011)的一侧上,设有对贯穿于通孔(2014)的第一连接板(102)或第二连接板(104)相对于第二连接耳(203)的偏转进行限位的限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连在第二连接耳(203)同一侧且间距设置的两个侧板(20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在横边板(2011)和纵边板(201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2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至少其一为长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耳(203)与纵边板(2012)焊接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的轴向被设置成平行于轴套主体(1)的径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纵边板(2012)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纵边板(2012)与横边板(2011)垂直设置。
10.一种车辆前下摆臂,包括摆臂主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臂主体(3)上固连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
1.一种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包括与前下摆臂固连的轴套主体(1),其特征在于在轴套主体(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连有带有第一通孔(101)的第一连接板(102)、带有第二通孔(103)的第二连接板(104);所述前下摆臂连接轴套还包括与轴套主体(1)配合连接的、用于与车辆的前副车架(4)相连的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 支架主体(201),由横边板(2011)、固连于横边板(2011)同一侧并与横边板(2011)成角度设置的两个纵边板(2012)构成; 第一连接耳(202),固连在其中一个纵边板(2012)上并与纵边板(2012)呈折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耳(202)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2021); 第二连接耳(203),固连在另一纵边板(2012)上并与纵边板(2012)呈折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耳(203)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2031),于所述第二连接耳(203)所连接的纵边板(2012)上设有通孔(2014); 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02)或第二连接板(104)其一抵靠在第一连接耳(202)远离横边板(2011)的一侧而使第一通孔(101)或第二通孔(103)其一与第一连接通孔(2021)对正时,所述第一连接板(102)或第二连接板(104)的另一个由通孔(2014)穿出而抵靠在第二连接耳(203)靠近横边板(2011)的一侧,进而使第一通孔(101)或第二通孔(103)另一个与第二连接通孔(2031)对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接耳(203)的靠近横边板(2011)的一侧上,设有对贯穿于通孔(2014)的第一连接板(102)或第二连接板(104)相对于第二连接耳(203)的偏转进行限位的限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连在第二连接耳(203)同一侧且间距设置的两个侧板(20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在横边板(2011)和纵边板(201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2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至少其一为长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耳(203)与纵边板(2012)焊接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的轴向被设置成平行于轴套主体(1)的径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纵边板(2012)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纵边板(2012)与横边板(2011)垂直设置。
10.一种车辆前下摆臂,包括摆臂主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臂主体(3)上固连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一种具有该前下摆臂连接轴套的车辆前下摆臂。
背景技术
前下摆臂与副车架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前下摆臂的工作性能和车辆的整体性能,摆臂连接轴套作为前下摆臂与副车架连接的中间缓冲体,可以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其与副车架的连接方式,对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较大,对安装螺栓的力矩及受力要求较高。对于汽车而言,摆臂连接轴套的安装螺栓是否产生力矩衰减及与副车架连接采用何种方式是衡量整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目前的麦弗逊式前悬架结构中,前下摆臂连接轴套与副车架的连接方式多数采用螺栓穿过轴套内管而与副车架相连,行车过程中前下摆臂所受前后方向的力很容易造成安装螺栓的力矩衰减,引起螺栓松动,进而造成车辆异响,严重降低整车的舒适性;部分结构中,在前下摆臂连接轴套的两端对插安装插板,单侧使用安装支架,通过纵向安装螺栓与副车架相连,通过改变安装螺栓的受力方向来预防其力矩的衰减,但是,当摆臂连接轴套受较大冲击及扭转作用力时,两侧受力不均,会造成两端插板脱出,进而导致摆臂脱落、转向失灵,降低整车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前下摆臂连接轴套,以优化前下摆臂与副车架之间的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包括与前下摆臂固连的轴套主体,在轴套主体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连有带有第一通孔的第一连接板、带有第二通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前下摆臂连接轴套还包括与轴套主体配合连接的、用于与车辆的前副车架相连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支架主体,由横边板、固连于横边板同一侧并与横边板成角度设置的两个纵边板构成;
第一连接耳,固连在其中一个纵边板上并与纵边板呈折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耳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
第二连接耳,固连在另一纵边板上并与纵边板呈折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耳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于所述第二连接耳所连接的纵边板上设有通孔;
在所述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其一抵靠在第一连接耳远离横边板的一侧而使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其一与第一连接通孔对正时,所述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个由通孔穿出而抵靠在第二连接耳靠近横边板的一侧,进而使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另一个与第二连接通孔对正。
进一步的,在第二连接耳的靠近横边板的一侧上,设有对贯穿于通孔的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相对于第二连接耳的偏转进行限位的限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连在第二连接耳同一侧且间距设置的两个侧板。
进一步的,在横边板和纵边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至少其一为长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耳与纵边板焊接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的轴向被设置成平行于轴套主体的径向。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纵边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纵边板与横边板垂直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具有以下优势:
由于安装支架的设置,以及轴套主体上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使安装支架和轴套主体连接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非同一侧的侧面上,进而使前下摆臂与前副车架连接时,第一连击耳和第二连接耳受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反的作用力,提高了整体的连接稳定性,有效的预防了车辆行驶时因安装螺栓力矩衰减导致的整车异响现象的发生。
此外,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前下摆臂,包括摆臂主体,在所述摆臂主体上固连有上所述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
所述车辆前下摆臂与上述前下摆臂连接轴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具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轴套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与前副车架未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 5与前副车架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套主体,101-第一通孔,102-第一连接板,103-第二通孔,104-第二连接板,2-安装支架,201-支架主体,2011-横边板,2012-纵边板,2013-加强筋,2014-通孔,202-第一连接耳,2021-第一连接通孔,203-第二连接耳,2031-第二连接通孔,2032-侧板,3-摆臂主体,4-前副车架,5-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对部件的区分描述,不应该理解其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前下摆臂连接轴套,由图1所示,其包括与如下描述的前下摆臂固连的轴套主体1以及与轴套主体1配合连接的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用于与如下描述的车辆的前副车架相连,进而实现轴套主体1于前下摆臂和前副车架之间的连接。
其中,结合图4所示,在轴套主体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固连有带有第一通孔101的第一连接板102,以及带有第二通孔103的第二连接板104;第一连接板102和第二连接板104具有相同结构,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3均为圆形孔,以供连接螺栓的贯穿。
由图1结合图2、图3所示,安装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01、第一连接耳202以及第二连接耳203;其中,支架主体201由横边板2011、固连于横边板2011同一侧的并与横边板2011成角度设置的两个纵边板2012构成;在横边板2011和两个纵边板2012之间,均设有加强筋2013,通过加强筋2013可有效的提高横边板2011和两个纵边板2012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了便于安装支架2的加工制造以及安装使用性能,两个纵边板2012平行设置,且两个纵边板2012均与横边板2011垂直设置。其中一个纵边板2012的长度大于另一个纵边板2012的长度,具有较短长度的纵边板201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202,第一连接耳202与该纵边板2012呈折线设置,如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耳202与该纵边板2012垂直设置,且二者一体成型固连。在第一连接耳202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2021。
具有较长长度的纵边板201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耳203,该第二连接耳203同样与纵边板2012垂直设置,且二者焊接固连,在第二连接耳203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2031。在第二连接耳203所在的纵边板2012上设有通孔2014,该通孔2014可供第一连接板102或第二连接板104穿过。
为了提高轴套主体1于安装支架2上的连接性能,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至少其一为长圆孔,如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均设置成长圆孔。通过如上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的轴向被设置成平行于轴套主体的径向。
如上结构在使用时,例如第一连接板102抵靠在第一连接耳202远离横边板2011的一侧,即图3所示状态下第一连接耳202的右侧面上,并使第一连接板102上的第一通孔101与第一连接耳202上的第一连接通孔2021对正;第二连接板104穿过通孔2014后,贴靠在第二连接耳203靠近横边板2011的一侧,即图3所示状态下第二连接耳203的左侧面上,此时,第二通孔103与第二连接通孔2031对正。对正后的各个通孔内,供螺栓穿过,以将整个装置与如下描述的前副车架固连。若将第二连接板104抵靠在第一连接耳202远离横边板2011的一侧时,则第一连接板102贯穿通孔2014后,贴靠在第二连接耳203靠近横边板2011的一侧。
此外,基于如上描述,为了提高第二连接板104与第二连接耳203之间贴靠的稳定性,在第二连接耳203的靠近横边板2011的一侧上,设有对贯穿于通孔的第二连接板104相对于第二连接耳203的偏转进行限位的限制装置。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包括固连在横边板2011同一侧且间距设置的两个侧板2032,两个侧板2032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连接板104的宽度相应,以使第二连接板104穿过通孔2014后,能够嵌入在两个侧板2032之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前下摆臂,由图5所示,其包括摆臂主体3,在所述摆臂主体3上固连有如实施例一的前下摆臂连接轴套。
本实施例的车辆前下摆臂,在与前副车架4相连时,如图6所示,在前副车架4上设有两个螺栓孔5,使安装支架2贴靠在前副车架4后,使第一连接通孔2021和第二连接通孔2031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螺栓孔5对正后(对正后的状态如图7所示),将图中未示出的螺栓贯穿通孔,旋接在螺栓孔5内即可。
当车辆通过颠簸或其他复杂路况时,前下摆臂上下摆动,前下摆臂受到的上下方向的冲击力传递给两侧的旋接在螺栓孔5内的螺栓,而安装支架2上的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的结构设置,使得其很好的充当了防松垫片所起的作用,使得安装螺栓不易产生力矩衰减问题同时增强了前副车架4的刚度;当车辆加速(制动)时,前下摆臂受到的前(后)方向的作用力同时作用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与两个连接板的其一之间产生拉(压)力,安装支架与两个连接板的另一个之间产生压(拉)力,整个安装支架在受力过程中始终处于拉压状态,使得来自上下方向对螺栓的作用力更加均衡,有效防止螺栓力矩的衰减和脱出,避免了螺栓力矩衰减而导致的异响和脱出问题,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