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 ||
专利名称(英文): | Engine bonnet inner panel and engine bonnet | ||
专利号: | CN201520263980.4 | 申请时间: | 20150428 |
公开号: | CN204587033U | 公开时间: | 20150826 |
申请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 ||
发明人: | 郭强; 谭欢; 朱春明; 杨艳青; 赵会朋 | ||
分类号: | B62D25/12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彭随丽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包括内板主体,还包括向所述内板主体的一侧凸出而形成于所述内板主体上的多个凸起部、于各凸起部上均设有的多个减重孔,以及于相邻凸起部间连接设置的多个加强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发动机罩内板的发动机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可在使发动机罩的刚度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其重量,并使其具有较好的变形吸能能力,减轻碰撞时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gine bonnet inner panel, including the inner panel main part, still include to one side of inner panel main part protrusion and formed at a plurality of bellyings in the inner panel main part, a plurality of lightening holes that all are equipped with on each bellying to and in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ribs that set up between adjacent belly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still relate to the engine bonnet including this engine bonnet inner panel. The engine bonnet inner panel, on the basis that can meet the demands in the rigidity that makes engine bonnet, alleviate its weight to make it have better deformation energy-absorbing ability, alleviate the injury that the upon impact caused to the pedestrian. |
1.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包括内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被设置为向所述内板主体(1)的一侧凸出而形成在所述内板主体(1)上的多个; 减重孔(3),所述减重孔为设于各凸起部上的多个; 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为连接设置于相邻凸起部间的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重孔(3)周侧的凸起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涂胶面(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设置于所述内板主体(1)上的三角形凸台(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各三角形凸台(2)于所述内板主体(1)上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连接设于相邻三角形凸台(2)之间的加强筋板(4),所述加强筋板(4)上形成有向所述内板主体(1)一侧内凹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板主体(1)上靠近其两侧边沿处设有沿所述内板主体(1)的边沿布置的溃缩筋(6)。
8.一种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上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
1.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包括内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被设置为向所述内板主体(1)的一侧凸出而形成在所述内板主体(1)上的多个; 减重孔(3),所述减重孔为设于各凸起部上的多个; 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为连接设置于相邻凸起部间的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重孔(3)周侧的凸起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涂胶面(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设置于所述内板主体(1)上的三角形凸台(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各三角形凸台(2)于所述内板主体(1)上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连接设于相邻三角形凸台(2)之间的加强筋板(4),所述加强筋板(4)上形成有向所述内板主体(1)一侧内凹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板主体(1)上靠近其两侧边沿处设有沿所述内板主体(1)的边沿布置的溃缩筋(6)。
8.一种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上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内板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发动机罩内板的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当前,各国对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要求日益严格,发生碰撞时发动机罩会直接与行人接触,因而就要求发动机罩具有一定的变形吸能能力,以降低对行人造成的伤害。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大面积削减发动机罩内板板料的方法,如可在发动机罩内板上满布多个较大直径的通孔,以可降低发动机罩外板的刚度,使其易发生凹陷、扭转,从而提高对行人的保护性能。但这种削减内板板料的方法也会导致发动机罩的整体刚度下降,导致发动机罩产生密封不严、表面松弛,以及出现凹坑、共振抖动、边缘变形等缺陷。为克服上述缺陷,人们将发动机罩内板上的通孔的设置数量减少,并使相邻通孔间具有较大的距离,这种方法使发动机罩的刚度有所增加,但其在对行人的保护效果上难以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罩内板,以在使发动机罩的刚度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其重量,并使其具有较好的变形吸能能力,减轻碰撞时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包括内板主体,还包括:
所述凸起部被设置为向所述内板主体的一侧凸出而形成在所述内板主体上的多个;
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为设于各凸起部上的多个;
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为连接设置于相邻凸起部间的多个。
进一步的,在所述减重孔周侧的凸起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涂胶面。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为设置于所述内板主体上的三角形凸台。
进一步的,各三角形凸台于所述内板主体上交错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为连接设于相邻三角形凸台之间的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上形成有向所述内板主体一侧内凹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板主体上靠近其两侧边沿处设有沿所述内板主体的边沿布置的溃缩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通过在内板主体上设置凸起部,以及在相邻凸起部之间设置加强部,从而可在内板主体上形成结构稳定性高的网状结构,由此可确保发动机罩的自身刚度。而通过在凸起部上设置减重孔,一方面可减轻内板的重量,也即减轻发动机罩的重量;另一方面减重孔的设置可使得凸起部及相邻凸起部之间的加强部形成发动机罩碰撞时的传力通道,由此在内板主体上形成溃缩区域,从而可具有较好的变形吸能能力,以减轻碰撞时发动机罩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2)设置涂胶面用于涂抹隔振膨胀胶,以用于内板与机罩外板的连接,并可避免机罩外板振动,降低噪音的产生。
(3)凸起部设置为三角形凸台,可利用三角形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内板本体的刚度,从而可通过合理设置凸起部的高度、大小,而满足不同阶段的行人保护要求。
(4)三角形凸台的交错布置可使凸起部与加强部之间具有更加合理和均匀的传力通道,从而可在碰撞时使三角形凸台变形,形成溃缩区域。
(5)加强部设置为加强筋板,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于加强筋板上设计凹槽可使加强筋板在发动机罩发生碰撞时具有较好的溃缩变形吸能能力。
(6)加强筋板上的凹槽横截面呈梯形可保证加强筋板自身的结构刚度。
(7)于内板主体的边沿设置溃缩筋可在发动机罩发生正面碰撞时,引导发动机罩发生折弯,从而使发动机罩减少向驾驶室的侵入,以更好的保护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上的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与上述发动机罩内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板主体,2-三角形凸台,3-减重孔,4-加强筋板,5-涂胶面,6-溃缩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其整体设计思想是在内板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向内板主体一侧凸起的凸起部,各凸起部上分别设置有减重孔,而在相邻的凸起部之间还连接设有加强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内板,通过在内板主体上设置凸起部,以及在相邻凸起部之间设置加强部,可在内板主体上形成结构稳定性高的网状结构,以确保发动机罩的自身刚度。而通过设置减重孔,一方面可减轻发动机罩的重量,另一方面也可使得凸起部及相邻凸起部之间的加强部形成发动机罩碰撞时的传力通道,可在内板主体上形成溃缩区域,以使得发动机罩具有较好的变形吸能能力。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内板的一种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中的凸起部为设置在内板主体1上的三角形凸台2,各三角形凸台2上设置有减重孔3,而于相邻凸起部间连接设置的加强部则为连接设置在相邻三角形凸台2之间的加强筋板4,且在该加强筋板4上还形成有向内板主体1一侧内凹的凹槽。
凸起部设置为三角形凸台2,可利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高的特点,以使得内板主体1具有更好的结构刚度。当然除了为三角形凸台2,本实施例中凸起部也可设置为如圆形或四边形等其它形状的凸台,但以三角形的凸台为最佳。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各三角形凸台2上的减重孔3的形状可任意选择,如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各减重孔3即设计为多边形,当然其也可设计为圆形或椭圆形等。
本实施例中为用于内板主体1与机罩外板的连接,在各三角形凸台2上位于减重孔3的周侧还设置有涂胶面5,涂胶面5用于涂抹隔振膨胀胶,以实现内板主体1与机罩外板间的胶接,从而可避免机罩外板振动,并可降低噪音的产生。本实施例中涂胶面5可如图1中所示的,为设置在各三角形凸台2上位于其夹角处的两个或三个,当然涂胶面5也可在各三角形凸台2上只设置一个。而本实施例中内板主体1与机罩外板之间除了可采用胶接形式,它们之间也还可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如焊接。
本实施例中为使各三角形凸台2和加强筋板4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具有更加合理和均匀的传力通道,以可在发动机罩碰撞时使内板主体1变形,形成溃缩区域,各三角形凸台2也为呈交错状设置在内板主体1上。各三角形凸台2的交错状的布置可如图1中所示的,以图1中所示的方向为基准,上下对应的三角形凸台2呈线对称状布置,而左右相邻的三角形凸台2则呈点对称状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加强部除设置为加强筋板4之外,当然加强部也可设置为如连接杆等其他结构。在加强筋板4上设计凹槽可使加强筋板4在发动机罩发生碰撞时具有较好的溃缩变形吸能能力。而为在加强筋板4具有较好变形吸能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加强筋板4自身的结构刚度,本实施例中也将加强筋板4上的凹槽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
本实施例中为在发动机罩发生正面碰撞时,引导发动机罩发生折弯,从而使发动机罩减少向驾驶室的侵入,以更好的保护乘员的安全,在内板主体1上靠近其两侧边沿处也设有沿内板主体1的边沿布置的溃缩筋6,溃缩筋6的具体结构可与现有的汽车车身上的溃缩吸能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其包括发动机罩外板,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发动机罩外板上的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罩内板。该发动机罩通过在发动机罩内板上设置凸起部、连接于相邻凸起部间的加强部,以及设于各凸起部上的减重孔,可在发动机罩内板上形成结构稳定性高的网状结构,从而可确保发动机罩的自身刚度。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发动机罩的重量,以及在发动机罩内板上形成在发生碰撞时的传力通道,从而使得发动机罩具有较好的变形吸能能力,降低碰撞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