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Vehicle lower beam assembly structure | ||
专利号: | CN201520180002.3 | 申请时间: | 20150327 |
公开号: | CN204507003U | 公开时间: | 20150729 |
申请人: | 江苏林泉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212322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新桥镇群益工业园 | ||
发明人: | 陈建林 | ||
分类号: | B62D21/00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机构: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蒋全强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包括前下边梁和后下边梁两部分,所述前下边梁与所述后下边梁前后相接且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由于下边梁过长造成的装配困难甚至断裂的问题;而且能有效缓冲使用过程中对前下边梁和后下边梁的冲击,延长了使用寿命。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lower beam assembl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lower beam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two parts of the beam, the front lower beam and the rear lower side sill clearance fit with the rear disk;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lower side of the beam caused by too long because of the assembly difficulties of the problem and even rup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buffer before in the course of using the lower beam and the impact of the lower side beam, the service life is prolonged. |
1.一种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下边梁和后下边梁两部分,所述前下边梁与所述后下边梁前后相接且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边梁靠近后下边梁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后下边梁靠近前下边梁一端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前端至少设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起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起前端。
1.一种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下边梁和后下边梁两部分,所述前下边梁与所述后下边梁前后相接且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边梁靠近后下边梁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后下边梁靠近前下边梁一端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前端至少设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起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起前端。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属于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下边梁都是整条成型的,而且在下边梁制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当制作的下边梁尺寸大于需求尺寸时,就会给装配过程带来困难,如果强行装配甚至有可能造成下边梁断裂,而且整条的下边梁装配在汽车上无法承受汽车给下边梁造成的压力,容易断裂。
中国专利文件ZL 201120420981.7和ZL201120505255.5均公开了一种整条成型的下边梁,在制作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也都存在因下边梁尺寸过大而产生的装配困难甚至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容易安装,且对下边梁本身没有损害的下边梁装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包括前下边梁和后下边梁两部分,所述前下边梁与所述后下边梁前后相接且间隙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前下边梁靠近后下边梁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后下边梁靠近前下边梁一端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凸起前端至少设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起前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凹槽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凸起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由于前下边梁和后下边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就避免了下边梁过长造成的装配困难甚至断裂的问题;而且能有效缓冲使用过程中对前下边梁和后下边梁的冲击,延长了使用寿命。由于前下边梁靠近后下边梁一端设有凸起,后下边梁靠近前下边梁一端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相配合,使得前、后下边梁之间连接稳定。由于凸起前端均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装配过程中可缓冲前、后下边梁之间的挤压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前下边梁主视图;
图3为图1中后下边梁后视图;
上述附图的附图标记为:
前下边梁1,凸起11,凹槽12,后下边梁2,卡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包括前下边梁1和后下边梁2两部分,前下边梁1与后下边梁2前后相接。
如图2所示,前下边梁1靠近后下边梁2一端设有凸起11,凸起11前端均匀设有三个凹槽12。
如图3所示,后下边梁2靠近前下边梁1一端内部设有卡槽21。
本实施例的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中,前下边梁1和后下边梁连接处为间隙配合,凸起11与卡槽12相配合。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起11前端均匀设有两个凹槽12。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下边梁装配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