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位三通通气阀、 氧气混合装置、呼吸机,所述氧气混合装置连接有氧气瓶,所述二位三通通气 阀的总端与所述氧气混合装置连接,所述二位三通通气阀的另外两个端分别与 中心供气、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二位三通通气阀的总端还连接有压力控制器, 所述呼吸机上设置有与病人鼻或嘴连接的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上设置 有自动减压装置,所述自动减压装置包括与所述气管连接的泄压管、设置在所 述泄压管端头的盖帽、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泄压管内并与所述泄压管相适配的密 封板,所述盖帽与所述密封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泄压管位于所述盖帽和密封 板之间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孔,所述泄压管靠近所述气孔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动报 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气管的外壁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橡胶层、设置在所述橡胶层内并 与所述橡胶层呈复合连接的加固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气动报警装置为口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固网层由经线和纬线编制而成,所述经线包括第一聚氨酯线和第一尼龙线, 所述第一聚氨酯线与第一尼龙线交替布置,所述纬线包括第二聚氨酯线和第二 尼龙线,所述第二聚氨酯线与第二尼龙线交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聚氨酯线和第一尼龙线的直径为0.18mm,所述第二聚氨酯线和第二尼龙 线的直径为0.19mm。
1.一种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位三通通气阀、 氧气混合装置、呼吸机,所述氧气混合装置连接有氧气瓶,所述二位三通通气 阀的总端与所述氧气混合装置连接,所述二位三通通气阀的另外两个端分别与 中心供气、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二位三通通气阀的总端还连接有压力控制器, 所述呼吸机上设置有与病人鼻或嘴连接的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上设置 有自动减压装置,所述自动减压装置包括与所述气管连接的泄压管、设置在所 述泄压管端头的盖帽、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泄压管内并与所述泄压管相适配的密 封板,所述盖帽与所述密封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泄压管位于所述盖帽和密封 板之间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孔,所述泄压管靠近所述气孔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动报 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气管的外壁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橡胶层、设置在所述橡胶层内并 与所述橡胶层呈复合连接的加固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气动报警装置为口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固网层由经线和纬线编制而成,所述经线包括第一聚氨酯线和第一尼龙线, 所述第一聚氨酯线与第一尼龙线交替布置,所述纬线包括第二聚氨酯线和第二 尼龙线,所述第二聚氨酯线与第二尼龙线交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聚氨酯线和第一尼龙线的直径为0.18mm,所述第二聚氨酯线和第二尼龙 线的直径为0.19mm。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0720072330.7公开了一种用于病人供气的自动切换装置,属医 疗器械技术领域。一个空气与氧气混合装置,其一个输入端与氧气瓶输出端相 接,另一个输入端与压力控制器控制的二位三通通气阀的总端相接,其两个转 接端分别与中心供气输出端和空气压缩机输出端相接;空气与氧气混合装置输 出端接呼吸机输入端,呼吸机输出端接病人鼻或嘴。所述的压力控制器是当中 央供气压低时选通阀与空气压缩机相通。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中心供 气在不能正常供气时,即低于正常供气,压力控制器会自动切换至与空气压缩 机相通,确保呼吸机能不间断的连续工作,解除病人和医生的后顾之忧,为大 范围使用中心供气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该实用新型中的呼吸机的输出端的压 强过大时会让病人受伤,因此使用起来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的救护车供 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护车供氧 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位三通通气阀、氧气混合装置、呼吸机, 所述氧气混合装置连接有氧气瓶,所述二位三通通气阀的总端与所述氧气混合 装置连接,所述二位三通通气阀的另外两个端分别与中心供气、空气压缩机连 接,所述二位三通通气阀的总端还连接有压力控制器,所述呼吸机上设置有与 病人鼻或嘴连接的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上设置有自动减压装置,所述 自动减压装置包括与所述气管连接的泄压管、设置在所述泄压管端头的盖帽、 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泄压管内并与所述泄压管相适配的密封板,所述盖帽与所述 密封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泄压管位于所述盖帽和密封板之间的外壁上设置有 气孔,所述泄压管靠近所述气孔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动报警装置。
优选地,上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中所述气管的外壁设置 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橡胶层、设置在所述橡胶层内并与所述橡胶层呈复 合连接的加固网层。
优选地,上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中所述气动报警装置为 口哨。
优选地,上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中所述加固网层由经线 和纬线编制而成,所述经线包括第一聚氨酯线和第一尼龙线,所述第一聚氨酯 线与第一尼龙线交替布置,所述纬线包括第二聚氨酯线和第二尼龙线,所述第 二聚氨酯线与第二尼龙线交替布置。
优选地,上述的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聚氨酯线和 第一尼龙线的直径为0.18mm,所述第二聚氨酯线和第二尼龙线的直径为 0.19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当气管内的压强过大时,气体会推动 密封板朝向盖帽移动,然后从气孔流出,起到自动减压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 型使用起来安全可靠;气体从气孔流出时,气动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声音提醒 用户,这样设计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动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气管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加固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以使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2、3、4所示,一种救护车供氧汇流切换装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 的二位三通通气阀1、氧气混合装置2、呼吸机3,氧气混合装置2连接有氧气 瓶4,二位三通通气阀1的总端与氧气混合装置2连接,二位三通通气阀1的另 外两个端分别与中心供气5、空气压缩机6连接,二位三通通气阀1的总端还连 接有压力控制器7,呼吸机3上设置有与病人鼻或嘴连接的气管8,气管8上设 置有自动减压装置9,自动减压装置9包括与气管8连接的泄压管91、设置在 泄压管91端头的盖帽92、可滑动设置在泄压管91内并与泄压管91相适配的密 封板93,盖帽92与密封板93通过弹簧94连接,泄压管91位于盖帽92和密封 板93之间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孔95,泄压管91靠近气孔95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动 报警装置96。其中气动报警装置96为口哨。
使用过程中,当气管8内的压强过大时,气体会推动密封板93朝向盖帽92 移动,然后从气孔95流出,起到自动减压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安 全可靠;气体从气孔流95出时,气动报警装置96会发出报警声音提醒用户。
其中气管8的外壁设置有保护层81,保护层81对气管8起到保护的作用。 保护层81包括橡胶层82、设置在橡胶层82内并与橡胶层82呈复合连接的加固 网层83,这样设计使得保护层81更加结实。
其中加固网层83由经线84和纬线85编制而成,经线84包括第一聚氨酯 线86和第一尼龙线87,第一聚氨酯线86与第一尼龙线87交替布置,纬线85 包括第二聚氨酯线88和第二尼龙线89,第二聚氨酯线88与第二尼龙线89交替 布置。
其中第一聚氨酯线86和第一尼龙线87的直径为0.18mm,第二聚氨酯线88 和第二尼龙线89的直径为0.19mm。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 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 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