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逆流式冷凝器 | ||
专利名称(英文): | A counter flow type condenser | ||
专利号: | CN201620132801.8 | 申请时间: | 20160222 |
公开号: | CN205403261U | 公开时间: | 20160727 |
申请人: | 文磊 | ||
申请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荆中路54号 | ||
发明人: | 文磊 | ||
分类号: | F25B39/04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机构: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曾晓芒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冷凝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逆流式冷凝器,包括左右集流管,两者之间通过微孔扁管连通,左右集流管内靠近顶部位置均设有隔板,其中左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出口,在其隔板下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进口,所述逆流式冷凝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右集流管一侧的干燥瓶,所述干燥瓶内置有导管,所述右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与所述导管顶部连通,所述右集流管的底部与所述干燥瓶底部连通,所述干燥瓶底部还安装有用于过滤制冷剂的过滤组件,所述导管底部靠近所述过滤组件顶端。本冷凝器可以避免底部积油的情况,提高制冷剂循环中压缩机油的循环率,可减少压缩机的出厂注油量。另外,干燥瓶内置导管,可以减少独立导管工艺;干燥瓶与右集流管仅两点焊接,提高了焊接合格率。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automobile condenser technical field, provides a counterflow condenser, includes a left and a right manifold, between the two flat tube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capillary, the left and right collecting tubes are provided with baffle to the top position, wherein the left manifold in its baffl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enser outlet port position, the lower position of the partition is communicated with a condenser, the condenser also includes states the adverse current type is located in the right manifold on one side of the drying bottle, with built-in conduit the drying bottle, the right manifold in its baffl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top of the with said conduit, the right manifold at the bottom of th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with the drying, the drying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is also used for filtering filter assembly of the refrigerant, the bottom of the conduit close to the top end of the of the filter assembly. The condenser can be avoided the situation of the oil at the bottom of the, improve the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in the compressed oil circulation rate, the factory of the compressor the oil filling amount can be reduced. In addition, with built-in duct in drying bottle, can reduce the independent conduit process; drying bottle and the right manifold only two point welding, the welding qualification rate is improved. |
1.一种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均堵住的左集流管、右集流管,两者之间通过微孔扁管连通,左右集流管内靠近顶部位置均设有隔板,其中左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出口,在其隔板下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进口,所述逆流式冷凝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右集流管一侧的干燥瓶,所述干燥瓶内置有导管,所述导管顶端堵住,所述右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与所述导管顶部连通,所述右集流管的底部与所述干燥瓶底部连通,所述干燥瓶底部还安装有用于过滤制冷剂的过滤组件,所述导管底部靠近所述过滤组件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瓶底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堵住,所述堵头上还套有堵头密封圈,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堵头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盖和下盖,上下盖之间设有滤网密封圈,所述下盖下方还连接有支柱,所述上盖和下盖上均开有滤网通孔,所述上盖底面和下盖顶面还设置有片状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两块片状过滤网之间还放置有干燥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圆盖、下圆环以及将上圆盖下圆环连接为一体的支撑件,所述上圆盖、下圆环、支撑件注塑成型,所述上圆盖顶部开有通孔,所述上圆盖、下圆环之间还安装有一圈网格滤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盖、下圆环外部均套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过滤组件上方还放置有干燥剂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十字板,所述十字板的中轴穿过所述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板穿过所述上圆盖,所述十字板由两块垂直的板材组成,每块板材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圆盖、下圆环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向上伸出一圆环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相邻微孔扁管之间还设有翅片。
1.一种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均堵住的左集流管、右集流管,两者之间通过微孔扁管连通,左右集流管内靠近顶部位置均设有隔板,其中左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出口,在其隔板下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进口,所述逆流式冷凝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右集流管一侧的干燥瓶,所述干燥瓶内置有导管,所述导管顶端堵住,所述右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与所述导管顶部连通,所述右集流管的底部与所述干燥瓶底部连通,所述干燥瓶底部还安装有用于过滤制冷剂的过滤组件,所述导管底部靠近所述过滤组件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瓶底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堵住,所述堵头上还套有堵头密封圈,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堵头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盖和下盖,上下盖之间设有滤网密封圈,所述下盖下方还连接有支柱,所述上盖和下盖上均开有滤网通孔,所述上盖底面和下盖顶面还设置有片状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两块片状过滤网之间还放置有干燥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圆盖、下圆环以及将上圆盖下圆环连接为一体的支撑件,所述上圆盖、下圆环、支撑件注塑成型,所述上圆盖顶部开有通孔,所述上圆盖、下圆环之间还安装有一圈网格滤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盖、下圆环外部均套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过滤组件上方还放置有干燥剂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十字板,所述十字板的中轴穿过所述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板穿过所述上圆盖,所述十字板由两块垂直的板材组成,每块板材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圆盖、下圆环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向上伸出一圆环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相邻微孔扁管之间还设有翅片。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冷凝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流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凝器是正流式,即上进下出式。带涡轮增压的汽车还有一个中冷器,空冷式中冷器一般布置在冷凝器前下方,即冷凝器最冷的区域,经过中冷器后的热空气不仅不能对冷凝器最冷区域冷却,反而还会对其中流过的制冷剂加热。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市场还有一种逆流式冷凝器,即下进上出式,但其内部结构使得制冷剂中所含的压缩机油无法顺利流出冷凝器,特别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压缩机油在气态制冷剂中的溶解度下降,与制冷剂分离出来,积累在冷凝器底部,造成压缩机缺油,很大程度上会缩短压缩机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式冷凝器,旨在解决现有逆流式冷凝器中的压缩机油不易顺利流出冷凝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逆流式冷凝器包括两端均堵住的左右集流管,两者之间通过微孔扁管连通,所述左右集流管内靠近顶部位置均设有隔板,其中左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出口,在其隔板下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进口,所述逆流式冷凝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右集流管一侧的干燥瓶,所述干燥瓶内置有导管,所述导管顶端堵住,所述右集流管在其隔板上方位置与所述导管顶部连通,所述右集流管的底部与所述干燥瓶底部连通,所述干燥瓶底部还安装有用于过滤制冷剂的过滤组件,所述导管底部靠近所述过滤组件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瓶底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堵住,所述堵头上还套有堵头密封圈,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堵头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盖和下盖,上下盖之间设有滤网密封圈,所述下盖下方还连接有支柱,所述上盖和下盖上均开有滤网通孔,所述上盖底面和下盖顶面还设置有片状过滤网。
进一步的,两块片状过滤网之间还放置有干燥剂。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圆盖、下圆环以及将上圆盖下圆环连接为一体的支撑件,所述上圆盖、下圆环、支撑件注塑成型,所述上圆盖顶部开有通孔,所述上圆盖、下圆环之间还安装有一圈网格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上圆盖、下圆环外部均套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过滤组件上方还放置有干燥剂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十字板,所述十字板的中轴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板穿过所述上圆盖,所述十字板由两块垂直的板材组成,每块板材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圆盖、下圆环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向上伸出一圆环结构。
进一步的,相邻微孔扁管之间还设有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左右集流管内靠近顶部位置设置隔板,冷凝器进口位于出口下方,并通过隔板隔开,制冷剂进入左集流管后,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最终汇集至右集流管底部并流入干燥瓶底部,然后通过过滤组件过滤后,从干燥瓶导管的底部压入,进入到右集流管顶部,最后通过冷凝器上部分的微孔扁管流至左集流管,最终从冷凝器出口流出;含有压缩机油的制冷剂流入干燥瓶底部之后,即使油和制冷剂分离,也可以很容易通过导管压至右集流管的顶部,极大避免了冷凝器底部积油的情况,提高制冷剂循环中压缩机油的循环率,可减少压缩机的出厂注油量,系统中的制冷剂溶解的油含量减少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相对提高,减少了整车燃油消耗,节能减排。另外,干燥瓶与右集流管仅两点焊接,提高了焊接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逆流式冷凝器的一种结构图;
图2是干燥瓶的俯视图;
图3是过滤组件位于干燥瓶底部的一种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过滤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逆流式冷凝器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6是过滤组件位于干燥瓶底部的另一种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过滤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逆流式冷凝器包括两端均堵住的左集流管1、右集流管2,两者之间通过微孔扁管3连通,所述左右集流管内靠近顶部位置均设有隔板4,其中左集流管1在其隔板上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出口11,在其隔板下方位置连通有冷凝器进口12,所述逆流式冷凝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右集流管一侧的干燥瓶5,所述干燥瓶5内置有导管6,所述导管6顶端堵住,所述右集流管2在其隔板上方位置与所述导管6顶部连通,所述右集流管2的底部与所述干燥瓶5底部连通,所述干燥瓶5底部还安装有用于过滤制冷剂的过滤组件7,所述导管6底部靠近所述过滤组件7顶端。另外,相邻微孔扁管3之间还设有翅片,以提高散热效果。
含有压缩机油的制冷剂从冷凝器进口注入左集流管,制冷剂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最终汇集至右集流管的底部,然后流入干燥瓶底部。制冷剂进入干燥瓶后,根据重力作用,其中气态制冷剂上升,而液态制冷剂和压缩机油位于干燥瓶最底端。通过压力作用,制冷剂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处理后,从导管底部向上挤压,直至进入右集流管顶部,最后通过冷凝器上部分的微孔扁管流至左集流管,最终从冷凝器出口流出。这里所述过滤组件起到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颗粒的作用。
现有的逆流式冷凝器,进口在集流管最下方,出口在集流管最上方,由于制冷剂向上挤压流经路径过长,使得压缩机油很容易沉积至冷凝器底部。而本实施例中,含有压缩机油的制冷剂流入干燥瓶底部之后,即使压缩机油分离出来,流入干燥瓶底部后,通过导管很容易将制冷剂挤压至右集流管的顶部,极大避免了冷凝器底部积油的情况,提高了制冷剂循环中压缩机油的循环率,可减少压缩机的出厂注油量。由于系统中的制冷剂溶解的油含量减少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相对提高(单位流量制冷剂中制冷剂成分量更多,压缩机油更少,压缩机油不发生热交换),减少了整车燃油消耗,节能减排。
另外,干燥瓶内置导管,而且导管与干燥瓶一体结构,无需单独设置导管,减少了导管工艺。此外,干燥瓶与右集流管仅存在两点焊接,提高了焊接合格率。具体的,右集流管底部为制冷剂出口,顶部为制冷剂入口,这两个位置与干燥瓶焊接,右集流管底部的制冷剂可以通过制冷剂出口流入干燥瓶,然后根据压力作用,过滤后从导管底部向上挤压,流入右集流管顶部,右集流管内设置有隔板,使得制冷剂不会向下回流至底部。
图示中,为了方便拆装过滤组件7,优选的,所述干燥瓶5底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8堵住,所述堵头上还套有堵头密封圈81,所述过滤组件7位于所述堵头8上方。所述堵头密封圈81可以防止制冷剂从堵头边缘流出。
作为所述过滤组件的一种可实现结构,如图3、图4所示,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盖701和下盖702,上下盖之间设有滤网密封圈703,所述下盖下方还连接有支柱704,所述支柱704用于放置下盖直接接触到堵头8,右集流管底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至所述下盖的下方,所述上盖和下盖上均开有滤网通孔705,所述上盖顶面和下盖底面还设置有片状过滤网706。优选的,两块片状过滤网之间还放置有干燥剂707,这里干燥剂707与过滤组件7组合为一体。工作时,制冷剂从下盖上的滤网通孔流入,经过下盖上的片状过滤网过滤,进入过滤组件内部,然后经过干燥剂干燥吸除其中的水分,再经过上盖上的片状过滤网过滤,二次过滤后从上方的滤网通孔流出,当液位高于所述导管6的最底端,然后通过压力作用,将制冷剂从导管挤压至右集流管顶部,最后通过上部分的微孔扁管流至左集流管,从冷凝器出口流出。
作为所述过滤组件的另一种可实现结构,如图5-7所示,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上圆盖711、下圆环712以及将上圆盖下圆环连接固定为一体的支撑件713,三者注塑成型。所述上圆盖711顶部开有通孔714,所述上圆盖下圆环之间还有一圈网格滤网715。所述网格滤网715可采用圆环结构。所述上圆盖下圆环外部均套装有橡胶密封圈716,所述过滤组件7上方还放置有干燥剂袋717。这里干燥剂袋与过滤组件采用分体结构。本结构中,上圆盖下圆环中间有一段距离,网格滤网布置在上圆盖下圆环之间,且右集流管底部的制冷剂出口同样位于所述上圆盖下圆环之间,这样制冷剂可以通过网格滤网过滤后进入内部,然后从上圆盖的通孔流出。同样制冷剂液位高于所述导管的最底端,然后通过压力作用,将制冷剂从导管挤压至右集流管顶部,最后通过上部分的微孔扁管流至左集流管,从冷凝器出口流出。
本结构中,支撑件可以采用各种可实现的形式,比如可以采用几根小圆柱固定在上圆盖下圆环的边缘位置,使得上圆盖下圆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图示所述结构,所述支撑件为十字板,所述十字板的中轴穿过所述通孔。十字板结构可以将制冷剂均分,制冷剂可以均匀从通孔流出。另外,所述十字板穿过所述上圆盖,所述十字板由两块垂直的板材组成,每块板材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圆盖的直径,且所述通孔向上伸出一圆环结构718。
上述两种结构的过滤组件与干燥瓶内壁之间密封,可以将制冷剂中的杂质颗粒完全过滤,而且过滤组件拆装方便,冷凝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定期清理或更换过滤组件即可,不需要更换整个干燥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