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箍带(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620129239.3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5387967U
  • 申请日期:20160219
  • 公开日期:20160720
专利名称: 一种箍带
专利名称(英文): A kind of clamping strap
专利号: CN201620129239.3 申请时间: 20160219
公开号: CN205387967U 公开时间: 20160720
申请人: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23号
发明人: 黄叶明; 王华; 王少黎; 倪良春; 曹西朴
分类号: F01N13/18 主分类号: F01N13/18
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代理人: 梁美珠; 金凯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箍带,包括相适应且可拆卸相连的上箍带和下箍带;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将催化消声器可拆卸安装在客车车身骨架上,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催化消声器相对客车车身骨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具有结构强度高、装配灵活性高等特点。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kind of clamping strap, which is composed and detachable and on band beltlowerband belt connected; the states the band belton band belt comprises a semi-circular arc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main body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p on the two upper tether connecting part; the with states the lowerband comprises a semi-circular arc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band, of the ban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main body with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trap under the under the two ends of the clamping strap mounting structure. By the above-mentioned technical scheme,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prior art, can combine the catalytic muffler can be detachably arranged on the frame of a coach body, and to the catalytic muffl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relative to the frame of a coach body of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mounting, with a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mounting flexibility, and the like.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适应且可拆卸相连的上箍带和下箍带;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

1.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适应且可拆卸相连的上箍带和下箍带;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箍带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箍带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安装结构包括L型的安装托架和连接在安装托架与下箍带主体之间的加强筋;所述安装托架包括托架安装部和连接在托架安装部一端上方的托架加强部;所述托架安装部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所述加强筋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托架安装部的上方,加强筋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下箍带主体的外侧壁上。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适应且可拆卸相连的上箍带和下箍带;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
原文:

1.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适应且可拆卸相连的上箍带和下箍带;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箍带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箍带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安装结构包括L型的安装托架和连接在安装托架与下箍带主体之间的加强筋;所述安装托架包括托架安装部和连接在托架安装部一端上方的托架加强部;所述托架安装部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所述加强筋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托架安装部的上方,加强筋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下箍带主体的外侧壁上。

翻译:
一种箍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箍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客车催化消声器通常采用抱箍来固定在客车车身骨架上,先采用抱箍包裹在催化消声器的外周,然后再将抱箍的底部焊接在车身骨架上。这种固定安装方式存在结构强度低、装配灵活性低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箍带,该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将催化消声器可拆卸安装在客车车身骨架上,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催化消声器相对客车车身骨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具有结构强度高、装配灵活性高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箍带,包括相适应且可拆卸相连的上箍带和下箍带;所述上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所述下箍带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

所述上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箍带连接孔。

所述下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箍带连接孔。

所述箍带安装结构包括L型的安装托架和连接在安装托架与下箍带主体之间的加强筋;所述安装托架包括托架安装部和连接在托架安装部一端上方的托架加强部;所述托架安装部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所述加强筋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托架安装部的上方,加强筋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下箍带主体的外侧壁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将催化消声器可拆卸安装在客车车身骨架上,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催化消声器相对客车车身骨架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具有结构强度高、装配灵活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箍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箍带的主视图;

图4是下箍带的俯视图;

图5是下箍带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

1、车身骨架,2、焊接支架,21、第一腰形孔,3、悬置软垫,4、下箍带,41、下箍带主体,42、安装托架,43、加强筋,44、第三腰形孔,45、下箍带连接部,46、第二箍带连接孔,5、上箍带,51、上箍带主体,52、上箍带连接部,53、第一箍带连接孔,6、催化消声器,7、尾气加热器,8、尾气管,9、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箍带,包括相适应且可拆卸相连的上箍带5和下箍带4,所述上箍带5和下箍带4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所述上箍带5包括半圆弧状的上箍带主体51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箍带主体51两端的两个上箍带连接部52。所述上箍带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箍带连接孔53。

如图3-图5所示,所述下箍带4包括半圆弧状的下箍带主体41、分别设置在下箍带主体42两端的两个下箍带连接部45以及对称设置在下箍带主体41两端下方的箍带安装结构。所述下箍带连接部45上开设有第二箍带连接孔46。所述箍带安装结构包括L型的安装托架42和连接在安装托架42与下箍带主体41之间的加强筋43。所述安装托架42包括托架安装部和连接在托架安装部一端上方的托架加强部。所述托架安装部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44。所述加强筋4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托架安装部的上方,加强筋43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下箍带主体41的外侧壁上。所述托架安装部,用于将整个下箍带安装在所述悬置软垫上。所述托架加强部,用于增加安装托架的结构强度,保证下箍带与悬置软垫连接的牢固度与稳定性。所述加强筋,用于进一步增加安装托架的结构强度,保证下箍带与悬置软垫连接的牢固度与稳定性。所述第三腰形孔,用于悬置软垫上的第一螺栓穿过,以将悬置软垫和下箍带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三腰形孔,能够对下箍带相对于悬置软垫或者相对于车身骨架的位置进行前后方向上的调节,增加催化消声器的装配灵活性,消除焊接误差,提高装配效率。

所述上箍带和所述下箍带配合使用。所述上箍带主体和下箍带主体能够匹配成一个整圆。所述第一箍带连接孔和第二箍带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将上箍带和下箍带可拆卸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具体装配过程中,先将下箍带通过安装托架连接在悬置软垫上,再将催化消声器放置在下箍带的上方,然后将上箍带放置在催化消声器的上方,使第一箍带连接孔和第二箍带连接孔对齐,最后,采用螺栓将上箍带和下箍带连接在一起,并且保证上箍带主体的内壁和下箍带主体的内壁分别与所述催化消声器的外壁紧密配合。

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在该图所示的结构中,包括依次相连的催化消声器6、尾气加热器7和尾气管8。所述催化消声器6的右端通过第一抱箍与所述尾气加热器7的左端相连,所述尾气加热器7的右端通过卡箍9与所述尾气管8的左端相连。所述催化消声器先通过安装结构连接在车身骨架1上,然后再采用第一抱箍将尾气加热器连接到催化消声器上,最后,再采用卡箍,将尾气管连接到尾气加热器上,从而将整个尾气加热后处理系统都牢稳地固定在车身骨架1上。

所述催化消声器6通过安装结构连接在车身骨架1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焊接在车身骨架上的焊接支架2、可拆卸连接在焊接支架2上的悬置软垫3、可拆卸连接在悬置软垫3上的下箍带4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箍带4上的上箍带5。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在催化消声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对上箍带与下箍带,用于将催化消声器的左右两端连接在车身骨架上,而每一对上箍带与下箍带又对应着前后两个悬置软垫及焊接支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