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缓冲块和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The buffer block and vehicle | ||
专利号: | CN201420802578.4 | 申请时间: | 20141217 |
公开号: | CN204344797U | 公开时间: | 20150520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 ||
发明人: | 权哲赫; 陈卫琳; 阚文娟 | ||
分类号: | F16F15/08; B60G13/04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 陈庆超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块和车辆,缓冲块包括弹性的缓冲主体(2),所述缓冲主体(2)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刚度调节槽(21)。因此,通过在缓冲主体(2)的侧面上设置刚度调节槽(21),使得该刚度调节槽(21)对应的部分缓冲主体(2)的刚度较低,因此能够在进行缓冲工作中实现缓冲主体(2)的刚度可变性,即能够分段缓冲冲击力。从而当车辆行驶在陡峭的路面上时,轮胎上跳使得弹性元件接触缓冲块,对车辆进行分段缓冲和限位,使得车身撞击感削减,进而提升车内驾乘人员舒适感。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ffer block and the vehicle, the buffer block comprises an elastic buffer body (2), the buffer body (2) is formed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adjusting groove rigidity (21). Therefore, through the buffer body (2) is provided with a rigidity on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adjusting groove (21), so that the rigidity adjustment groove (21) corresponding to the part of the buffer body (2) of low rigidity, the buffer can buffer in the work of the main body (2) rigidity can be modified, that is, buffer impact force that can segment. Thus when the vehicle running on a steep road, tire contact with the elastic element on the buffer block, the vehicle for segmentation buffer and limit, the vehicle body impact are reduced, thereby improving comfort of vehicle drivers. |
1.一种缓冲块,包括弹性的缓冲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 体(2)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刚度调节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为 方形,所述刚度调节槽(21)对称地形成于该缓冲主体(2)的侧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为 圆柱形,所述刚度调节槽(21)形成为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在 高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刚度调节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槽(21) 处对应的所述缓冲主体(2)的宽度与所述缓冲主体(2)总宽度之比为1/5~ 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的 一端连接有缓冲块骨架(1)。
7.一种车辆,包括钢板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 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块,该缓冲块连接到该车辆的车架(3) 上,并且与所述钢板弹簧(4)的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4)上安 装有缓冲冲击板(41),所述缓冲块与该缓冲冲击板(41)的位置相对应。
1.一种缓冲块,包括弹性的缓冲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 体(2)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刚度调节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为 方形,所述刚度调节槽(21)对称地形成于该缓冲主体(2)的侧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为 圆柱形,所述刚度调节槽(21)形成为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在 高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刚度调节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槽(21) 处对应的所述缓冲主体(2)的宽度与所述缓冲主体(2)总宽度之比为1/5~ 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主体(2)的 一端连接有缓冲块骨架(1)。
7.一种车辆,包括钢板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 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块,该缓冲块连接到该车辆的车架(3) 上,并且与所述钢板弹簧(4)的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4)上安 装有缓冲冲击板(41),所述缓冲块与该缓冲冲击板(41)的位置相对应。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缓冲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缓冲块和使用该缓 冲块的车辆。
背景技术
缓冲块在车辆上应用广泛,然而现有的缓冲块的结构设计往往只单一的 满足了缓冲块的限位功能,没有将缓冲块的缓冲性能发挥到极致,如此,当 车辆行驶在陡峭的路面上时,轮胎上跳使得弹性元件接触缓冲块,弹性元件 通过缓冲块将冲击力瞬间整体传送至车身,以至车身受到强烈的冲击,缓冲 效果差而导致车内驾乘人员舒适感降低。因此,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满足缓冲 块的限位功能,还能将其缓冲性能提高到最佳的缓冲块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块,该缓冲块在满足限位功能的 同时能够分段缓冲冲击力以提升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缓冲块,以提升驾乘人员舒适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缓冲块,包括弹 性的缓冲主体,所述缓冲主体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刚度调节槽。
优选地,所述缓冲主体为方形,所述刚度调节槽对称地形成于该缓冲主 体的侧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缓冲主体为圆柱形,所述刚度调节槽形成为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缓冲主体在高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刚度调节槽。
优选地,所述刚度调节槽处对应的所述缓冲主体的宽度与所述缓冲主体 总宽度之比范围为1/5~2/5。
优选地,所述缓冲主体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块骨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钢板弹簧,所述车辆 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块,该缓冲块连接到该车辆的车架上,并且与所 述钢板弹簧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钢板弹簧上安装有缓冲冲击板,所述缓冲块与该缓冲冲击 板的位置相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缓冲主体的侧面 上设置刚度调节槽,使得该刚度调节槽对应的部分缓冲主体的刚度较低,因 此能够在进行缓冲工作中实现缓冲主体的刚度可变性,即能够分段缓冲冲击 力。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刚度的缓冲块在车轮上跳初期,刚度调 节槽对应的缓冲主体可首先利用缓冲块的弹性压缩以降低对车身的冲击,在 车轮上跳后期,即刚度调节槽的部分缓冲主体被压缩到极限时,则使得缓冲 主体整体形成受力结构而刚度增强,利用该增强的缓冲块刚度,能够有效保 证车辆的限位作用。因此,通过缓冲块的分段缓冲,车辆能够在路面颠簸的 路况下实现舒缓缓冲,令驾乘人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依旧感受到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缓冲块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冲块骨架 2缓冲主体
21刚度调节槽 3车架
4钢板弹簧 41缓冲冲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 高度方向”是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块用于安装到车架上以缓冲下方钢板 弹簧向上的冲击的布置方式为基准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 图面方向。如“内、外”是针对附图的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而言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块,使用该缓冲块的车辆。 其中,缓冲块包括弹性的缓冲主体2,例如由橡胶材料形成,其中车辆行驶 经过颠簸路面时车轮上、下跳动,在车轮上跳初期,缓冲冲击板41与缓冲 主体2接触并压缩缓冲主体2,在路面陡峭的路况下对车辆进行缓冲时,若 缓冲主体2刚度不够,则不能使得车辆很好的限位;若缓冲主体2弹性不够, 则车轮上跳从而使车身受到强烈的冲击作用,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所述缓冲主体2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刚度调节槽21,这样,在刚度调节槽21 的作用下,设置刚度调节槽21的部分刚度较弱能够首先被压缩,即,缓冲 主体2可首先压缩直至刚度调节槽21的侧槽壁几近接触的极限状态;在车 轮上跳后期,刚度调节槽21达到压缩极限状态,此时,缓冲主体2的各部 分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主体,即缓冲主体2的刚度达到最大。即,缓冲主体 2在缓冲冲击的过程中具有可变刚度,从而实现缓冲主体2对冲击的分段缓 冲,对车架3的限位作用更好。
优选地,刚度调节槽21的环形槽槽深一致,以便于稳定地实现车辆的 缓冲操作,其中刚度调节槽21还可以根据具体车辆压力分布的特殊性,形 成深浅不一的刚度调节槽21的环形槽,对于此类变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侧面”是相对于缓冲主体2的受 力方向而言的,即该受力方向为缓冲主体2的轴向,因此,沿受力方向布置 的为端面,围绕该受力方向布置的为侧面。例如缓冲主体2通过端面连接到 对应部件上以缓冲沿轴向的冲击力,侧面则为沿缓冲主体2的周向布置。另 外,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缓冲主体2的具体形 状和操作方式等,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 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缓冲主体2在高度方向 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刚度调节槽21,使得在车轮上跳初期带动缓冲冲击板41 与缓冲主体2接触并压缩缓冲主体2时,缓冲主体2的弹性作用发挥至最佳 状态,并且,如此开设的刚度调节槽21结构可将缓冲主体2受到快速挤压 时形成的热量快速散出,使得缓冲主体2不易因骤热而变形,不仅保障车辆 的缓冲效果且延长缓冲主体2的使用寿命。另外,车辆可设置有多个缓冲块, 以增强对钢板弹簧的缓冲作用。
另外,作为一种实施例,缓冲主体2可为圆柱形,则刚度调节槽21形 成为沿周向布置的环形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缓冲主体2的形状还可以为正 方体和/或长方体,则刚度调节槽21可以对称地形成于该缓冲主体2的相对 的侧表面上,对于这些变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刚度调节槽21对应处 的缓冲主体2的宽度与缓冲主体2总宽度之比应控制为1/5~2/5,这样,缓 冲主体2可以更好地实现由弹性到刚性的过渡,增加缓冲主体2对车架3缓 冲的稳定性。其中此处所说的缓冲主体2的总宽度为与刚度调节槽21的两 侧端面对应的缓冲主体2最大的宽度。
为了稳定安装该缓冲主体2,如图1所示,缓冲主体2的一端通过硫化 固定连接有缓冲块骨架1,该缓冲块骨架1可以为钢板材料,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中,包括钢板弹簧4,为了缓冲该钢板弹簧4 的冲击,该缓冲块连接到该车辆的车架3上,并与钢板弹簧4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缓冲主体2能够实现稳定且最佳的缓冲效 果,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缓冲块通过缓冲块骨架1对称安装于车架3 的两侧,以便于稳定地实现缓冲操作,此安装方式可为螺栓连接,也可以为 焊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具体地,缓冲块与车辆的钢板弹簧4的位 置相对应,使得车轮在上跳时,缓冲主体2准确地与钢板弹簧4接触并挤压, 以此进行缓冲操作。
更进一步地,在钢板弹簧4上安装有缓冲冲击板41,所述缓冲块与该缓 冲冲击板41的位置相对应,使得缓冲效用更强。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车况允许的情况下,缓冲主体2还可以连接到缓冲冲击板41上与车架3 对应位置,对车辆进行缓冲,对于此类变形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中。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缓冲块,通过设置刚度调节槽21,使得 其结构刚度具有可变性,即对车辆进行分段缓冲,这样,使得车辆行驶在颠 簸路况下时,不仅缓冲效果好而且可快速实现限位,该缓冲块的设计不仅构 思巧妙、结构独特,并且不易变形,加之车辆的配备适用范围广,故此具有 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 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