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汽车顶盖和汽车 | ||
专利名称(英文): | Automobile top cover and automobile | ||
专利号: | CN201620116382.9 | 申请时间: | 20160205 |
公开号: | CN205345059U | 公开时间: | 20160629 |
申请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时骏北街1号院4栋 | ||
发明人: | 陆群; 张玺 | ||
分类号: | B62D25/06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机构: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孙清然; 王琦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和采用该汽车顶盖的汽车,包括:顶盖主体;第一边梁,所述第一边梁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的第一侧边;第二边梁,所述第二边梁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的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而设。本实用新型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在满足轻量化的同时,既保证汽车顶盖的足够强度,又能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top cover and the top cover of the motor vehicle vehicle, including : a top cover of the main body; the edge beam 1st, the top cover is affixed to the edge beam of the 1st 1st side of the main body of; 2nd beam, the top cover is affixed to the edge beam of the 2nd 2nd side of the main body; wherein the side of the side edge of the 1st and the 2nd relative and set up. The utility model application is made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the reduction in weight, not only ensuring sufficient strength of the top cover for automobile,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waste of the material,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manufacturing difficulty,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
1.一种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主体(1); 第一边梁(2),所述第一边梁(2)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 第二边梁(3),所述第二边梁(3)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二侧边;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而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和所述第二边梁(3)呈槽状; 其中,所述第一边梁(2)的槽状开口(20)的开口方向(F1)和所述第二边梁(3)的 槽状开口(30)的开口方向(F2)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具有第一搭接缘(21),所述第一边梁(2)通过所述第一搭接缘(21) 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搭接缘(21)粘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边梁(3)具有第二搭接缘(31),所述第二边梁(3)通过所述第二搭接缘(31) 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二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搭接缘(31)粘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二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沿所述第一侧边向顶盖主体(1)外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22),所 述第一延伸部(22)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边梁(3)的第一风挡安装缘(23); 所述第二边梁(3)沿所述第二侧边向顶盖主体(1)外侧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2),所 述第二延伸部(32)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边梁(2)的第二风挡安装缘(33); 所述顶盖主体(1)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2)和第二延伸部(32)之间的一侧具有第三 风挡安装缘(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和所述第二边梁(3)与所述顶盖主体(1)的连接处具有覆盖连接拼 缝的涂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接为粘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盖。
1.一种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主体(1); 第一边梁(2),所述第一边梁(2)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 第二边梁(3),所述第二边梁(3)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二侧边;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而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和所述第二边梁(3)呈槽状; 其中,所述第一边梁(2)的槽状开口(20)的开口方向(F1)和所述第二边梁(3)的 槽状开口(30)的开口方向(F2)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具有第一搭接缘(21),所述第一边梁(2)通过所述第一搭接缘(21) 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搭接缘(21)粘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边梁(3)具有第二搭接缘(31),所述第二边梁(3)通过所述第二搭接缘(31) 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二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搭接缘(31)粘接于所述顶盖主体(1)的第二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沿所述第一侧边向顶盖主体(1)外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22),所 述第一延伸部(22)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边梁(3)的第一风挡安装缘(23); 所述第二边梁(3)沿所述第二侧边向顶盖主体(1)外侧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2),所 述第二延伸部(32)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边梁(2)的第二风挡安装缘(33); 所述顶盖主体(1)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2)和第二延伸部(32)之间的一侧具有第三 风挡安装缘(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梁(2)和所述第二边梁(3)与所述顶盖主体(1)的连接处具有覆盖连接拼 缝的涂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接为粘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盖。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顶盖和汽车。
背景技术
提高燃油效率,是目前汽车工业首要关注的问题。生产轻质的汽车零部件,可以帮助 车身整体减重,以提高车辆行驶里程。
汽车顶盖作为汽车车身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包括顶盖本体和侧边梁部分,制造面积 较大,对汽车整体重量的影响也较大。传统的汽车顶盖采用的是由钣金钢冲压制成的整体 结构。由于钣金钢材料本身的质量重,因此利用钣金钢生产汽车顶盖,很难实现汽车轻量 化目标。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具有质量小,强度高、刚性高,模具成本低、涂装工艺简 单、抗环境腐蚀性能强等优点,因此,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传统的钣金钢是最为有效 的轻量化手段之一。
但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全新材料,其力学特性、制造工艺等方面与钣金钢有 很大区别,因此,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不能直接沿用钣金钢的相关设计。当采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且采用量产工艺制造,来生产汽车顶盖时,前风挡区域在纤维下 料时会切掉很多边角料,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另外,侧边梁部分也通常会存在拔模难的 问题。
由此可见,现有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汽车顶盖的方案中,存在浪费材料、甚至拔 模难度大而导致的制造难度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顶盖和汽车,能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 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包括:
顶盖主体;
第一边梁,所述第一边梁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的第一侧边;
第二边梁,所述第二边梁附接于所述顶盖主体的第二侧边;其中,
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而设。
进一步,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呈槽状;
其中,所述第一边梁的槽状开口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边梁的槽状开口的开口方向相 交。
进一步,所述第一边梁具有第一搭接缘,所述第一边梁通过所述第一搭接缘附接于所 述顶盖主体的第一侧边。
进一步,所述第一搭接缘粘接于所述顶盖主体的第一侧边。
进一步,所述第二边梁具有第二搭接缘,所述第二边梁通过所述第二搭接缘附接于所 述顶盖主体的第二侧边。
进一步,所述第二搭接缘粘接于所述顶盖主体的第二侧边。
进一步,所述第一边梁沿所述第一侧边向顶盖主体外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 一延伸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边梁的第一风挡安装缘;
所述第二边梁沿所述第二侧边向顶盖主体外侧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 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边梁的第二风挡安装缘;
所述顶盖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一侧具有第三风挡安装缘。
进一步,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与所述顶盖主体的连接处具有覆盖连接拼缝的 涂料。
进一步,所述附接为粘接。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汽车,采用如上所述汽车顶盖。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汽车顶盖拆分为顶盖主体、第一边梁和第二 边梁三个部分,可以单独仅对顶盖主体进行独立拔模生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整体结 构式生产方法中,风挡区域在纤维下料时会切掉很多边角料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大幅度 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分别附接于顶盖主体两侧, 因此,可以有效确保汽车顶盖具有足够强度。另外,通过上述拆分设计,各分件独立实现 拔模,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拔模的难度,从而可以降低制造难度、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顶盖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顶盖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顶盖主体
11第三风挡安装缘
2第一边梁
20第一边梁的槽状开口
21第一搭接缘
22第一延伸部
23第一风挡安装缘
3第二边梁
30第二边梁的槽状开口
31第二搭接缘
32第二延伸部
33第二风挡安装缘
F1第一边梁的槽状开口方向
F2第一边梁的槽状开口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 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 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 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 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 “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 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 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汽车顶盖,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顶盖 的实施例包括:顶盖主体1;第一边梁2,第一边梁2附接(例如粘接)于顶盖主体1的 第一侧边;第二边梁3,第二边梁3附接(例如粘接)于顶盖主体1的第二侧边。其中, 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而设。
这里,通过对汽车顶盖拆分为三个分件即顶盖主体1、第一边梁2和第二边梁3,使 得生产时可以对这三个分件单独进行拔模。这样,在生产顶盖主体1时根据汽车顶盖成品 中该部分的面积进行下料即可,从而可以避免现有生产方案中纤维下料时需要在前风档区 域切掉很多边角所导致的材料浪费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边梁2和第二边梁3呈槽状时,槽状开口方向(如图3和图4 所示)基本等同于生产时的拔模方向,这样,当如图3所示,第一边梁2的槽状开口20 的开口方向F1和第二边梁3的槽状开口30的开口方向F2相交时,如果采用现有的碳纤 维复合材料生产汽车顶盖方案,将汽车顶盖作为整体进行拔模,就会由于第一边梁2和第 二边梁3的拔模方向不一致,而存在难以拔模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对汽车顶盖 拆分,三个分件各自独立拔模,则不需要第一边梁2和第二边梁3的拔模方向一致,因此, 此种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就不会存在拔模难以实现的问题,从而可以降低上述结构 汽车顶盖的生产难度,达到高效量化生产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单独成型的第一边梁2和第二边梁3分别附接于顶盖主体1的两侧 (如图2中车身的左右两侧),如此,可以确保三者连接为一体得到的汽车顶盖具有足够 强度,从而可以在节约材料、降低生产难度的同时,确保汽车顶盖的强度。
较佳地,如图3所示,上述边梁可以通过各自侧边的搭接缘附接于顶盖主体1上。具 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边梁2具有第一搭接缘21,第一边梁2通过第一搭接缘21附接 于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为了进一步清楚说明上述结构,图4给出了第一边梁2呈槽状 时的局部放大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顶盖主体1搭接附接在第一边梁2的第一搭接缘21 上。
如图3所示,第二边梁3与第一边梁2可以具有对称结构,因此,与第一边梁2类似, 第二边梁3也可以具有第二搭接缘31,第二边梁3通过第二搭接缘31附接于顶盖主体1 的第二侧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用于连接顶盖主体1的第一搭接缘21和第二搭接缘3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它们在边梁上的分布区域及面积大小,例如,其 位于边梁与顶盖主体1相邻的整个侧边上,也可以只在边梁与顶盖主体1相邻的部分侧边 上(如前、中、后部分区域)。较佳地,可以考虑在满足足够连接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 减少上述搭接缘的面积,以尽可能地减轻汽车顶盖重量以及减少材料开销。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搭接缘21和第二搭接缘31,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附接于顶盖主 体1两侧,即第一搭接缘21粘接于顶盖主体1的第一侧边;第二搭接缘31粘接于顶盖主 体1的第二侧边。
较佳地,如图2所示,第一边梁2沿所述第一侧边向顶盖主体1外侧延伸形成第一延 伸部22,第一延伸部22具有朝向第二边梁3的第一风挡安装缘23。第二边梁3沿第二侧 边向顶盖主体1外侧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32,第二延伸部32具有朝向第一边梁2的第二 风挡安装缘33。顶盖主体1位于第一延伸部22和第二延伸部32之间的一侧具有第三风挡 安装缘11。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风挡安装缘23、第二风挡安装缘33和第三风挡安装缘11,将围 成一空间用于安装风挡,顶盖主体1将在前风挡后边界位置截止,如此,可以避免材料浪 费,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
较佳地,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最终产品与整体结构的汽车顶盖在外观造型上相同,可 以在喷漆前在第一边梁2和第二边梁3与顶盖主体1的连接处涂抹腻子,即,在第一边梁 2和第二边梁3与顶盖主体1的连接处将具有覆盖连接拼缝的涂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边梁2和第二边梁3在生产时,可以通过增加 与边梁长度方向一致的铺层比例,使其有更高的结构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还提供一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结构实现的汽车顶盖。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汽车顶盖拆分为顶盖主体、第一边梁和第 二边梁三个部分,可以单独仅对顶盖主体进行独立拔模生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整体 结构式生产方法中,风挡区域在纤维下料时会切掉很多边角料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大幅 度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分别附接于顶盖主体两 侧,因此,可以有效确保汽车顶盖具有足够强度。另外,通过上述拆分设计,各分件独立 实现拔模,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拔模的难度,从而可以降低制造难度、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顶盖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在满足轻量化的同时, 既保证汽车顶盖的足够强度,又能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提高生产 效率。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 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 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