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刹车(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410687579.3

申请人:宁波悦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104477150A
  • 申请日期:20141125
  • 公开日期:20150401
专利名称: 一种汽车副刹车
专利名称(英文): Auxiliary automobile brake
专利号: CN201410687579.3 申请时间: 20141125
公开号: CN104477150A 公开时间: 20150401
申请人: 宁波悦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工业园美迪思路348号
发明人: 刘君
分类号: B60T7/06 主分类号: B60T7/06
代理机构: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代理人: 胡小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副刹车,其包括底座、踏板、踏板连杆和刹车线,所述踏板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踏板连杆转动地铰接在所述踏板的底部,所述踏板连杆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底座接触,所述刹车线的线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固定在所述踏板连杆上,所述刹车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主驾驶刹车上。本发明汽车副刹车,通过设置与底板接触的滚轮,大大提高了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踩踏深度的变大,受力也会逐渐变大,脚感好,避免踩踏过深而形成抱死,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摘要(英文):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xiliary automobile brake. The auxiliary automobile brake comprises a base, a pedal, a pedal connecting rod and a brake cable, wherein the pedal is hinged to the base in a rotary mode, the pedal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to the bottom of the pedal in a rotary mode, and a rolling wheel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edal connecting rod, and makes contact with the base; a cable tube of the brake cable is fixed on the base, a steel wire rope in the brake cable is fixed on the pedal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brake cable is fixed on a main driver brake. According to the auxiliary automobile brak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rolling wheel which makes contact with a base plate is arranged, running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are greatly improved; meanwhile, stress can be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 of the treading depth, the foot feeling is good, the phenomenon that locking is forme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treading depth is overlarge is avoided, and safety and comfort are greatly improved.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踏板(2)、踏板连杆(3)和刹车线(4),所述踏板(2)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踏板连杆(3)转动地铰接在所述踏板(2)的底部,所述踏板连杆(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5),所述滚轮(5)与所述底座(1)接触,所述刹车线(4)的线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固定在所述踏板连杆上,所述刹车线(4)的另一端固定在主驾驶刹车上。

1.一种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踏板(2)、 踏板连杆(3)和刹车线(4),所述踏板(2)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底座 (1)上,所述踏板连杆(3)转动地铰接在所述踏板(2)的底部, 所述踏板连杆(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5),所述滚轮(5)与所述底 座(1)接触,所述刹车线(4)的线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刹车 线内的钢丝绳固定在所述踏板连杆上,所述刹车线(4)的另一端固 定在主驾驶刹车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 包括底板(101)和两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101)上的立柱(102), 两所述立柱(102)之间连接有主轴(103),所述踏板(2)通过踏板 支架(201)固定在所述主轴(10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 杆(3)的铰点与所述滚轮(5)的中心的连线倾斜于所述底板(10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 上还固定有保护罩(6),所述滚轮(5)、所述立柱(102)和所述主 轴(103)均位于所述保护罩(6)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2 与所述踏板支架(201之间设有扭簧(7)。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连杆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301),当所述踏板(2) 运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位于所述条形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 杆(3)的侧壁设有止挡块(302),当所述踏板(2)运动至最大角度 时,所述止挡块(302)与所述底座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 杆(3)的底部设有转轴(303),所述滚轮(5)位于所述转轴(303) 的两端,位于所述条形槽(301)内的转轴侧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 刹车线内的钢丝绳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一固定块(304)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 (4)与主驾驶刹车之间设有弹簧。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踏板(2)、踏板连杆(3)和刹车线(4),所述踏板(2)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踏板连杆(3)转动地铰接在所述踏板(2)的底部,所述踏板连杆(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5),所述滚轮(5)与所述底座(1)接触,所述刹车线(4)的线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固定在所述踏板连杆上,所述刹车线(4)的另一端固定在主驾驶刹车上。
原文:

1.一种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踏板(2)、 踏板连杆(3)和刹车线(4),所述踏板(2)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底座 (1)上,所述踏板连杆(3)转动地铰接在所述踏板(2)的底部, 所述踏板连杆(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5),所述滚轮(5)与所述底 座(1)接触,所述刹车线(4)的线管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刹车 线内的钢丝绳固定在所述踏板连杆上,所述刹车线(4)的另一端固 定在主驾驶刹车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 包括底板(101)和两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101)上的立柱(102), 两所述立柱(102)之间连接有主轴(103),所述踏板(2)通过踏板 支架(201)固定在所述主轴(10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 杆(3)的铰点与所述滚轮(5)的中心的连线倾斜于所述底板(10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 上还固定有保护罩(6),所述滚轮(5)、所述立柱(102)和所述主 轴(103)均位于所述保护罩(6)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2 与所述踏板支架(201之间设有扭簧(7)。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连杆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301),当所述踏板(2) 运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位于所述条形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 杆(3)的侧壁设有止挡块(302),当所述踏板(2)运动至最大角度 时,所述止挡块(302)与所述底座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 杆(3)的底部设有转轴(303),所述滚轮(5)位于所述转轴(303) 的两端,位于所述条形槽(301)内的转轴侧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 刹车线内的钢丝绳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一固定块(304)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 (4)与主驾驶刹车之间设有弹簧。

翻译:
一种汽车副刹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刹车。

背景技术

新司机开车事故频发,仔细分析原因又很简单。突然面对车水马龙的 实际路况心慌,心慌才意乱,意乱则手足无措。面对新司机上路频发的交 通事故状况,如何让初次上路的新司机做到镇定自若、不慌张,能够更加 有效地控制由纵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成为了研究的课题。为了克服上 述问题,市面上已研制出汽车副刹车,传统的汽车副刹车安装不便,踩踏 深度与受力情况变化小,即踩浅时与踩深时受力相近甚至一样,脚感差,极 易出现踩踏过行程而形成抱死;同时会产生踏板回弹不够的情况,可靠性 差,影响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受力能随着踩踏深度 不同而变化的汽车副刹车。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副刹车,包括底座1、踏 板2、踏板连杆3和刹车线4,所述踏板2转动地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 述踏板连杆3转动地铰接在所述踏板2的底部,所述踏板连杆3的底部安 装有滚轮5,所述滚轮5与所述底座1接触,所述刹车线4的线管固定在 所述底座上,所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固定在所述踏板连杆上,所述刹车线 4的另一端固定在主驾驶刹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01和两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101上 的立柱102,两所述立柱102之间连接有主轴103,所述踏板2通过踏板支 架201固定在所述主轴103上。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连杆3的铰点与所述滚轮5的中心的连线倾斜于 所述底板101。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有保护罩6,所述滚轮5、所述立柱 102和所述主轴103均位于所述保护罩6内。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102与所述踏板支架201之间设有扭簧7。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连杆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301,当所 述踏板2运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位于所述条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连杆3的侧壁设有止挡块302,当所述踏板2运 动至最大角度时,所述止挡块302与所述底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连杆3的底部设有转轴303,所述滚轮5位于所 述转轴303的两端,位于所述条形槽301内的转轴侧壁开设有连接孔,所 述刹车线内的钢丝绳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一固定块30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线4与主驾驶刹车之间设有弹簧。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汽车副刹车,通过设置与底板接触的滚轮,大大提高了运行稳 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踩踏深度的变大,受力也会逐渐变大,脚感好, 避免踩踏过深而形成抱死,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副刹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副刹车的无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副刹车踩踏至最大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副刹车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汽车副刹车的踏板连杆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101、底板,102、立柱,103、主轴,2、踏板,3、 踏板连杆,301、条形槽,302、止挡块,303、转轴,304、固定块,4、刹 车线,5、滚轮,6、保护罩,7、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副刹车,包括底座1、踏板2、踏 板连杆3和刹车线4,踏板2转动地铰接在底座1上,踏板连杆3转动地 铰接在踏板2的底部,在踏板连杆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5,本实施例中, 该滚轮为轴承,该滚轮5与底座1接触,刹车线4的线管固定在底座上, 刹车线内的钢丝绳固定在踏板连杆上,本实施例中,固定在踏板连杆的下 端,而刹车线4的另一端固定在主驾驶刹车上;本发明通过在踏板底部设 置与底座接触的滚轮,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能,且随着踩踏深度的变大, 受力也会逐渐变大,脚感好,避免踩踏过深而形成抱死,大大提高了安全 性和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包括底板101和两垂直固定在底板101 上的立柱102,两立柱102之间连接有主轴103,踏板2通过踏板支架201 焊接固定在主轴103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为了便于顺利踩踏踏板, 本实施例中的踏板连杆3的铰点与滚轮5的中心的连线倾斜于底板101; 为了提高安全性,避免异物等进入踏板底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还固 定有保护罩6,滚轮5、立柱102和主轴103均位于该保护罩6内;该保护 罩由金属制成;由于主刹车与副刹车之间的刹车线存在一定的摩擦,为了 避免主刹车的回弹力受摩擦影响而降低副刹车的回弹力,在立柱102与踏 板支架201之间设有回弹装置,本实施例中,该回弹装置为扭簧7;为了 进一步提高回弹力,在刹车线4与主驾驶刹车之间也设有弹簧;在踏板连 杆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301,当踏板2运动至最大角度时,刹 车线内的钢丝绳位于该条形槽内;同时在踏板连杆3的侧壁设有止挡块 302,当踏板2运动至最大角度时,该止挡块302与底座接触;本实施例中, 在踏板连杆3的底部设有转轴303,滚轮5位于转轴303的两端,位于条 形槽301内的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刹车线内的钢丝绳穿过该连接 孔后与一固定块304连接。

踩踏踏板时,滚轮将力分解成纵向的力和水平的力,使滚轮沿着底板 的表面向立柱一侧运动,拉住刹车线内的钢丝绳运动,达到刹车的目的。 本发明汽车副刹车,通过设置与底板接触的滚轮,大大提高了运行稳定性 和可靠性;同时随着踩踏深度的变大,受力也会逐渐变大,脚感好,避免 踩踏过深而形成抱死,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