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导电加热膜及座椅薄膜加热器 | ||
专利名称(英文): | Conduction heating film and seat thin film heater | ||
专利号: | CN201420669737.8 | 申请时间: | 20141112 |
公开号: | CN204222693U | 公开时间: | 20150325 |
申请人: | 上海安闻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201401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大叶公路3918号明珠振贤产业园9号楼 | ||
发明人: | 张海涛 | ||
分类号: | B60N2/56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代理机构: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加热膜,包括:薄膜基材;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上的至少两个电极,各个所述电极均具有主电极和与该主电极连接的梳状分支电极;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上,用于覆盖各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的热阻涂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上,位于两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且与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相独立的若干金属导电层。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布置金属导电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加热膜难以局部调温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不采用不同间距的梳状对称电极,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薄膜加热器的导电加热膜的工业美学特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导电加热膜的座椅薄膜加热器。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duction heating film which comprises a thin film base material, at least two electrodes, a thermal resistance coating and multiple metal conducting layers, wherein the at least two electrodes are arranged on the thin film base material, each electrode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electrode body and comb-shaped branch electrode bodie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electrode body, the thermal resistance coating is arranged on the thin film base material and used for covering all the comb-shaped branch electrode bodies, and the metal conducting layers are arranged on the thin film base material, located between two of the comb-shaped branch electrode bodies and are independent from the comb-shaped branch electrode bodies. According to the conduction heating film, the metal conducting layers are arranged among the comb-shaped branch electrode bodies, the problem that partial temperature adjustment cannot be carried out on the heating film is solved, and comb-shaped symmetrical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distances can be not adopted. The conduction heating film further discloses a seat thin film heater with the conduction heating film. |
1.一种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基材(11);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上的至少两个电极,各个所述电极均具有主电极和与该主电极连接的梳状分支电极;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上,用于覆盖各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的热阻涂层(16);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上,位于两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且与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相独立的若干金属导电层(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至少包括第一主电极(12)和第二主电极(14); 所述第一主电极(12)连接有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所述第二主电极(14)连接有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 所述金属导电层(20)位于所述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所述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电极(12)及所述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所述第二主电极(14)及所述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和所述金属导电层(20),均为印刷在所述薄膜基材(11)上的导电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涂层为导电金层或导电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为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涂层(16)为含有石墨和有机粒子的正温度系数特征的热阻碳浆涂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层(20)为单一的条带状结构; 或者所述金属导电层(20)为点状、线段状或几何图形块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设置有所述金属导电层(20); 或者,全部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金属导电层(20)。
9.一种座椅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加热膜(10)及通过连接导线(01)与所述导电加热膜(10)电连接的电气插头(02); 所述导电加热膜(10)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加热膜。
1.一种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基材(11);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上的至少两个电极,各个所述电极均具有主电极和与该主电极连接的梳状分支电极;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上,用于覆盖各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的热阻涂层(16);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上,位于两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且与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相独立的若干金属导电层(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至少包括第一主电极(12)和第二主电极(14); 所述第一主电极(12)连接有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所述第二主电极(14)连接有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 所述金属导电层(20)位于所述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所述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电极(12)及所述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所述第二主电极(14)及所述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和所述金属导电层(20),均为印刷在所述薄膜基材(11)上的导电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涂层为导电金层或导电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11)为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涂层(16)为含有石墨和有机粒子的正温度系数特征的热阻碳浆涂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层(20)为单一的条带状结构; 或者所述金属导电层(20)为点状、线段状或几何图形块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加热膜,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设置有所述金属导电层(20); 或者,全部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金属导电层(20)。
9.一种座椅薄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加热膜(10)及通过连接导线(01)与所述导电加热膜(10)电连接的电气插头(02); 所述导电加热膜(10)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加热膜。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电加热膜及座椅薄膜加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加热座椅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车辆舒适系统,广为驾乘人员所欢迎。其比车载空调系统具有更为直接、迅速、节能的座椅加热取暖效果,逐步成为冬季寒冷地域车辆的基本功能要求,已越来越快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目前已有的汽车座椅电加热系统的应用中,往往采用的是由加热电阻丝或电阻纤维材料排布制成的加热织物/非织物垫体。此类加热垫体通常采用局部条状粘贴承载垫的固定方式或缝合座椅面套的风扇与座椅相结合。
此类加热织物/非织物的加热垫体由于加热均匀性差、温升控制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已经渐渐为应用市场所质疑而失去市场影响力。此类加热织物/非织物垫体通常采用复杂的生产工艺完成,其较高的应用成本也广为市场所诟病。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印刷导体型座椅薄膜加热器技术研究应运而生。其特征是将具有梳状对称电极图案结构的导电金层或银层,与覆盖的石墨碳浆膜或石墨+有机粒子合成碳浆膜等热阻涂层进行层叠印刷合成,实现了更为均匀的薄膜加热膜。此种座椅薄膜加热器的导电加热膜采用诸如丝网印刷等工艺,实现了更为简易的生产工艺技术,更为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更为均匀的座椅加热功能。同时,导电金层或银层与石墨碳浆膜或石墨+有机粒子合成碳浆膜等印刷在诸如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等优质塑膜基材上,加热器实现了更为柔性的适用性。
通常,导电加热膜内部的梳状对称电极之间间隔固定的距离,覆盖的石墨碳浆膜或石墨+有机粒子合成碳浆膜等热阻涂层覆盖在梳状对称电极之间,起到电阻性联通的作用。加载电压下,电流从梳状对称电极的一端,经热阻涂层流向梳状对称电极的另一端。此时,热阻涂层产生电加热作用。一个完整的汽车座椅的薄膜加热器的导电加热膜内部,由若干个排列的具有热阻涂层的梳状对称电极组构成。
由于导电加热膜内部梳状对称电极之间固定的间隔距离,使得每个梳状对称电极之间的热阻涂层都呈现均一的热阻特性。也就是导电加热膜内部的发热分布是均一的。
然而,由于在汽车座椅的应用领域,考虑到人体体型及人体工学乘坐特征,常常需要考虑进行某些重点区域的加热温度差异特征。诸如,人体大腿部的局部增强加温,可以通过人体血液循环增加小腿及脚部的温适感。此时,传统意义的固定梳状对称电极间距的加热器技术就难以满足要求。而采用不同间距的梳状对称电极,一方面温度调节难度较高,另一方面,导电加热膜的图案美观受到影响,应用客户会提出异议。
因此,如何在不采用不同间距的梳状对称电极的前提下,解决加热膜难以局部调温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加热膜及座椅薄膜加热器,以在不采用不同间距的梳状对称电极的前提下,解决加热膜难以局部调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加热膜,包括:
薄膜基材;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上的至少两个电极,各个所述电极均具有主电极和与该主电极连接的梳状分支电极;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上,用于覆盖各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的热阻涂层;
设置于所述薄膜基材上,位于两个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且与所述梳状分支电极相独立的若干金属导电层。
优选地,在上述导电加热膜中,所述主电极至少包括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
所述第一主电极连接有第一梳状分支电极,所述第二主电极连接有第二梳状分支电极;
所述金属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梳状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二梳状分支电极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导电加热膜中,所述第一主电极及所述第一梳状分支电极、所述第二主电极及所述第二梳状分支电极和所述金属导电层,均为印刷在所述薄膜基材上的导电涂层。
优选地,在上述导电加热膜中,所述导电涂层为导电金层或导电银层。
优选地,在上述导电加热膜中,所述薄膜基材为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
优选地,在上述导电加热膜中,所述热阻涂层为含有石墨和有机粒子的正温度系数特征的热阻碳浆涂层材料。
优选地,在上述导电加热膜中,所述金属导电层为单一的条带状结构;
或者所述金属导电层为点状、线段状或几何图形块状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导电加热膜中,部分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设置有所述金属导电层;
或者,全部所述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金属导电层。
一种座椅薄膜加热器,包括导电加热膜及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导电加热膜电连接的电气插头;
所述导电加热膜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加热膜。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加热膜,在两个梳状分支电极之间设置与梳状分支电极相独立的若干金属导电层,使得来自于其中一个梳状分支电极流向另一个梳状分支电极的电流,经过相比热阻涂层更为低阻态的金属导电层时,更为集中地从低阻抗处流过。即,两个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具有的金属导电层时,二者之间的阻抗相比无金属导电层时阻抗更小。在固定电压值时,两个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局部具有金属导电层的情况下,梳状分支电极之间的电阻值更小,此处的功率值相对更高。因而,此处表现为更高的发热温升特征。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布置金属导电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加热膜难以局部调温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不采用不同间距的梳状对称电极,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薄膜加热器的导电加热膜的工业美学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薄膜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导电加热膜及座椅薄膜加热器,以在不采用不同间距的梳状对称电极的前提下,解决加热膜难以局部调温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薄膜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加热膜,包括薄膜基材11、电极、热阻涂层16和金属导电层20。
其中,电极至少为两个,且设置于薄膜基材11上,各个电极均具有主电极和与该主电极连接的梳状分支电极。热阻涂层16设置于薄膜基材11上,用于覆盖各个梳状分支电极;
金属导电层20为若干个,且设置于薄膜基材11上,并位于两个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同时与梳状分支电极相独立,即金属导电层20与梳状分支电极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
为了方便理解,以电极为两个进行介绍,两个电极的主电极分别为第一主电极12和第二主电极14。第一主电极12连接有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第二主电极14连接有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金属导电层20位于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加热膜,在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之间设置与梳状分支电极相独立的若干金属导电层20,使得来自于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流向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的电流,经过相比热阻涂层16更为低阻态的金属导电层20时,更为集中地从低阻抗处流过。即,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之间具有的金属导电层20时,二者之间的阻抗相比无金属导电层20时阻抗更小。在固定电压值时,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之间局部具有金属导电层20的情况下,梳状分支电极之间的电阻值更小,此处的功率值相对更高。因而,此处表现为更高的发热温升特征。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布置金属导电层20,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加热膜难以局部调温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不采用不同间距的梳状对称电极,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薄膜加热器的导电加热膜的工业美学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 第一主电极12及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第二主电极14及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和金属导电层20,均为印刷在薄膜基材11上的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为导电金层或导电银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薄膜基材11可以为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热阻涂层16可以为含有石墨和有机粒子的正温度系数特征的热阻碳浆涂层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金属导电层20可以为单一的条带状结构;也可以为点状、线段状或几何图形块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部分梳状分支电极之间设置有金属导电层20;或者,全部梳状分支电极之间均设置有金属导电层20。即,导电加热膜10上具有诸多呈梳状相对排列形态的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的相邻电极组构成。金属导电层20可以仅分布于部分梳状相对排列形态的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的电极组之间。也可以遍布所有梳状相对排列形态的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和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的电极组之间。
金属导电层20可以与薄膜基材11上的第一主电极12及所属若干第一梳状分支电极13、第二主电极14及所属若干第二梳状分支电极15为单一的构成材料。其生产工艺过程可通过诸如丝网印刷方式,一次印刷烘干完成,实现量产工艺的简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薄膜加热器00,包括导电加热膜10及通过连接导线01与导电加热膜10电连接的电气插头02;导电加热膜10为如上实施例公开的导电加热膜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薄膜加热器00,可以适用于汽车座椅的坐垫加热装置和靠背加热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