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行李架结构(发明专利)

专利号:CN201610072706.8

申请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105564328A
  • 申请日期:20160202
  • 公开日期:20160511
专利名称: 风道行李架结构
专利名称(英文): Air duct luggage carrier structure
专利号: CN201610072706.8 申请时间: 20160202
公开号: CN105564328A 公开时间: 20160511
申请人: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东路288号
发明人: 朱宝林; 宁健; 潘开扬; 张启元; 郭建敏; 王家富; 严则进
分类号: B60R7/08; B60H1/00 主分类号: B60R7/08
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范晴; 胡秋婵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风道行李架结构,包括风道板和行李架板,所述风道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客车车体上与车顶之间形成风道,所述车顶上设有第一型材,所述风道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平面部、曲面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固定在客车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上,所述平面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曲面部向风道方向弯曲;所述行李架板一端与所述风道板通过第二型材可拆卸连接,所述行李架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至第三型材,所述第三型材可拆卸固定在行李架吊柱的下端,所述行李架吊柱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摘要(英文):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uggage carrier structure the air duct, comprises a duct plate and baggage frame plate, the air duct board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two ends of the passenger car and a duct is formed between the roof, said roof is provided with a 1st section, the air duct board includes, sequentially arranged positioning part 1st, flat part, curved surface and 2nd the positioning part, the 1st the positioning portion is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passenger car, the positioning portion is fixed at the 2nd 1st profile, the fla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the direction of the bending curve face to the air duct; said luggage shelf with one end of the air duct through a 2nd section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the luggage rack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tion is detachably fixed to the 3rd, the 3rd section can be detachably fixed in the luggage rack the lower end of the same, of the luggage rack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hanging in the 1st profi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of the luggage carrier structure for the air duc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板(1c)和行李架板(2c),所述风道板(1c)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客车车体上与车顶(11)之间形成风道,所述车顶(11)上设有第一型材(8),所述风道板(1c)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部(1c-1)、平面部(1c-2)、曲面部(1c-3)及第二定位部(1c-4),所述第一定位部(1c-1)固定在客车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1c-4)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所述平面部(1c-2)设有出风口,所述曲面部(1c-3)向风道方向弯曲;所述行李架板(2c)一端与所述风道板(1c)通过第二型材(9)可拆卸连接,所述行李架板(2c)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至第三型材(3),所述第三型材(3)可拆卸固定在行李架吊柱(4)的下端,所述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

1.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板(1c)和行李架板(2c), 所述风道板(1c)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客车车体上与车顶(11)之间形成风道, 所述车顶(11)上设有第一型材(8),所述风道板(1c)包括依次设置的第 一定位部(1c-1)、平面部(1c-2)、曲面部(1c-3)及第二定位部(1c-4), 所述第一定位部(1c-1)固定在客车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1c-4)固 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所述平面部(1c-2)设有出风口,所述曲面部 (1c-3)向风道方向弯曲;所述行李架板(2c)一端与所述风道板(1c)通 过第二型材(9)可拆卸连接,所述行李架板(2c)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至 第三型材(3),所述第三型材(3)可拆卸固定在行李架吊柱(4)的下端, 所述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风道内部 设有行李架内吊柱(10),所述行李架内吊柱(10)一端固定在车顶(11) 上,所述行李架内吊柱(1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型材(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 材(8)包括第一固定部(8-1)和第二固定部(8-2),所述第一固定部(8-1) 向所述第一型材(8)内部弯折形成第三固定部(8-3),所述第二固定部(8-2) 向所述第一型材(8)内部弯折形成第四固定部(8-4),所述第一型材(8) 还包括向外伸出的第一凸条(8-6)和第二凸条(8-7)而使所述第一型材(8) 整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凸条(8-6)延伸至车顶(11),所述第二凸条(8-7) 压接至所述曲面部(1c-3)顶端的第一定位槽(1c-5);所述第一固定部(8-1) 固定在车顶(11)上,所述第二固定部(8-2)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c-4)贴 合且固定连接,所述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第四固定部 (8-3、8-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 材(8)还设有第一卡槽(8-8)和第二卡槽(8-9),所述第一、第二卡槽(8-8、 8-9)位于所述第三、第四固定部(8-3、8-4)与所述行李架吊柱(4)之间, 所述第一、第二卡槽(8-8、8-9)之间卡接有装饰件(8-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客车车顶 (11)位于所述行李架板(2c)的上方设有长条灯组件(7),所述长条灯组 件(7)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二凸条(8-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 材(9)包括第五固定部(9-1)和第六固定部(9-2),所述第五固定部(9-1) 和所述第六固定部(9-2)通过连接板连接呈三角形,所述第五固定部(9-1) 贴合在所述曲面部(1c-3)下端且固定在所述曲面部(1c-3),所述第六固定 部(9-2)与所述行李架板(2c)的一端贴合且它们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 二型材(9)还包括第三凸条(9-3)和第四凸条(9-4),所述第三凸条(9-3) 压接至所述平面部(1c-2)的底部,所述第四凸条(9-4)压接至所述行李架 板(2c)底部的第二定位槽(2c-3)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 材(9)还包括第五凸条(9-5)和第六凸条(9-6),在行李架内部设有型材 盖板(2c-1),所述型材盖板(2c-1)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曲面部(1c-3) 和所述行李架板(2c)上,所述型材盖板(2c-1)上设有卡槽(2c-2),所述 第五凸条(9-5)和所述第六凸条(9-6)卡设在所述卡槽(2c-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 材(8)上铰接有行李架舱盖(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 位部(1c-1)的下方设有窗帘滑轨(6)。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板(1c)和行李架板(2c),所述风道板(1c)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客车车体上与车顶(11)之间形成风道,所述车顶(11)上设有第一型材(8),所述风道板(1c)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部(1c-1)、平面部(1c-2)、曲面部(1c-3)及第二定位部(1c-4),所述第一定位部(1c-1)固定在客车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1c-4)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所述平面部(1c-2)设有出风口,所述曲面部(1c-3)向风道方向弯曲;所述行李架板(2c)一端与所述风道板(1c)通过第二型材(9)可拆卸连接,所述行李架板(2c)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至第三型材(3),所述第三型材(3)可拆卸固定在行李架吊柱(4)的下端,所述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
原文:

1.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板(1c)和行李架板(2c), 所述风道板(1c)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客车车体上与车顶(11)之间形成风道, 所述车顶(11)上设有第一型材(8),所述风道板(1c)包括依次设置的第 一定位部(1c-1)、平面部(1c-2)、曲面部(1c-3)及第二定位部(1c-4), 所述第一定位部(1c-1)固定在客车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1c-4)固 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所述平面部(1c-2)设有出风口,所述曲面部 (1c-3)向风道方向弯曲;所述行李架板(2c)一端与所述风道板(1c)通 过第二型材(9)可拆卸连接,所述行李架板(2c)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至 第三型材(3),所述第三型材(3)可拆卸固定在行李架吊柱(4)的下端, 所述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风道内部 设有行李架内吊柱(10),所述行李架内吊柱(10)一端固定在车顶(11) 上,所述行李架内吊柱(1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型材(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 材(8)包括第一固定部(8-1)和第二固定部(8-2),所述第一固定部(8-1) 向所述第一型材(8)内部弯折形成第三固定部(8-3),所述第二固定部(8-2) 向所述第一型材(8)内部弯折形成第四固定部(8-4),所述第一型材(8) 还包括向外伸出的第一凸条(8-6)和第二凸条(8-7)而使所述第一型材(8) 整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凸条(8-6)延伸至车顶(11),所述第二凸条(8-7) 压接至所述曲面部(1c-3)顶端的第一定位槽(1c-5);所述第一固定部(8-1) 固定在车顶(11)上,所述第二固定部(8-2)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c-4)贴 合且固定连接,所述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第四固定部 (8-3、8-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 材(8)还设有第一卡槽(8-8)和第二卡槽(8-9),所述第一、第二卡槽(8-8、 8-9)位于所述第三、第四固定部(8-3、8-4)与所述行李架吊柱(4)之间, 所述第一、第二卡槽(8-8、8-9)之间卡接有装饰件(8-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客车车顶 (11)位于所述行李架板(2c)的上方设有长条灯组件(7),所述长条灯组 件(7)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二凸条(8-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 材(9)包括第五固定部(9-1)和第六固定部(9-2),所述第五固定部(9-1) 和所述第六固定部(9-2)通过连接板连接呈三角形,所述第五固定部(9-1) 贴合在所述曲面部(1c-3)下端且固定在所述曲面部(1c-3),所述第六固定 部(9-2)与所述行李架板(2c)的一端贴合且它们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 二型材(9)还包括第三凸条(9-3)和第四凸条(9-4),所述第三凸条(9-3) 压接至所述平面部(1c-2)的底部,所述第四凸条(9-4)压接至所述行李架 板(2c)底部的第二定位槽(2c-3)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 材(9)还包括第五凸条(9-5)和第六凸条(9-6),在行李架内部设有型材 盖板(2c-1),所述型材盖板(2c-1)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曲面部(1c-3) 和所述行李架板(2c)上,所述型材盖板(2c-1)上设有卡槽(2c-2),所述 第五凸条(9-5)和所述第六凸条(9-6)卡设在所述卡槽(2c-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 材(8)上铰接有行李架舱盖(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 位部(1c-1)的下方设有窗帘滑轨(6)。

翻译:
风道行李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行李架结构。

背景技术

大中型客车内饰使用的风道行李架现阶段未整体设计,模块化设计差; 当客户在选择一款客车后,对内饰风道行李架的选择会出现三种情况:

(1)选择只安装风道,不装行李架(如附图1);

(2)选择装风道和不带仓盖的普通行李架(如附图2、附图3);

(3)选择装风道和带仓盖的航空行李架(如附图4);

现在的客车生产厂家针对此情况会采用三种不同截面的风道行李架来 应对客户的需求。在使用不同的风道行李架截面后,与风道行李架对接的内 饰前、后顶装饰件的形状尺寸必然不同,需要开发多套模具,造成客车生产 厂家资源浪费,成本升高。另外现有的风道行李架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 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行李架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风道行李架结构,包括风道板和行李架板,所述风道板的两端分别固定 在客车车体上与车顶之间形成风道,所述车顶上设有第一型材,所述风道板 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平面部、曲面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 部固定在客车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上,所述平面 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曲面部向风道方向弯曲;所述行李架板一端与所述风道 板通过第二型材可拆卸连接,所述行李架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至第三型 材,所述第三型材可拆卸固定在行李架吊柱的下端,所述行李架吊柱的上端 固定在所述第一型材上。

进一步的,在风道内部设有行李架内吊柱,所述行李架内吊柱一端固定 在车顶上,所述行李架内吊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型材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 部向所述第一型材内部弯折形成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向所述第一型 材内部弯折形成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一型材还包括向外伸出的第一凸条和第 二凸条而使所述第一型材整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凸条延伸至车顶,所述第 二凸条压接至所述曲面部顶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车顶 上,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行李架吊柱的 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第四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材还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第二 卡槽位于所述第三、第四固定部与所述行李架吊柱之间,所述第一、第二卡 槽之间卡接有装饰件。

进一步的,在客车车顶位于所述行李架板的上方设有长条灯组件,所述 长条灯组件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二凸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五固定部和第六固定部,所述第五固定 部和所述第六固定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呈三角形,所述第五固定部贴合在所述 曲面部下端且固定在所述曲面部,所述第六固定部与所述行李架板的一端贴 合且它们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型材还包括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所述第 三凸条压接至所述平面部的底部,所述第四凸条压接至所述行李架板底部的 第二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型材还包括第五凸条和第六凸条,在行李架内部设 有型材盖板,所述型材盖板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曲面部和所述行李架板 上,所述型材盖板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五凸条和所述第六凸条卡设在所述卡 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材上铰接有行李架舱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下方设有窗帘滑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风道板与行李架板之间通过型材可拆卸连 接,可根据需要在客车内装配风道或同时装配风道和行李架,可采用统一的 风道模块,降低了生产成本;

2、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装配方便,提高了 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风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风道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风道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风道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风道行李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行李架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a、风道板;2a、行李架板;3a、行李架扶手型材;

1b、风道板;2b、行李架板;3b、行李架扶手型材;

1c、风道板;1c-1、第一定位部;1c-2、平面部;1c-3、曲面部;1c-4、 第二定位部;1c-5、第一定位槽;2c、;行李架板;2c-1、型材盖板;2c-2、 卡槽;2c-3、第二定位槽;

3、第三型材;

4、行李架吊柱;

5、行李架舱盖;

6、窗帘滑轨;

7、长条灯组件;

8、第一型材;8-1、第一固定部8-2、第二固定部8-3、第一固定部; 8-4、第四固定部8-5、装饰件8-6、第一凸条8-7、第二凸条8-8、 第一卡槽8-9、第二卡槽;

9、第二型材;9-1、第五固定部;9-2、第六固定部;9-3、第三凸条; 9-4、第四凸条;9-5、第五凸条;9-6、第六凸条;

10、行李架内吊柱;

11、车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 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 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 条件。

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风道板1a与 车顶11之间形成的风道呈立方体型;参见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风道行 李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立方体型风道的侧面固定行李架,行李架 板2a的一端固定在风道板1a上,行李架板2a的另一端固定在用于扶手的 行李架扶手型材3a上,第三型材3固定在行李架吊柱4的下端,行李架吊 柱4的上端固定在车顶11上;此种结构的风道行李架结构结构稳定性不足。

参见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风道行李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行李架板 2b呈横向布置的U字型,行李架板2b的下端固定在行李架扶手型材3a上, 行李架板2b的上端固定在车顶11上,风道板1b与行李架板2b通过行李架 扶手型材3a连接形成风道;参见图4,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风道行李架结 构的结构示意图,其在图3的基础上设置了行李架舱盖5,此种结构的风道 行李架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而且风道板不能单独用于只需要安装风道的 场合,当客车只需要安装风道时,需要开设另外的模具生产风道板,增加了 生产成本。

参见图5-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风道行李架结构, 包括风道板1c和行李架板2c,风道板1c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客车上与车顶 11之间形成风道,在车顶11设有第一型材8,其中风道板1c包括依次设置 在第一定位部1c-1、平面部1c-2、曲面部1c-3和第二定位部1c-4,第一定 位部1c-1固定在客车的侧壁上,第二定位部1c-4固定在第一型材8上,在 平面部1c-2设有出风口,曲面部1c-3向风道方向弯曲;行李架板2c的一端 与风道板1c之间通过第二型材9可拆卸连接,行李架板2c的另一端可拆卸 固定至用于手扶的第三型材3,第三型材3可拆卸固定在行李架吊柱4的下 端,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型材8上,行李架板2c与风道板1c的 外壁之间即形成了容纳行李的空间,这样的结构简单,当客车只需要安装风 道时,风道板1c可以单独安装使用,当需要同时安装风道和行李架,将行 李架板2c固定在风道板1c上即可,形成了模块化设计,方便安装,降低生 产成本。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提高风道行李架的稳定性,在风道 内部设有行李架内吊柱10,行李架内吊柱10的一端固定在车顶11上,行 李架内吊柱10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型材9上。

参见图10,为了提高风道板1c与行李架板2c之间安装的稳定性,连 接风道板1c和行李架板2c的第一型材8包括第一固定部8-1和第二固定部 8-2,第一固定部8-1向第一型材8内部弯折形成第三固定部8-3,第二固定 部8-2向第一型材8内部弯折形成第四固定部8-4,第一型材8还包括向外 延伸的第一凸条8-6和第二凸条8-7使第一型材8整体呈三角形,其中第已 凸条8-6延伸至车顶11,第二凸条8-7压接至曲面部1c-3顶端的第一定位 槽1c-5内,;其中,第一固定部8-1经螺栓固定在车顶11上,第二固定部 8-2与第二定位部1c-4贴合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行李架吊柱4的上端固定 在第三固定部8-3和第四固定部8-4上。

在第一型材8还设有第一卡槽8-8和第二卡槽8-9,第一卡槽8-8和第 二卡槽8-9位于第三固定部8-3、第四固定部8-4与行李架吊柱4之间,第 一卡槽8-8和第二卡槽8-9之间卡接有装饰件8-5。

参见图11,本例中,第二型材9包括第五固定部9-1和第六固定部9-2, 第五固定部9-1和第六固定部9-2通过连接板连接呈三角形,第五固定部9-1 贴合在曲面部1c-3下端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曲面部1c-3,第六固定部9-2与 行李架板2c的一端贴合且它们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型材9还包括 第三凸条9-3和第四凸条9-4,其中第三凸条9-3压接至平面部1c-2的底部, 第四凸条9-4压接至行李架板2c底部的第二定位槽2c-3内。

为了使行李架内部更加光滑平整,在第二型材9上还设有第五凸条9-5 和第六凸条9-6,在行李架内部设有型材盖板2c-1,型材盖板2c-1的两端分 别抵靠在曲面部1c-3和行李架板2c上,在型材盖板2c-1上设有卡槽2c-2, 安装时将第五凸条9-5和第六凸条9-6卡设在卡槽2c-2内即可将型材盖板 2c-1固定在第二型材9上。

参见图9,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还可以在第一型材8上铰接行李架舱 盖5。

本例中,在第一定位部1c-1的下方设有窗帘滑轨6;在客车车顶11位 于行李架板2c上方设有长条灯组件7,长条灯组件7的一端搭接在第二凸 条8-7上。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 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