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Gas circuit structure for central gas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 ||
专利号: | CN201420641338.0 | 申请时间: | 20141031 |
公开号: | CN204196602U | 公开时间: | 20150311 |
申请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10号 | ||
发明人: | 汤超; 王木生; 常涛; 刘超 | ||
分类号: | B60C23/00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代理机构: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摘要: | 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内通过内轴承和外轴承安装有转向节,所述转向节的内部布置有上静止气道,所述轮毂的内部布置有旋转气道,所述的上静止气道与旋转气道通过过渡气道相接通,所述的过渡气道设置于所述内轴承与轮毂内端面之间的位置;所述的过渡气道由一大一小两密封圈密封隔断轮毂与转向节之间的间隙而形成。本实用新型布局合理、转向节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拆卸时不易损坏气密件、使用寿命长。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as circuit structure for central gas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The gas circuit structure for central gas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mprises a wheel hub, wherein a steering knuckle is mounted in the wheel hub by virtue of an inner bearing and an outer bearing; an upper static gas channel is arranged in the steering knuckle; a rotation gas channel is arranged in the wheel hub; the upper static gas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rotation gas channel by virtue of a transition gas channel; the transition gas channel is arranged at a part between the inner bearing and the inner end surface of the wheel hub; the transition gas channel is formed by sealing and portioning a gap between the wheel hub and the steering knuckle by virtue of a large seal ring and a small seal ring. The gas circuit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in layout, high in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steering knuckle, simple in structure, small in possibility of damaging air-tightness part during disassembling and long in service life. |
1.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包括轮毂(2),所述轮毂(2)内通过内轴承(11)和外轴承(12)安装有转向节(1),所述转向节(2)的内部布置有上静止气道(4),所述轮毂(2)的内部布置有旋转气道(3),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与旋转气道(3)通过过渡气道(13)相接通,所述的过渡气道(13)由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隔断轮毂(2)与转向节(1)之间的间隙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同轴安置于轮毂(2)与转向节(1)之间的间隙内,且位于所述内轴承(11)与轮毂(2)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14)到内轴承(11)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到内轴承(11)的轴向距离; 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自转向节(1)的根部起,延伸至转向节(1)上第一密封圈(14)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15)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所述的过渡气道(13)相接通;所述的旋转气道(3)自轮毂(2)的外端面起,延伸至轮毂(2)上第一密封圈(14)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15)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过渡气道(13)相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圈(1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的外径;所述的转向节(1)上设有第一级台阶(16)和第二级台阶(17),所述的轮毂(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级台阶(16)相对应的第三级台阶(18),所述的轮毂(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级台阶(17)相对应的第四级台阶(19);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4)安置于第一级台阶(16)与第三级台阶(18)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级台阶(16)与第三级台阶(18)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一密封圈(14)的厚度,所述第一级台阶(16)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14)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三级台阶(18)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14)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5)安置于第二形台阶(17)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级台阶(17)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二密封圈(15)的厚度,所述第二形台阶(17)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15)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四级台阶(19)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15)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旋转气道(3)接通至第三级台阶(18)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位置,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接通至第一级环形台阶(16)与第二级环形台阶(17)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承(11)和外轴承(12)均为单元轮轴承。
1.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包括轮毂(2),所述轮毂(2)内通过内轴承(11)和外轴承(12)安装有转向节(1),所述转向节(2)的内部布置有上静止气道(4),所述轮毂(2)的内部布置有旋转气道(3),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与旋转气道(3)通过过渡气道(13)相接通,所述的过渡气道(13)由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隔断轮毂(2)与转向节(1)之间的间隙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同轴安置于轮毂(2)与转向节(1)之间的间隙内,且位于所述内轴承(11)与轮毂(2)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14)到内轴承(11)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到内轴承(11)的轴向距离; 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自转向节(1)的根部起,延伸至转向节(1)上第一密封圈(14)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15)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所述的过渡气道(13)相接通;所述的旋转气道(3)自轮毂(2)的外端面起,延伸至轮毂(2)上第一密封圈(14)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15)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过渡气道(13)相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圈(1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的外径;所述的转向节(1)上设有第一级台阶(16)和第二级台阶(17),所述的轮毂(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级台阶(16)相对应的第三级台阶(18),所述的轮毂(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级台阶(17)相对应的第四级台阶(19);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4)安置于第一级台阶(16)与第三级台阶(18)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级台阶(16)与第三级台阶(18)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一密封圈(14)的厚度,所述第一级台阶(16)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14)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三级台阶(18)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14)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5)安置于第二形台阶(17)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级台阶(17)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二密封圈(15)的厚度,所述第二形台阶(17)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15)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四级台阶(19)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15)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旋转气道(3)接通至第三级台阶(18)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位置,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接通至第一级环形台阶(16)与第二级环形台阶(17)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承(11)和外轴承(12)均为单元轮轴承。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控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的气路结构。
背景技术
商用车行驶的路面比较复杂,常常需要在泥泞和松软路面上行驶,根据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在地面摩擦系数和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轮胎接地面积越大,车辆从地面获得的牵引力也就越大。因此,通过调整轮胎气压改变接地面积,就可以起到改变车辆牵引力的作用,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要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现给轮胎充放气,控制气路如何从不动的车身上连接到选择的车轮上是需要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
目前广泛采用的气路结构是:气道先通过不动的转向节,再经过设于转向节与轮毂之间的两轴承之间的间隙,最后通过轮毂接通至轮胎。如此布置的气路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转向节和轮毂轴承的受力范围内均布置有气道,影响转向节的使用寿命;2、在两轴承之间设置密封圈,导致轮毂、轴承和密封圈的装配过程复杂,在拆卸维护和维修轴承和密封圈过程中,密封圈易损坏。
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2019820 B,授权公告日:2014年04月09日,名称为:“一种中央充放气系统的气路结构”)所披露的信息:一种中央充放气系统的气路结构,包括轮毂2,轮毂2内安装有转向节1,在轮毂2的侧端面设有端盖7,端盖7与转向节1之间形成空腔8,在转向节1与轮毂2之间分别设有第Ⅰ密封圈9和第Ⅱ密封圈10,在所述的转向节1上开有上静止气道4和下静止气道5,在轮毂2上开有旋转气道3,在端盖7上开有气道出气口6,其中,旋转气道3和上静止气道4分别与第Ⅱ密封圈10上的气道孔连通,形成第一气道;下静止气道5和气道出气口6均与空腔8连通,形成第二气道。
虽然上述发明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转向节在轴承受力处未布置气道的技术方案,但该技术方案并不完善,还存在如下缺陷:1、旋转气道伸出了轮毂的本体之外,于轮毂本体之外的转向桥内部形成气道管路,由于转向桥内部的空间较小,不能用于布置气道管路,且在轮毂本体之外的区域布置气道管路也会影响轮毂的动平衡;2、为了保证转向节的强度,转向节上上静止气道的取气口到轮毂轴承间的距离通常设计的非常小,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布置两个对称的第Ⅰ密封圈;3、在拆卸转向节和轮毂的过程种,很难避免轴承内圈与密封圈发生干涉,易使密封圈受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转向节的结构强度差、使用寿命低,组件的拆装过程复杂、组件拆装时气密件易损坏的缺点,提供一种气路结构布局合理、转向节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组件的拆装过程简单、组件拆装时气密件能得到较好保护、并且各组件的结构紧凑性更好的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内通过内轴承和外轴承安装有转向节,所述转向节的内部布置有上静止气道,所述轮毂的内部布置有旋转气道,所述的上静止气道与旋转气道通过过渡气道相接通,所述的过渡气道由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隔断轮毂与转向节之间的间隙而形成,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同轴安置于轮毂与转向节之间的间隙内,且位于所述内轴承与轮毂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到内轴承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到内轴承的轴向距离;
所述的上静止气道自转向节的根部起,延伸至转向节上第一密封圈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所述的过渡气道相接通;所述的旋转气道自轮毂的外端面起,延伸至轮毂上第一密封圈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过渡气道相接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径;所述的转向节上设有第一级台阶和第二级台阶,所述的轮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级台阶相对应的第三级台阶,所述的轮毂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级台阶相对应的第四级台阶;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安置于第一级台阶与第三级台阶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级台阶与第三级台阶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一密封圈的厚度,所述第一级台阶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三级台阶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安置于第二形台阶与第四级台阶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级台阶与第四级台阶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二密封圈的厚度,所述第二形台阶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四级台阶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旋转气道接通至第三级台阶与第四级台阶之间的位置,所述的上静止气道接通至第一级环形台阶与第二级环形台阶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轴承和外轴承均为单元轮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未在转向节上轴承的承力位置布置气道,提高了转向节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将过渡气道移至内轴承与轮毂内端面之间的位置,使上静止气道不必设置原来那么长即可实现与过渡气道的接通,有效缩短了上静止气道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转向节的结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将过渡气道移至内轴承和外轴承的外侧,并采用一大一小两密封圈同轴安置的方式来密封隔断轮毂与转向节之间的间隙形成过渡气道,该结构在有效保证了过渡气道密封性和转向节结构强度的同时,还使轮毂、轴承和密封圈的装配过程变得更加的简单,使密封圈在拆卸时不易被损坏,降低了轮毂、轴承和密封圈的装配的装配成本以及轴承和密封圈的维护、维修成本;
4.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轴承和外轴承均采用单元轮轴承,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
5.本实用新型布局合理、转向节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各组件的拆装过程简单、组件拆装时气密件能得到较好保护、并且各组件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转向节1,轮毂2,旋转气道3,上静止气道4,下静止气道5,气道出气口6,端盖7,空腔8,第Ⅰ密封圈9,第Ⅱ密封圈10,内轴承11,外轴承12,过渡气道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第一环形台阶16,第二环形台阶17,第三环形台阶18,第四环形台阶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3,一种中央充放气的气路结构,包括轮毂2,所述轮毂2内通过内轴承11和外轴承12安装有转向节1,所述转向节2的内部布置有上静止气道4,所述轮毂2的内部布置有旋转气道3,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与旋转气道3通过过渡气道13相接通,所述的过渡气道13由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隔断轮毂2与转向节1之间的间隙而形成,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同轴安置于轮毂2与转向节1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还位于所述内轴承11与轮毂2内端面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密封圈14到内轴承11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到内轴承11的轴向距离;
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自转向节1的根部起,延伸至转向节1上第一密封圈14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15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所述的过渡气道13相接通;所述的旋转气道3自轮毂2的外端面起,延伸至轮毂2上第一密封圈14安置处与第二密封圈15安置处之间的位置,与过渡气道13相接通。
本实用新型将上静止气道4与旋转气道3相连接的的过渡气道13设于内轴承11和外轴承12之外的区域,避开了转向节1在轴承的承力位置布置上静止气道4,使转向节1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寿命。同时,由于将过渡气道13向轮毂2的内端面方向进行了移动,使上静止气道4不必设置原来那么长即可实现与过渡气道13的接通,进一步提高了转向节1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1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圈1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5的外径;所述的转向节1上设有第一级台阶16和第二级台阶17,所述的轮毂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级台阶16相对应的第三级台阶18,所述的轮毂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级台阶17相对应的第四级台阶19;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14安置于第一级台阶16与第三级台阶18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级台阶16与第三级台阶18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一密封圈14的厚度,所述第一级台阶16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14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三级台阶18的台阶面与第一密封圈14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5安置于第二形台阶17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级台阶17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第二密封圈15的厚度,所述第二形台阶17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15的一端面相接触,所述第四级台阶19的台阶面与第二密封圈15的另一端面相接触;
所述的旋转气道3接通至第三级台阶18与第四级台阶19之间的位置,所述的上静止气道4接通至第一级环形台阶16与第二级环形台阶17之间的位置。所述的过渡气道13由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隔断所述轮毂2和转向节1之间的环形间隙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大一小两个密封圈同轴安置的方式对上静止气道4和旋转气道3进行密封接通,该密封隔断方式可有效保留转向节1根部的锥形结构,有效保证转向节1的结构强度;同时还使轮毂、轴承和密封圈的装配过程变得更加的简单,使密封圈在拆卸时不易被损坏,降低了轮毂、轴承和密封圈的装配的装配成本以及轴承和密封圈的维护、维修成本。
优选的,所述内轴承11和外轴承12均为单元轮轴承,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中由静止到运动的气路结构为:先经过静止的转向节1上的上静止气道4,再经过由所述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5隔断所述轮毂2和转向节1之间的间隙而形成的过渡气道13,通过所述过渡气道13再经过布置于轮毂2上的旋转气道3接通,最后通向轮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简单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