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420641568.7

申请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4239724U
  • 申请日期:20141031
  • 公开日期:20150401
专利名称: 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
专利名称(英文): Splash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lubricating system of speed-changing box
专利号: CN201420641568.7 申请时间: 20141031
公开号: CN204239724U 公开时间: 20150401
申请人: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10号
发明人: 蒋鸣; 杜春鹏; 鞠永生; 占伟; 郭晓艳
分类号: F16H57/04 主分类号: F16H57/04
代理机构: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代理人: 王健; 刘牧
摘要: 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的另一端与输入轴的内部油路相通;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的一端与输出轴上的球轴承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的侧部通过集油道与第一集油盒的侧部相通。本设计不仅能够通过集油装置充分收集润滑油液,而且能够通过各润滑油道对各轴承进行润滑、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plash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lubricating system of a speed-changing box. The splash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lubricating system comprises a speed-changing box shell and a first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which is formed in the top of the speed-changing box shell, wherein one end of the first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side of a first oil collection box,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an internal oil circuit of an input shaft; a second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also formed in the speed-changing box shell, one end of the second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op of a ball bearing on an output shaft,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side of a second oil collection box, and the side part of the second oil collection box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ide part of the first oil collection box through an oil collection channel. By adopting the splash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lubricating system, the lubricating oil can be adequately collected through the oil collection device; moreover, each bearing can be lubricated through each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earing can be prolonged.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1)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11),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12)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1)的另一端与输入轴(2)的内部油路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13),所述第二润滑油道(13)的一端与输出轴(5)上的球轴承(51)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4)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4)的侧部通过集油道(3)与第一集油盒(12)的侧部相通。

1.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1)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11),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12)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1)的另一端与输入轴(2)的内部油路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13),所述第二润滑油道(13)的一端与输出轴(5)上的球轴承(51)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4)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4)的侧部通过集油道(3)与第一集油盒(12)的侧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盒(12)、第二集油盒(4)和集油道(3)均为敞口结构,所述集油道(3)沿变速箱壳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集油盒(12)的高度大于第二集油盒(4)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道(3)为平直槽结构,集油道(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度–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下方开设有第三润滑油道(14),所述第三润滑油道(14)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第三润滑油道(14)的另一端与中间轴(6)上近输入轴(2)一端的滚子轴承(61)的顶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球轴承(51)的下方开设有回油道(15),所述回油道(15)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回油道(15)的另一端与球轴承(51)的底部相通。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1)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11),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12)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1)的另一端与输入轴(2)的内部油路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13),所述第二润滑油道(13)的一端与输出轴(5)上的球轴承(51)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4)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4)的侧部通过集油道(3)与第一集油盒(12)的侧部相通。
原文:

1.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1)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11),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12)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1)的另一端与输入轴(2)的内部油路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13),所述第二润滑油道(13)的一端与输出轴(5)上的球轴承(51)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4)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4)的侧部通过集油道(3)与第一集油盒(12)的侧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盒(12)、第二集油盒(4)和集油道(3)均为敞口结构,所述集油道(3)沿变速箱壳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集油盒(12)的高度大于第二集油盒(4)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道(3)为平直槽结构,集油道(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度–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下方开设有第三润滑油道(14),所述第三润滑油道(14)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第三润滑油道(14)的另一端与中间轴(6)上近输入轴(2)一端的滚子轴承(61)的顶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球轴承(51)的下方开设有回油道(15),所述回油道(15)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回油道(15)的另一端与球轴承(51)的底部相通。

翻译:
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具体适用于优化变速箱内轴承的润滑系统、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现有机械式变速箱轴承润滑系统有两类:一类是通过设于齿轮端面的油槽将因齿轮转动而飞溅的润滑油送入齿轮内部,对轴承进行润滑;二类是设置强制润滑系统,即在变速箱内部增加油泵、油管等零部件,通过油泵将润滑油吸入油管,并进一步送到需要润滑的轴承。前者因只有少量的润滑油能进入齿轮内部,使得润滑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对于超速档齿轮的轴承,由于润滑不充分导致轴承损坏、齿轮烧死等故障,降低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后者虽然能够很好的解决轴承的润滑问题,但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安装及维修不便。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732910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2月13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变速箱轴承润滑系统,包括设有第一润滑油通道的变速箱壳体、设有第二润滑油通道的变速箱输入轴和变速箱输出轴,以及设于所述变速箱壳体内壁的接油盘和设于变速箱输入轴与变速箱输出轴之间的导油套,所述变速箱输入轴和变速箱输出轴分别设有第一径向润滑油通孔、第一轴向润滑油通孔和第二径向润滑油通孔、第二轴向润滑油通孔,所述接油盘和导油套分别设有第一润滑油通孔和第二润滑油通孔。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对轴承进行润滑,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该实用新型的变速箱采用飞溅润滑方式,由于变速箱齿轮副多集中于变速箱前端,造成变速箱内前端的飞溅油量大于后端的飞溅油量,不利于变速箱后端固定输出轴的轴承的润滑,导致该轴承润滑不良,缩短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轴承润滑不良的问题,提供一种充分润滑各轴承的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所述第一润滑油道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的另一端与输入轴的内部油路相通;

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的一端与输出轴上的球轴承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的侧部通过集油道与第一集油盒的侧部相通。

所述第一集油盒、第二集油盒和集油道均为敞口结构,所述集油道沿变速箱壳体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集油盒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油盒的高度。

所述集油道为平直槽结构,集油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度–20度。

所述变速箱壳体上第一润滑油道的下方开设有第三润滑油道,所述第三润滑油道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的内部相通,第三润滑油道的另一端与中间轴上近输入轴一端的滚子轴承的顶部相通。

所述变速箱壳体上球轴承的下方开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的内部相通,回油道的另一端与球轴承的底部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中第一集油盒、第二集油盒和集油道均固定在变速箱壳体内壁的上端,飞溅到变速箱壳体顶盖和侧壁上的润滑油液沿变速箱壳体滑入第一集油盒、第二集油盒和集油道中,集油道上的润滑液沿着集油道汇入第一集油盒或第二集油盒,然后进入润滑油道对各轴承进行润滑;集油装置的设计使润滑系统供油更加充足,各部件能够得到充分润滑。因此,本设计润滑系统供油充足,润滑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中第二集油盒通过第二润滑油道与球轴承的顶部相通,使球轴承能够得到充分润滑,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本设计能够充分润滑输出轴的球轴承、延长球轴承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中第一集油盒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油盒的高度,集油道向第二集油盒方向倾斜设置,克服了飞溅油液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帮助第二集油盒收集油液,满足输出轴球轴承的润滑需求。因此,本设计集油结构合理,有效润滑输出轴球轴承。

4、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中飞溅到变速箱壳体内壁上的润滑油,直接进入第三润滑油道对滚子轴承进行润滑。因此,本设计能够充分润滑滚子轴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集油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变速箱壳体1、第一润滑油道11、第一集油盒12、第二润滑油道13、第三润滑油道14、回油道15、输入轴2、集油道3、第二集油盒4、输出轴5、球轴承51、中间轴6、滚子轴承6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1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11,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12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1的另一端与输入轴2的内部油路相通;

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13,所述第二润滑油道13的一端与输出轴5上的球轴承51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4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4的侧部通过集油道3与第一集油盒12的侧部相通。

所述第一集油盒12、第二集油盒4和集油道3均为敞口结构,所述集油道3沿变速箱壳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集油盒12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油盒4的高度。

所述集油道3为平直槽结构,集油道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度–20度。

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下方开设有第三润滑油道14,所述第三润滑油道14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第三润滑油道14的另一端与中间轴6上近输入轴2一端的滚子轴承61的顶部相通。

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球轴承51的下方开设有回油道15,所述回油道15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回油道15的另一端与球轴承51的底部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前端是指变速箱壳体1内近输入轴2一端,后端是指变速箱壳体1内近输出轴5一端。

由于变速箱壳体1内近前端设置的齿轮数量多于近后端设置的齿轮数量,导致变速箱内前端的飞溅油量大于后端的飞溅油量,对于依靠飞溅润滑的变速箱而言,变速箱后端的飞溅油量不足以充分润滑变速箱后端的轴承,因此本设计利用集油道3和第二集油盒4,共同收集润滑油以满足变速箱后端轴承的润滑需求。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一种变速箱飞溅压差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1及其顶部开设的第一润滑油道11,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一端与第一集油盒12的内部相通,第一润滑油道11的另一端与输入轴2的内部油路相通;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还开设有第二润滑油道13,所述第二润滑油道13的一端与输出轴5上的球轴承51的顶部相通,第二润滑油道13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油盒4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油盒4的侧部通过集油道3与第一集油盒12的侧部相通;所述第一集油盒12、第二集油盒4和集油道3均为敞口结构,所述集油道3沿变速箱壳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集油盒12的高度高于第二集油盒4的高度;所述集油道3为平直槽结构,集油道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度;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第一润滑油道11的下方开设有第三润滑油道14,所述第三润滑油道14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第三润滑油道14的另一端与中间轴6上近输入轴2一端的滚子轴承61的顶部相通;所述变速箱壳体1上球轴承51的下方开设有回油道15,所述回油道15的一端与变速箱壳体1的内部相通,回油道15的另一端与球轴承51的底部相通。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