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制动装置 | ||
专利名称(英文): | Automobile brake device | ||
专利号: | CN201420308888.0 | 申请时间: | 20140611 |
公开号: | CN203864679U | 公开时间: | 20141008 |
申请人: | 邱专忠 | ||
申请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梧峰村许坂32号 | ||
发明人: | 邱专忠 | ||
分类号: | B60T13/52; B60T1/14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代理机构: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澎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装置、设置在驾驶室位置处汽车隔板上的制动踏板以及从制动装置,从制动装置包括从制动压力缸、从制动压力分泵以及连通从制动压力缸和从制动压力分泵的从制动输压管道,从制动压力缸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与制动踏板作用的从制动活塞杆,每个从制动压力分泵内设有推压机构,推压机构万向连接有从制动车轮,从制动车轮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汽车前后方向相互垂直;每个从制动车轮上分别连接有夹紧机构、减震器和复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从制动车轮在推压机构作用下与地面接触,增加摩擦面积,缩短刹车距离,提高汽车安全性,且从制动车轮受复位机构作用在推压机构失去作用后将从制动车轮上拉。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brake device. The automobile brake device comprises a primary brake device, a brake pedal which is arranged on an automobile partition plate at the position of a cab, and a secondary brake device. The secondary brake device comprises a secondary brake pressure cylinder, secondary brake pressure wheel cylinders and secondary brake pressure transmission pipelines which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ary brake pressure cylinder and the secondary brake pressure wheel cylinders. The secondary brake pressure cylinder comprises a secondary brake piston rod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reset spring and acts with the brake pedal. A push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each secondary brake pressure wheel cylinder, the pushing mechanisms are universally connected with secondary brake wheels, and the axial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secondary brake wheels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ront-back direction of an automobile. Each secondary brake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a clamping mechanism, a damper and a reset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automobile brake device, the secondary brake wheels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pushing mechanisms, the friction area is increased, the braking distance is shortened, the automobile safety is improved, the secondary brake wheels ar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reset mechanisms, and after the pushing mechanisms are out of action, the secondary brake wheels can be pulled up. |
1.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装置(2)以及设置在驾驶室位 置处汽车隔板上的制动踏板(1),所述主制动装置(2)包括真空助力器 (21)、主制动压力缸(22)以及与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连接的分别作 用于汽车前轮和后轮的主制动组件(23),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包括 带有复位弹簧的助力推杆,所述助力推杆具有穿过所述真空助力器 (21)并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推杆伸出端(210),所述推杆伸出端(210) 与所述制动踏板(1)直接接触,所述制动踏板(1)受力下压推动所述助 力推杆向主制动压力缸(22)移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从制动装置(3),所述从制动装置(3)包括从制动压力缸 (31)、若干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以及连通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 和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33)的从制动输压管道(32),所述从制动压力 缸(31)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从制动活塞杆,所述从制动活塞杆具有伸 出所述汽车隔板的活塞杆伸出端(310),所述活塞杆伸出端(310)伸出 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推杆伸出端(210)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 长度,且所述活塞杆伸出端(310)设置在所述推杆伸出端(210)的 正下方; 所述每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内设有推压机构(330),所述推压机 构(330)的底端万向连接有从制动车轮(34),所述从制动车轮(34)的轴 向延伸方向与汽车前后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每个从制动车轮(34)上分 别连接有夹紧机构、减震器(342)和复位机构(343),所述夹紧结构设 置在所述从制动车轮(34)轴向方向两侧,所述减震器(342)包括内带有 活塞杆的工作缸筒及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筒外的压缩弹簧,所述复位机 构(34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从制动压力分泵(33),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 从制动车轮(3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从制动压力缸(31)为高压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从制动压力缸(31)为高压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从前向后延伸到所述汽车的两后轮之 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从制动压力分泵(33)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的前后方向上, 且相邻的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33)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与汽车前后方向相垂直的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320),所述从制动 输压分支管道(320)分别与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相连通,且所述从 制动压力分泵(33)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320)上。
1.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装置(2)以及设置在驾驶室位 置处汽车隔板上的制动踏板(1),所述主制动装置(2)包括真空助力器 (21)、主制动压力缸(22)以及与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连接的分别作 用于汽车前轮和后轮的主制动组件(23),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包括 带有复位弹簧的助力推杆,所述助力推杆具有穿过所述真空助力器 (21)并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推杆伸出端(210),所述推杆伸出端(210) 与所述制动踏板(1)直接接触,所述制动踏板(1)受力下压推动所述助 力推杆向主制动压力缸(22)移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从制动装置(3),所述从制动装置(3)包括从制动压力缸 (31)、若干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以及连通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 和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33)的从制动输压管道(32),所述从制动压力 缸(31)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从制动活塞杆,所述从制动活塞杆具有伸 出所述汽车隔板的活塞杆伸出端(310),所述活塞杆伸出端(310)伸出 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推杆伸出端(210)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 长度,且所述活塞杆伸出端(310)设置在所述推杆伸出端(210)的 正下方; 所述每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内设有推压机构(330),所述推压机 构(330)的底端万向连接有从制动车轮(34),所述从制动车轮(34)的轴 向延伸方向与汽车前后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每个从制动车轮(34)上分 别连接有夹紧机构、减震器(342)和复位机构(343),所述夹紧结构设 置在所述从制动车轮(34)轴向方向两侧,所述减震器(342)包括内带有 活塞杆的工作缸筒及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筒外的压缩弹簧,所述复位机 构(34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从制动压力分泵(33),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 从制动车轮(3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从制动压力缸(31)为高压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从制动压力缸(31)为高压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从前向后延伸到所述汽车的两后轮之 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从制动压力分泵(33)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的前后方向上, 且相邻的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33)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与汽车前后方向相垂直的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320),所述从制动 输压分支管道(320)分别与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相连通,且所述从 制动压力分泵(33)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320)上。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七尺制动装置,包 括主制动装置和制动踏板。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无 可厚非。汽车车轮作为汽车的主要部件,它的行驶功能已被人们逐步 完善并发挥到淋漓尽致。相对于行驶功能,车轮的第二职能——刹车 功能,则明显还没有被人们完全开发掌握。例如,汽车低速行驶时车 轮刹车功能发挥还可以,中高速行驶时,刹车功能就明显滞后,刹不 住车了。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紧急刹车越不容易停住车,造成 伤亡事故的概率也就越大。车辆“刹不住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市 场上流行的安全气囊也只是在“刹不住车”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 被动防护。要从根本上解决“刹车”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刹车设 计,在不影响车轮行驶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汽车的刹车功能,变被动 防护为主动防御。
目前,汽车车轮刹车技术落后就在于它一成不变的刹车摩擦面 积。现设计开发一种新型汽车安全刹车装置,扩大刹车摩擦面积,缩 短了车速刹车距离,增强了行车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装置,扩大 刹车摩擦面积,缩短刹车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装置以及设置在驾驶室位置处汽 车隔板上的制动踏板,所述主制动装置包括真空助力器、主制动压力 缸以及与所述主制动压力缸连接的分别作用于汽车前轮和后轮的主 制动组件,所述主制动压力缸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助力推杆,所述助 力推杆具有穿过所述真空助力器并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推杆伸出端, 所述推杆伸出端与所述制动踏板直接接触,所述制动踏板受力下压推 动所述助力推杆向主制动压力缸移动,
还包括从制动装置,所述从制动装置包括从制动压力缸、若干个 从制动压力分泵以及连通所述从制动压力缸和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 的从制动输压管道,所述从制动压力缸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从制动活 塞杆,所述从制动活塞杆具有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活塞杆伸出端,所 述活塞杆伸出端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推杆伸出端伸出 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且所述活塞杆伸出端设置在所述推杆伸出端的 正下方;
所述每个从制动压力分泵内设有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的底端 万向连接有从制动车轮,所述从制动车轮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汽车前后 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每个从制动车轮上分别连接有夹紧机构、减震器 和复位机构,所述夹紧结构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车轮轴向方向两侧,所 述减震器包括内带有活塞杆的工作缸筒及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筒外的 压缩弹簧,所述复位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从制动压力分泵,下端固 定连接于所述从制动车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从制动压力缸为高压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从制动压力缸为高压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从前到后延伸到所述汽车的两后 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的前 后方向上,且相邻的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汽车前后方向相垂直的从制动输压分支管 道,所述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分别与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相连通,且 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在保持汽车主制动装置正常工作前 提下,增加与主制动装置相独立的从制动装置,从制动装置包括从制 动车轮,在刹车工作状态下,从制动车轮与地面接触,增加摩擦面积, 增强摩擦作用,从而缩短刹车距离,提高汽车安全性。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由于从制动装置的活塞杆伸出端与 主制动装置的推杆伸出端均设置在制动踏板处,无需另外增加制动踏 板,制动踏板在受力下压的后期才触碰活塞杆伸出端进而启动从制动 装置工作。换而言之,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在刹车制动时是轻踩制动踏 板的,此时制动踏板不会触碰并施力给从制动装置的活塞杆伸出端, 只有在中高速或超高速运行过程中紧急刹车时驾驶员才会用力踩下 制动踏板,使之对从制动装置的活塞杆伸出端施加较大的作用力,然 后启动从制动装置工作。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由于从制动车轮在不工作时由于复 位机构的作用收缩在汽车底盘上或汽车底盘内,不会影响到汽车正常 行走,而在制动踏板触压从制动装置的活塞杆伸出端后,从制动车轮 受到从制动压力分泵内的推压机构作用向下触地,增加摩擦面积。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由于从制动车轮上连接有复位机 构,该复位机构在从制动车轮受到从制动压力分泵的推压力后随着从 制动车轮一起下移,而在松开制动踏板后,从制动压力分泵的推压力 消失,复位机构可将从制动车轮拉上至汽车底盘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由于从制动车轮上连接有夹紧机 构,该夹紧机构对从制动车轮轴向两侧施加一定的夹紧力,只有当作 用于从制动车轮的摩擦力大于该夹紧力时从制动车轮才会发生与汽 车前轮和后轮一起滚动,防止前轮、后轮和从制动车轮抱死,提高汽 车安全性。而且,从制动车轮的轴向方向与汽车前后方向相垂直,与 从制动压力分泵万向连接,使之能够与汽车前轮和后轮做同向滚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由于从制动车轮上连接有减震器, 该减震器包括内带有活塞杆的工作缸筒及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筒外的 压缩弹簧,当地面不平整或地面有障碍物时,减震器有助于保持汽车 的平稳性,可根据地面状况作出适应性调整。
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安装于飞机等带有轮胎并以轮胎为主要运 动部件的交通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从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制动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动踏板;2.主制动装置;3.从制动装置;21.真空助 力器;22.主制动压力缸;23.主制动组件;210.推杆伸出端;31.从 制动压力缸;32.从制动输压管道;33.从制动压力分泵;34.从制动 车轮;310.活塞杆伸出端;320.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330.推压机构; 342.减震器;343.复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装置2以及设置在 驾驶室位置处汽车隔板上的制动踏板1,还包括从制动装置3,
参考图1所示,所述主制动装置2包括真空助力器21、主制动 压力缸22以及与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连接的分别作用于汽车前轮和 后轮的主制动组件23,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助 力推杆,所述助力推杆具有穿过所述真空助力器21并伸出所述汽车 隔板的推杆伸出端210,所述推杆伸出端210与所述制动踏板1直接 接触,所述制动踏板1受力下压推动所述助力推杆向主制动压力缸 22移动,
参考图2所述,所述从制动装置3包括从制动压力缸31、若干 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以及连通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和所述从制动压 力分泵33的从制动输压管道32,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包括带有复 位弹簧的从制动活塞杆,所述从制动活塞杆具有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 活塞杆伸出端310,所述活塞杆伸出端310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 小于所述推杆伸出端210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且所述活塞杆伸 出端310设置在所述推杆伸出端210的正下方;
所述每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内设有推压机构330,所述推压机 构330的底端万向连接有从制动车轮34,所述从制动车轮34的轴向 延伸方向与汽车前后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每个从制动车轮34上分别 连接有夹紧机构、减震器342和复位机构343,所述夹紧结构设置在 所述从制动车轮34轴向方向两侧,所述减震器342包括内带有活塞 杆的工作缸筒及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筒外的压缩弹簧,所述复位机构 34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从制动压力分泵33,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从制 动车轮34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可以是高压油缸,也可以是 高压气缸。
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从前到后延伸到所述汽车 的两后轮之间,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33设置在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 32的前后方向上,且相邻的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33之间留有间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装置2以及设置在 驾驶室位置处汽车隔板上的制动踏板1,还包括从制动装置3,
参考图1所示,所述主制动装置2包括真空助力器21、主制动 压力缸22以及与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连接的分别作用于汽车前轮和 后轮的主制动组件23,所述主制动压力缸22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助 力推杆,所述助力推杆具有穿过所述真空助力器21并伸出所述汽车 隔板的推杆伸出端210,所述推杆伸出端210与所述制动踏板1直接 接触,所述制动踏板1受力下压推动所述助力推杆向主制动压力缸 22移动,
参考图2所述,所述从制动装置3包括从制动压力缸31、若干 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以及连通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和所述从制动压 力分泵33的从制动输压管道32,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包括带有复 位弹簧的从制动活塞杆,所述从制动活塞杆具有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 活塞杆伸出端310,所述活塞杆伸出端310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 小于所述推杆伸出端210伸出所述汽车隔板的长度,且所述活塞杆伸 出端310设置在所述推杆伸出端210的正下方;
所述每个从制动压力分泵33内设有推压机构330,所述推压机 构330的底端万向连接有从制动车轮34,所述从制动车轮34的轴向 延伸方向与汽车前后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每个从制动车轮34上分别 连接有夹紧机构、减震器342和复位机构343,所述夹紧结构设置在 所述从制动车轮34轴向方向两侧,所述减震器342包括内带有活塞 杆的工作缸筒及套设于所述工作缸筒外的压缩弹簧,所述复位机构 34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从制动压力分泵33,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从制 动车轮34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制动压力缸31可以是高压油缸,也可以是 高压气缸。
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制动输压管道32从前到后 延伸到所述汽车的两后轮之间,还包括与汽车前后方向相垂直的从制 动输压分支管道320,所述从制动输压分支管道320分别与所述从制 动输压管道32相连通,且所述从制动压力分泵33设置在所述从制动 输压分支管道320上。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 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 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