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vehicle | ||
专利号: | CN201420276454.7 | 申请时间: | 20140527 |
公开号: | CN203906079U | 公开时间: | 20141029 |
申请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 ||
发明人: | 刘金波; 林梅友; 刘福萍; 苏朝霞 | ||
分类号: | F01P9/04 | 主分类号: | F01P9/04 |
代理机构: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机体内的水套、散热器和副水箱,所述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除气口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与所述副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副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接,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连接在所述散热器的除气口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与所述副水箱的进水口之间。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促使系统中的空气从气泡中分离,避免回流液汽对冷却系统的重复加热,提升了冷却系统散热性能、发动机使用寿命和整车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车辆。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cooling system.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mprises a water jacket arranged in an engine body, a radiator and an auxiliary water tank. A water outlet of the water j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inlet of the radiator. A water outlet of the radiator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return inlet of the water jacket. A degassing port of the radiator and/or a degassing port of the water j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inlet of the auxiliary water tank. A water outlet of the auxiliary water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return inlet of the water jacket.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further comprises a cooler. The coole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degassing port of the radiator and/or the degassing port of the water jacket and the water inlet of the auxiliary water tank.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can make the air in the system be separated from bubbles, so that backflow liquid steam is prevented from heating the cooling system repeatedly, th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oling system is promoted, the service life of an engine is prolonged, and the reliability of a whole vehicle is improved. The utility model further discloses a vehicle comprising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11)机体内的水套、 散热器(12)和副水箱(16),所述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1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 器(12)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 口(20)与所述副水箱(1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副水箱(16)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 接,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器(1),所述冷却器(1)连接在所述散热器 (12)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20)与所述副水箱(16)的进水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 (2),所述冷却器本体(2)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2)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20) 与所述副水箱(16)的进水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包括风扇(3),所 述风扇(3)安装在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包括风扇架(4), 所述风扇(3)由所述风扇架(4)固定在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2)包括水室 (5)、芯子(6)、散热管(8)和散热带(9),所述散热管(8)及散热带(9)间隔布置在 所述芯子(6)内,所述水室(5)连接在所述芯子(6)的两端,并与所述散热管(8)连 通,所述水室(5)上设有管口(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9)呈波纹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6)包括第一芯子和 第二芯子,所述水室(5)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设在所述第一芯子的两端 并与所述第一芯子中的所述散热管(8)连通,所述第二水室设在所述第二芯子的两端并与 所述第二芯子中的所述散热管(8)连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为电动风扇;所述 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17)和控制单元(18),所述温度传感器(17)分别与所述水 套和控制单元(18)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8)与所述电动风扇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7)将 检测到的所述水套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18),所述控制单元(18)根据所述水套 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电动风扇工作,当所述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所述水套的温度超过 预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18)控制所述电动风扇开启。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11)机体内的水套、 散热器(12)和副水箱(16),所述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1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 器(12)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 口(20)与所述副水箱(1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副水箱(16)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 接,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器(1),所述冷却器(1)连接在所述散热器 (12)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20)与所述副水箱(16)的进水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 (2),所述冷却器本体(2)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2)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20) 与所述副水箱(16)的进水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包括风扇(3),所 述风扇(3)安装在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包括风扇架(4), 所述风扇(3)由所述风扇架(4)固定在所述冷却器本体(2)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2)包括水室 (5)、芯子(6)、散热管(8)和散热带(9),所述散热管(8)及散热带(9)间隔布置在 所述芯子(6)内,所述水室(5)连接在所述芯子(6)的两端,并与所述散热管(8)连 通,所述水室(5)上设有管口(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9)呈波纹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6)包括第一芯子和 第二芯子,所述水室(5)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设在所述第一芯子的两端 并与所述第一芯子中的所述散热管(8)连通,所述第二水室设在所述第二芯子的两端并与 所述第二芯子中的所述散热管(8)连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为电动风扇;所述 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17)和控制单元(18),所述温度传感器(17)分别与所述水 套和控制单元(18)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8)与所述电动风扇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7)将 检测到的所述水套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18),所述控制单元(18)根据所述水套 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电动风扇工作,当所述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所述水套的温度超过 预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18)控制所述电动风扇开启。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包括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 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多余热量 散发掉,使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运行。随着汽车排放升级、新技术应用增加对散热 的需求等,往往对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要求更加严苛。
车辆在某些恶劣工况下,发动机缸体水套内以及散热器芯子内部的冷却液处于临界沸 腾的液汽共存状态。这种液汽共存流体携带着大量热量随着除气管路进入到副水箱中,进 而返回到整个冷却系统。这种回流液汽带来的热量给冷却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热负担,影响 整个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同时这种液汽共存流体中包含很多气泡,若空气进入冷却系统 中会严重影响发动机水泵使用寿命,使发动机工作的热环境恶化降低车辆运行能力、功耗 增大,大大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和整车可靠性,严重时可能引发事故。这已成为目前汽车 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回流液汽对冷却系统的重复加热的发动机冷 却系统和包括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车辆。
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机体内的水套、散热器和副水箱,所述水套 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接,所 述散热器的除气口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与所述副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副水箱的出水 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接,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连接在所述散 热器的除气口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与所述副水箱的进水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连接在所述散热器的除气口和/ 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与所述副水箱的进水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冷却器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冷却器包括风扇架,所述风扇由所述风扇架固定在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外 侧。
优选地,所述冷却器本体包括水室、芯子、散热管和散热带,所述散热管及散热带间 隔布置在所述芯子内,所述水室连接在所述芯子的两端,并与所述散热管连通,所述水室 上设有管口。
优选地,所述散热带呈波纹状。
优选地,所述芯子包括第一芯子和第二芯子,所述水室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所述 第一水室设在所述第一芯子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芯子中的所述散热管连通,所述第二水室 设在所述第二芯子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芯子中的所述散热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风扇为电动风扇;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 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水套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动风扇连接,所述 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所述水套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 水套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电动风扇工作,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水套的温度超过 预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风扇开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可促使系统中的空气从气泡中分离,避免回 流液汽对冷却系统的重复加热,提升了冷却系统散热性能、发动机使用寿命和整车可靠性, 解决了汽车行业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流液汽冷却器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流液汽冷却器的冷却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回流液汽冷却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冷却器 11 发动机 2 冷却器本体 12 散热器 3 风扇 13 风扇 4 风扇架 14 水泵 5 水室 15 节温器 6 芯子 16 副水箱 7 芯子 17 温度传感器
8 散热管 18 控制单元 9 散热带 19 除气口 10 管口 20 除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回流液汽冷却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机构示意图。该发 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11机体内的水套、散热器12和副水箱16,所述水套 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1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12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 接,所述散热器12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20与所述副水箱16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副水箱16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套的回水口连接,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器1,所 述冷却器1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2的除气口19和/或所述水套的除气口20与所述副水箱16 的进水口之间。
冷却液在发动机水泵14作用下,形成两路循环:第一路为冷却循环,即发动机11-- 散热器12--发动机11,发动机节温器15根据温度开启后,冷却液从发动机11流出流经散 热器12,发动机风扇13带动气流进行散热,而后经过冷却的冷却液在水泵14作用下再返 回发动机11,为发动机进行散热冷却;第二路为液汽循环,即发动机11/散热器12--副水 箱16--发动机11,汽车运行时,发动机11和散热器12内部产生大量高热蒸汽,通过发动 机11的除气口20和散热器12的除气口19进入冷却器1中进行冷却,气泡中的空气经冷 却后分离出来,然后进入副水箱16中存储或部分通过水箱压力阀排出,低温冷却液经副水 箱返回发动机,避免了冷却液中的空气对冷却系统的腐蚀。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流液汽冷却器整体示意图,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2,冷 却器本体2连接在散热器12的除气口19和/或水套的除气口20与副水箱16的进水口之间, 用于降低散热器12和/或水套中的高温液汽后输送至副水箱。
另外,冷却器1包括风扇3,风扇3安装在冷却器本体2的外侧,当风扇13开启时, 气流经过冷却器本体2带走热量。
另外,冷却器1还包括风扇架4,风扇3由风扇架4固定安装在冷却器本体2的外侧。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流液汽冷却器的冷却器本体示意图,冷却器本体2 包括水室5、芯子6、散热管8和散热带9,所述散热管8及散热带9间隔布置在所述芯子 6内,所述水室5连接在所述芯子6的两端,并与所述散热管8连通,所述水室5上设有 管口10,管口10用于和散热器12的除气口19和/或水套的除气口20及副水箱16连接。 散热管与芯子的内壁固定连接。
另外,散热带9为增加散热面积,设计呈波纹状。
另外,图2中示意的芯子6包括第一芯子和第二芯子,水室5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 第一水室设在第一芯子的两端并与第一芯子中的散热管8连通,第二水室设在第二芯子的 两端并与第二芯子中的散热管8连通。
风扇3优选为电动风扇;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7和控制单元18,温度传 感器17分别与水套和控制单元18连接,控制单元18与风扇3连接,温度传感器17将检 测到的水套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18,控制单元18根据水套的温度信息控制风扇3 工作,当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水套的温度超过预定值(不同发动机最佳工作温度不同, 选取发动机最佳工作温度的上限为预定值)时,控制单元18控制风扇3开启,当风扇3开 启后,带动气流经过冷却器本体2带走热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冷却系统的车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