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和具有该散热器的车辆 | ||
专利名称(英文): | Radi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radiator | ||
专利号: | CN201420208385.6 | 申请时间: | 20140425 |
公开号: | CN204041212U | 公开时间: | 20141224 |
申请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柔区红螺东路21号 | ||
发明人: | 李桂强; 司尚文; 禹伟; 李光旺; 赵光辉 | ||
分类号: | F01P11/10 | 主分类号: | F01P11/10 |
代理机构: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和具有该散热器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包括:进水件,所述进水件内具有进水腔;出水件,所述出水件内具有出水腔;多个散热管,每个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通;和散热带,所述散热带设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所述散热带为波纹状,所述散热带的宽度为40毫米-64毫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具有散热效率高、高度小、离地高度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diator for a vehicle and th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radiator. The radiator for the vehicle comprises a water feeding part, a water discharging part, a plurality of heat dissipation pipes and heat dissipation bands, wherein a water feeding cavity is formed in the water feeding part; a water discharging cavity is formed in the water discharging part; one end of each heat dissipation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feeding cavity and the other end of each heat dissipation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discharging cavity; each heat dissipation b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corresponding adjacent heat dissipation pipes, each heat dissipation band is corrugated, and the width of each heat dissipation band ranges from 40 millimeters to 64 millimeters. The radiator for the vehic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high in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small in height, large in ground clearance, low in manufacturing cost and the like. |
1.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件,所述进水件内具有进水腔; 出水件,所述出水件内具有出水腔; 多个散热管,每个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通;和 散热带,所述散热带设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所述散热带为波纹状,所述散热 带的宽度为40毫米-64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宽度为48 毫米-5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波距为 3.0毫米-3.6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波距为3.1 毫米-3.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带高为 7毫米-9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带高为7.5 毫米-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波峰处焊接 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中的一个上,所述散热带的波谷处焊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中的 另一个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 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口,其中所述进水件和所述出水件中的每一个均设在所 述壳体上,所述散热管和所述散热带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通风口相对。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机体和设在所述机体上的气缸盖,所述机体内形成有机体水 套且所述气缸盖内形成有与所述机体水套连通的气缸盖水套;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中所 述进水腔与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机体水套连通;和 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器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自卸车或油罐车。
1.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件,所述进水件内具有进水腔; 出水件,所述出水件内具有出水腔; 多个散热管,每个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通;和 散热带,所述散热带设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所述散热带为波纹状,所述散热 带的宽度为40毫米-64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宽度为48 毫米-5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波距为 3.0毫米-3.6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波距为3.1 毫米-3.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带高为 7毫米-9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带高为7.5 毫米-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的波峰处焊接 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中的一个上,所述散热带的波谷处焊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中的 另一个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 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口,其中所述进水件和所述出水件中的每一个均设在所 述壳体上,所述散热管和所述散热带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通风口相对。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机体和设在所述机体上的气缸盖,所述机体内形成有机体水 套且所述气缸盖内形成有与所述机体水套连通的气缸盖水套;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其中所 述进水腔与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机体水套连通;和 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器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自卸车或油罐车。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所述散热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通过设置散热器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但是,现有的车辆存在散热器散热效 率差、车辆通过性低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 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散热效率高、高度小、离地高度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的 用于车辆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包括:进水件,所述进水件内具有进 水腔;出水件,所述出水件内具有出水腔;多个散热管,每个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腔 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通;和散热带,所述散热带设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 所述散热带为波纹状,所述散热带的宽度为40毫米-64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通过使所述散热带的宽度为48毫米-56毫米,从 而不仅可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减小所述散热器的高度。由此可以增加 所述散热器的离地高度,即可以增加所述散热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本实用新 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具有散热效率高、高度小、离地高度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散热带的宽度为48毫米-56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效 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散热器的离地高度。
所述散热带的波距为3.0毫米-3.6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 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散热器的离地高度。
所述散热带的波距为3.1毫米-3.3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 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散热器的离地高度。
所述散热带的带高为7毫米-9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散热器的离地高度。
所述散热带的带高为7.5毫米-8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效 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散热器的离地高度。
所述散热带的波峰处焊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中的一个上,所述散热带的波谷处焊 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中的另一个上。由此可以使所述散热器的结构更加稳定、合理。
所述用于车辆的散热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口, 其中所述进水件和所述出水件中的每一个均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散热管和所述散热带设 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通风口相对。通过设置所述壳体,从而不仅可以使所述散热器的 结构更加稳定、合理,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将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身 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 机体和设在所述机体上的气缸盖,所述机体内形成有机体水套且所述气缸盖内形成有与所 述机体水套连通的气缸盖水套;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 于车辆的散热器,其中所述进水腔与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机体水套连 通;和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器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器,从而不仅可 以更好地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而且可以提高通过性,并且可以具有更加合理的结构。
所述车辆为自卸车或油罐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散热量与现有的散热器的散热量 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如图1和图2所示,根 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包括发动机102、风机103和用于车辆10的散热器101。
发动机102包括机体1021和设在机体1021上的气缸盖1022,机体1021内形成有机体 水套且气缸盖1022内形成有与所述机体水套连通的气缸盖水套。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散热器101。如图 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散热器101包括进水件1011、出 水件1012、多个散热管1013和散热带1014。
进水件1011内具有进水腔,出水件1012内具有出水腔。每个散热管1013的一端与所 述进水腔连通且每个散热管1013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通。散热带1014设在相邻两个 散热管1013之间,散热带1014为波纹状,散热带1014的宽度为40毫米-64毫米。
散热带1014的长度方向是指散热带1014的延伸方向。由于散热带1014是波纹状,因 此散热带1014具有波峰和波谷,散热带1014的高度方向是指通过散热带1014的波峰和波 谷的方向。散热带1014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散热带1014的长度方向和散热带1014的高度方 向,也就是说,散热带1014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由散热带1014的长度方向和散热带1014的 高度方向构成的平面,即散热带1014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其中,散热带1014的长度 方向如图1和图2中的箭头A所示,散热带1014的高度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B所示。
所述进水腔与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机体水套连通。风机103与散 热器101相对以便使冷风通过散热器10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散热器101通过使散热带1014的宽度为40 毫米-64毫米,从而不仅可以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减小散热器101的高 度。由此可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即可以增加散热器10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因 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散热器101具有散热效率高、高度小、离地 高度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散热器10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等于 80毫米。如图3所示,与现有的散热器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散 热器101可以将散热效率提高至少10%。
其中,散热器101的高度是指散热器10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上下方向与散热带1014 的长度方向相同,散热管1013的长度方向与散热带1014的长度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通过设置散热器101,从而不仅可以更好地对发动 机102进行冷却,而且可以提高通过性,并且可以具有更加合理的结构。
优选地,散热带1014的宽度可以是48毫米-56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 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进一步优选地,散热带1014的宽度可以是51毫米-53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 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最优选地,散热带 1014的宽度可以是52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 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其中,散热带1014的宽度也可以称为散热器101的芯体厚度,散热器101外侧冷风的 效率是随着散热带1014的宽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带1014的波距可以是3.0毫米-3.6毫米。由此不 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具体而言,较小的波距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量,但是会增加散热器101的制 造成本,并导致散热器101的风阻变大、效率降低。而且,较小的波距更容易引起散热器 101的芯体的堵塞。
优选地,散热带1014的波距可以是3.1毫米-3.3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 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最优选地,散热带1014的波距可以是3.2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01 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散热带1014的带高(波高)可以是7毫米-9毫米。由此 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具体而言,散热带1014的靠近散热管1013的部分属于高温区,散热带1014的越远离 散热管1013且靠近中间的部分的温度会变低。较小的带高有利于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 率。
优选地,散热带1014的带高可以是7.5毫米-8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 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进一步优选地,散热带1014的带高可以是7.5毫米-7.8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 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最优选地,散热 带1014的带高可以是7.5毫米。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而且可 以进一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可以是自卸车或油罐车。自卸车主要在矿区、工地 等场所使用,地面环境较为恶劣,客户对整车的通过性较为关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的散热器101,从而可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由此可以提 高车辆10的通过性。
根据国家法规要求,油罐车的排气口需远离罐体,整车布置一般采取排气管前置的方 式布置,排气管路会由发动机102一直延伸到整车前部,因此散热器101与排气管路会形 成交叉,排气管路温度较高(可达550摄氏度)。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 车辆10的散热器101,从而可以增加散热器101的离地高度,由此可以避免散热器101与 排气管路干涉,并且可以使散热器101远离热源。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带1014可以是多个,每个散热带1014 可以设在相邻两个散热管1013之间。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散热管1013之间都可以设有散 热带1014。由此可以提高散热器101的散热效率。
有利地,如图2所示,散热带1014的波峰处可以焊接在相邻两个散热管1013中的一 个上,散热带1014的波谷处可以焊接在相邻两个散热管1013中的另一个上。由此可以使 散热器101的结构更加稳定、合理。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散热器101还可以包括壳体1015, 壳体1015内可以具有容纳腔,壳体1015上可以设有通风口。其中,进水件1011和出水件 1012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设在壳体1015上,散热管1013和散热带1014都可以设在所述容 纳腔内且可以与所述通风口相对。通过设置壳体1015,从而不仅可以使散热器101的结构 更加稳定、合理,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将散热器101安装在车辆10的车身上。
具体而言,风机103可以安装在发动机102上,且风机103可以与所述通风口相对。 有利地,风机103可以容纳在所述通风口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进水件1011的进水腔可以通过进液管 104与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出水件1012的出水腔可以通过出液管105与所述机体水套连 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 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 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 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 “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 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 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 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 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 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 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 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