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梁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CN201620041242.X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号:CN205345040U
  • 申请日期:20160115
  • 公开日期:20160629
专利名称: 纵梁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专利名称(英文): Stringer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专利号: CN201620041242.X 申请时间: 20160115
公开号: CN205345040U 公开时间: 20160629
申请人: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地址: 100021 北京市顺义区顺通路25号5幢
发明人: 崔伟; 郑文亚; 鲍小军; 张静宜
分类号: B62D21/02 主分类号: B62D21/02
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梁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纵梁包括:上板、下板和中间加强结构,所述上板和下板固定连接且限定出空腔,所述中间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中间加强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上板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由此,中间加强结构可以加强上板和下板的强度,还可以加强自身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加强纵梁的结构强度和抗弯能力,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摘要(英文):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ngitudinal beam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longitudinal include : an upper plate, lower plate and the intermediate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plate and defining a cavity, said intermediate reinforc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is used for the intermediate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late for the upper connection part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part. Therefore, the intermediate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upper plate and lower plate, can also increas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its own, thus can enhanc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resistance to bending, and then can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vehicles.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 商标交易流程
一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和中间加强结构,所述上板和下板固定连接且限定出空腔,所述中间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中间加强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上板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

1.一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和中间加强结构,所述上板和下板固定 连接且限定出空腔,所述中间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中间加强结构具有用于与 所述上板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 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朝向所述上板弯曲,且所 述拱形结构的顶点部分与所述上板固定以构成所述上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拱形结构 的前端和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分别 与所述拱形结构和所述下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构造为拱形板,所述侧连 接板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拱形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 在所述中间加强结构上且沿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包括:彼此连接的上板倾斜部分和上板平直部分; 所述下板包括:彼此连接的下板倾斜部分和下板平直部分,所述下板倾斜部分与所述 上板倾斜部分相对布置,所述下板平直部分与所述上板平直部分相对布置; 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顶点部分与所述上 板倾斜部分和所述上板平直部分的交界处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为两个,位于前面的一个 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板倾斜部分固定,位于后面的一个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板平直部 分固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纵梁。

PDF文件加载中,请耐心等待!
一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和中间加强结构,所述上板和下板固定连接且限定出空腔,所述中间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中间加强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上板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
原文:

1.一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和中间加强结构,所述上板和下板固定 连接且限定出空腔,所述中间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中间加强结构具有用于与 所述上板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 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朝向所述上板弯曲,且所 述拱形结构的顶点部分与所述上板固定以构成所述上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拱形结构 的前端和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分别 与所述拱形结构和所述下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构造为拱形板,所述侧连 接板对称地固定在所述拱形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 在所述中间加强结构上且沿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包括:彼此连接的上板倾斜部分和上板平直部分; 所述下板包括:彼此连接的下板倾斜部分和下板平直部分,所述下板倾斜部分与所述 上板倾斜部分相对布置,所述下板平直部分与所述上板平直部分相对布置; 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顶点部分与所述上 板倾斜部分和所述上板平直部分的交界处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为两个,位于前面的一个 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板倾斜部分固定,位于后面的一个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板平直部 分固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纵梁。

翻译:
纵梁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纵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梁以及具有该纵梁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的纵梁加强结构一般采用与纵梁下板随型并缩小的结构,布置于纵梁下板内 侧。而且加强结构只与纵梁下板采用点焊焊接,并不与上板进行焊接;此加强结构抗弯效 果差,往往需要在纵梁下板内侧增加两个加强板,或在纵梁上板上部再扣一个加强结构, 从而导致此种加强结构件多,进而增加成本、车重增加,且制造工艺繁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 型提出一种抗弯能力好的纵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包括:上板、下板和中间加强结构,所述上板和下板固定连 接且限定出空腔,所述中间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中间加强结构具有用于与所 述上板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纵梁,通过在中间加强结构上设置与上板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以及 与下板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可以使得中间加强结构的自身强度较好,还可以使得纵梁的 结构强度较好,从而可以使得纵梁的抗弯能力强,可以使得车辆的安全性能好。而且,通 过设置中间加强结构,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简化纵梁的结构,使得纵梁轻量化。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纵梁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拱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拱形结构朝向所述上板弯曲,且所述拱形结构的顶 点部分与所述上板固定以构成所述上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拱形结构的前端和后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纵梁还包括: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分别与所述 拱形结构和所述下板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拱形结构构造为拱形板,所述侧连接板对称地固定 在所述拱形板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纵梁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 中间加强结构上且沿所述中间加强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板包括:彼此连接的上板倾斜部分和上板平直部 分;所述下板包括:彼此连接的下板倾斜部分和下板平直部分,所述下板倾斜部分与所述 上板倾斜部分相对布置,所述下板平直部分与所述上板平直部分相对布置;所述中间加强 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顶点部分与所述上板倾斜部分和所述 上板平直部分的交界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连接部为两个,位于前面的一个所述下连接部与 所述下板倾斜部分固定,位于后面的一个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板平直部分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纵梁,由于上述实施例的纵梁内设置有中间加强 结构,从而可以使得车辆的安全性能好,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车辆内的乘客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纵梁中的中间加强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纵梁中的中间加强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纵梁100;

上板10;上板倾斜部分11;上板平直部分12;

下板20;下板倾斜部分21;下板平直部分22;

中间加强结构30;上连接部31;下连接部32;拱形结构33;顶点部分34;侧连接板 35;加强结构36;

空腔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100,纵梁100可以应用在车辆 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100可以包括:上板10、下板20 和中间加强结构30,上板10和下板20固定连接,而且上板10和下板20之间限定出空腔 40。其中,可选地,上板10和下板20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中间加强结构30设 置在空腔40内,中间加强结构30具有用于与上板10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31和用于与下 板20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32。由此,中间加强结构30不仅可以加强上板10和下板20的 强度,还可以加强自身的强度,在车辆受到碰撞时,上板10和下板20均可以提供给中间 加强结构30一定的支撑力,从而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中间加强结构30的变形,进而 可以提高中间加强结构30的抗弯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其中,可选地,上连接部 31与上板10可以采用二保焊固定连接,下连接部32与下板20可以采用点焊固定连接, 从而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提高纵梁100的结构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间加强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拱形结构33。如 图4所示,拱形结构33可以大体呈弧形,拱形结构33可以较好地连接上连接部31和下连 接部32,从而可以使得中间加强结构30强度较好,还可以进一步地加强上板10和下板20 的强度。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拱形结构33可以朝向上板10弯曲,而且拱形结构33的 顶点部分34与上板10固定以构成上连接部31。由此,上连接部31设置在拱形结构33的 顶点部分34,从而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加强上连接部31与上板10的连接强度,提高纵梁 100的抗弯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下连接部32分别连接在拱形结构33的前端和后端。换言之,下连接部32可 以为两个,其中一个下连接部32设置在拱形结构33的前端,另一个下连接部32设置在拱 形结构33的后端,并且拱形结构33的顶点部分34构成上连接部31,从而可以进一步地 提升中间加强结构30对纵梁100的加强作用,提高纵梁100的抗弯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板10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上板倾斜部分11 和上板平直部分12,下板20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下板倾斜部分21和下板平直部分22, 下板倾斜部分21与上板倾斜部分11相对布置,下板平直部分22与上板平直部分12相对 布置。拱形结构33的顶点部分34与上板倾斜部分11和上板平直部分12的交界处固定。 由此,拱形结构33的位于顶点部分34的前侧部分可以与上板平直部分12连接过渡自然, 拱形结构33的位于顶点部分34的后侧部分可以与上板倾斜部分11连接过渡自然,从而拱 形结构33可以有效加强上板倾斜部分11和上板平直部分12的交界处的强度,进而可以提 升纵梁100的结构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下连接部32可以为两个,位于前面的一个下连接部32 与下板倾斜部分21固定,位于后面的一个下连接部32与下板平直部分22固定。由此,通 过合理设置两个下连接部32与下板20的固定连接位置,可以使得中间加强结构30有效加 强下板20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高纵梁100的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如图3所示,纵梁100还可以包括:侧连接板35,侧连接板35分别与拱形结 构33和下板20固定。通过设置侧连接板35,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加强拱形结构33和下 板20的连接强度,而且还可以通过侧连接板35和拱形结构33来加强下板20和上板10之 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加强纵梁100的结构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具体地,如图 3所示,拱形结构33可以构造为拱形板,侧连接板35对称地固定在拱形板的两侧。

优选地,如图5所示,纵梁100还可以包括:加强结构36,加强结构36设置在中间加 强结构30上,而且加强结构36可以沿中间加强结构30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中,加强结构 36可以为加强筋,加强筋可以为多个,例如,如图5所示,加强筋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 加强筋整体设置在位于后侧的下连接部32上,另一个加强筋从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32延 伸至拱形结构33上。通过设置加强结构36,可以有效加强中间加强结构30的结构强度, 从而可以加强纵梁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100,通过在中间加强结构30上设置与上板10固定连接 的上连接部31以及与下板20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32,可以使得中间加强结构30的自身 强度较好,还可以使得纵梁100的结构强度较好,从而可以使得纵梁100的抗弯能力强, 可以使得车辆的安全性能好。而且,通过设置中间加强结构30,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简化 纵梁100的结构,使得纵梁100轻量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纵梁100,由于上述实施例的纵梁 100内设置有中间加强结构30,从而可以使得车辆的安全性能好,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保 护车辆内的乘客安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 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 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 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 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 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 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886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