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A Ferris wheel type parking device layout structure | ||
专利号: | CN201521133714.6 | 申请时间: | 20151229 |
公开号: | CN205382740U | 公开时间: | 20160713 |
申请人: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
申请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293号 | ||
发明人: | 杨勇 | ||
分类号: | E04H6/16 | 主分类号: | E04H6/16 |
代理机构: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裘晖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面相固定的支撑件,所述的停车装置转动式地套装在支撑件上。所述的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地面上的第一支撑件与地面相固定,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停车装置套装在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上。所述的支撑件贴着地面放置,所述的地面以下设有放置停车装置的空间,所述停车装置的一半位于地面以下,另一半位于地面以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考虑具体安装地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布置结构,停车方便,易于维护,成本低廉,属于汽车停车装置领域。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erris wheel type parking device layout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upporting member is fixed on the ground, the parking device rotary to sleeve on the support member. The supporting member includes a 1st 2nd supporting member and the supporting piece, the supporting piece 1st on the ground is fixed with the ground, the 2nd one end of the supporting pie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member in the 1st, the parking device is sleeved on the 2nd one end of the support member on the other. The supporting member is engaging the ground, the ground the following is arranged on the space of the parking arrangement, half of the parking device the following the ground, the other half of the above the grou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fully consider the specific terrain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installation location and conditions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layout structure, the parking is convenient, easy to maintain, low in cost,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parking device. |
1.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面相固定的支撑件,所述的停车装置转动式地套装在支撑件上; 所述的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地面上的第一支撑件与地面相固定,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停车装置套装在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两个,以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第一支撑件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停车装置均有两个,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从左往右看,左侧的第一支撑件、左侧的第二支撑件、左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第二支撑件、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依次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四个,所述的第一支撑件有两个;两个停车装置和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上,其余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以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装置包括大齿轮、行星齿轮、中心齿轮和车厢;所述的大齿轮转动式安装在支撑件上,大齿轮的一侧设有四个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转动式安装在大齿轮上;所述车厢的数量与行星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均与一个车厢刚性连接;所述的中心齿轮位于大齿轮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位于大齿轮的同一侧,所述的中心齿轮与每个行星齿轮均相互啮合;所述的大齿轮包括轮缘、连接架、轮圈,连接架连接轮缘和轮圈;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传动比为1:1。
1.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面相固定的支撑件,所述的停车装置转动式地套装在支撑件上; 所述的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地面上的第一支撑件与地面相固定,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停车装置套装在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两个,以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第一支撑件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停车装置均有两个,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从左往右看,左侧的第一支撑件、左侧的第二支撑件、左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第二支撑件、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依次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四个,所述的第一支撑件有两个;两个停车装置和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上,其余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以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装置包括大齿轮、行星齿轮、中心齿轮和车厢;所述的大齿轮转动式安装在支撑件上,大齿轮的一侧设有四个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转动式安装在大齿轮上;所述车厢的数量与行星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均与一个车厢刚性连接;所述的中心齿轮位于大齿轮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位于大齿轮的同一侧,所述的中心齿轮与每个行星齿轮均相互啮合;所述的大齿轮包括轮缘、连接架、轮圈,连接架连接轮缘和轮圈;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传动比为1:1。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停车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渐突出。为缓解这一问题,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资源成为人们思考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现在也有各种地下车库或立体车库,但仍不能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大多数进出车库路径较长,寻找泊位也比较麻烦;驾驶员在开车绕道进入泊位的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停车过程除费时、费油外,还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现有的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根据具体安装地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布置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停车方便,便于推广的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包括与地面相固定的支撑件,所述的停车装置转动式地套装在支撑件上。该布置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停车方便。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更详细的说明:
进一步的是,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地面上的第一支撑件与地面相固定,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停车装置套装在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的是,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两个,以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第一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是,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停车装置均有两个,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从左往右看,左侧的第一支撑件、左侧的第二支撑件、左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第二支撑件、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依次布置。
进一步的是,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四个,所述的第一支撑件有两个;两个停车装置和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上,其余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以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
进一步的是,支撑件贴着地面放置,所述的地面以下设有放置停车装置的空间,所述停车装置的一半位于地面以下,另一半位于地面以上。
进一步的是,支撑件和停车装置均有两个,从左往右看,左侧的支撑件、左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支撑件依次布置。
进一步的是,停车装置有两个,两个停车装置对称布置在支撑件的两端。
进一步的是,支撑件有三个,停车装置有四个;从左往右看,一个停车装置布置在左侧支撑件的右端,两个停车装置布置在中间支撑件的两端,一个停车装置布置在右侧支撑件的左端。
进一步的是,停车装置包括大齿轮、行星齿轮、中心齿轮和车厢;所述的大齿轮转动式安装在支撑件上,大齿轮的一侧设有四个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转动式安装在大齿轮上;所述车厢的数量与行星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均与一个车厢刚性连接;所述的中心齿轮位于大齿轮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位于大齿轮的同一侧,所述的中心齿轮与每个行星齿轮均相互啮合;所述的大齿轮包括轮缘、连接架、轮圈,连接架连接轮缘和轮圈;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传动比为1:1。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布置结构,可以充分考虑具体安装地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布置结构,停车方便,易于维护,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左视图。
图2是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第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4是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第二方向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布置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布置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布置结构。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布置结构。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布置结构。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布置结构。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布置结构。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的布置结构。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的布置结构。
其中,1为大齿轮,2为中心齿轮,3为挡块,4为车厢,5为行星齿轮,6为轴套,7为第一电机,8为第一减速器,9为第一输出齿轮,10为支撑件,11为第二电机,12为第二输出齿轮,13为传动齿轮,1-1为轮缘,1-2为连接架,1-3为轮圈,14为第一支撑件,15为第二支撑件,16为第三支撑件,17为停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包括与地面相固定的支撑件,所述的停车装置转动式地套装在支撑件上。所述的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地面上的第一支撑件与地面相固定,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停车装置套装在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上。该种布置结构称为悬臂式。
以下对停车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关于停车装置的说明部分,所说的前后方向与图1的右左方向一致,所说的左右方向与图2的左右方向一致。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停车装置包括大齿轮、行星齿轮、中心齿轮、车厢、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所述大齿轮转动式安装在支撑件上,大齿轮的一侧设有多个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转动式安装在大齿轮上,所述车厢的数量与行星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每个行星齿轮与一个车厢刚性连接。所述的中心齿轮位于大齿轮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位于大齿轮的同一侧,所述的中心齿轮与每个行星齿轮均相互啮合。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支撑件上设有支撑轴,大齿轮套装在支撑轴上,且大齿轮可相对支撑轴转动。所述的大齿轮包括轮缘、连接架、轮圈,连接架连接轮缘和轮圈,大齿轮的轮缘上加工有轮齿,用连接架连接轮缘和轮圈,可以减轻大齿轮的重量。所述的第一控制单元的数量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大齿轮下端的左右两侧,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和第一输出齿轮,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减速器驱动第一输出齿轮转动,所述的第一输出齿轮与大齿轮相互啮合,位于大齿轮下端左右两侧的第一输出齿轮对大齿轮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第一电机可以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从而可以使大齿轮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
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大齿轮上固定设有支撑杆,大齿轮的前侧设有四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的前端面上固定设有轴套,所述的行星齿轮和轴套转动式地套装在支撑杆上,所述车厢刚性连接在轴套上,即行星齿轮的转动可通过轴套带动车厢转动。行星齿轮应靠近大齿轮的边缘安装,行星齿轮可相对大齿轮转动,行星齿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支撑杆应穿过行星齿轮的中心,行星齿轮与车厢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图3所示,只需保证车厢与行星齿轮是刚性连接,所述的车厢为箱式车厢或者板式车厢。所述轴套上设有角度传感器,轴套的前面设有挡块。所述的中心齿轮套装在支撑轴上,随支撑轴的转动而转动,中心齿轮位于大齿轮前侧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的中心齿轮与每个行星齿轮均相互啮合,所述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传动比为1:1,当然传动比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值。
结合图4所示,大齿轮的后侧设有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器和第二输出齿轮,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减速器驱动第二输出齿轮转动。所述的支撑轴上设有与第二输出齿轮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套装在支撑轴上的传动齿轮位于大齿轮的后侧,传动齿轮通过支撑轴驱动套装在支撑轴上的中心齿轮转动。第二输出齿轮上设有角度传感器。第二电机可以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从而可以使行星齿轮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
当需要把汽车放在车厢内时,摩天轮式停车装置停止工作,水平放置的车厢位于最低点,此时,将汽车放到车厢内,汽车可从车厢的一侧进入,从车厢的另一侧开出,也可以从同一侧开出;在汽车放置好后,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输出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行星齿轮运动,行星齿轮的运动带动车厢运动。由于大齿轮的转动会使车厢向左倾斜或者向右倾斜,此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输出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通过支撑轴带动中心齿轮转动,中心齿轮的转动带动行星齿轮转动,达到改变行星齿轮的运动状态,使车厢保持水平位置,避免车厢内的汽车出现损坏,由于在轴套和第二输出齿轮上设有角度传感器,可以准确了解轴套转动的角度,通过第二输出齿轮转动的角度,可以知道大齿轮转动的角度,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中心齿轮转动的角度,进而使车厢始终保持水平位置。
实施例2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两个,以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第一支撑件上。该种布置结构称为举重式。
实施例3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停车装置均有两个,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从左往右看,左侧的第一支撑件、左侧的第二支撑件、左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第二支撑件、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依次布置。该种布置结构称为门框式。
实施例4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均有四个,所述的第一支撑件有两个;两个停车装置和两个第二支撑件以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左侧的第一支撑件上,其余的停车装置和第二支撑件以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右侧的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左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右侧的第一支撑件相连。该种布置结构称为复合式。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的布置结构,包括与地面相固定的支撑件,所述的停车装置转动式地套装在支撑件上。
所述的支撑件贴着地面放置,所述的地面以下设有放置停车装置的空间,所述停车装置的一半位于地面以下,另一半位于地面以上。该种布置结构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悬臂式。
关于停车装置的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
如图10所示,所述的支撑件和停车装置均有两个,从左往右看,左侧的支撑件、左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停车装置、右侧的支撑件依次布置。该种布置结构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面对面悬臂式。
实施例7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
如图11所示,所述的停车装置有两个,两个停车装置对称布置在支撑件的两端。该种布置结构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背靠背悬臂式。
实施例8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
如图12所示,所述的支撑件有三个,停车装置有四个;从左往右看,一个停车装置布置在左侧支撑件的右端,两个停车装置布置在中间支撑件的两端,一个停车装置布置在右侧支撑件的左端。该种布置结构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复合式。
实施例9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
如图13所示,所述的停车装置有四个,支撑件有两个,从左往右看,两个水平方向放置的支撑件间断地固定在地面上,两个停车装置对称布置在一个支撑件的两端,剩下的两个停车装置对称布置在另一个支撑件的两端。该种布置结构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并列举重式。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