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扭力梁式后桥 | ||
专利名称(英文): | A torsion beam type rear axle | ||
专利号: | CN201520970415.1 | 申请时间: | 20151130 |
公开号: | CN205311262U | 公开时间: | 20160615 |
申请人: | 浙江福多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百花山工业区玫瑰路1号 | ||
发明人: | 刘黎明; 邓东东; 徐晶; 何晓秋; 徐晓华; 陈峰; 江亚 | ||
分类号: | B60G21/05; B60B35/00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代理机构: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扭力梁式后桥,该扭力梁式后桥的后轴主梁为U形壳体,后轴主梁两端与后轴侧梁连接,后轴侧梁的两端分别与轴套管、后制动器安装支架连接,后轴减震安装座与后轴套管连接,后减震器支架与后轴主梁和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之间的后轴侧梁区域在靠近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侧的后轴侧梁连接,后减震器安装销与后减震器支架连接,支架一、支架二分别与后轴主梁和后轴侧梁连接,稳定杆与后轴主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应力分布更均匀,有效消除了后桥容易产生的应力集中,整个后桥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更高,生产制造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rsion beam type rear axle, the torsion beam type rear axle to the rear axle of a U-shaped shell of the main beam, the two ends of the rear axle and the rear axle beam of the main beam is connected, the two ends of the rear axle beam and the pipe, respective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brake mounting bracket, the rear axle a shock-absorbing mounting base and the axl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shock absorber bracket and the rear axle of the main beam between the brake mounting bracket and a rear side close to the rear region in the side of the brake moun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xle beam, mounting pin of the rear shock absor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damper bracket, a bracket, the bracket b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xle and the rear axle beam of the main beam is connecte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abilizer bar and the rear axle of the main beam. The utility model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 effectively eliminate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rear axle is easy to produce, the strength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rear axle and has high rigidity, low manufacturing cost, long service life, has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
1.一种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主梁、稳定杆,后轴主梁为U形壳 体,在后轴主梁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后轴侧梁、后轴套管、后轴减震安装座、 支架一、支架二、后减震器安装销、后减震器支架、后制动器安装支架,后轴 主梁两端与后轴侧梁连接,后轴侧梁的两端分别与轴套管、后制动器安装支架 连接,后轴减震安装座与后轴套管连接,后减震器支架与后轴主梁和后制动器 安装支架之间的后轴侧梁区域在靠近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侧的后轴侧梁连接,后 减震器安装销与后减震器支架连接,支架一、支架二分别与后轴主梁和后轴侧 梁连接,稳定杆与后轴主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后轴主梁与后轴侧梁连接 是通过后轴主梁U形壳体的两侧面与后轴侧梁连接,在与后轴侧梁接触的后轴 主梁侧面上有弧形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稳定杆与后轴主梁连接是 指稳定杆与连接后轴主梁U形槽梁两侧板的锁紧螺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后减震器支 架与后轴侧梁连接面在后减震器支架的面上有反折的折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在后轴套管与后轴主梁连 接的上端、和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与后轴主梁连接的下端在长度方向处于不同的 长度上,且在上端与下端之间有连续的弧面连接,在后轴侧梁与后轴主梁连接 处在后轴侧梁上有弧面形成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后轴侧梁与后轴套管连接 是通过与后轴套管圆柱面相配合的圆弧面与后轴套管连接。
1.一种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主梁、稳定杆,后轴主梁为U形壳 体,在后轴主梁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后轴侧梁、后轴套管、后轴减震安装座、 支架一、支架二、后减震器安装销、后减震器支架、后制动器安装支架,后轴 主梁两端与后轴侧梁连接,后轴侧梁的两端分别与轴套管、后制动器安装支架 连接,后轴减震安装座与后轴套管连接,后减震器支架与后轴主梁和后制动器 安装支架之间的后轴侧梁区域在靠近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侧的后轴侧梁连接,后 减震器安装销与后减震器支架连接,支架一、支架二分别与后轴主梁和后轴侧 梁连接,稳定杆与后轴主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后轴主梁与后轴侧梁连接 是通过后轴主梁U形壳体的两侧面与后轴侧梁连接,在与后轴侧梁接触的后轴 主梁侧面上有弧形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稳定杆与后轴主梁连接是 指稳定杆与连接后轴主梁U形槽梁两侧板的锁紧螺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后减震器支 架与后轴侧梁连接面在后减震器支架的面上有反折的折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在后轴套管与后轴主梁连 接的上端、和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与后轴主梁连接的下端在长度方向处于不同的 长度上,且在上端与下端之间有连续的弧面连接,在后轴侧梁与后轴主梁连接 处在后轴侧梁上有弧面形成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力梁式后桥,其特征在于后轴侧梁与后轴套管连接 是通过与后轴套管圆柱面相配合的圆弧面与后轴套管连接。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力梁式后桥。
背景技术
扭力梁式后桥是汽车底盘的关键零件,扭力梁后桥承受后轴的轴荷,是连 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结构零件,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承载较大的应力应 变,而且还需要承载较大冲击,因此对扭力梁后桥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扭力梁式后桥的设计大多采用型材焊接,存在应力集 中、结构不合理,降低了扭力梁式后桥的强度和刚度,缩短了扭力梁式后桥的 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经济效益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分解应力 分布,强度和刚度高、生产制造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扭力梁式后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该扭力梁式后桥包括后 轴主梁、稳定杆,后轴主梁为U形壳体,在后轴主梁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后轴 侧梁、后轴套管、后轴减震安装座、支架一、支架二、后减震器安装销、后减 震器支架、后制动器安装支架,后轴主梁两端与后轴侧梁连接,后轴侧梁的两 端分别与轴套管、后制动器安装支架连接,后轴减震安装座与后轴套管连接, 后减震器支架与后轴主梁和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之间的后轴侧梁区域在靠近后制 动器安装支架侧的后轴侧梁连接,后减震器安装销与后减震器支架连接,支架 一、支架二分别与后轴主梁和后轴侧梁连接,稳定杆与后轴主梁连接。
进一步地,后轴主梁与后轴侧梁连接是通过后轴主梁U形壳体的两侧面与 后轴侧梁连接,在与后轴侧梁接触的后轴主梁侧面上有弧形缺口。
进一步地,稳定杆与后轴主梁连接是指稳定杆与连接后轴主梁U形槽梁两 侧板的锁紧螺柱连接。
进一步地,后减震器支架与后轴侧梁连接面在后减震器支架的面上有反折 的折边。
进一步地,后轴套管与后轴主梁连接的上端、和后制动器安装支架与后轴 主梁连接的下端在长度方向处于不同的长度上,且在上端与下端之间有连续的 弧面连接,在后轴侧梁与后轴主梁连接处在后轴侧梁上有弧面形成的突出部。
进一步地,后轴侧梁与后轴套管连接是通过与后轴套管圆柱面相配合的圆 弧面与后轴套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U形壳体后轴主梁、有反折折边的后减震 器支架、有连续弧面的、圆弧端面的后轴侧梁等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与 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应力分布更均匀,有效消除后桥容易产生的应力 集中的现象,后桥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更高,生产制造成本更低,使用寿命 更长、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Ⅰ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轴侧梁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 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 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该扭力梁式后桥包括后轴主梁1、稳定杆2,后轴 主梁1为U形壳体,在后轴主梁1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后轴侧梁3、后轴套管4、 后轴减震安装座5、支架一6、支架二7、后减震器安装销8、后减震器支架9、 后制动器安装支架10,后轴主梁1两端与后轴侧梁3连接,后轴侧梁3的两端 分别与后轴套管4、后制动器安装支架10连接,后轴减震安装座5与后轴套管 4连接,后减震器支架9与后轴主梁1和后制动器安装支架10之间的后轴侧梁 3区域在靠近后制动器安装支架10侧的后轴侧梁3连接,后减震器安装销8与 后减震器支架9连接,支架一6、支架二7分别与后轴主梁1和后轴侧梁3连接, 稳定杆2与后轴主梁1连接。更为具体地,后轴主梁1与后轴侧梁3连接是通 过后轴主梁1的U形壳体的两侧面与后轴侧梁3连接,在与后轴侧梁3接触的 后轴主梁1的侧面上有弧形缺口11,能有效增加后轴主梁1与后轴侧梁3的焊 接连接面积,提高后轴主梁1和后轴侧梁3的刚度,减小单位焊接连接面积上 的应力分布,增强后轴主梁1和后轴侧梁3的承载力,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稳定杆2与后轴主梁1连接是指稳定杆2与连接后轴主梁1的U形槽梁两侧板 的锁紧螺柱17连接,该结构能够极大地提升后轴主梁1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提高整个后桥的承载能力。如附图3所示,后减震器支架9与后轴侧梁3连接 面在后减震器支架9的面上有反折的折边12,能有效增加后减震器支架9与后 轴侧梁3的焊接接触面积,提高后减震器支架9与后轴侧梁3的连接强度和刚 度、提高产品的承载能力。如附图4所示,在后轴套管4与后轴主梁1连接的 上端13、和后制动器安装支架10与后轴主梁1连接的下端14在长度方向处于 不同的长度上,且在上端13与下端14之间有连续的弧面连接,在后轴侧梁3 与后轴主梁1连接处在后轴侧梁3上有弧面形成的突出部15,该后轴侧梁3能 有效消除其承载应力的应力集中,提高其承载能力、以及刚度和强度。后轴侧 梁3与后轴套管4连接是通过与后轴套管4圆柱面相配合的圆弧面16与后轴套 管4连接,后轴侧梁3的该圆弧面能增加与后轴套管4的连接接触面接,同时 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后轴侧梁3与后轴套管4连接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 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 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