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轻量化的后扭力梁 | ||
专利名称(英文): | A light weight of the rear torsion beam | ||
专利号: | CN201520881423.9 | 申请时间: | 20151106 |
公开号: | CN205202650U | 公开时间: | 20160504 |
申请人: |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石西村荔涵大道西侧 | ||
发明人: | 何炎周; 吴贵新; 刘心文 | ||
分类号: | B60G11/18 | 主分类号: | B60G11/18 |
代理机构: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 林祥翔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包括横梁、纵臂、支承座、支撑弹簧座以及轮毂安装座,纵臂为弧形结构,纵臂的顶端与支承座相连接,纵臂的底端与轮毂安装座相连接,支撑弹簧座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设置在纵臂上;纵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臂对称设置,两个纵臂中段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纵臂顶端之间的距离;横梁的截面为U形结构,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下横梁的面积大于上横梁的面积,横梁的两端连接有纵臂。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横梁面积不相等和弧形的纵臂,在无中间扭杆弹簧的情况下,扭力梁可充分变形,使得后扭力梁总成中常用的扭杆零件得以取消,减少整体质量。优化后扭力梁的刚度性能,并减少制造成本。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weight rear torsion Liang, which comprises a cross beam, trailing arm, a supporting base, and the supporting spring seat hub mounting seat, the vertical arm is an arc-shaped structure, the top end of the trailing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se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trailing arm mount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heel hub, supporting the spring seat by the bolt and nut the trailing arm is arranged on the; trailing arm in the number of two, two trailing arm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two trailing arm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trailing arms is small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op of the; beam to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U-shaped structure, cross beam includes an upper beam and a lower beam, larger than the area of the lower beam on the area of the beam, the two ends of the crossbeam is connected with a trailing arm.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beam area are not equal and the arc of the trailing arm, in the absence of the spring the middle of the torsion bar, the torsion beam can be sufficiently deformed, so that the rear torsion beam assembly commonly used to cancel the torsion bar parts, reduce overall quality. After optimizing the rigidity of the torsion beam performance, and reduce manufacturing cost. |
1.一种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包括横梁、纵臂、支承座、支撑弹簧座以及轮 毂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为弧形结构,纵臂的顶端与支承座相连接, 纵臂的底端与轮毂安装座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座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设置 在纵臂上; 所述纵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臂对称设置,两个纵臂中段之间的距离小 于两个纵臂顶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横梁的截面为U形结构,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面 积大于上横梁的面积,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有纵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中 心到轮毂安装座中心的距离大于横梁的中心到支承座中心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 下横梁的端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中段的宽度小于上横梁与下 横梁两侧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的中 段位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并焊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安装 座包括轮毂安装定位面,所述轮毂安装定位面设置在纵臂的外侧。
1.一种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包括横梁、纵臂、支承座、支撑弹簧座以及轮 毂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为弧形结构,纵臂的顶端与支承座相连接, 纵臂的底端与轮毂安装座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座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设置 在纵臂上; 所述纵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臂对称设置,两个纵臂中段之间的距离小 于两个纵臂顶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横梁的截面为U形结构,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面 积大于上横梁的面积,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有纵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中 心到轮毂安装座中心的距离大于横梁的中心到支承座中心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 下横梁的端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中段的宽度小于上横梁与下 横梁两侧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的中 段位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并焊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安装 座包括轮毂安装定位面,所述轮毂安装定位面设置在纵臂的外侧。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挂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后扭力梁。
背景技术
早期,后扭力梁作为后扭力梁式悬挂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承担着车身承载、 车辆不平路面行驶时扭转等功能,过往在设计扭力梁时,考虑到扭力梁在车辆 行驶,特别是发生扭转时产生的零件变形、交变载荷的疲劳影响,需要在中间 位置加入一根扭杆弹簧,通过提高后悬挂扭转刚度,保证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不 发生后轴断裂等不良影响。设计有中间扭杆的显著缺点是增加了悬挂系统的设 计重量,不利于轻量化要求。中间扭杆因尺寸较长,在实际总成制造中需从一 侧穿入并在两头焊接,制造过程中工序布置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无需中间扭杆的,制造成本低 的,刚度性能好的轻量化的后扭力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包括横梁、纵臂、支承座、支撑弹簧座以及轮毂 安装座,所述纵臂为弧形结构,纵臂的顶端与支承座相连接,纵臂的底端与轮 毂安装座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座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设置在纵臂上;所述 纵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臂对称设置,两个纵臂中段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纵 臂顶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横梁的截面为U形结构,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 所述下横梁的面积大于上横梁的面积,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有纵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通过上下横梁面积不相等和弧形的纵臂,在无中 间扭杆弹簧的情况下,扭力梁可充分变形,使得后扭力梁总成中常用的扭杆零 件得以取消,使得总成整体质量减少3kg以上,提高车辆行驶的燃油经济性和 电能电量的使用效率。优化后扭力梁的刚度性能,并减少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改善横梁在实际使用中扭转过大时 发生断裂的问题,所述横梁的中心到轮毂安装座中心的距离大于横梁的中心到 支承座中心的距离。通过合理布置横梁的位置,均衡横梁在实际使用中的受力 情况,避免扭转过大时断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改善上横梁与下横梁无法承受更大 扭力的问题,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的端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 中段的宽度小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两侧的宽度。通过上横梁与下横梁的端面为弧 形结构,加强上下横梁的承受力,使上下横梁两侧能承受到更大的扭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改善横梁与纵臂之间连接强度不高 的问题,所述纵臂的中段位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并焊接为一体。如此,通 过纵臂与上下横梁焊接为一体,加强了焊接部位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扭力 梁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改善轮毂安装座无法精确与轮毂相 连接的问题,所述轮毂安装座包括轮毂安装定位面,所述轮毂安装定位面设置 在纵臂的外侧。通过轮毂安装定位面,可以提高扭力梁的安装精度,保证其稳 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轻量化的后扭力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轻量化的后扭力梁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横梁;2、纵臂;3、支承座;4、支撑弹簧座;5、轮毂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 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照图1以及图2,如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轻量化的后扭力梁包 括横梁1、纵臂2、支承座3、支撑弹簧座4以及轮毂安装座5,纵臂2为弧形 结构,支承座3与纵臂2的顶端相连接,轮毂安装座5与纵臂2的底端相连接, 支撑弹簧座4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设置在纵臂2上,支承座3用于与车身相 连接,支撑弹簧座4用于安装支撑弹簧,轮毂安装座5用于与轮毂相连接。纵 臂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臂2镜像对称设置,两个纵臂2中段之间的距离小 于两个纵臂2顶端之间的距离。横梁1的截面为U形结构,横梁1包括上横梁 和下横梁,下横梁的面积大于上横梁的面积,横梁1的两端连接有纵臂2。上横 梁与下横梁的端面均为弧形结构,上横梁与下横梁中段的宽度小于上横梁与下 横梁两侧的宽度。通过上横梁与下横梁的端面为弧形结构,加强上下横梁的承 受力,使上下横梁两侧能承受到更大的扭力。因扭力梁在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 时,会发生扭转,传统设计往往依靠中间扭杆弹簧提高刚度解决。因横梁1在 扭力梁作扭转运动时,上侧受力略大于下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间连接的横 梁1设计成上下边不对齐的结构,保证了在无中间扭杆弹簧的情况下,可充分 变形,避免因取消中间扭杆导致后扭力梁扭转过大时过度挤压上侧材料,在焊 接接头处开裂的问题。
纵臂2的中段位于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并焊接为一体。通过上下横梁的 弧形结构,更加了焊接部位,同时通过纵臂2与上下横梁焊接为一体,加强了 焊接部位的连接强度,使得横梁1与纵臂2稳固连接,从而保证了扭力梁的质 量。横梁2的中心到轮毂安装座5中心的距离大于横梁2的中心到支承座3中 心的距离。通过合理布置横梁2的位置,均衡横梁2在实际使用中的受力情况, 避免扭转过大时断裂。轮毂安装座5包括轮毂安装定位面,轮毂安装定位面设 置在纵臂2的外侧。轮毂安装定位面为光滑面,通过轮毂安装定位面,可以提 高扭力梁的安装精度,保证其稳定性。
使用过程中,将轮毂安装座5与汽车轮毂相连接,支承座3与车身相连接, 支撑弹簧安装在支撑弹簧座4上,横梁1内无需加入中间扭杆,横梁1与纵臂2 焊接为一体,减少了扭杆的装配、焊接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直接将扭 力梁作为汽车底盘后悬挂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间连接的横梁1设计成上 下边不对齐的结构,保证了在无中间扭杆弹簧的情况下,可充分变形,避免因 取消中间扭杆导致后扭力梁扭转过大时过度挤压上侧材料的情况出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 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