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拉线结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A lock used for car door pull structure | ||
专利号: | CN201520734748.4 | 申请时间: | 20150921 |
公开号: | CN205063600U | 公开时间: | 20160302 |
申请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城东闸头 | ||
发明人: | 夏文科; 尹必峰; 张世杰; 张泽毅; 刘辉 | ||
分类号: | E05B79/20 | 主分类号: | E05B79/20 |
代理机构: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 郭海彬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拉线结构,通过锁止机构实现锁体的闭锁和解锁,包括:连接锁体和锁止机构的拉线;拉线护套,其裹覆拉线;和具有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拉线支架,其为一U形体,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基本相互平行并分别在同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分别具有可容纳拉线护套穿过的通孔,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分别与拉线基本垂直。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拉线结构,通过增加锁体的拉线与拉线支架的摩擦面积,降低拉线推拉过程中的摩擦压强,从而增加了拉线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拉线支架可以有效地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升了车门的安全品质。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for vehicle door wire structure of the lock body, the lock body is realized through a lock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including : the lock body and the lock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ll; cable sheath, the wrapped cable; and a bracket body and 1st 2nd cable bracket of bracket body, which is a U-shaped body, the support body 1st and 2nd bracket body an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espectively with the end of one side of the is fixedly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part; and wherein 1st 2n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body can be accommodated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cable sheath, 2nd 1st bracket body and the support body are substantially vertical.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pulling structure of the lock body of automobile door, through the lock body of the friction area of the bracket, in the pull-push-pull process to reduce the friction pressur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able. Moreov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able bracket can effectively play a supporting role, thereby improving the security quality of the door. |
1.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拉线结构,通过锁止机构实现所述锁体的闭锁 和解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所述锁体和所述锁止机构的拉线; 拉线护套,其裹覆所述拉线;和 具有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拉线支架,其为一U形体,所述第一支架 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基本相互平行并分别在同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部固定连 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分别具有可容纳拉线护套穿过的 通孔,所述第一支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分别与所述拉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支架沿着其外 表面设有支架保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护套由尼龙材 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 构为内开锁止机构或外开锁止机构。
1.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拉线结构,通过锁止机构实现所述锁体的闭锁 和解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所述锁体和所述锁止机构的拉线; 拉线护套,其裹覆所述拉线;和 具有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拉线支架,其为一U形体,所述第一支架 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基本相互平行并分别在同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部固定连 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分别具有可容纳拉线护套穿过的 通孔,所述第一支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分别与所述拉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支架沿着其外 表面设有支架保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护套由尼龙材 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 构为内开锁止机构或外开锁止机构。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 拉线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锁体需要手动解锁和闭锁,而解锁和闭锁功能通过锁止机构来实 现,锁止机构和锁体之间通过拉线来连接,通过拉线的推拉来实现锁体的解锁 和闭锁。为了解决拉线在锁体处更好地定位,一般还会设有拉线支架。
现有技术中,拉线与锁体支架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拉线每次运动带来的 压强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拉线的卡接处容易出现磨损。由于车门有10万次的 耐久试验,而在日常生活中车门又属于使用频次较高的零件,每次车门的开启 都会导致在拉线卡接处的磨损,当磨损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候容易造成拉线卡 接处的断裂,一旦拉线的卡接处断裂就会导致车门开启困难,甚至会出现车门 无法打开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延长且稳定性增加的锁体拉线 结构,从而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拉线结构,通过锁止 机构实现所述锁体的闭锁和解锁,包括:
连接所述锁体和所述锁止机构的拉线;
拉线护套,其裹覆所述拉线;和
具有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拉线支架,其为一U形体,所述第一支架 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基本相互平行并分别在同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部固定连 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分别具有可容纳拉线护套穿过的 通孔,所述第一支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分别与所述拉线基本垂直。
可选地,所述拉线支架沿着其外表面设有支架保护套。
可选地,所述拉线护套采用尼龙材料。
可选地,所述拉线结构适用于内开锁止机构和/或外开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车门锁体的拉线结构,通过增加锁体的拉线与拉线 支架的摩擦面积,降低拉线推拉过程中的摩擦压强,从而增加了拉线的使用寿 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拉线支架可以有效地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了车门在 耐久范围内拉线卡接处的断裂,从而提升了车门的安全品质。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 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 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 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拉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拉线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拉线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拉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一般性地 可包括拉线1、拉线护套2、拉线支架3。拉线1一般选用钢丝,用于连接锁体 和锁止机构,通过锁止机构对拉线进行推拉,从而实现锁体的解锁和闭锁。在 拉线1的外表面裹覆有拉线护套2,拉线护套2不易变形与破裂,对拉线1起 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拉线支架3具有第一支架体4和第二支架体5,第一支架 体4和第二支架体5基本相互平行并分别在同一端部处通过连接部6固定连接, 第一支架体4和第二支架体5及连接部6形成了一U形体。第一支架体4和第 二支架体5分别具有可容纳拉线护套2穿过的通孔7,第一支架体4和第二支 架体5分别与拉线1基本垂直。
在汽车碰撞的情况下,汽车车门会发生变形,这样就容易引起拉线支架3 的变形。而拉线支架3一旦发生变形就会产生行程,这样很容易造成车门在侧 碰过程中突然打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 例中,在拉线支架3的外表面设有支架保护套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拉线护套2采用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 且质量轻便的尼龙材料。
在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拉线结构,既适用于内开锁止机构,又适用于外开 锁止机构,还可以同时用于内开锁止机构和外开锁止机构,体现了其很强的适 用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 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 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 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 其他变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