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气囊总成装配机构 | ||
专利名称(英文): | Gasbag assembly assembly devices | ||
专利号: | CN201520703771.7 | 申请时间: | 20150911 |
公开号: | CN204998663U | 公开时间: | 20160127 |
申请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申请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 ||
发明人: | 马祥磊; 杨勇 | ||
分类号: | B62D65/14 | 主分类号: | B62D65/14 |
代理机构: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朱业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支杆及压杆,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上,所述压杆的中部压设在所述支杆上。通过该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对气囊总成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施力,使气囊总成装配时避免了干涉,更加省力快捷。从而使气囊的安装定位更加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
摘要(英文): |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asbag assembly assembly devices, including first base, second base, branch and depression bar, the both ends of branch are fixed respectively on first base and the second base, the middle part of depression bar is pressed and is established on the branch. Through this gasbag assembly assembly devices to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of gasbag assembly, the not equidirectional application of force, avoided the interference when making the gasbag set assembling, more laborsaving swift. Thereby make the installation location of gasbag more accurate, improved work efficiency, lightened installer' s intensity of labour, have good economic benefits. |
1.一种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支杆 及压杆,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上,所述压杆的 中部压设在所述支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 包括第一筒体、第一上板及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一下板分别设置在所 述第一筒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一下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一筒体 的第一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筒体、 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所述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顶 部和底部,所述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 及第二筒体为塑料件,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为金属 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两 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二上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中 部设置有向下凹的弯部,所述压杆的中部压设在所述弯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部呈弧 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前 端形成向上弯曲的钩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的外 端面为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杆的后端设置有防滑套。
1.一种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支杆 及压杆,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上,所述压杆的 中部压设在所述支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 包括第一筒体、第一上板及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一下板分别设置在所 述第一筒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一下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一筒体 的第一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筒体、 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所述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顶 部和底部,所述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 及第二筒体为塑料件,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为金属 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两 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二上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中 部设置有向下凹的弯部,所述压杆的中部压设在所述弯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部呈弧 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前 端形成向上弯曲的钩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的外 端面为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杆的后端设置有防滑套。
翻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的气囊总成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总成 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气囊总成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 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 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如图1至图2所示,气囊总成通常包括外壳1、放置在外壳内的气囊(图中 未标示)、设置在外壳1上的气囊支架2及设置在外壳1两侧的两个安装支架3。 整个气囊总成在安装时,是放置在气囊导向框4中的。气囊导向框4的前后两 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安装孔5及第二安装孔6,外壳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钩挂 在第一安装孔5及第二安装孔6中的第一挂钩7及第二挂钩8,外壳1的左右两 侧均设置有一凸台9,凸台9的顶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两个安装支架3的底面 与凸台9的顶面相匹配。这样,在装配好之后,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挂钩7 及第二挂钩8分别挂入第一安装孔5及第二安装孔6中,两个安装支架3分别 支撑在对应的凸台9上。最后,安装支架3与凸台9用螺钉固定连接。
目前,气囊总成不能使用自动化设备安装,都是采用人工安装。
若采用手工安装,如图1至2所示,首先,将第一挂钩7挂入第一安装孔5 中,第一挂钩7的下部接触第一安装孔5的下沿,按压气囊总成后端,使得气 囊总成以第一安装孔5的下沿为旋转轴旋转,安装支架3与凸台9先行接触, 而第二挂钩8挤压塑料的气囊导向框4部分进入第二安装孔6中。此时,第一 挂钩7与第一安装孔5的下沿干涉,安装支架3与凸台9干涉。。
要想第二挂钩8完全挂入第二安装孔6中,必须使用较大的力使得凸台9 变形。由于凸台9强度较大,因而,要使得凸台9变形非常困难。并且,过大 的力,也可能导致凸台9损坏。
可见,采用手工安装气囊总成,由于装配时干涉严重,安装效率低,耗时 费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经济效益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安装气囊总成, 由于装配时干涉严重,导致安装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囊总成装配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支杆及压杆,所 述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上,所述压杆的中部压设在 所述支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筒体、第一上板及第一下板,所述第一 上板及第一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一 下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筒体、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所述第二 上板及第二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上板及第二 下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为塑料件,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 第二上板及第二下板为金属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上板及第二上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凹的弯部,所述压杆的中部压设在 所述弯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弯部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前端形成向上弯曲的钩部。
进一步地,所述钩部的外端面为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后端设置有防滑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使用时,首先将气囊总成外壳上的 第一挂钩挂入第一安装孔中,此时,第二挂钩搭在气囊导向框的后侧上沿位置, 第一挂钩的下部接触第一安装孔的下沿;然后,将该气囊总成装配机构的第一 底座及第二底座置于外壳后端平整的部位,压杆的前端钩住气囊支架的上部横 梁;接着,向下用力压压杆的后端一段行程,这样,压杆的前端向上提起气囊 总成的前端使得第一挂钩接触第一安装孔的上沿,同时,压杆向下压支杆、第 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向下压气囊总成的后端使得第二挂钩 向下滑动一定距离,此时,第二挂钩仍然搭在气囊导向框的后侧上沿位置,安 装支架与凸台未接触;然后,向下用力压压杆的后端再一段行程,气囊总成的 后端以第一安装孔的上沿为旋转轴旋转,直至第二挂钩挂入第二安装孔中,在 第二挂钩完全挂入第二安装孔中时,两侧的安装支架分别与对应的凸台完全接 触,最后,安装支架与凸台用螺钉固定连接,完成气囊总成的装配。通过该气 囊总成装配机构对气囊总成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施力,使气囊总成装配时 避免了干涉,更加省力快捷。从而使气囊的安装定位更加准确,提高了工作效 率,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气囊总成与气囊导向框采用手工装配时装配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沿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放置于装配前的气囊 总成上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沿压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放置于装配后的气囊 总成上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放置于装配后的气囊 总成上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外壳;2、气囊支架;3、安装支架;4、气囊导向框;5、第一安装孔; 6、第二安装孔;7、第一挂钩;8、第二挂钩;9、凸台;10、第一底座;101、 第一筒体;102、第一上板;103、第一螺栓;20、第二底座;201、第二筒体; 202、第二上板;203、第二螺栓;30、支杆;301、弯部;40、压杆;401、钩 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 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包括第 一底座10、第二底座20、支杆30及压杆40,所述支杆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 述第一底座10及第二底座20上,所述压杆40的中部压设在所述支杆30上。
如图3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底座10包括第一筒体101、第一上板102及 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102及第一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01的顶部 和底部,所述第一上板102及第一下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一筒体101的第一螺 栓103连接。所述第二底座20的结构与第一底座10的结构类似,所述第二底 座20包括第二筒体201、第二上板202及第二下板,所述第二上板202及第二 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20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上板202及第二下 板通过一贯穿所述第二筒体201的第二螺栓203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101及第二筒体201为塑料件,以便于实现工 装的轻量化。所述第一上板102、第一下板、第二上板202及第二下板为金属件。 所述支杆3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上板102及第二上板202上。第一上板 102、第一下板、第二上板202及第二下板为金属件可以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也可以是直接由实心的金属 件构成,支杆的两端直接焊接在实心的金属件上。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杆的两端也可以分别穿过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 焊接在第一下板及第二下板上。
上文中,第一下板与第二下板均未在图中标示,第一下板与第二下板的结 构与第一上板及第二上板相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6所示,所述支杆30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凹的弯部 301,所述压杆40的中部压设在所述弯部301中。弯部301能够限制压杆左右 方向的位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部301呈弧形,以匹配具有圆形截面的压杆。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压杆也可以是方形截面,这样,弯部对应地为方 形。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弯部301也可以由一个完整的环体代替。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杆40的前端形成向上弯曲的钩部401。这样,如图6 所示,钩部401能够钩住气囊支架2的前端,使得结合更为牢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钩部401的外端面为一平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杆40的后端还可以设置有防滑套(图中未标示)。这 样,操作人员在操作时,能够避免压杆40与手之间相对滑脱。
使用时,首先将气囊总成外壳1上的第一挂钩7挂入第一安装孔5中,此 时,第二挂钩8搭在气囊导向框4的后侧上沿位置,第一挂钩7的下部接触第 一安装孔5的下沿;然后,将该气囊总成装配机构的第一底座10及第二底座20 置于外壳1后端平整的部位,压杆40的前端钩部401钩住气囊支架2的上部横 梁;接着,向下用力压压杆40的后端一段行程,这样,压杆40的前端向上提 起气囊总成的前端使得第一挂钩7接触第一安装孔5的上沿,同时,压杆40向 下压支杆30、第一底座10及第二底座20,第一底座10及第二底座20向下压 气囊总成的后端使得第二挂钩8向下滑动一定距离,此时,第二挂钩8仍然搭 在气囊导向框4的后侧上沿位置,安装支架3与凸台9未接触;然后,向下用 力压压杆40的后端再一段行程,气囊总成的后端能以第一安装孔5的上沿为旋 转轴旋转,直至第二挂钩8挂入第二安装孔6中,在第二挂钩8完全挂入第二 安装孔6中时,两侧的安装支架3分别与对应的凸台9完全接触,最后,安装 支架3与凸台9用螺钉固定连接,完成气囊总成的装配。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压杆的两段下压行程可以是连续的,此处只是为 了便于说明本工装的原理才将其划分为两段下压行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气囊总成装配机构,通过该气囊总成装配机 构对气囊总成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施力,使气囊总成装配时避免了干涉, 更加省力快捷。从而使气囊的安装定位更加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安 装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